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河南省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03-06 来源:步旅网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本试卷分共17个小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卷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卷面清洁,不破损.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空灵之美的形成,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息息相关,具体地讲,主要是受老庄道学和佛教禅宗的影响。老庄厌恶人生,要求超脱尘世的纷扰,通过“虚”“静”的途径,回到那种没有纷争、喧闹的“人间世”。庄子“无己、无我、无欲、无碍”的放达态度,可以说是产生空灵之美的最早和最深刻的思想渊源.佛教禅宗的“坐忘”“顿悟\"与空灵之美的那种琼澈晶莹的艺术境界,从表面上看,颇有些异曲同工之处。而实际上,佛道两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东西,空灵之美则恰恰相反,它根植于绚丽多彩的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既有奔雷逐电、慷慨悲歌的壮美,又有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优美,还有纤尘不染、玲珑剔透的空灵美。这种空灵美并非是老庄的“虚\"“静”,佛教的“空”“忘\"那样引人飘然出世的“禅意\"和“禅境”,而是一种实与虚、有限与无限的契合统一。

空灵美首先因其“空”,所以境界广阔廓大.如张孝祥词《念奴娇·过洞庭》所写,湖草青青,湖面无际,多么廓大的境地!其次,空灵美因其“灵”,所以境界闲淡、琼澈。再次,空灵美的客体是静穆、幽远、浑茫的,它不致引起人的情绪的急剧波动,而只能使人感到闲散、飘逸,得到一种难以言说的美感。第四,空灵美是虚与实、浓与淡的浑然统一.从表面上看,似乎“虚”“淡”与现实生活仿佛是“雾里看花,隔着一层\",其实,它又蕴含着“实”的情调、“浓\"的色彩,它以空灵的形式包孕着无限丰富的内容。

空灵美既存在于艺术中,也存在于自然界中。南宋画家马远一反以前画家的那种“全境山水”构图,很有选择地从某一角度和局部对画面进行经营,在一角半边中集中画面的物象,表现出极为丰富的诗意、情调。如他的山水小幅《风雨归舟》,画面上的物象集中在边角,而大部分只是空白或远水平野,给人以一种极其广阔的空间感。比起郭熙、李唐等人的“满纸山水”来,马远的“残山剩水”具有更为隽永的艺术魅力。自然界的“空灵美”更是俯拾即是,当你漫步于海边,面对着无边的大海,你会觉得宇宙之深邃,个人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渺小,进入一种忘我状态,空灵而超然.空灵可分为时间之空灵和空间之空灵。空间之空灵如前所述,令人觉得宇宙之大、个人之小.时间之空灵则是:岁月冉冉,年华易逝,稚子婴儿,转眼老之将至矣。你会觉得岁月之无穷,人生之有穷。

由于空灵美具有境界廓大、琼澈的特征,所以,人们在欣赏时,总觉得它的内涵难于穷尽,难于理解。在审美活动中,虽然审美者的意念、思绪、情感注入对象之中,但物我之间的距离终不能全部消失,似乎只可远观,不可近玩,只可接近,终难抵达。审美主体只能在大体上把握和感受这种带有朦胧色彩的空灵美,却无法大彻大悟。

空灵美的审美过程,还是一个从“有我之境”进入“无我之境”的过程.欣赏空灵美之初,人们还是清醒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没有把自己游离于现实之外。随着境界的廓大和意蕴的深化,欣赏者不知不觉飘飘欲仙、超然物外.

(摘编自《金苹果之谜》)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空灵美是与壮美、优美相对的一种美,它受老庄道学和佛教禅

宗影响,但又明显区别于老庄的“虚”“静”与佛教的“禅境”. B.空灵美境界廓大,同时,又是闲淡、琼澈的,另外,它的客体

是静穆、幽远、浑茫的,它不会给欣赏者以情绪的急剧波动。 C.佛教禅宗的“坐忘”“顿悟”等与空灵之美的琼澈晶莹境界看

来相似,实则相反,因为二者所赖以存在的基础完全不同。

D.形成空灵之美的最早和最深刻的思想渊源要数老庄要求超脱

尘世纷扰的思想和“无己、无我、无欲、无碍”的放达态度.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空灵美美感与审美主体个人情感体验关系非常密切。当你漫

步海边,面对无边的大海,宇宙之深邃,个人之渺小,岁月冉冉,年华易逝,都离不开主体的体验。

B.在空灵美的审美过程中,审美者和审美对象之间会始终存在着

一种距离感,这是由空灵美境界廓大、琼澈的的特征所决定的。 C.马远的山水小幅《风雨归舟》之所以比郭熙等人的“满纸山水”

更有艺术魅力,是因为它表现出极为丰富的诗意与情调.

