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述儒家“和”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2022-09-16 来源:步旅网
201 1年第4期 (总第85期)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JOURNAL OF FUJIAN INSTITUTE OF SOCIALISM NO.4 20】1 serial NO.85 浅述儒家¨ 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黎 莉 (==三明市 会主义学院,福建三明 365000) [摘要]我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需要“文化自觉”,尽.-q- ̄g地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营养,儒家“和” 的思想就是这样的营养。本文阐述了儒家“和”的思想的六个方面的内容,即“太和”的思想, “义和”的思想, “中和” 的思想, “人和”的思想, “协和”的思想, “共和”的思想,指出儒家的这些“和”的思想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具有四个方面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儒家;“和”的思想;文化自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563(2011)04—0050—04 费孝通先生1997年曾提出过“文化自觉”的 乃统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音 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易 问题,这对处于伟大复兴过程中的中华民族具有 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在伟大复兴过程中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加以自 觉的问题和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果加以自 觉的要求,在这方面,必须对内容丰富的儒家 “和”的思想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这些思想对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传・彖传上》)乾作为一个创造原则,是世间万 物万事的源泉,同时还是一种原始动力,不断地 运动,不断地激起行动。因此,它义被称作乾元, 乾即元。来自太和的乾的兴起,伴随着坤的兴起, 它们密不可分,因为它们在产生万物和改变万物 方面相互支持。因为太和产生了相互依赖和相互 、儒家“和”的思想的内容分析 交叉的乾与坤,它也就被看成了《易传・系辞传》 中的太极。在《易经》中, “和”深深植根于人 生和创造力的本体宇宙论之中。没有创造力,就 没有能力在各种相宜的关系中创造事物,因而也 就不能在各种事物中为相互依赖和相互交叉创造 条件, “和”便不可能存在。“和”必须是・种 儒家哲学中的“和”作为一个动态词构成了 多重意义。首先, “和”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 个过程。甚至当它作为一种状态时,它依然有创 造生命和创造新事物的积极力量。儒家“和”的 思想强调通过修身为本促进身心和谐,推崇忠恕 仁爱追求人际和谐,重视群己之和达到人与社会 的和谐,提倡“天人合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概括地说,儒家“和”的思想的内容主要有以下 六个方面。 能使万物和谐的力量, “和”就是让生命和生机 繁荣壮大,并为未来的发展积蓄力量。 (二) “义和”的思想 随太和而来的,是 (一) “太和”的思想。孑L子弟子所编纂的 《易传》中对乾这样解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 作为“和”的一个组成部分的“义”的出现, 义和。这种“义”的出现意味着,本体宇宙观的 和谐化过程必须有益于人的生存和人的行为,这 收稿日期:2011-06-15 作者简介:黎50 莉,女,江苏溧阳人,讲师。 就是最初的善。人的思维、认知和行动的能力不 仅与人类本身有关,还与他人、环境、万事万物 的生与灭有关。在经验与反思的基础上,所有这 念提供了自然的本体论基础。 (四) “人和”的思想。人性中所潜藏的内 在的和谐,可以在人的情感和人生境遇的外在事 件中转换为现实的和谐,这可被称作来自内心深 处的和谐。这个层面中所表现的第四种和谐,即 孟子心中的“人和”。孟子说: “天时不如地利, 些概念开始在人的意识和人的大脑中形成,但这 种历练世界和反映人自身的能力需要高水平的创 造力。善,一定是能导致大和的“和”,或支持和 产生世间万物,是能把真实的东西变为真的创造 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卷四・公孙丑下》)这并 基础。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真也必须是善, 因为真必须植根于乾元的原始创造力之中,并成 为不断创造的基础。因此, 《易传・系辞上传》 说:“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易传・系辞 上传》)在这种情况中,善可被理解为性的基础, 而性则区分了事物的存在并赋予其个性。当然, 这样说还不能把存在于原始宇宙论创造力中的善 看作为义善,但这是赋予义善以重大意义的一个 不可或缺的步骤,因为只有人才有能力创造本体 论上的善,给万事万物带来和谐,并创造能证实 与支撑“和”的事物。 (三) “中和”的思想。 《中庸》中有“中 和”的思想,可以把中和理解为“中与和”或 “来自中的和”。中和是一种状态,可应用于天人 合一的太和之中,也可应用于体现人性的人心中 的义和。就《中庸))而言,人的内在本性源于或 继承自生命创造力的原始源泉,即天。因此,和 谐情感与和谐行为的基础是最初的和谐,这种和 谐被视为中心,即中。中的目的就是要认识到深 埋在人性中的那些东西,因为它们能产生情感和 思想。因此,来自于人性深处以情感和思想形式 出现的东西就是一种道德意识,因为它的目的最 终是与现实相合,与人生情境相一致,使人性获 得良好状态,并得以实现,这就是中,或最初的 善。 《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 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庸》第一章)其 中的“中节”指的是获得“和”或者是导致获得 “和”的一种状态,可以把它理解成实现善与价值 的一种关系。换言之,它来自于人在寻求“宜” 的道德意识中的一种关系。因此,中节也可被理 解为中和,不过,此处的“中”应是动词。既然 “中”与“和”属于天与人, 《中庸》的结论是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 也。” (《中庸》第一章)这是符合逻辑的。从这 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中庸》中的 “中和”如何为(易传・文言传》中的“义和”观 不是说天时不重要,在考虑制定策略时,利用天 时是很重要的。然而,如果采取行动时没有地利, 天时再好也不起作用。从另一方面讲,天时地利 都具备,但缺少人和,也就是说,大家在义的方 面不能保持一致,对未来的前景缺乏希望和信心, 那么,预期的成就和成功就不能实现。从这个角 度讲,极易理解为什么人和最重要。