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六年级小升初毕业语文复习培优试题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0-06-04 来源:步旅网
六年级小升初毕业语文复习培优试题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观察下边的字,再照样子写一写,并注意行款和布局。

现在还有许多人生活在那个城市里,我却常常生活在那个小城过去给我的印象里。(沈从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各组带点字读音,词语字形和释义全对的一组是( ) A.机械(jiè) 晦暗 莫名奇妙 饶有趣味(富足.多) ..B.依赖(lài) 布局 张灯结采 用之不竭(尽,用尽) ..C.围歼战(qiān) 梗概 迫不急待 万象更新(改变.改换) ..D.邯郸学步(hán) 振奋 嫦娥奔月 诲人不倦(教导.劝说) ..下面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鸳鸯 准确 倒映 别至 C.仿佛 欧洲 谦虎 检查

B.掠过 疲倦 经验 偶尔 D.骄傲 蜜蜂 骑马 辩别

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B.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C.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D.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这次户外实践活动中,让我十分感动。

B.因为我的语文成绩很好,所以我特别喜欢帮助同学们。 C.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D.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提高了学习习惯。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一、二、三、四年级的课文都是如此。

B.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C.“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D.网络,真的那么容易让人沉迷其中吗?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鲁滨逊漂流记》—笛福—法国 C.《登飞来峰》—王安石—北宋 排列句子。( )

①其中最大的一个就要在今晚皎洁的月光下开放了。 ②我夹在人群中,盯着花朵,觉得里面充满了奥秘。 ③这盆昙花大约有30多片既长且宽,碧绿的叶子。

B.《使至塞上》—王维—唐朝 D.《范进中举》—吴敬梓—清朝

④许多人聚集在昙花周围,等待它的开放。 ⑤那是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 ⑥在叶子的边缘,长了四个花骨朵。 A.⑤⑥③②①④

B.⑥⑤②④①③

C.⑤④③⑥①②

D.⑤②③⑥①④

在横线上写两组句子,使之与前后文画线句构成结构一致、内容相关的排比句。 欣赏是一种感悟,一种特别的收获。欣赏一封家书,会让你想起故乡的亲切温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欣赏一缕晚霞,会让你感悟自然的绚丽与美好;欣赏一束百合,会让你享受生命的清雅和悠扬…… 积累填空。

(1)本学期,我认识了不少优秀人物,有______的鲁滨逊,______的汤姆·索亚,______的李大钊,以及______的老班长。

_______过去;_______(2)于是——洗手的时候,吃饭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过去;默默时,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_______过去……

(3)《寒食》中诗人描写春日长安城花开柳拂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4)于谦《石灰吟》中表现诗人不避千难万险,勇于自我牺牲,以保持忠诚清白品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5)当看到朋友不专心读书时,我会告诉他:“_________,事非经过不知难。” (6)_______,子欲养而亲不待。 (7)苟日新,_______,_______。

(8)日初出大如车盖,_______,此不为_______。 (9)读书须用意,_______。 (10)良药______,忠言______。 口语交际。

彬彬正在看课外书,他很喜欢在课外阅读书报杂志。可他的爸爸却反对他看课外书,只是要他读课本,做练习。现在彬彬的爸爸又在说彬彬了:“你就是不好好复习功课,看起闲书来倒那么起劲……”

请替彬彬设计一段话回答他爸爸,要说服他爸爸同意彬彬在课余时间读课外书,以消除父子间的误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

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欲止之,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公曰:“诺!”于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

紫也。

12、写出文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衣:_________________。 恶: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画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符号的地方用“|”标出来。 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

14、造成齐国“五素不得一紫”这种局面的根源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管仲的建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前些年,“舌尖上的浪费”成为热议话题。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浪费的粮食总量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人民网曾在全国范围内针对“舌尖上的浪费”展开大规模民意调查。下表是不同年龄段“打包比例、浪费情况“调查统计不同年龄段打包比例、浪费情况统计表。

打包比例 浪费情况 20岁及以下 38.6% 16.1% 21﹣30岁 31﹣40岁 40﹣50岁 51﹣60岁 60岁以上 43.2% 12.6% 56.5% 13% 58.7% 10.3% 53.1% 11.6% 56.5% 10.5%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意味着对社会资源的珍视,更意味着对他人劳动的尊重。古人尚懂得

“ ”的道理,今人更不能浪费食物,糟蹋社会资源。我们都应当从自身做起一外出用餐时,不做“必剩客”“,争当“光盘族”,当不了光盘族“兜着走”!

