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南京方言本字考

2021-03-08 来源:步旅网
南京方言本字考 口侯华敏林碧芸 摘要: (《南京方言词典》已考释出南京方言的许多本字,但由于本字考释着实不易,而该书重点亦不在此,所以书 方言本字 中仍存在一些待考之字。本文在 南京方言词典》的基础上,又考释出15 ̄ab京方言本字,以期对其有所补充。 关键词:南京刘丹青编纂的《南京方言词典》是20世纪以来南京方 言读阴平。 言研究的第~部方言词典,对南京方言词汇进行了详细的 2.惰[ku24]:怄气,闹别扭。如“这个女娃为这点儿小 描述。…[z 书中已考释出南京方言的许多本字,如“勋,劳 事都喜欢情。’,[s] ∞ 此字在《南京方言词典》中用“口” 也”[3]‘ )、“圈,隔也”[33(P165)、“ ,滴也”[。](P361) 表示,仅标明音义,未考得本字。《玉篇・心部》:“惰, 6](ns 《广韵》 等。然而,由于本字考释着实不易,而该书重点亦不在 古忽切,忧也,虑也,闷也,心乱也。”[此,所以书中仍存在一些待考之字。本文在《南京方言词 入声没韵古忽切:“惰,心乱。”[5](P482)《集韵》入声 典》的基础上,试图对这些待考之字进行考释,以求教于 没韵古忽切: “情,心乱也。”【7】(P685)《汉书・息夫躬 方家。 一传》:“涕泣流兮萑兰,心结惜兮伤肝。”颜师古注:“结 南京方言声韵调系统 惰,乱也。’,[8](P2329)今南京方言读阳平,词义由“心乱” 3.掀[usu]:用容器舀碎粒粉末一类东西。如“你去掀 、本文所考本字的注音及排列次序均依照《南京方言词 引申为 眍气,闹别扭”。 典》。为了读者阅读方便,下面转引《南京方言词典》所 描写的南京方言声韵调系统。[33( f论PI1~12) 1.声母21个(包括零声母) P P‘ill f t t‘ l ts Is‘ S t t tG‘ k k‘X 0 t ‘ 两勺米烧饭。,’[。](P73)在《南京方言词典》中,此字用同音 字“瓦”替代,未考得本字。《集韵》平声麻韵乌瓜切: “掀,手提物。” (P210)又上声马韵乌瓦切: “掀,吴俗 谓手爬物日j壳c。”『7](P411)届大均《广东新语》: “以指爬 折: “父亲,他那边又摭了些米去了。,,『8](P1937)今南京方 2.韵母49个(包括自成音节的[m、n、 ],不包括儿化 物日掀,乌寡切。”【9](P341 (元)佚名《陈州粜米》第一 韵) 1 9r i u Y a ia Ufl e ie ye 0 ae ie uae oi uoi O0 ioo OIU iztu in un yn a日 言读上声,词义引申为“用容器舀碎粒物、粉状物”。 4.捱[k‘uaen]:搔痒。如“我背上给蚊子叮了几个包, ia日y uao 0n ien yen oo ioo m n a2 io?uo?07 ie?ue?ye?o2 io? i?u? 快点儿来代我捶捱。’,【。】(Pil1)此字在《南京方言词典》中 用“口”表示,仅标明音义,未考得本字。《广雅・释诂 二》:“拭也。,,【 0](p63 《广雅・释诂三》:“磨也。” 王念孙疏证:“捱者,卷二云: ‘榧,拭也。’{匿亦揩 3.声调5个(不包括轻声) 阴平31 阳平24 上声1 1 去声44 入声5 二、南京方言本字考 了。”[33 ”在《南京方言词典》中,此字用同音字“兹” 声。”[ ] 。’《广韵》上声纸韵将此切: “批,摔也。” 也,方俗语转耳。’,Im】( 77)《玉篇・手部》: “捶,口淮 揩摩。”_5](一 《集韵》平声皆韵枯怀切:“抠、抠,《博 《日用俗字》: “闺女槌背儿榧痒。,,[u](P745)今南京方言 1.批[t S1 ]:伸出(拳头)。如“他把拳头批出来 切,摩拭也。”_6](P122 《广韵》平声皆韵苦淮切:“捱, 替代,未考得本字。《说文・手部》: “批,摔也。从手此 雅》: ‘捱,技拭也。’或省。”…(PlO4)(清)蒲松林 又上声纸韵侧氏切:“批,拳加人也。”Is](P248)今南京方 读上声。 39 商一 5.漉[pioo ]:液体喷射。如“一开水龙头,水滤得 [an]、[arj]不分,所以读作[1or]44]。 