没有人和, 天时和地利都不能做成任何事情。人和是人的创 造力发挥作用取得成果的一个条件。有了人和, 才能考虑天时和地利。大家可以看到,天时和地 利对于人的创造力来讲是如何发挥决定性作用的。 分析人和就是分析人如何在生活和交往中实现和 谐。孟子的整个政治哲学就是想说明,人与人之 间的和谐(人和)必须来自于统治者的仁政:仁 政就是统治者要关心人民,让人民成为政府考虑 决策的中心;要让人民与你同乐,解决生活中的 困难和人民的生计问题。孟子要表达的思想是: 和谐是一种让他人感到舒适的精神态度,一种不 屈从私利并能创造社会关系的精神自律。实际上 也是一种关心他人的无私行为。其真正意义上的 和谐来自于在适宜的地方、适宜的时间做正确的 事情。其深刻意义是如何把社会和谐与时间和谐 和地点和谐协调起来。 (五) “协和”的思想。在《尚书》中可见 到“协和”二字。在《尚书・虞夏书))中,贤王尧 是一位有至德的人,做事理性,待人谦恭。这样 一来,他与手下各部落的关系和谐而亲密,使得 自己的管理既有秩序又能负起责任。在此基础上, 他通过协和使得各地和谐相处。在协和的影响下, 尧给人民带来了和谐与和平。显而易见,当一个 国家管理得好时,其政府在让其他国家进入正规 方面便有了谈判的力量,和谐与和平便能持续下 去。可见,协和的含义就是一个国家如何给他国 带来和谐与和平。从这个层面上看,来自前面几 个层面的和谐便成了国内和国际和平的基石,这 种和平就是没有战争,没有暴乱。虽然我们没有 51 谈到现实意义上的如何通过谈判获得和谐,但大 家依然可以看到某些通过谈判而形成国与国之间 良好的秩序,谈判实际上是通过协调或道与德的 方式获得和谐化的组成部分。我们已经看到,协 和通过榜样和劝说创造了一些国家的社会和谐。 (六) “共和”的思想。在《大学》中,和 谐的理想就是平天下。它依然是以个人的努力为 基础,认为有了德天下就能太平。确切地说,个 人的努力必须符合互惠原则。在世界上,国家不 应分上下、左右、前后。这些原则可以应用于不 同时期、不同发展模式和不同生存方式的国家。 在 L}己・礼运》中,实现天下太平的理想国有被 描绘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礼记・礼 运》)。这个理想国家的重要特点是:选出圣人与 智者来服务众生,倡导诚信、和谐与友谊。在这 样一个理想的世界中,人人都能得到关心,就像 在家里一样,人人都关心他人。这个国家被称为 大同。我们确实可称其为同和或共和,可以借用 汉语中“共和”这个词来说明这个理想国家:天 下为公,人尽其才,和谐相处。这也是《中庸》 里所描绘的国家: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 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 (《:中庸》第 三十章)问题是,这样的国家是不是只是一个乌 托邦,而不能存在于现实中。从理论上讲,还没 有一个困家能达到这种程度,它涉及到相互间的 信任,对政策的信任,以及对统治权力的信任; 它还涉及到对目前的生产和分配的经济模式的修 正。需要说明的是,仅仅通过理性是无法建立这 样的国家的,只有通过每个人的道德修养,这样 的国家才能出现。确切地说,这就是儒家的观点: 把普遍的道德修养看作国内和国际问利益和社会 利益和谐化的基础。 二、儒家“和”的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具有现实意义 儒家“和”的思想内容非常丰富,不仅有助 于“和谐”思想的丰富和完善,而且有助于我国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因此,我国在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对儒家“和” 的思想加以自觉,以挖掘和实现儒家“和”的思 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一)儒家“和”的思想有助于强化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存在的基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个价值目标, S, 又是一个现实的社会历史过程。与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阶段相适 应,社会主义社会不可能是无差别、无矛盾的社 会。要承认我们的社会是由有着不同利益关系与 利益诉求的人构成的,要承认这种差异性与多样 性,承认有矛盾甚至有冲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 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不断完善,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结构调整加速, 随着我国社会组织形式、就业结构、社会结构变 革加快,我们正面临着、并将长期面临着一些亟 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 出现了一些必须认真把握的新趋势、新特点。同 时,我们更要看到,经过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 放以来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 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 由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可以为缩小社会差 距、促进社会公平、完善社会保障、发展社会事 业、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等,提供更加充分的物 质基础;加上我们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 义制度的优越性,可以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 一种不断解决矛盾和化解冲突的机制,通过建立 社会流动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社会保障机制、 矛盾疏导机制和价值整合机制,逐步解决各种矛 盾,化解各种冲突,使全社会逐步实现总体和动 态的和谐。 (二)儒家“和”的思想有助于理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运行的秩序 儒家“和”的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无疑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 懈奋斗的目标。党的十六大要求, “努力形成全 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 面”;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 “形成全体人民 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党的 十七大首次把“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社会” 写入党代会报告,指出这是中 特色社会主义的 基本要求。