16、文中的“必剩客”是指 ____;“光盘族”是指 ____;“兜着走”是指 _____。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__,运用这种方法的好处是 ______。 18、根据图表信息可知,节约意识最强的年龄段是 ;最需要接受节约教育的年龄段是 。 A.20岁及以下 B.21﹣30岁 C.31﹣40岁 D.41﹣50岁 E.51﹣60岁

F.60岁以上

19、联系上下文,在文中横线处填上一句关于珍惜粮食的名言警句。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穷人的自尊

①丈夫在一所重点中学教书,我们便住在这所学校里。这天,一个女学生来敲门,跟在她身后的是一位中年人,从眉目上看,显然是女学生的父亲。

②进得屋来,父女俩拘谨地坐下。他们并没有什么事,只是父亲特地骑自行车从80多里以外的家来看看读高中的女儿。“顺便来瞅瞅教师”父亲说,“农村没什么鲜货,只拿了十几个新鲜的鸡蛋。”说着,从肩上挎的布兜里颤巍巍地往外掏。布兜里装了很多糠,裹了十几个鸡蛋。显然,他做得很精心,生怕鸡蛋被挤破。

③我提议中午大家一起包饺子吃,父女俩一脸惶恐,死活不肯,被我用老师的尊严才“震慑”住。吃饺子时,父女俩依然拘谨,但很高兴。

④送走女学生和她的父亲,丈夫一脸诧异。他惊奇从来都把送礼者拒之门外的我,为何因十几个鸡蛋而折腰?还破例要留父女俩吃饺子?

⑤望着丈夫不解的眼神,我微微一笑,讲述了20年前自己经历一件事。

⑥在我10岁那年的夏天,父亲要给外地的叔叔打一个电话。天黑了,我跟在父亲身后,深一脚浅一脚地去10里以外的小镇邮电局。我肩上挎的布兜里装着刚从自家梨树上摘下来的7个大棉梨。这棵梨树长了3年,那年第一次结了7个果。这棵梨树长了3年,今年第一次结了果。小妹每天浇水,盼着梨长大。但那天晚上,梨被父亲全摘下来了。小妹急得直跺脚,父亲大吼: “拿它去办事呢!”

⑦邮局早已下班。管电话的是我家的一个远房亲戚,父亲让我喊他姨爹。进屋时,他们一家正在吃饭。父亲说明来意,姨爹嗯了一声,没动。我和父亲站在筹靠门边的地方,破旧的衣服在灯光下分外寒酸。一直等姨爹吃完饭, 剔完牙,伸伸懒腰,才说:“号码给我,在这儿等着我去看看能否打得通。”5分钟之后,姨爹回来了,说:“打通了,也讲明白了,电话费9角5分,”父亲赶紧从裤兜里掏钱。

⑧父亲又让我赶快拿棉梨。不料,姨爹一只手一摆,大声说:“不,不要!家里多的是,你们去猪圈瞧瞧,猪都吃不完!”