老远。”[3](P152)在《南京方言词典》中,此字用同音字 11.劾[Gia日“]:磨蹭、不利索。如“他做什么事情都 “标”替代,未考得本字。《说文・水部》:“漉,水流 — 语言本体研究 喜欢劾。”[3] z ∞在《南京方言词典》中,此字用同音字 “向”替代,未考得本字。《说文・力部》:“劾,繇缓 也。从力象声。”段玉裁注:“繇盖今之信字,言侄役缓 也,与劲为反对之词。”[ ](P700)《玉篇・力部》:“勃,余 掌切,繇缓也,又勉也。”[。](P148)《集韵》上声狸韵以浅 切: “劾,繇缓也,勉也。”_7] s,又上声养韵以两切: “勃, 《说文》: ‘繇缓也。’一曰动也,勉也。”又上 完。从水彪省声。《诗》日: ‘漉池北流。’”段玉裁注: “小雅: ‘泷池北流。’毛日: 浇,流貌。’”[4](P547) 《玉篇・水部》:“漉,皮留切,水流完。”[e](P350)《广 韵》平声幽韵皮彪切:“漉,水流完,亦作浇。”_5](P218) 在南京方言中,词义由“水流貌”引申为“液体喷射”。 6.浇[Gi∞ ]:薄。如“春卷皮子做浇一点儿。',[3](P163) 在《南京方言词典》中,此字用同音字“枵”替代,未考 声养韵似两切:“劾,勉也,动也。”[7J(P412)今南京方言 得本字。《说文・水部》:“浇,沃也。从水尧声。”段玉 读去声,词义由“徭役宽缓”引申为“磨蹭、不利索”。 裁注: “沃为浇之大,浇为沃之细,故不类厕。凡酿者, 浇之则薄,故其引伸之义为薄。”[4](P563)《玉篇・水部》: “浇,公尧切,薄也,沃也。”[6](P352)《广韵》平声萧韵古 尧切:“浇,沃也,薄也。”[5](P147)《广韵》中,与“浇” 同属骁小韵的字中, “骁、枭、螓”今读皆为[Gioo31]。 “浇”的音义与今南京方言皆合,为其本字。 7.揄[toUl‘ ]:点燃。如“揄炉子。”[3】(P167)在《南京 方言词典》中,此字用同音字“逗”替代,未考得本字。 《说文・手部》:“揄,引也。从手俞声。’’[ ](P604)《广 韵》平声侯韵度侯切: “揄,引也。’,[5](P216)又上声厚韵 徒口切:“揄,揄引。,,[6] 。 今南京方言读去声,词义 引申为“点燃、引燃”。 8.胀[x删-I]:“赈”在南京方言中有两种用法: (i) 贪心重而急切、想得到的欲望强烈,带贬义或调侃义。如 “小娃儿一看见菜碗端上来就赈得不得了。”(2)贪心 地注视、关注。如“吃着碗里,赈着锅里。”f3] ” 《龙 龛手镜・贝部》: “赈鼹,上音候,下音漏,贪财之兑 也。”[12](P352)《广韵》去声候韵胡遘切:“赈,鼹膜, 贪财之完。”Is] t ’胡文英《吴下方言考》: “赈膊,上 音吼,平声,下音楼 《广韵》: ‘鼹瞳,贪财。’案:喉 腔,犹搜求抉剔也。吴中谓勉强求财曰四处赈赎。” 3] 章炳麟《新方言・释言》:“《说文》: ‘觎,欲也。’ 吴越谓渴欲为觎,音如侯。古韵俞本如侯也。《广韵》: ‘赈慝,贪财之貌。 赈即觎之变耳。”[1 3] 。驰 杨树达 《长沙方言考・赈建》:“今长沙谓多以物入己日赈,又 曰膜。 ‘m。 9.敛[poll31]:掰。如“这个月饼太大了,我们两个敛 开一人一半。”[。](P206)在《南京方言词典》中,此字用同 音字“扳”替代,未考得本字。《说文・支部》:“敏, 分也。从支分声。,,『 】(P123)《玉篇・支部》:“敛,悲贫 切,分也。”【6](P331 《广雅・释诂二》:“减也。”王念 孙疏证:“敛者,分之减也。,,[ ](P61 《广韵》平声真 韵府巾切:“敛, 《说文》: ‘分也。’ 《博雅》: ‘减 也。’”[5] 108 《集韵》平声删韵逋还切: “敛, 《说 文》: ‘分也。’”[7](P153) 10.擞[1oq44]:用手按。如“你用劲摊,把它撵扁。” [3](P217)在《南京方言词典》中,此字用同音字“浪”替 代,未考得本字。《广雅・释诂三》:“按也。”王念孙 疏证:“凡抑之使不得起日摊。”[1 0](PlO1)《广韵》上声 缓韵奴但切: “摊,按也。’,f 5](P28s 又去声翰韵奴案切: 兰“摊,按摊也 ”【5j o。 由于南京方言,[n]、[1]不分, 至 喜 l2.