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社会建设与人 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 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 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 动建设和谐社会;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 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 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 动局面。当前,我国正处于难得的发展历史机遇 期,如何把握机遇,加快发展,正摆在我们每一 位中国人民的面前。发展的机遇有了,目标也制 定了,当前至关重要的就是需要一个稳定和谐的 发展环境。 (三)儒家“和”的思想有助于促进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协调的保障 儒家“和”的思想重视大自然、人与自然、 人与人及人自身的和谐。这些思想特别是关于人 互相和谐的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 了极富价值的启示与借鉴。其中王阳明的心学之 功把其推到了顶峰,即以“物我和谐”为目标、 “人我和谐”为手段、“自我和谐”为基础,将彼 此分离的三大和谐论整合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 整体,从而实现了对和谐思想体系的建构。江泽 民曾经指出: “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 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 和而不同,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 要规律,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 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这一思想的重要 性,在于人类社会进入到21世纪后,13益显示其 独特而永恒的价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公平正 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的社会,要使社会各方 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 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 切实维护和实现;要实现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 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要做到社 会组织机构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都必须 构建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 “以和为贵”的 价值取向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儒家“和”的思想有助于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发展的尺度 把握事物发展的“度”,处理好社会发展中方 方面面的关系,同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 须处理好的重大课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 特征,是要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这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先进性要求和 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维护和实现社 会的公平与正义,就是要在促进发展的同时,把 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综合运用多 种手段,依法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 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 体系,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朝着共 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这就要求在坚持全国人 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妥善协调和处理各种 具体的利益关系和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个人利益 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 长远利益的关系,更好地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 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坚持一部分地区、一 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并推 动先富带未富、先富帮未富;同时,通过改革税 收制度、增加公共支出、加大转移支付等措施, 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解决地区之间 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通过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 覆盖面,切实保障各方面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并从法律、制度、政策上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 总之,中国传统的“和”的思想重视人与自 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和谐,几 乎涵括了宇宙世界和人类社会的所有重大关系, 其中儒家“和”的思想是其代表。这些“和”的 思想特别是它关于人与人之间和谐的思想,对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和现 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成中英.儒家和谐论的六个层次[J1.新华文摘,2007,(7): 37-39, [2】管向群.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意义和启示阴.新华文摘,2006, (9):36—37. 【3]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 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z1 _2OO2—11—8. 【4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上的报告『z】.2007—10—15. (责任编辑:郑涵) 5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