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春: 几次回乡,你都提到雷锋的事:雷锋精神是值得学习的,可惜现在真正学雷锋的人不多。报刊电视上看到的也只是清扫卫生、护理老人。特别是关于雷锋学习毛主席著作,你似乎还有点疑惑。因为你回家总是来去匆匆,交谈时难以尽意。故写信,给你细谈。
雷锋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只活了短短的22年,是什么使他成为英雄?是阶级的烙印、党的培养、人民的哺育,及虚心刻苦、孜孜不倦的学习。
雷锋在部队2年7个月7天的日子里,除了军训军务,出车执勤,他读完了《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毛泽东著作选集》 《实践论》 《矛盾论》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理论著作和《黄继光》 《董存瑞》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向秀丽》 《诗歌札记》等60多本英雄人物、文化知识书籍,总计约五六百万字,平均每天需要读五六千字。
雷锋是怎样学习的呢?你我都看过《雷锋日记》,我们还是从他的日记里寻找答案吧。
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目的。1960年1月8日入伍第一天,雷锋给自己提出六条要求,其中五条是讲学习的:
一是听党的话,服从命令听指挥。二是加强政治学习,多看报纸和政治书籍,按时参加部队各种会议和学习。三是尊重领导,团结同志,互帮互爱互学习。四是严格遵守部队一切纪律,做到虚心向老战士学习。五是发扬先辈优良的革命传统……向董存瑞、黄继光、安业民等英雄学习。六是努力学习政治、军事、文化……做一个毛泽东时代的好战士。他还说:“要工作好,就得学习好。工作和学习的关系就像点灯加油一样:点灯如果不加油,就会变得暗淡无光,只有不断地加油,灯才会明亮。人只有不断地努力,
才不会迷失方向,做好工作,否则就会落后,甚至犯错误”。这与现在一些青年学生一走上工作岗位,“就问薪金多少?天天只往领导家里跑”和一些当官的人“想的总是车子、房子和票子”完全不同。
有浓厚的学习兴趣。雷锋和你一样是农家子弟。不同的是,你生在解放后,成了大学生。他比你大20多岁,解放前家里穷得饭都吃不饱。解放后是人民政府送这位孤儿上学,1956年小学毕业后到县委会当通信员。雷锋从小对读书就如饥似渴,学习兴趣广泛,拿到书就舍不得放。雷锋是从1958年开始读毛主席著作的。当时他在团山湖农场开拖拉机。从此,雷锋就像被磁铁吸住一般,特别爱读毛主席著作,也读得特别多。《雷锋日记》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是记他怎样学习、怎样应用毛泽东思想的生动事例的。你也是个很爱看书的孩子,也喜欢买书。记得你上高中那年,你爹拿钱叫你星期天回家买袋化肥回去。结果你把钱用去买书了,回家后差点挨了揍。一个人的兴趣爱好不是小事,为什么现在一些人沉迷于吃喝玩乐,离不开酒杯麻将桌?都是由于缺少健康的人生理想和生活追求,尤其是荒弃了看书学习,结果是“肥了肚子,瘦了脑子”,这个危害是极大的。
有顽强的学习毅力。读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雷锋这种顽强的学习精神,一是来自他的苦难家史,二是来自英雄人物的激励。你知道,雷锋是个苦孩子,一家五口人在旧社会死了四个:父亲、母亲、哥哥和弟弟。所以解放后,他做了国家主人,尤其是参军后,他十分振奋,充满革命理想,决心要为祖国贡献自己的青春。雷锋对革命先辈和劳模英雄人物特别崇敬和爱慕,热诚地向他们学习,从他们身上汲取力量。比如在他日记和文章中提到的就有:方志敏、刘胡兰、赵一曼、王若飞、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安业民、向秀丽、鲁迅、聂耳、徐特立和白求恩、保尔·柯察金等,还有时传祥、郑春满、张秀云、龙均爵等劳模,等等。你有一次问,雷锋年纪轻轻,就读了那么多毛主席著作,哪来那
么多时间呀?雷锋在日记中说:“有人就工作忙,没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意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今天学一页,明天学一页,积少成多。”雷锋说得多好啊!现在如果我们都像雷锋那样,做到“六点”,积少成多,那还会没有时间读书学习吗?雷锋对自己要求是很严格的,为了多看书,又不影响连队的纪律,晚上九点熄灯后,他就用手电筒照着在被窝里看书。正是由于这样,雷锋看书快,《向秀丽》这本书他只花了四个小时就读完了。《毛泽东选集》第四卷是1960年底发行的,他在1961年4月前就挤时间读完了。