D.绘画中的空灵美是因为画家作画时更灵活,更少束缚,可以随

意挥洒而产生的,如南宋画家马远只在画幅的一角半边集中画面物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

A.欣赏空灵美的时候,最初是清醒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随着

意蕴的深化,渐渐进入无我之境,这时,对空灵美就有了清晰的把握。

B.空灵美虽说离不开“空”“灵”,却是一种实与虚、有限与无限

的契合统一,无论是时间之空灵,还是空间之空灵都不例外.

C.空灵美的欣赏对象的内涵总是让人觉得难于穷尽,难于理解,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似乎只可远观,不可近玩,这就给空灵美带来了一种朦胧的美感.

D.空灵美的形成是因为审美的对象给人们提供了无穷的想象空

间,艺术美上的空灵美如此,自然界存在的空灵美同样如此。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⑽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4、下列加粗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B. 以乱易整,不武 ..易:替代

C.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 D. 又欲肆其西封 ..肆:进军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以其无礼于晋 阙秦以利晋

..B.夫晋,何厌之有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

C.夜缒而出 又前而为歌曰

..

D.以其无礼于晋 吾其还也

..

6、结合全文内容分析和概括,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郑国在即将灭亡时,佚之狐向郑伯推荐了烛之武,起先烛之武并不愿意出面帮忙,后来在郑伯的道歉和利害攸关的劝说下,烛之武完全出于爱国的目的答应了郑伯的请求。

B。烛之武的说理很有艺术性,他对秦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明利害,又善意地威胁和拉拢,让秦伯放弃了围郑的想法,做出了撤兵的决定.

C。秦国因为与晋国关系良好,所以出兵帮助晋国攻打郑国。

D.这个故事赞扬了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艰险的爱国精神,表现了他深明大义的品格,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以及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舍郑以为东 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5分)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8-9题.

水仙子 夜雨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①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②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释:①归梦:梦归故乡。②二老:指年老的双亲。

8、题目为“夜雨\",但全曲却无一个“雨\"字,那么作者是如何写“雨”的?请简要分析。

9、这首曲子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0、补写出下列文学常识和名句的空缺部分。

(1)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_,书生意气,___________,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沁园春·长沙》

(2)寻梦?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 。

再别康桥》

(3)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 !”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荆轲刺秦王》

三、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一块木板的存在方式

侯德云

那条长凳,现在名义上是属于我家的。它原先只是一块木板,木板不是我家的,而是附近一个建筑工地上的。

这事我看还得从头说起,不然,大家都让我弄糊涂了。

装修房子一开始,我请来了瓦工.瓦工笑嘻嘻对我说:“东家,你能不能弄块木板来,要厚一点,给我搭个桥,你看我施工不方便.”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哪弄呢?我犯了愁。我又不是开木匠铺的. “喏”,瓦工指着窗外,“你到那儿看看,兴许能借一块来。\" 窗外是一个整天叮叮当当的建筑工地,一座大楼正拔地而起。 我硬着头皮去了那里,心里惴惴不安。人家能借么? 工地上有很多忙忙碌碌的人,我插进人空中,转了两圈,终于在一个角落里找到了一块厚木板。足有两米长,两寸厚,稍有点腐,不过载一两个人没问题。我挺高兴,走近一个正在筛沙子的人。

“师傅,我家装修房子,想借块木板用用,行么?” 那人看了我一眼,又低头干活。

我以为他不同意,急忙追了一句:“最多用两天,用完了就还。” 这次他连头也没抬,仍然干着手中的活。

我愣了半天,心想,这人是不是有毛病,不如换个人问问吧。 这一换,就换了五六个人。怪了,没一个跟我搭话的。我有些茫然,这是怎么啦?

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头蹭了过来,压低了声音说:“小伙子,他们不会跟你搭话的。这活儿,是包工不包料,用多少原料跟他们无关,他们既不能说借你,也不能说不借。你要用什么,拿去就是了,跟谁也别打招呼。”

我半信半疑,扛起木板,走几步,四处望望。我看见有几个人向我扫了一眼,却没有一个过来阻止的,就壮了胆,大步流星扛回了家。

想不到麻烦事还在后头。两天后,我又去了工地,还那块木板。我以为这是很简单的一件事,就径直走到老地方,放下木板,对离我最近的一个人说了声:“师傅,这是我两天前借的,现在还给你。”

那人扭过头,盯了我一会儿,突然放开嗓门喊起来:“我没借你木板,快扛走!”

我顿时噎在那儿说不出话来。

那个人的一嗓子,吸引来无数的目光。我看见一个披着工作服的人走了过来.

“老胡,怎么回事?”披工作服的人声调很冲。 那个被称作老胡的人就急了:“队长,这人说在工地上借了一块木板,来还.可我没借他,真的没借。不信,你问他!\"

队长就看着我。

我嗑嗑巴巴半天,也没说出句囫囵话来.