蛊[xuorj ]:烧煮成块状固体用作食物的禽畜血。 在南京方言中不单独使用,前面要加上“鸡、猪”等词。 如:“鸡盅、鸭盅、鹅盅、猪蛊。”[3](P253)在《南京方 言词典》中,此字用同音字“奂”替代,未考得本字。 《说文・血部》:“蛊,血也。从血亡声。”[ ](P213)《广 雅・释器》:“血也。”『10](P245)《玉篇・血部》:“蛊, 呼黄切,血也。”[e](P138 《广韵》平声唐韵呼光切: “盅,血也。”Is](Pl ”章太炎《新方言・释形体》:“淮 西谓猪血日猪盅子,鸡血日鸡盅子。”【l3](P227)《左传・僖 公十五年》:“士到羊,亦无益也。”杜预注:“盅,血 也。”[8](P30 今南京方言读去声。 13.编[ts‘ien3 ̄]:禽类鸟类的尖嘴取食或啄击。如“这 只鸡会编小孩儿。”口](P280 在《南京方言词典》中,此字 用同音字“扦”替代,未考得本字。《广韵》平声咸韵苦 咸切:“编,鸟啄物也。”[5](P23 (唐)章孝标《鹰》: “可惜忍饥寒日暮,向人编断碧丝绦。”(宋)梅尧臣 《依韵和许待制病起偶书》: “女奚困触屏风响,林鸟饥 寻蠢木编。”[8](P46 z’(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一 回: “行者见了,心中自悔道: ‘是我的不是了!’ 恨了 一声,跌足高呼道: ‘咦!逐年家打雁,今却被小雁儿编 了眼睛。’”I 15 _。 l4. [t ̄u?5]:用东西塞住。如“把这个口子垫起 来,不要让它漏水。”[。]( 325)在《南京方言词典》中,此 字用同音字“篥”替代,未考得本字。《玉篇・土部》: “颦,侧六切,塞也。”『6_ ” 《广韵》入声屋韵侧六切: “ ,塞也。”Is](P (明)李实《蜀语》: “鼻塞日 塑。”[s](P4 o 杨树达《长沙方言续考・塑》: “今长沙言呼 吸不通日塑鼻子。”_1 ] 。 15.衄[z ̄u?5]:扭伤关节部位。如“我衄了手颈子,不 好拿东西。”『3](P328)在《南京方言词典》中,此字用同音 字“辱”替代,未考得本字。《说文・血部》:“衄,鼻 出血也,从血丑声。”[4n(P214)《玉篇・血部》:“衄,女 鞠切,鼻出血也。”[6](P1 38)《广韵》入声屋韵如六切: “衄,鼻出血,俗作朗,又尼六切。”[5](P458)又入声屋 韵女六切: “衄,鼻出血,又挫也,又音肉。”[5](“ 《释名・释言语》:“辱,衄也,言折衄也。”王先谦疏 证补:“《说文》: ‘衄,鼻出血也。’引伸为凡挫伤之 称。”D6](P183)《文选・左思(吴都赋)》:“所以挂挖 而为创瘠,冲蹿而断筋骨。莫不切锐挫芒,拉捭摧藏。” 李善注:“切,折伤也,女六切。”[17] 。 (清)赵学敏 《本草纲目拾遗》:“治跌打闪衄伤方:白朱砂(即回青 ‘‘ 园林 ,, 称谓变迁及共意义嬗变 口盛彦夫叶怡邱枫叶持跃陈芳 摘要:中国园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园林史上独具风格的一种艺术形式。现代意义上的“园 林”一词,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因内容和形式的不同,有过很多称谓,既有“供帝王游憩的宫苑”之称,也有 私人的t 山居、别业、林亭”等称谓。本文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园林”一词称谓的变化,探究其从皇家贵族逐步面向文 人士大夫,从帝王狩猎、游赏的境域到自然山水园,再走向城市宅园的嬗变过程。 关键词:园林称谓嬗变 同一词汇有不同的称谓,任何一个词汇的意义都存在 别是:囿、富苑、山居、别业、林亭等。 于一定的历史范畴内,具有明确的时代性[1]。“园林”一词 现代《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对于园林的称谓包括:庭 作为我国本土特有的词汇,历经了先秦、秦汉、魏晋南北 院、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随 朝、唐宋、明清五个最主要的发展阶段,每个时期, “园 着学科的发展,还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 林”的含义都有所不同。