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第三次联合测评语文试题(原卷版)

2024-07-16 来源:步旅网
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第三次联合测评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雅俗互动是推动审美意识变迁的基本动力之一。雅俗关系贯串于生活境界、宗教境界和审美境界之 中。在审美趣味的发展历程中,俗是审美趣味发展的源泉,由俗而雅,由雅俗互动而创新。文学艺术的雅 俗包括题材的雅俗和体裁的雅俗等,并体现在趣味和艺术样式中。成功的作品其雅俗无关优劣,更无关成败,而是互补共存,共同体现出全社会的审美趣味,并且积极互动,共同推进了审美趣味的发展。

雅俗观念在中国有着一定的变化和差异,自古就有雅俗区别。最初曾以王室官方趣味为雅,民间趣 味为俗。后来又常常以文人趣味为雅,以普通民众为俗,逐步演变为雅谓上层和精英趣味,俗谓底层和平 民趣味。雅俗审美趣味的差异,关乎地域和社会阶层,在先秦就很注意区别,例如先王之乐与郑卫之音的区别。

我们在与雅相对举讨论俗的时候,俗主要指通俗,是作为积极意义的俗,而排除作为贬义的俗。通常 所谓避俗、脱俗,乃是脱庸俗,但通俗依然是市井、世俗的体现。俗的东西常常接近日常生活,往往是民间 的,大众的,率性而为,自然纯真,纵情任达,不矫揉做作。徐渭说:“语人要紧处,不可着一毫脂粉,越俗越家常。”俗也常常不拘成法,乃至可以惊世骇俗。俗的内容更侧重于感性,更易于感发情意,震撼心灵。冯梦龙《古今小说序》云:“虽日诵《孝经》《论语》,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而深也。噫!不通俗而能之乎?”

雅常常表现为质朴与精细,表现出正统、规范、清高。历代统治阶层以儒家正统思想为雅正,要求符 合儒家的礼乐思想,两汉有所谓教化之雅正,以造就超凡即圣的人格。在文人隐士那里,雅常常超凡脱 俗,不同于世俗。在艺术创造中,雅中体现了艺术家的自觉加工。求雅对于特定艺术形式的规范精致,境 界的提升非常重要。盛唐诗歌的雅正,体现了兴趣、气象与法度的有机统一。但雅多有因袭,受制于程式。对雅的理解,常常需要知识的储备,造成受众的小众化,以区别于俗。

膝因在《古代乐教阐微》说:“雅乐有不可存之理,郑卫之音,有不可皮之理。”随着明清市民阶层的兴起,雅俗关系呈现出以俗为雅、超越雅俗对立的趋势。王世贞《艺苑卮言》云:“《孔雀东南飞》质而不俚,乱 而能整,叙事如画,叙情若诉,长篇之圣也。”民歌《孔雀东南飞》“质而不俚”,故能雅。通俗小说中也是俗中有雅的。朱自清说:“‘雅俗共赏’虽然是以雅化的标准为主,‘共赏’者却以俗人为主。固然,这在雅方得降低 一些,在俗方也得提高一些,要‘俗不伤雅’才成;雅方看来太俗,以至于‘俗不可耐’的,是不能‘共赏’的。”他虽然有正统的崇雅立场,但是也在倡导雅俗共赏,在求雅中沟通雅俗。为了强化艺术表现的效果,实现 雅俗共赏的目标,艺术家常常力求化雅为俗,化雅入俗,雅俗交融。

(摘编自朱志荣《论中国古代审美意识变迁的动因》)

材料二:

谢晃(北京大学教授):通俗文化也有很健康、很原始、能够释放生命力的东西,但是我们今天很大程 度上将它完全等同于娱乐化,并且滑向低俗、恶俗的方向。这是因为总有些人打着“贴近大众”的旗号搞

低俗甚至恶俗的东西,获得市场效益,而有了关注就有了经济效益,好像也有了群众基础,其实这是一种 不良导向。可悲的是,有些创作者甚至把传统文化,比如国学,也进行简单化、娱乐化处理,美其名曰通过 普及掀起“国学热”,其实是把它当做一个新的收视增长点去经营,但不是什么文化都能作“娱乐化”处理的。