队长显然有点生气,回头朝那边的一群人嚷:“谁借给他的?” “没借。没借.\"

那边零零落落扬起了同一种声音. 队长白了我一眼:“你是不是弄错了?” “我……”

“扛走吧,扛走吧,别在这添乱.”众人催促我。 我气呼呼地把木板又扛了回来.心里直骂,真见鬼!

请来的木工师傅倒乐了,梆梆梆,一阵敲敲打打,给木板钉上四条腿,把它变成一条长凳,派上了新的用场。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于是这块不知来自哪座山哪棵树的木板,就以一条长凳的方式呆在我家里,直到装修结束。后来,我嫌它碍手碍脚,就搬到楼道的拐角处。我知道,这肯定不是它的最终存在方式,至于它的最终方式是什么,我无法预料,也懒得预料。

这件事我琢磨过好长时间,最后总算明白了点什么。明白了,就叹一口气.

我曾经把这事说给妻子听,她听完了,就狠狠地用手指点了一下我的脑门:“傻冒,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再借点别的东西?\"

(选自《中国当代小小说精品库·冬之卷》)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要“我”去弄木板的瓦工,原本就知道到别的工地弄块木板是

件很简单的事,所以才提出这个让“我\"颇感为难的要求.

B.这篇作品情节设计精当,有些看似无意的地方很具匠心,尤其

是那个满脸皱纹的老头,在全篇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C.如果不是那满脸皱纹的老头提醒,“我”就不会遭遇还木板时

的种种尴尬。本文实际是借一块木板的故事批评那老头。 D.“我”去还木板时,老胡说没有借给“我\"木板,还着力辩解,

对此,队长有些生气,因为他认为老胡说的是假话。

E.文章结尾说以凳的形式放在楼道里肯定不是这块木板的最终

存在方式,意在表明“我\"还在等待着把它还给人家的时机。 (2)文章不以“我”借木板的经历开头,而是从住在新居中的矛盾心情说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最后“总算明白了”什么呢?为什么“明白了,就叹一口气”?(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张老师一生默默地耕耘在幼儿园,为祖国培养了无数个风华正茂的少年儿童. B。“两会\"召开后,全国上下激浊扬清,形成了弘扬正气的政治局面. C。他虽然在监狱里度过了三年的峥嵘岁月,但出狱后仍然恶习不改,继续作恶乡里.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D。这位演员穿上唐装后,立即成了追星族们心中的风云人物,人们纷纷效仿起来。

1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本报派往美国采访该事件的记者共两位,到美国三小时后,一人发回来一份长篇通讯稿.

B、有关人士强调:最近接连发生特大爆炸事故,大家必须提高防范

意识,尽量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

C、据悉,在以后两天中,与会代表将盈利方式、信息转载规范化、

运作与管理等问题展开专题研讨。

D、专家分析,目前中国大范围的气温偏低,主要是由最近一段时间阴

雨天多、光照不足所引起的。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一排精美的纱隔、挂落、飞罩将室内分隔成南北两部分。 , , , ,

, ;中国旧俗,女眷不能在外客前露面,狭窄的北部就是专为女眷而辟。

①故布置十分讲究 ②并严格按制陈设 ③南部宽敞明亮 ④家具用材均选名贵楠木及具有天然图案的瘿木

⑤供桌左右两把太师椅是上座,专为园主和上宾而设 ⑥旧时为宴饮会客之处

A.③⑥①④②⑤ B.⑤④②③⑥① C.③①⑤⑥④②

D.⑤②④①③⑥

15、下面是某学生向老师祝寿时发言的一个片段,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5分)

这次我们专程从全国各地光临母校,给我们至今健在的恩师俞老师做寿.俞老师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八十高龄还在做学问.俞老师又把最近出版的大作赠送给我们几个高足,我们都感到十分欣慰┄┄

(1)将 改为 ; (2)将 改为 ;

(3)将 改为 ; (4)将 改为 .

16、仿照文中开头一句话的句式,在横线处写两个句子.要求所写句子运用比拟的修辞方法,并与开头的一句话构成排比句式,使文段语意完整。(6分)

没有大海的粗犷豪放,可以有小溪的轻盈从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向每一个人敞开胸怀,我们总能在那里找到自己的色彩,自己的价值.

五、作文(60分)

17、“争气”是个褒义词,人们都喜欢用它.你听——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张家在教育女儿:“你现在当上了警察,可不要忘了自己的责任,要争气啊!”

李家在训导儿子:“别人打你一拳,你就不知道还他一脚。不争气!” 王家在商议家事:“不蒸(争)馒头蒸(争)口气.这次孙儿满月,一定要摆它几十桌,让左邻右舍瞧瞧!” 同是争气,气之分别大矣!

请以“争气”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700.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折;没有高山

的沉稳内敛,可以有磐石的坚韧不拔。(每句3分,句式1分,意思2分)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