⑨回来的路上,我跟在父亲的身后,抱着布兜,哭了一路。仅仅因为我们贫穷,血缘和亲情也淡了。仅仅因为贫穷,我们在别人眼里好像就没有一点点自尊。

⑩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姨爹摆手的动作一直深深藏在我心里。它像一根软鞭时时鞭打着我的心灵,我不会做姨爹那样的手势,给一个女孩子的记忆抹上灰色的印痕。

⑾我相信,我今天有饺子将给女孩子留下抹不去的记忆,因为爱心的力量总比伤害的力量大得多。

20、本文写了两件事,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联系上下文,分析第6自然段划线句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请从人物描写角度对下面句子进行赏析。

一直等姨爹吃完饭,剔完牙,伸伸懒腰,才说:“号码给我,在这儿等着我去看看能否打得.......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请分析题目“穷人的自尊”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联系全文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最后一段划线句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作。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我们都在慢慢成长。有人懂得了欣赏,有人懂得了关爱,还有人懂得了感恩……在时光的流里,你懂得了什么?什么让你感受到了成长的痕迹?请选择具体的事例,写下真实的感受。

要求:1.题目自拟。 2.叙述完整,采用恰当的方式表达真情实感。 (3)、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现在还有许多人生活在那个城市里,我却常常生活在那个小城过去给我的印象里。(沈从文)

【详解】本题考查抄写句子。

书写时要注意行款整齐、布局合理。书写要正确,不出现错别字和不规范的字。书写时要注意“城、常、象”容易写错。

2.D

解析:D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汉字辨析可根据以下三种方法辨析:①义辨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思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②形辨法。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③语境辨析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语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的形态。

A项,机械:利用力学原理构成的装置。故“jiè”错误。应为xiè。

B项,张灯结彩: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故“采”错误。

C项,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故“急”错误。 D项,正确。故选:D。

3.B

解析:B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A.有误,别致:指新奇,跟寻常不同。故“别至”的“至”应改为“致”。 B.正确。

C.有误,谦虚:指虚心,不自满,肯接受批评。故“谦虎”的“虎”应改为“虚”。 D.有误,“辩别”改为“辨别”。

4.A

解析:A 【解析】略

5.C

解析:C

【详解】此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①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②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③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④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合理。

A有误,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删去“让\"。在这次户外实践活动中,我十分感动。 B有误。关联词运用错误。前后分句是递进关系,应该选用“不但……而且……”。 D有误,搭配不当,应该是提高了学习成绩,不是学习习惯。

6.B

解析: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标点符号的运用。 ACD正确。

B选项有误。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后面用冒号,即: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7.A

解析:A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识记,注意平时对相关文学常识的积累。在本题中,搭配有误的是A项,《鲁滨逊漂流记》—笛福—英国

8.D

解析:D 【详解】略

9. 欣赏一个微笑,会让你忘却生活的无奈与愁苦 欣赏一处风景,会让你体会心灵的静谧与安宁

【详解】考查仿写句子。仿照前后文“欣赏……,会让你……”这样的句式,使之构成排比句式。比如:欣赏一缕红红的晚霞,会让你感悟自然的绚丽与美好。

10. 坚强乐观 勇于冒险 忠于革命 舍己为人 日子从水盆里 饭碗里 便从凝然的双眼前 遮挽的手边 春城何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书到用时方恨少 树欲静而风不宁 日日新 又日新 及日中则如盘盂 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字值千金 苦口利于病 逆耳利于行 【详解】考查课内背诵与默写。 (1)考查人物形象。

鲁滨逊是具有顽强奋斗的意志力,在困难面前不悲观、绝望,也不对生活抱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而是脚踏实地的去战胜困难,用自己的行动来达到目的。鲁滨逊以非同寻常的毅力和勇气,克服了难以想像的艰难困苦,用勤劳的双手,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生存的家园。鲁滨逊身上体现了顽强不屈、坚忍不拔、永不言弃、敢于冒险的“硬汉子”的特征。

汤姆·索亚是美国文豪马克·吐温代表作《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主人公。他是个聪明爱动又调皮捣蛋的孩子,波莉姨妈罚他星期六不能去玩而是刷栅栏,他却会忽悠别人说刷栅栏是件很好玩儿的事儿,让其他孩子抢着为他刷栅栏。汤姆骨子里具有冒险风格,他会约上小伙伴们去做海盗。汤姆足智多谋,还非常有正义感,他破坏了杀人犯乔的阴谋,最终让坏人恶有恶报。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回忆录,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所写的一篇回忆录。十六年前的这一天李大钊被奉系军阀杀害,时年38岁。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的叙述方式,回忆了父亲被害的过程,展现了共产党员李大钊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坚贞不屈的品质,表达了对父亲深深的怀念之情。