肖鹰(清华大学教授):通俗文化的主导价值取向是消费和娱乐,不过在更广泛的社会文化活动中,它 还应该表达出普通大众日常生活中的情态、情绪和情趣,但是,它的基本价值内涵依旧是一种人文精神的贯彻,应当表达关爱、同情、尊重、正义。现在,一些作品实际上放弃了对健康、宽容的坚守,在单向追求消费价值和娱乐效果的生产和传播中,无底线地追求低俗甚至畸形的趣味,把“变态”作为“常态”来表现。

谢冕:优秀文化作品有共通的东西,对通俗文化和高雅文化不能以艺术形式来分类,两者有很多可以互相学习、互相汲取的地方,重要的是,都应该关乎人文精神。

肖鹰:在健康的文化环境中,通俗文化与高雅文化是互相冲突在在着的,这种冲突的建设意义在于:一方面通俗文化能促进高雅文化的创新,使高雅艺术更具生活性和现实感;另一方面,高雅文化的张力也 能制约、规范通俗文化,避免它把其保守、颓废、低俗、消极的一面张扬到极致。相应的,两种文化内部的 下滑也会相互造成不良影响。我们没能建立起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良性互动的环境,是造成它们互相敌对的根源。

中国的文化在整体上还处于一种单向的以经济效益和宣传效益为目标的创造。这就需要政府文化管理部门作出相对的调整,给高雅文化应有的发展和表达空间,制约文化的低俗发展。

(摘编自李春利《文化:“雅”与“俗”要良性互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学艺术有题材和体裁上的雅俗之分,但成功的作品其雅俗无关优劣,而是互补共存的,共同体现了全社会的审美趣味。

B. 雅是守正的,更侧重于理性。在艺术家眼中,雅比俗要更有价值,求雅对于特定艺术形式的规范精致及境界的提升非常重要。

C. 随着明清市民阶层的兴起,雅俗关系逐渐超越对立,走向融合,王世贞对《孔雀东南飞》的评价能体现这一趋势。

D. 艺术雅俗尽管表现不同,但都是为了提高和充实广大民众的精神和心灵,艺术家要把目标瞄准国民精神的提升和完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中国自古就有雅俗之分,关乎地域和社会阶层,雅往往代表王室官方和上层精英的趣味,俗往往代表底层平民趣味。

B.在与雅相对举讨论俗的时候,俗主要指通俗,是一种积极意义的俗,而不是平庸的鄙俗或者矫揉造作的流俗。

C. 消费和娱乐是通俗文化的主导价值取向,通俗文化和娱乐化在很大程度上有相似之处使得当下很多人将二者混为一谈。

D. 真正的经典能够雅俗共赏,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不要局限于艺术形式的区别,而应力避雅俗文化的对立,让二者良性互动。

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 山东滨州市邹平县好生镇初中学生自己创作漫画《论语》,并动手绘制在学校的文化墙上,颇受同学 欢迎。

B.广东电视台整容真人秀节目《美丽新约》精心挑选了14名女性,并将她们整容的全过程和心理变化 全部展现在观众眼前。

C. 易中天教授因《品三国》系列走红,虽然他招致不少非议,但是他这种“娱乐化”的讲评方式让大量的 三国迷听得津津有味。

D. 作为一个中华文化和文物科普的综艺节目,《国家宝藏》打破了沉闷的说教形式,用更加大众化的喜 闻乐见的方式介绍文物,讲解历史。

4.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雅俗”之间的关系。(4分)

5.在当代社会,如何让雅俗文化之间良性互动,请结合材料二加以分析。(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在阿吾斯奇(节选)

董夏青青

晚饭后,通讯员带他去了连队的储藏室。到那儿才发现,小弟平日就把自己的箱包收拾得很利索,根 本不需要他再做什么。

周围这么多的箱子里只有小弟的箱子把手断了,用一截尼龙绳和胶带缠了一个替代的。这些年,小 弟在武校演出赚的钱及在部队发的津贴,大部分都交给了奶奶,让她在老家重修老屋,添置家具。要是奶 奶不照小弟的安排做,小弟就大发脾气。奶奶想把钱攒下来,让他和小弟趁早成家,小弟总觉得家底太 薄,还要等两三年。

