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普惠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业问题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我国为实现乡村振兴计划,大力推进农村昌盛、农业繁荣、农民富裕的发展。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有许多制约因素,耕种成本因素是主要限制之一,在“互联网+”环境下,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方式便应运而生,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计划的推进提供不同的资金供给形式,具有重大前景。
关键词:乡村振兴;普惠金融;农村经济发展;影响
引言
近几年,随着我国政府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视和扶持力度的加深,我国的脱贫攻坚工作圆满成功,偏远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大大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农村地区的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的来源结构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背景下的金融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1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关系
1.1一贯的服务理念
普惠金融是新型的金融理念,与传统的金融理念相比,其不以传统的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理念为重心,即不断追逐中高端大客户、城市金融市场。普惠金融从金融市场覆盖面的广度和宽度出发,阐述了金融资源不仅为城市服务也要为偏远的地区提供相对适宜、公平、多样性的金融服务的理念。与此同时,因地制宜的发展农村普惠金融与实施乡村振兴计划
是一脉相承的,二者共同表达了助民、惠民、利民的服务理念。
同时,商业银行以及基层银行都要切实认真理解并把握这一理念,针对当前农村的金融需求,投入金融资源和金融补给。普惠金融作为乡村振兴战略推行的重要路径,以金融框架为基础搭建起乡村振兴计划的新模式,可以真正解决目前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问题以及后续返贫问题,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计划。
1.2相同的服务目标
普惠金融的服务目标立足于“三农”,即农村、农业、农民,三者既有内在联系有存在一定区分度。普惠金融为农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提升农村地区在金融方面的活跃度,由此增强整个区域的金融系统的流动性,在此前提下,农民作为农村、农业的主体是政策的最终受益人;乡村振兴计划包括经济、卫生、医疗、生态等农村的方方面面,其目标就是以点成线,以线成面实现农民富裕、国家富强。在此层面上,乡村振兴战略和普惠金融服务理念的目标具有高度一致性,均以推进农村经济高速发展、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
2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2.1金融科技技术落后,阻碍农村金融机构发展
科学技术进步、新型农民需求的增加以及各种针对农村贫困用户的新型金融支持政策相继推出等因素促进了互联网金融服务的迅速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也得到了质的提升。而在后期调查时发现,农村金融机构虽然适当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但是由于自身存在缺陷、科技创新能力匮乏、手段比较落后导致业务办理效率较低。同时,农村文化水平不高、农民文化素质较低以及农民本身接受新鲜事物具有一定的排斥性会影响业务人员
办理业务的效率,所以农民很难享受和接受到与城市人口一样的金融服务。
2.2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与农村金融需求不适应
随着农村普惠金融发展迅速,各涉农金融机构针对三农的贷款产品近几年不断涌现。但是由于农民文化素养不高,思想较为传统,而且农户对于资金的需求主要集中于生活消费中的治疗疾病和建房购房、婚丧嫁娶、子女教育,在贷款渠道上往往选择金额小、周期短的非正规金融渠道。所以他们很难去理解、接受贷款那些新型金融产品的条款,也不愿意去了解,导致涉农金融机构出现求着农民贷款,甚至零利率贷款,农民还不愿意贷款的尴尬局面。另外,尽管金融产品表面供给充足,但是还是无法解决农户和农村小企业“贷款难”和“难贷款”的局面,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一方面农村偏远地区的金融基础设施还比较少、金融宣传教育不足、农民金融意识薄弱,没有形成金融使用氛围,并且设计农业类的供给机构所用产品较为复杂,没有因地制宜地去开发创新产品,与当地实际情况不符。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农村金融的供给侧改革,派出市场调查专员,深入政府、企业、农户中进行调查,形成良好的供需关系。
2.3人口问题
发展水平低、人口外流等因素长期限制着农村金融的发展,农民和金融机构产品的接触机会少,互动性差,进一步拉大了和城市金融体系的差距。此外,由于人口特别是高素质人口的外流使得教育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无法显现出来。
3乡村振兴背景下普惠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3.1弥补农村经营主体大额资金不足
我国农村规模大、农户数量多,这对于金融机构而言,精准把握客户服务群体、择时投放贷款额度、合理调整金融产品、调整信贷准入要求等方面都提出更高的标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普惠金融的扶贫、支农模式的开展都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农户数量众多并且金融产品需求多元化,多数农业进行小规模生产中缺乏资金援助。农户不仅在资金上存在缺口的问题,经营过程中农户经营者还存在不检验注册资本、缺乏合理的运行和管理机制、不能提供有效的抵押担保物、自有资金不足抵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推行普惠金融政策对农户面临的困境给予帮助,进一步缩减城乡发展差距。实际中,由于农村市场客户对金融产品需求多元化,不同类型的客户的金融需求不能达到统一标准,因此不同客户所享受到的金融普惠型服务的覆盖率也不相同。从目前看依然是城区覆盖率较高、普惠型金融的额度较大、乡镇覆盖率相对较低、普惠型金融的额度较小。但近些年的发展中,农业大规模生产经营中资金获得性、缺口的状况得到有效改善,普惠金融的推进逐渐被缓解,各地区采用分市场方式提供不同的资金额度与金融服务弥补农村经营主体大额资金不足。
3.2降低农村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农村小微企业是与农民不一样的金融客户群体,农村小微企业规模比较小,每个行政村拥有小微企业的数量较少。这类企业具有业务单一、抗风险能力差、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收益率较低等特点。但农村小微企业是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必不可缺的部分,相关研究表明数量较多的农村小微企业对农村经济发展有收入效应,即农村小微企业数量和农村经济发展是正相关关系。农村小微企业由于较低的收益率导致较低的资本回报率,导致资本不愿意流向农村小微企业,因此造成农村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一个企业创办起来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作为基础,能够应对企业日常生产中的支出。
3.3加快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现代化经济体系搭建过程中,金融基础设施是重要的一环,对比较发达城市的金融体系,如上海、深圳、北京、天津、杭州等地,不难看出这些城市有着较为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但是,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不足,设立一家金融机构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成本较高,后续运营费用也是农村地区难以负担的。为了实现低成本、高覆盖率的目标,普惠金融的发展方向应向金融体系信息化、电子化发展。农村信息化发展相对薄弱,因此要提高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线上支付清算业务使用率,完善征信系统把乡村农民、农户以及企业等资质和信用纳入整体的征信信息网络里,为农户、企业贷款提供有效的信用凭证。
3.4调动农村金融市场的活力,提升农村金融市场的融资水平
互联网贸易的发展,为农产品倾销提供了新的契机,B2B、B2C电子商务模式可拓宽农户的销售渠道,让农产品得到更有效的推广,要运用大数据模式,引进专业人才队伍,减少人口外流,帮助农户建设在线商务平台,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包装团队,打造新时期农村商业品牌,在专业化的指导下,将农户团体的需求集中起来,为农村集体创收提供机会,缩小和城市发展及收入水平的差距,为农村金融带来基本的发展资金,而可支配收入的提升也将带动村民的消费水平,刺激农户产生非刚性需求消费,让贷款成为农村金融模式的一种常态,为农村金融发展带来长久的动力。
结束语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将“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要战略部署。解决“三农”问题是关系民生的根本问题,其首要目标就是要真正实现农村生活富裕,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快步实现。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因此实施并
发展普惠金融是乡村振兴的新思路,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朱月友.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刍议[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20,28(06):32-37.
[2]徐小阳,李洁,金丽馥.普惠金融对农村教育贫困的纾解效应[J].中国农村经济,2020(09):41-64.
[3]黄大明.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问题及模式优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0(09):38-4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