《金色的鱼钩》叙述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那枚珍贵的鱼钩现在珍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作者语言朴实、简单,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缅怀与赞颂。 (2)出自朱自清的《匆匆》,《匆匆》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部分原文: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

(3)出自唐代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

入五侯家。

译文: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开头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长安。“飞花”即花瓣纷纷飘落,点明暮春季节。“无处不”,用双重否定构成肯定,进而写出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第二句“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写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御柳”是指御苑里的柳树。当时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清明这天皇帝还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恩宠。所以人在无限的春光中特地剪取随东风飘拂的“御柳”。

(4)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才得以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5)“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的意思是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学的知识太少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这一句是在启示我们,平时应当勤学好问。

(6)“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意思: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枝叶。树是客观事物,风是不停流逝的时间,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7)“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选自中国儒家经典——《礼记·大学》,该章为《大学》的第三章,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比喻从勤于省身和动态的角度来强调及时反省和不断革新,加强思想革命化的这一关键行为。

(8)出自《两小儿辩日》,告诉我们:1.为人处事不可以断章取义地对待问题,不然是得出不来结果的,我们要用全面的目光来对待事情。2.知识是不分年纪,不分界线的。3.宇宙空间是无穷大的,专业知识也是无尽多的,学海无涯。就算是博学多才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因此 我们要不断学习。

部分原文: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9)读书需用意,一字值千金。解释:读书须用心,能下苦工夫,才会文辞精妙,一字千金。

(10)“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意思是好药虽然很苦,让人难以吞咽,却能让病痊愈;忠诚的话虽然有点让人听了不舒服,却能帮助人们改正自己的一言一行。这句贤文是在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常用来说明应该正确地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

11.示例:读课外书能使我学到许许多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能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读课外书能开阔我的视野,能使我的头脑变得聪慧,使我受益无穷。而且我保证不会耽误学习,只会使我的学习越来越好。爸爸,您就让我看课外书吧。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实际问题组织语言在语境中的运用。

针对长辈,委婉尊敬的说出看课外书的好处,从课外书中获得的用途,对学习有啥作用,如何平衡学习和课外书的时间。

故答案为:读课外书能使我学到许许多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能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读课外书能开阔我的视野,能使我的头脑变得聪慧,使我受益无穷。而且我保证不会耽误学习,只会使我的学习越来越好。爸爸,您就让我看课外书吧。 12.12、 穿 厌恶

13、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 14、齐桓公喜欢穿紫色衣服,因而齐国的百姓纷纷效仿。

15、①齐桓公自己不要穿紫色衣服;②齐桓公要明确表示自己厌恶紫色衣服。 【分析】译文

齐桓公喜欢穿紫色的衣服,整个都城的人都穿紫色的衣服。正在那个时候,几匹没染色的布都换不回一匹紫色的布。

齐桓公对此十分忧虑,对管仲说:“我喜欢穿紫色的衣服,紫色的布料很贵,整个都城的百姓喜欢穿紫色衣服的风气不消失,我该怎么办呢?”管仲说:“您想制止这种情况,为什么不试一下不穿紫衣服呢?您可以对身边的侍从说:‘我非常厌恶紫色衣服的气味。’”正巧身边大臣中有穿紫衣来进见的人,齐桓公就说:“稍微退后点,我厌恶紫色衣服的气味。”那个大臣说:“好的。”从这天开始,没有侍卫近臣再穿紫色衣服了;到第二天,国都中也没有人穿紫色衣服了;第三天,国境之内没有人再穿紫色衣服了。

12、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解释,这种题型考查的都是重要的字词,需要识记。可以结合整句“何不试勿衣紫也”意思是为什么不试一下不穿紫衣服呢?衣话的意思来理解加点字的含义。