他抬起头,白炽灯管频闪的吡吡声叫他突然一阵心悸。此刻,他想起了当年弟弟的预兆。

几年前,小弟和连队的人在后山给鱼塘架网,远处一道雷电打下来,从铁丝网上传导过来的电流瞬时 打飞小弟手中的铁钳。小弟飞奔回连队,求连长拿回自己的手机。

小弟不停拨打他的电话,均无法接通。

他已经近三天没吃过饭,闽过眼了。为时七天、号称地独周的国际比武选拔考核到了此时,原先的五 十名候选队员只剩六人。他在其中。

小弟打电话找他的前一天下午,他和同伴被带往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一座山谷。引导员将地图、 指北针、枪、弹发给他们,告诉他们从此地出发,次日中午将在地图对角线另一端的山口接他们。

从仅容一人侧身通过的谷口进入,走了几分钟后,眼前是一带至少有横跨十公里的谷地。空气湿润, 草木幽深,阳光照射不透。地上有很多动物的爪印。凌展一点半,山谷里下起小雨。不多时,暴雨倾盆而 下,水位上涨,将他们困在一块面积逐渐缩小的土丘上。他找出北斗套进塑料袋,向外发进求教信息,但 未得到回应。他们穿着白天的训练短袖,抱着膀子冻得意志全无。他想,如果当时选择在河谷的石头地

上睡觉,那早不知道被冲到哪棵树上了。

早展七点多,雨停云散。空旷地的面积稍稍扩大,却没有平地可走。他们背上伦开始翻山。山上到 处

是昨夜洪水的冲沟。从七点走到下午两点,每个人脚上的陆战靴都磨烂了,才看到停在远处空地上的 直升机。他们通过机务手中的北斗得知,现在几人集结为一个伞兵渗遗队,即将在定位器鸣响时进行无 气象资料、无地面标识和无空中引导的三无盲降。落到地面,伞刀撞破了他的下巴。随他第二个出舱的

伙伴打不开伞,中途拉开附伞捡回条命,只掉折一条腿。

夜里,他安慰小弟时说到那把被击飞的铁钳。 那是一个预兆。 如果当时他拿起的是那个家伙的伞 包,运气未必好。

…………

小弟出事后第三天,他接到电话。离他和小弟商量为奶奶立碑的日子只有不到一个月了。在那通电 话之前,没有雷电,没有飞出去的铁家伙。

招待室旁的图书室敞着门,屋里有灯。他经过时,看军医正坐在长条桌前翻书。见他走进来,军医起 身摘下老花镜向他打招呼。

“营长好啊。”

“沈军医…… ”他领首示意。

军医做了个请他落座的手势,之后提着暖水瓶走过来,将桌上一个放了茶叶的纸杯拿到近前,倒上热水。

“三班长的东西都收拾好了?”军医问。“刚从储藏室上来,”他说,“想着收拾一下,结果也没什么可收 拾的。”

“三班长能吃苦,能干活儿,”军医说,“有时候我在这儿坐着,他过来打扫卫生碰见了就聊两句,问看的什么书,书里讲的什么事……有一回说到连长让他当炊事班班长,他说这不就是个做饭的差事吗?”

“当时也给我抱怨过,说不愿意下厨房。我给他讲,毛主席的弟弟毛泽民,当年受兄长之托,也管理过 一个学校师生的伙食。民以食为天,吃得才干得。战士们训练辛苦,最怕吃不好,全连队的嘴交给他,是 觉得他行。”

“我还给他说过,别老觉得自己的出身不好,家在农村,自卑。”军医说,“你们‘殷’这个姓,至少可以追 溯到三千多年以前商朝帝乙的长子殷微子,那西安的帝乙路就是以殷微子父亲命名的。孔子临死前把子 路叫来,对子路说自己是殷人,殷人就是黄帝的后人。营长,这么说来是不是很好?”

