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历史人物的故事,可以学习他们的精华,并运用到自己的身上,下面有YJBYS小编整理的中国历史名人故事,欢迎阅读! 饥民.不食嗟来之食-德育名人小故事
《礼记?檀弓下》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齐国闹饥荒,粮食颗粒不收,许多百姓离乡背井逃往他乡。当时有个叫黔敖的富人在饥民来往密集的地方施舍食物。
一天,有一个饥民从旁走过,由于几天没吃东西,不由朝施舍食物的黔敖看了一眼。黔敖说:\"喂!过来,给你饭吃!\"那饥民听了,很是生气,说:\"我是人,不是动物。我正是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到这个地步。\"这个宁死不吃\"嗟来之食\"的故事流传了千百年,可见人们是非常赞赏人穷志不短的。 颜躅.安步当车-德育名人小故事
战国时,齐国有个隐士名叫颜躅,他颇有才能,不愿从政,甘愿
1 / 8 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过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时间长了,人们都知道他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齐宣王为了搜罗人才,派人把颜躅请了来,要委以官职。颜躅不便违命,只得进宫朝见宣王。
这天,齐宣王高坐在朝廷上,他以为自己是一国之君,颜躅是个无官无职的文人,便以轻蔑的口气说:\"躅,过来!\"颜躅是个很有骨气的人,见宣王这样对待自己,心里很生气,便立在那里不动,用同样的口吻说道:\"王,过来!\"齐宣王听了,又改作笑脸,客气地说:\"颜先生果然名不虚传。请您帮助我,作我的老师,我要向您请教。您要是能到我这儿来,咱俩一同生活,一同游玩,保证每餐都有牛羊肉和猪肉吃,出门也有车坐,您的夫人,儿女也都能身着衣锦,尽情地享受荣华富贵。\" 1
颜躅听了这番话,感到齐宣王是在利诱自己,便严肃地回答说:\"谢谢。我不要什么荣华富贵,我愿'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娱'!\"\"晚食以当肉\"是说,我虽然穷得吃不起肉,但我推迟吃饭时间,等饿极了再进食,就和吃肉的滋味一样了,
2 / 8 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安步以当车\"是说,我虽然穷得没有车子坐,但我步行时把脚步放慢些.放平稳些,就和坐车差不多舒服了;\"无罪以当贵\"是说,我虽然是个平民百姓,但我只要清白正直,不做坏事,就是一个很高贵的人了;\"清静贞正以自娱\"是说,我一身清白,自由自在地过着隐居生活,自己就感到无限欢乐了。
颜躅的这番话,说得齐宣王目瞪口呆,无言以对。 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德育名人小故事
晋安帝义熙二年(公元406年),四十一岁的大诗人陶潜在彭泽县(今江西湖口县东)当知县,一个月领五斗米的官俸,腊月将尽的一天下午,陶潜办完公事,换上便衣,回到内衙翻看过去的诗作。突然,一名小吏从外面闯进来禀报:\"九江李太守派督邮张大人来县巡察,请老爷赶快更衣迎接。\"
\"哪个张大人?为什么非要穿官服不可呢?\"刚来彭泽县不到三个月的陶县令不解地问道。小吏解释说:\"那督邮张大人是我县富豪,一向讲究排场,眼下又是李太守的亲信,在礼仪上要是稍有不周,恐
3 / 8 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怕对老爷的前程不利。\"
生性耿介的陶潜本来已十分痛恨官场黑暗,想离开这个肮脏之地。现在听说这个督邮就是本县的富豪,靠精于吹牛拍马得到太守宠爱,竟然也成了自己的上司,还要叫自己去隆重迎接他。想到这些,陶潜不禁长叹一声,愤然说道:\"我不能为五斗米的薪俸,去向一个低能无知的小儿弯腰行礼!\"说罢,便取出知县的印信交给小吏,说;\"你把它交给督邮转呈太守,就说我陶潜告病还乡,不当这个知县了。\"然后收拾行装,昂然归隐而去。\"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格言, 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庾信.披裘负薪-德育名人小故事
