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古诗赏析《酬张少府》王维唐诗宋词

2023-03-11 来源:步旅网
古诗赏析《酬张少府》王维唐诗宋词

酬:以诗词酬答。张少府:当指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属广东)人。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遭李林甫排挤罢相。少府,唐人称县尉为少府。从 君问穷通理 句看,张少府亦是诗人同道之人。

晚年:年老之时。唐包佶《发襄阳后却寄公安人》诗: 晚年多疾病,中路有风尘。 唯:亦写作 惟 ,只。好(h o):爱好。

自顾:自念;自视。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诗: 自顾非金石,咄唶令心悲。 李善注: 郑玄《毛诗笺》曰: 顾,念也。 长策:犹良计。《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 靡毙中国,快心匈奴,非长策也。

空知:徒然知道。旧林:指禽鸟往日栖息之所。这里比喻旧日曾经隐居的园林。晋陶潜《归园田居》诗之一: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吹解带:吹着诗人宽解衣带时的闲散心情。解带,表示熟不拘礼,或表示闲适。《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 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

君问 两句:这是劝张少府达观,也即要他像渔樵那样,不因穷通而有得失之患。君:一作 若 。穷:不能当官。通:能当官。理:道理。渔歌:隐士的歌。暗用《楚辞 渔父》的典故: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而言。 浦深:河岸的深处。 赏析

这是一首赠友诗。全诗写情多于写景。三、四句隐含不满朝政之牢骚。

诗开头就说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描述了晚年唯好清静、万事皆不关心的心态,看似达观,实则表露出诗人远大抱负无法实现的无奈情绪。说自己人到晚年,惟好清静,对什么事情都漠不关心了,乍一看,生活态度消极之至,但这是表面现象。仔细推求起来,这 唯好静 的 唯 字大有文章。一是确实 只 好静。二是 动 不了才 只得 好静。三是显示出极端消极的生活态度。既不写中年、早年 惟好静 ,却写晚年变得 惟好静 ,耐人寻味。如细细品味,不难发现此中包含着心灵的隐痛。

颔联紧承首联, 自顾无长策 道出诗人理想的破灭和思想上的矛盾、痛苦,在冷硬的现实面前,深感无能为力。既然理想无法实现,就只好另寻出路。入世不成,便只剩下出世一条路了。亦即跳出是非场,放波山水,归隐田园, 空知返旧林 。

一个 空 字,包含着几多酸楚与感慨!此两句亦透露了一个中年消息。王维此时虽任京官,但对朝政已经完全失望,开始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正是他此时内心的真实写照。

王维早年,怀有政治抱负的雄心,在张九龄任相时,他对现实充满希望。然而,没过多久,张九龄罢相贬官,朝政大权落到奸相李林甫手中,忠贞正直之士一个个受到排斥、打击,政治局面日趋黑暗,王维的理想随之破灭。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他既不愿意同流合污,又感到自己无能为力。 自顾无长策 ,就是他思想上矛盾、苦闷的反映。他表面上说自己无能,骨子里隐含着牢骚。尽管在李林甫当政时,王维并未受到迫害,实际上还升了官,但他内心的矛盾和苦闷却越来越加深了。对于这个正直而又软弱、再加上长期接受佛教影响的封建知识分子来说,出路就只剩下跳出是非圈子、返回旧时的园林归隐这一途了。 空知返旧林 意谓:理想落空,归隐何益?然而又不得不如此。在他那恬淡好静的外表下,内心深处的隐痛和感慨,还是依稀可辨的。

颈联写的是诗人归隐 旧林 后的通送适意。理想落空的悲哀被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的闲适所取代。摆脱了仕宦的种种压力,诗人可以迎着松林清风解带敞怀,在山间明月的伴照下独坐弹琴,自由自在,悠然自得。然而在这恬淡闲适的生活中,依然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隐痛和感慨。诗人肯定、赞赏那种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的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趣,实际上是他在苦闷之中追求精神解脱的一种表现。这既含有消极因素,又含有与官场生活相对照、隐示厌恶与否定官场生活的意味。

松风 、 山月 均含有高洁之意。王维追求这种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趣,说他逃避现实也罢,自我麻醉也罢,无论如何,总比同流合污、随波逐流好。诗人在前面四句抒写胸臆之后,抓住隐逸生活的两个典型细节加以描绘,展现了一幅鲜明生动的形象画面,将 松风 、 山月 都写得似通人意,情与景相生,意和境相谐,主客观融为一体,这就大大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

尾联诗人借答张少府,用《楚辞 渔父》的结意现出诗人企羡渔父悠然独居,不问人间穷通。歌入浦,以不答为咎,合不尽之意于言外。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照应了 酬 字;同时,又妙在以不答作答:若要问我穷通之理,我可要唱着渔歌向河浦的深处去了。末句含蓄蕴藉,耐人咀嚼,似乎在说:世事如此,还问什么穷通之理,不如跟我一块归隐去吧!又淡淡地勾出一幅画面,用它来结束全诗,可真有点 韵外之致 、 味外之旨 (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的 神韵 。王维避免对当世发表议论,隐约其词,似乎在说:通则显,穷则隐,豁达者无可无不可,何必以穷通为怀。而联系上文来看,又似乎在说:世事如此,还问什么穷通之理,不如跟我一块归隐去吧!这就带有一些与现实不合作的意味了。

从表面上看,诗人显得很达观。可是,这种对万事不关心的态度,正是一种抑郁不满情绪的表现,字里行间流露出不得已的苦闷,说明了诗人仍然未忘朝政,消沉思想是理想幻灭的产物。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两句含义是非常深永的。他没有回天之力,又不愿同流合污,只能洁身隐遁。他又故意用轻松的笔调描写隐居之乐,并对友人说 君问穷能理,渔歌入浦深 ,大有深意,似乎只有在山林生活中他才领悟了人生的真谛,表现出诗人不愿与统治者合作的态度,语言含蓄

有致,发人深思。诗的末句又淡淡地勾出一幅画面,含蓄而富有韵味,耐人咀嚼,发人深思,正是这样一种妙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