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网络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消极影响及对策

2022-10-12 来源:步旅网


网络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消极影响及对策

摘要:网络对思政教育的消极影响有: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冲击,对高校大学生的精神腐蚀,对高校思政传统教育模式的冲击;从三个方面重构大学生思政教育模式: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抢占网上教育阵地、优化校园网络的建设和调控、打造顺应网络时代的思政教育工作者。

关键词:网络 消极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 对策

1网络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消极影响

1.1.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冲击

据统计,网上语言的使用比例分别是:英语95%,法语5%,其他5%。〔1〕在当前国际互联网信息中,80%以上的网上信息和95%以上的服务信息由美国提供。我国仅占0.1%和0.05%。〔2〕互联网中的信息流动跨越了文化交流中的隔阂和差异,这在网上必然形成以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语言、思想和文化为核心的全球传播体系,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也必然在网上占据统领地位。高等院校历来是西方敌对势力实施“西化”、“分化”战略的重点。大学生在网上不自觉地处于这种“和平演变”的渗透之中,这对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道德伦理、民族精神等方面产生前所未有的冲击。

1.2对高校大学生的精神腐蚀

广播、报纸、刊物、电视等传媒是以往学生们的信息源,其内容已经过层层过滤和把关,而如今网络中能够过滤的信息是微乎其微。大量的色情、暴力等信息对青年学生来说是挡不住的诱惑,自制力较弱的大学生往往是处于好奇、冲动和寻求刺激刻意去寻找这些不良信息。这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部分大学生沉溺网络易诱发“互联网成瘾综合症”。这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花费了大量学习和人际交往时间,也耗费了大量的上网费用。结果往往造成孤独不安、情绪低落、精神不振、思维迟钝、逃避现实、为人冷漠、缺少信任感、以自我为中心、严重的还会有莫名其妙的言行,导致人格异常和心理障碍。医学上把这种症状叫做“互联网成瘾综合症”,简称IAD。这不仅耽误了大学生的学业,还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网络对大学生的腐化还表现在网上道德失范。网民一般都以虚假的身份在网络空间穿梭“冲浪”,有的学生缺乏道德自律,发布不健康信息、网上赌博、网络盗窃等不道德行为时有发生。

1.3 对高校思政传统教育模式的冲击

以教师、课堂为中心这样面对面的“灌输”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典型模式。把学生组织起来集中念报纸、念文件,有选择地去灌输需要让学生知道的信

息,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这种方式进行的时候,学生们在干什么呢?很多学生在练字、做作业、看书等。这种主体、客体的不一致性,使得传统的工作途径、方法、手段显得力不从心。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以及其吸引力和影响力日亦增强,思想的交流不再必须是直接的、当面的灌输和教导,学生的自主性和可选择性有更广泛的自由度。并且网络的信息量大,适时交互,多媒体运作的特点,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用户获取信息的自主性和参与性。学生通过网络可以了解到各个方面的信息,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所讲的内容,可能学生早已知晓,而教师闻所未闻,这就造成学生通过网络获得信息的速度与教育者的不同步性。还有这样的情况,随着网络语言和网络行为的拓展,在学生中流行的新名词和津津乐道的新鲜事,教师可能一无所知,学生的信息素养比教师还要高。这样,教师的权威和信息优势地位至少是部分丧失了。因此,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提高网络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效果的对策

2.1 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抢占网上教育阵地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思想领域的矛盾和斗争错综复杂,有时还表现的相当激烈。思想领域的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必然会去占领。高校要以网络为载体,在校园网中多开设一些思想性、政治性、教育性的网站,大力弘扬国家和民族精神,让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要进课堂、进教材、进网络,更重要的是进学生头脑。使大学生坚定信念、端正思想、陶冶情操,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和理论素养。逐步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去抢占网络教育阵地。

2.2优化校园网络的建设和调控

高校网站建设,既是在互联网普及条件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阵地,又是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加强管理的重要环节。加强校园网的建设,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利用学生对自己切身利益的关注、对自己学校的关心,提高网络宣传的时效性、针对性和宣传质量,适时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将高校网站建设成为大学生学习的园地,成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校、学校与学校沟通的桥梁。建立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监控机制和完善管理制度是加强校园网站建设的重要内容。要结合本校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制定网上信息发布、网上信息审查和监管法规,及时清除不当内容,建设网络文明,净化网络环境。通过审查、监控来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防止学生网络行为出轨。

2.3打造顺应网络时代的思政教育工作者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树立超前意识,收集、分析网络信息、捕捉大学校园网络文化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网站制作水平,适时更新网页内容,吸引学生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校园网络活动。在建好广大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红色网站”的同时,

针对学生参与意识强的特性,可不定期举办诸如网页制作大赛、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动画设计大赛、网上征文,开展网上质疑、讨论、答辩等活动;可用BBS对大学生关心的热点新闻、时事政治分专题讨论。还可以用校园网络整合大众传媒。如把校报、广播、电视、户外宣传及有利于大学生成才的创新观念、团队精神、优秀的报告和讲座等通过数字化处理后,输送到校园网上,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信息来源,繁荣了校园网络文化,还增强了高校德育的辐射力、吸引力、感染力。

参考文献:

[1] 寸天培.网络文化视野中的高校德育工作刍议[J].邢台学院学报,2006,(6).

[2] 扬中学.如何做好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