称谓的变更,从一个侧面展现了 区或国家公园的游览区以及休养胜地[2](P55)等称谓。 特定历史时期独特的社会生活风貌。 本文通过不同历史时期“园林”称谓的变化及其意义 从秦汉至明清,每个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园林称谓分 的嬗变,探究园林发展变迁的历史。 磁器,用火罐烧红,童便淬七次,研成粉,净用)三钱, 送下,三日一服,三服全愈。’,[18](P22) 参考文献: 版社,1986. 乳香、没药(俱去油)各一钱,三味研为细末,用好黄酒 [12】[辽】释・行均.龙龛手镜[嘲.北京:中华书局,1985. [1 3】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续修四库全书:一九五・经部・小 学类【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14】杨树达.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5. [15】【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版)[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 【1】郭骏.二十世纪以来的南京方言研究[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 3. [2】刘顺.三十年来的南京方言研究【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1. 【16】[汉】刘熙撰,【清】毕沅疏证,【清】王先谦补.释名疏证补【M.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3】刘丹青.南京方言词典[z].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4】【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 版社,1988. [17】【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5】周祖谟.广韵校本(第4版)[M.北京:中华书局,2011.M】 [6¨梁】顾野王.宋本玉篇[hI】.北京:中国书店,l983. [18】【清】赵学敏.本单纲目拾遗 .中华医书集成(第五册)[c】.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9. [7】[宋】丁度.集韵[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85. [8】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Z】.成都:四川辞书出版 社;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1986. [9】【清】屈大均.广东新语【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 o][清]王念孙.广雅疏证[M】.北京:中华书局,1983. [1i】[清】蒲松龄著,路大荒整理.蒲松龄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 (侯华敏林碧芸210097) 江苏南京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I41 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