解释为穿。“吾甚恶紫之臭”翻译为我厌恶紫色衣服的气味,恶是厌恶的意思。

13、本题考查给句子加标点,要在熟知标点符号用法的基础上,结合句意进行作答。画线句子的意思是您可以对身边的侍从说:‘我非常厌恶紫色衣服的气味。’”正巧身边大臣中有穿紫衣来进见的人,齐桓公就说:“稍微退后点,我厌恶紫色衣服的气味。”在需要加标点符号的地方用“|”标出来应是“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

1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要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作答。根据文中“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可知,造成齐国“五素不得一紫”这种局面的根源是齐桓公喜欢穿紫色衣服,因而齐国的百姓纷纷效仿。

1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要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作答。根据文中“君欲止之,何不

试勿衣紫也”“吾甚恶紫之臭”可知,管仲的建议是齐桓公自己不要穿紫色衣服、齐桓公要明确表示自己厌恶紫色衣服。

13.D

解析:16、 外用餐每次吃饭都一定会剩饭并且不打包带走的人群 按需点餐,每次都能将饭菜吃光的人 在外用餐点的菜过多,吃不了打包带走的人 17、 列数字 说明事物数据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 18、DA

19、取之有度,用之用节,则常足。 【解析】

16、考查词语的理解。

结合在外用餐的经历及文中的材料可知:①“必胜客”是指在外用餐每次吃饭都一定会剩饭并且不打包带走的人群;②“光盘族”是指按需点餐,每次都能将饭菜吃光的人;③“兜着走”是指在外用餐点的菜过多,吃不了打包带走的人。 17、考查对说明方法的辨析。

结合句中“500亿”“十分之一”这些数字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好处是说明事物数据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 18、考查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观察图表中的数据可知,节约意识最强的年龄段是41﹣50岁;节约意识最淡薄的是20岁以来的人,这部分最需要受节约教育。 19、考查对名言警句的积累。

结合平时的阅读积累填写关于勤俭节约的名言警句。 例如有:思前顾后,吃穿常有。 饱时省一口,饿时得一斗。 败家很容易,好比水推沙。 节约好比燕衔泥,浪费好比河决堤。

14.20、 “我”收下了丈夫学生的父亲拿来的鸡蛋,还破例要留两父女吃饺子。 小时候我和父亲为打电话去找远方姨爹受到冷遇和侮辱,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

20、划线句子从几个方面强调了拿去送礼的梨的难得,与下文姨爹对梨的不屑一顾和侮辱语形成强烈的反差,更突出了自尊心受打击的程度。

22、本句是通过对“姨爹”的动作描写,更加的突他会对我们这些穷亲戚送给他的棉梨一屑不顾。

23、文中写的两件事,均与“穷人的自尊”有关,现实中的“我”的行为是为了保护穷人的自尊,因为“我”儿时曾因为贫穷受到人蔑视,自尊心受到了严重打击。

24、“爱心第力量”指的是:我请女孩和她父亲吃饺子 ,“伤害的力量”指的是:姨爹摆手的

动作。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保护他人的自尊心,不能伤害别人的自尊心。 【分析】

20、本题考查的是课文内容的概括。

从文章的一到四段,可以看出写的第一件事是:“我”收下了丈夫学生的父亲拿来的鸡蛋,还破例要留两父女吃饺子。

从文章的六到九段,可以看出写的第二件事是:小时候我和父亲为打电话去找远方姨爹受到冷遇和侮辱,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 20、本题考查的是课文语句的理解。

“这棵梨树长了3年,那年第一次结了7个果。这棵梨树长了3年,今年第一次结了果。小妹每天浇水,盼着梨长大。但那天晚上,梨被父亲全摘下来了。小妹急得直跺脚”这句话描写的是“棉梨”结果的过程非常难得,与“姨爹一只手一摆,大声说:“不,不要!家里多的是,你们去猪圈瞧瞧,猪都吃不完!”中姨爹的不屑一顾和侮辱语形成强烈的反差,更突出了自尊心受打击的程度。

22、本题考查的是人物描写方法的分析。

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本题通过“吃”“剔”“伸”“说”动作描写,更能体现“姨爹”的身份,表明他会看不起我们这些穷亲戚。更加的突他会对我们这些穷亲戚送给他的棉梨一屑不顾。