“很好,”他说,“真的很谢谢您…… ”

“不用谢,历史书上写的,不是我胡谄的,”军医说,“三班长有一回给我说你要他多看书,看啥书没给 他说,他就来问我。我说平时你们训练那么忙,个人时间很少,既然要看就看好书。就推荐了曾国藩的传 记和家书,还有大学士苏东坡的传记。曾国藩和他的兄弟连心,仗打得好。苏东坡和他的弟弟苏辙,两个 人同朝做官,官做得明白,文章也写得好。苏东坡有一句话说自己,叫‘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街头乞 儿’,眼中的天下人,没有一个不好的。我跟三班长说,不管是当班长,还是以后当排长、当连长,对上,关 键时刻要能顶上去;对下,紧要关头也要能扛下来,尽心做事。”

“说实话,我都不知道他还在看书,”他说,“平时打电话也只跟我讲讲平常的训练。”

“还有个事你也不知道吧,”军医说,“几年前了,有天中午他来找我,说连续失眠半个月了,很苦恼。 我就和他谈心,帮助他分析。问了几个问题以后,他就说你别问了,告诉你吧,我偷东西了,但是我又放回 去了,

谁都不知道。具体什么事就不肯再往下说了。前年他主动再跟我提起这个事,说知道为什么你一 定要他参军了。他说以前在少林寺,觉得社会上和他一样的人多。来了部队才觉得和他哥,就是和你一 样的人多。”

他回到招待室时已响过熄灯号。外头下雪了。广大空旷的天地间,每一片雷花都标示出风的力道和 方向,在窗外,在他眼前连缀而下,蕴藏着沉甸甸的寒光。

[注]阿吾斯奇,位于新疆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的中哈边境线上。这里冬季风大、雪大,边防官兵巡逻非常艰险。文中股营长和三班长为亲兄弟,三班长在执行任务途中出车祸受伤。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描写了殷营长参加国际比武选拔考核的情景,他身处恶劣危险环境之中也能坚强面对。 B.文中对三班长的“出事”一笔带过,这种理性克制的写法也能让读者感受到军人们的强悍与坚韧。 C. 文中划线处的两次“预兆”互相呼应,兄弟之情感人,更多地表现了哥哥在受伤之后对弟弟的安慰。

D. 文中殷营长和三班长的故事体现了边防军人并非天生的硬汉,他们也有普通人柔软的一面。 7.关于营长和军医的对话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在军医和营长的对话中,他们回忆了与三班长相关的人生经历,这种穿插的方式使叙事简洁。 B.参军入伍是三班长改变自身命运的抉择。他在军营中得到历练成长,坚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C.军医建议三班长读曾国藩和苏东坡的传记,与这两位历史人物都有兄弟互相扶持的经历有关。 D. 在军医缓慢讲述三班长故事的过程中,殷营长因弟弟出事而流露出的痛苦情感得到了慰藉。 8.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以“殷营长”和“三班长”为代表的中国军人形象的?(6分)

9. 《在阿吾斯奇》荣获了第八届鲁迅文学奖,其授奖词为:“家”与“国”达到了情感与价值的深刻同构。请 结合文本具体分析这一评价。(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公讳巩,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人。是时宋兴八十馀年,异材间出。欧阳文忠公赫然特起,为学者宗师。公稍...后出,遂与文忠公齐名。 其所为文,落纸辄为人传去,不旬月而周天下。

其材虽不大施,而所治常出人上。为司法,论决重轻,能尽法意,由是明习律令。又设方略,明赏购, 急追捕,且开人自告,故盗发辄得。有葛友者,屡剩民家,以名捕不获。 一 日自出告其党公与袍带酒食厦以骑丛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友智力兼人,公外示彰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至是,州郡肃清,民外户不闭,道不拾遗。

公为人除大患者既如此,至于振理颓坏,纪纲具修,所至皆然也。襄州继有大狱,逮系充满,有执以..