有科学的学习方法。雷锋很爱动脑子,记性好,学得生动活泼。在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技术中,他总结出不少科学的学习方法。如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四个结合”:与改造自己的思想相结合,与改进自己的工作相结合,与搞好训练提高技术相结合,与学习国内外形势、党的方针政策相结合。还有为了帮助全班战友学好驾驶技术,他总结出了互教互学,包教包学,理论图表实物三结合的方法。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和环境比雷锋那时好多了,报刊六七千种,出版的图书成了书的海洋,各种各类的学校遍布全国。但毋庸讳言,现在不少人特别是青年学生,学习理论是很被动很肤浅的。有一句话大家都会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然而,对于实践与理论的关系,什么是实践,实践如何检验理论,理论如何指导实践等问题并不清楚或不很清楚。一提到学理论,尤其是读一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原著,不少人就会摇头咋舌,很是犯难。再看看报刊上的一些文章,一些领导干部的讲话报告,数量之巨、言辞之美、包装之精是无与伦比的,但内体(实质)上不仅“缺斤少两”,而且缺“筋”少“骨”,没有实际内容,没有说服力,自然也就谈不上指导作用了。不是我夸你,当你毕业后南下打拼,从“打工仔”到独立自办实业,到办成一个规模的企业,这是不容易的。
有丰硕的学习成果。雷锋干一行,学一行,爱一行,处处闪
烁着他青春的光华。入伍前,他已经获得很多荣誉。入伍后,他又被评为“五好战士”、“模范共青团员”和“节约标兵”,记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并当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他只有小学文化,但他写下了日记、读书笔记、文章、诗歌、讲稿等320多篇,共20万字。他的文章通俗朴素,有感情,有哲理。如“螺丝钉”精神,“钉子”精神等。还有“以革命的名义,想想过去;以革命的精神,对待现在;以革命的态度,创造未来”;“力量从团结来,智慧从劳动来,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等等。而且,在有关如何对待人生的问题上也有诸多精辟见解。比如讲到困难,雷锋是这样说的:“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不可能不遇到一些暂时的困难,这些困难的实质,纸老虎而已。问题是我们见虎而逃呢,还是遇虎而打?哪儿有困难,就到哪儿去,——不但遇虎而打,而且进一步找虎而打,这是崇高的共产主义风格。”比如谈到幸福,雷锋说道:“有人说:人生在世,吃好、穿好、玩好是最幸福的。我觉得人生在世,只有勤劳,奋发图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比如说到美,雷锋生动形象地说:“什么是时代的美?战士那褪了色的、补了补丁的黄军装是最美的,工人那一身油渍斑斑的蓝工装是最美的,农民那一双粗壮的、满是厚茧的手是最美的。劳动人民那被烈日晒得黝黑的脸是最美的,粗犷雄壮的劳动号子是最美的声音,为社会主义建设孜孜不倦地工作的人的灵魂是最美的。这一切构成我们时代的美。如果谁认为这并不美,那他就不懂得我们的时代。”这些话,才会说出和体味到它的全部内涵和意义。
其实,在学雷锋问题上有不少方面你比我看到想到的还更深些、更新些,只不过你性格内向,不大流露。你对雷锋是有感情的,你对雷锋的人生是持认同和赞赏态度的!不然,你就不会一次次与我说及这个“老话题”,也不会把《雷锋日记》从家里带到
大学,又从大学带到南国新城与你相伴创业。可以说,你是在暗暗地学雷锋,用雷锋精神创业、为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不正好证明:雷锋是可亲可爱可学的,雷锋精神是永存的,丰富的,有生命力的吗?今年是雷锋牺牲50周年,写这封信就作为我们对雷锋共同的怀念与纪念吧。
好了,我的话说完了。这次专谈雷锋的学习方面的问题,下次回来,我们还可探讨一下雷锋的工作、生活和爱情方面的问题。 祝:事业发达! 雷锋的同辈人:叶任涛 2012年3月5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