庾信是南北朝时期享有盛名的文学家。他曾为一幅《五月披裘画》题写赞词,赞诗云:\"披裘当夏,俗非为心,虽逢季子,不拾遗金。\"《五月披裘画》和庾信的赞词表现和赞美的都是一个动人的古代传说故事。-德育名人小故事
相传,春秋日时期吴中有一高士,生活极为清贫困苦,五月披裘。
4 / 8 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人称披裘公。一天,他背着一捆柴和延陵一位名叫季子的人同行。半道上,他们发观道旁有一锭别人遗失的金子,季子便对披裘公说:\"你把那锭遗金捡起来吧。\"扳裘公一听便发了脾气,他\"真目拂手\",说道:\"为什么你自处高洁,却把别人看得那么卑下呢!我甘于五月披裘而负薪,甘于自食其力,岂是拾人造金之人?!\"一番话说得季子面红耳赤,无言以对,心里却更钦佩披裘公的为人了。-德育名人小故事
穷到了夏天也换不起衣服:终日披裘打柴为生,也不去拾取路边造金,这确实表现了一利:高尚的品格和情操。这种人,虽在生活上拮据困苦,一贫如洗,其精神世界却是丰富而充实的。延陵季子以俗人之见劝其拾取遗金,受到严词批驳是在情理之中的。披裘公的美德是劳动者的美德,因而理所当然地要为后人所赞叹景仰和发扬光大。 宗悫.乘长风破万里浪
南朝时,宋国有个名将叫宗悫。他从小就有胆量,少年时就练了一身武艺,既有见识又勇敢。他哥哥宗泌结婚那天,半夜里,有十几
5 / 8 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个强盗趁贺客刚散之机,突然来打劫。宗悫毫不畏惧,挺身而起,击退了强盗。
有一次,他叔叔宗炳问他:\"宗悫,你长大后准备怎么样?请说说你的志愿。\"宗悫应声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他叔叔听了这句极有气魄的壮语,很是高兴,满意地赞许说:\"好孩子,志向远大的人,正应如此!\"
宗悫长大后,当过振武将军、豫州刺史、雍州刺史等官职,曾率军远征南方的林邑国,大获全胜,建立了一些功业。-德育名人小故事
他少年时所讲的\"乘长风破万里浪\"这句话,极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有为少年的远大志向,成为激励人们立志奋进的不朽名言。 范缜.卖论取官我不为-德育名人小故事
南朝的时候佛教盛行,齐国的竟陵王萧子良和后来梁国的武帝萧衍,都带头宣传佛教,萧子良亲自给僧众送饭送水,萧衍称帝后,也宣布只有佛教才是正道,要求王公百官全都信佛。他们都妄图用佛教
6 / 8 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迷信来麻醉人民,维持其统治地位。当时,有个名叫范缜(约450-515)的人,是位有名的无神论思想家。他坚决反对佛教迷信,亲自写了《神灭论》一书,宣传唯物论的道理,把形体比作刀刃,把精神比作刀刃的锋利,以此来说明精神不能离开形体。他还揭露佛教迷信是虚妄不实的,佛教宣扬的\"天堂\"、\"地狱\",都是为了愚弄百姓。 《神灭论》问世后,在思想界引起不小震动,急坏了竟陵王萧子良。于是,他找来了全国最有名的和尚,以及他手下能说会道的宾客,当面和范缜辩论。他们向范缜提出了许多责难,都被范缜不慌不忙地一一反驳回去了。辩论进行了好长时间,那些和尚和宾客们始终没有找出一条象样的理由来证明真有鬼神存在,反倒一个个被范缜驳得哑口无言,前来观看辩论的人越来越佩服范缜,认为范缜讲得是对的。 公开辩论难不倒范缜,萧子良便派了一个名叫王融的人到范缜家里,企图私下收买他。王融对范缜说:\"您坚持神不存在的理论,是和名教相违背的。您的才干如此超人,若是不这样固执,是不愁做到中书郎这样的大官的。\"听到企图以高官厚禄收买他,范缜不由得哈
7 / 8 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哈大笑,说:\"如果我卖论取官的话,恐怕早已做了更大的官了,何止区区一个中书郎呢!但是,人各有志,不能勉强,卖论取官我不为!\"王融见范缜说得如此决断,只好灰溜溜地告辞而去了。 后来,萧衍做了皇帝,想继续用高压手段压服范缜,但不论他采用什么手段,范缜始终没有改变自己的无神论主涨。
8 / 8 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