23、本题考查的是题目的含义。

阅读全文,可以看出文中写的两件事,均与“穷人的自尊”有关。现实中的“我”的行为,留父女两吃饭,是为了保护穷人的自尊。因为“我”儿时曾因为贫穷受到人蔑视,自尊心受到了严重打击。

24、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语句的理解。

“因为爱心的力量总比伤害的力量大得多”中,“爱心第力量”指的是:我请女孩和她父亲吃饺子,保护了女孩的自尊心。“伤害的力量”指的是:姨爹摆手的动作,伤害了我的自尊心,这两种“力量”形成鲜明的对比。那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保护他人的自尊心,不能伤害别人的自尊心。

15.我终

解析: 我终于懂得了勇敢

在成长的过程中,点点滴滴的小事,总能给我们带来许许多多的启示,特别是在面临困境时,让我懂得了如何勇敢的面对。

现在我要来说一说我学游泳的经历。小的时候,因为有一次我掉到水里去了,心里留下了怕水的阴影,从那时开始,我便一看到水就害怕,总是带有一种恐惧的心理。 今年暑假,妈妈希望我学会游泳,而我怎么也不肯答应。可是当我看到许多小孩在水中

轻松的表现,激起了我的好胜心。于是,我就毅然同意了。初学的这两天,教练对我很好,几乎没有什么困难的事要做,我觉得游泳原来也不是那么困难。可是后来教练让我学着做水中吐气,我试了一下,到水里面感觉脑海里一阵空白,立马跃出水面。“啊!教练,好难呀!我做不到,能不能先学其他的呀?”我本来以为他会同意,可是平时和蔼可亲的教练顿时板起脸来,大声说:“你如果这个都学不好,那你还学什么游泳?为什么别人都能学会,而你学不会?”于是,我只好继续去练。渐渐地我掌握了技巧,本来认为如登天般困难的事情我突然觉得有趣了起来。就这样练了几天后,教练在我的肩膀上带两个可以浮起来的水袖让我去深水区游。我觉得十分好玩,于是开心地游了起来。突然,教练做了一件我意想不到的事:他居然把这两个水袖松一点气!我本来就因为年龄而显得重,松了气后便摇摇晃晃,一不小心就呛了水。之后我便偷偷减少游的次数,教练让我游十次,我就游五次。可是被他发现了,他严肃地对我说:“你不用学了!”“为什么?”“你如果还想继续学那就好好练!”我十分愧疚,于是,我勇敢地面对这一困难,每次游之前给自己加油打气,全神贯注,只想如何游好。一开始还是不是很适应,然后我继续按照教练的指导,手伸直往旁边用力地划水,脚连贯地用力往后蹬,渐渐地,我能平稳地在水面游动。经过几次反复练习,我的手脚运用得越来越协调,动作也越来越娴熟。

啊!我终于成功了!这一次学游泳的经历使我明白了:要克服心中的恐惧,勇敢地去面对所有事,这样一定能成功。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这是一篇自命题作文。题目中的“懂得”,应该指“深深地知道”的意思。“懂得”的对象可以是自己周围的人,如:父母、老师、同学等;也可以是历史上或文学作品中的人,还可以是抽象的事物,如:失败,成功,诚信,宽容等,要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表达自己思想的成熟和认识的提高的过程。如写一件事,就要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突出“懂得”的过程:如写多件事,就要注意叙事的简洁明了,注意详略得当的安排,注意中心的高度统一。可以采用以小见大、倒叙的写法,增加吸引力;注意材料安排要遵循详略得当的方法:注意表达方式的恰当运用。

开头:简单的说明自己懂得了什么。

中间:叙事的作文首先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一般要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等,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交代清楚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写事离不开写人,在记事过程中,一定要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这样才能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才能更好地表达的这件事所包含意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最后要把自己难忘的情感表达出来。

结尾:总结全文,通过这件事情,自己明白了什么道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