为死罪者,公至,阅囚牍,法当勿论,即日纵去,并释者百馀人。

公性谨严,正已守廉。于门生故吏,以币交者, 一无所受。公挺立无所附,远迹权贵,由是爱公者少。 赖天子明圣,察公贤,谕之曰:“以卿才学,宜为众所忌也。”遂留公京师。公亦感激奋励,有所自效。数对便殿,所言皆大体,务开广上意,上未尝不从容领纳,期以大任。在职百馀日,不幸属疾,以至不起。.

始公 之进,天下相庆,以为得人,谓且大用。及闻公殁,皆叹息相吊,以谓公之志卒不大施于世,其命也夫!

初,父不幸早世,太夫人在堂,阖门待哺者数十口。太夫人以勤俭经理其内,与公共教养四弟,相继得禄仕,嫁九妹皆以时,且得所归。 自委废单弱之中,振起而亢大之,实公是赖。平居,未尝远去太夫人左右,其仕于外,数以便亲求徙官,太夫人爱之异甚。

呜呼!天夺吾兄,何降祸之酷至于斯极也!为弟者不能推原前人德普劳烈,托于当世之文章,以明著之无穷,是罪之大者也。

(选自曾肇《曾舍人巩行状》,有删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一 日/自出告其党公/与袍带酒食/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 B. 一 日/自出告其党/公与袍带酒食/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

0. 一 日/自出告其党公/与袍带酒食/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 D. 一 日/自出告其党/公与袍带酒食/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异材间出”中的“间”和司马迁《屈原列传》“谗人间之”中的“间”意思相同。 B. “文忠”此处是欧阳修的谥号,官员的谥号是朝廷根据其生前事迹给予的评价性称号 C. “至于振理颓坏”的“至于”和现代汉语一样,连词,表示另提一事或另一种情况。 D. “不幸属疾”中的“属”和苏轼《赤壁赋》“举酒属客”中的“属”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曾巩治理有方,成果超越常人。他采用离间计,有力地打击了盗贼团伙,使得州郡清平无事。 B. 曾巩完备法规,整治颓废败坏的风气。他到任襄州,披阅刑狱案卷,依据法律条文来准确判案。 C.曾巩持身守正、无所攀附,因此欣赏他的人很少。所幸天子十分圣明,慧眼识才,将他留在京师。 D. 曾巩能力出众,才华横溢。听闻他去世,世人都感叹惋惜他的才志最终不能在世间大加施展。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其所为文,落纸辄为人传去,不旬月而周天下。 (2)自委废单弱之中,振起而亢大之,实公是赖。

14.后人评价曾巩“德美”,这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

杂诗四首(其四)[性] 明末清初 · 王夫之 悲风动中夜,边马嘶且惊。

壮士匣中刀,犹作风雨鸣。 飞将不见期,萧条阻北征。 关河空奋霭,烟草转纵横。 披衣视良夜,河汉已西倾。 因忧今未释,何用慰平生。

[注]清军南下,王夫之起兵抵抗,曾助抗清英雄翟式耜守桂林,后受谗遭逐,流转湘西,本诗为该时期所作。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诗作以诗人半夜被风声惊醒开始,写了所闻、所见、所感,抒发了爱国志士的热望与悲愤。 B.诗作借飞将军李广的典故意在表达在抗清事业受阻之际,朝廷缺乏英勇善战的将士出征。 C. “关河”“烟草”两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反映了诗人感情的抑郁与抗清前途的晦暗不明。 D.真挚深沉的情感和简洁凝练的语言,使得本诗意境营造开阔雄浑,抒情风格悲壮苍凉。 16. “视听结合”是本诗的一大特色,请结合相关语句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的《劝学》中,“ ”一句指出蚯蚓能上食埃土和下饮黄泉的原因,“ ”一句写出 了螃蟹心浮气躁的结果。

(2)“烟\"飘浮朦胧,传达了丰富的情感,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中“ , ”就展现了闲适之 情。 (3)嫂婷高洁的“芙蓉\"往往被文人骚客运用于诗歌中,其中最能引起你共鸣的诗句是“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① 截至26日8时30分,各方经过共同努力,重庆森林火灾现场各处明火已被全部扑灭,工作全面转入清理看守,其中无人员伤亡和重要设施损失。

今年重庆森林火灾非比寻常,发生频繁,处置困难。②特别是高温少雨的天气、山高坡陡的地形,加 大了扑灭难度。当家园遭遇威胁、同胞置身危难时,那些平时默默无闻的人们 A ,选择向火而行,传 道出英雄的胆略和气概。当晚,来自 B 的消防、武警等救援力量以及志愿者们,③都拧成一股绳,顶着 极端高温逆行向前,④誓要将这“魔鬼”打退,守护家园。在灾难面前,每一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力量,每 个中国人身上都有英雄气,都是了不起的平凡英雄。

重庆市民“赴汤蹈火”的集体表达,给现代应急管理提供了一个样本化的案例,也提供了有关政府如何组织抢险、市民如何参与救援、政府和社会如何良性互动的反思契机。

人类社会发展史也是一部与自然灾害的斗争史。人们在大自然中接受各种考验,在灾害中积累教 训,也在沉重的代价中反思得失,⑤凝[níng]结经验,学会防患于未然。随着时代的发展,防范自然灾害 逐渐衍生为应急管理学科。在危化品泄漏、爆炸现场,⑥在面临自然山体和建筑物崩塌、垮落时,及时保 护、疏散民众,让无关人员远离现场,是抢险救援的刚性要求和前置条件。救灾现场,警戒线一拉,“无关人员”被疏散隔离,⑦现场管拉就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是,在灾害安全可控的环境里,能否有序地让民众参与抢险救援,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公共话题。 灾难面前,人人都不能 C ,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⑧让市民参与[yù]救灾,让火情火灾同时成为消防普及课、敕灾实训课,对应急管理教育有着启发意义。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划虚线的文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句中的“截至”和第⑦句中的“立竿见影”写法正确,无错别字。 B.第②句和第⑥句中的顿号均使用正确,并且都表示并列关系。 C.第③句和第④句都运用了同一种修辞手法,为比拟手法。 D.第⑤句中的“凝”和第⑧句中的“与”读音标注正确。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加以改正。(直接呈现修改后的语句)(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 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在健康育儿观念下,市面上不少儿童保健品软糖打出“强健骨骼”“保护视力”“增加免疫力”“促进食欲”等旗号,成为一些家庭的育儿“新宠”,在消费细分赛道上悄然走俏。一些家长爱子心切,为了给孩子在身高、智力、健康等方面提供助力,将各种儿童保健品送进孩子口中。但一颗小小的软糖, ① ?

有专家提醒,儿童保健品软糖多为打着保健品幌子的普通食品, ② ,还可能潜藏安全风险。此外,还要警惕一些不法企业抓住这种心理,穷尽各式忽悠方法,肆意夸大保健品的功效,甚至非法添加成 分,将保健品包装成无所不能的“万能药”,消费者应避免陷入“保健品误区”。

正如专家所言,合理安排孩子的一 日三餐,营养充足、品种多样,才是对孩子最科学的保健。现实生 活中不难发现, ③ ,不见得比每天吃“五谷杂粮”的孩子更健康,更能抵抗疾病的滋扰。与其盲目迷信 保健品,不如让良好的传统健康饮食习惯回归,平时让孩子多吃点蔬菜水果肉蛋奶,从天然食物中获取充足的营养元素。

儿童保健品市场泥沙俱下,家长们不能开“盲盒”,相关规范必须加快出台,儿童保健品行业才能有序发展。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2.将文中划线的句子改为以“监管部门”为主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勇气是什么?不是不害怕,而是即便害怕得瑟瑟发抖,还是坚持往前走。(《中国青年报》) (2)我们一生中最为辉煌的一天,并不是功成名就的那一天,而是从悲叹和绝望中产生对人生挑战的 欲望,并且勇敢迈向这种挑战的那一天。(法国作家福楼拜)

(3)直面人生少有之困境,总有一些东西不可被击败、无法被战胜、不能被征服。我们困缚于巨变与 惶惑之际,是勇气驱动我们不甘于麻木与注定。(《南方周末》2023年新年贺词)

以上材料对你有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做,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