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深基坑施工及安全管理的措施
2010-10-15 来源:
【作者】无名 作者单位:广东省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2.基坑工程的监测管理3.基坑开挖的现场安全管理1.1要健全危险性较大工程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工作,这不仅是《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强制要求,也是基坑安全施工的前提要求。建筑工程所处地的水文地质状况,千差万别,基坑支护就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合理编制方案,在开挖基坑时才能正确指导现场的施工。
【关键词】深基坑施工,安全管理
1.2建立专家论证审查制度,作为安全监管的一项重点。
方案能否正确指导施工,是施工安全的保证。支护设计方案的合理与否,不但直接影响施工的工期、造价,更与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有着直接的利害关系。试想,如果连指导性文件都出现了差错,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因此,对开挖深度超过5m的深基坑必须进行专项支护施工方案设计,专项支护设计必须经上级审批,签署审批意见,并注明支护有效使用时限。凡支护方案未经论证和审批的深基坑工程,不得颁发施工许可证;超过支护有效使用时限的深基坑,必须采取回填基坑等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止坍塌事故发生。基坑坍塌事故,其中很大原因在于施工与设计不符,基坑施工时间过长,基坑支护受损失效。如某工程基坑原设计深度只有-17m,后来设计深度变更为-19.6m,而实际基坑局部开挖深度为-20.3m,超深3.3m,造成原支护桩(深度-20m)变为吊脚桩;同时该基坑施工时
间长达2年7个月,基坑暴露时间大大超过临时支护期限为一年的规定,致使开挖地层软化渗透水、钢构件锈蚀和锚杆(索)锚固力降低、基坑支护严重失效,构成重大事故隐患。
1.3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状况的变化,基坑支护方案有可能出现偏差时,就应及时进行调整。在挖基坑土方时,进行基坑内抽水,要及时采取集中明排、降水、回灌和截水等措施,避免造成周围建筑沉降,地面沉陷。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针对现场情况,对方案适时调整,确保支护安全有效。
现场监测是指在基坑开挖及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基坑岩土性状、支护结构变位和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进行各种观测及分析工作,并将观测结果及时反馈,以指导设计与施工。由于地下工程的不确定因素很多,理论上的设计不能准确地反映实际结构状况,因而基坑监测是基坑工程施工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监测手段可随时掌握基坑周边环境的变化及支护土体的稳定状态、安全程度和支护效果,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信息。通过信息反馈体系,可及时修改支护参数,改善施工工艺,以及时调整支护措施,确保基坑工程的安全施工,预防事故发生。
在基坑开挖前,必须制定现场监测方案,主要内容应包括监测目的、监测内容、测点布置、观测方法、监控报警值、监测周期、监测结果处理要求和结果反馈制度等。监测的重点应包括:①支护结构水平位移;②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变形;③地下水位的观测;④基坑外地面沉降或隆起变形;⑤基坑底部及周边地体变形。
观测数据应及时分析整理,沉降、位移等观测项目尚应绘制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对变形和内力的发展趋势作评价。当观测数据达到报警值时,必须立即通报有关单位和人员,停止开挖施工,及时查清原因,做好支护加固调整措施,确保基坑安全。
3.1影响基坑稳定的因素基坑开挖后,基坑滑动失稳的实质是由于边坡土体中的剪应力大于土的抗剪强度,而抗剪强度由土的内聚力和内摩阻力所组成。因此,凡是影响土体中剪应力、内聚力和内摩阻力的因素,都会影响土方边坡的稳定。主要因素有:因风化等气候影响使土质变得疏松,降低了土体的抗剪强度;土层中的含水量的影响,一方面因为浸水而产生润滑作用,降低了内摩阻力,另一方面水使土体自重增大,因渗流而产生动水压力,水浸入土体的裂缝之中产生静水压力,使土体内的剪应力增大;土方边附近堆放荷载,会加大土体内的剪应力,细砂、粉砂土等因受振动而液化等因素皆会使土体的抗剪强度降低。因此,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就要依据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相对应地采取防护措施。
3.2排水措施
土体内含水带过大,是达成基坑失稳的一项重要因素,因此在开挖前,对基坑土体内含水量过大的工程,必须事先做好降水措施,以疏干加固坑内土体,达到增大土体的抗剪强度。开挖时,在基坑边界四周地面,设置排水沟,避免漏水、渗水进入坑内。
3.3开挖遵循原则
基坑开挖应遵循时空效应原则,根据地质条件采取相应的开挖方式,“分层开挖,先撑后挖”,撑锚与挖土配合,在支撑、锚杆做好后,才可进行下层挖土,严禁超挖,基坑开挖中,为确保基坑周围建、构筑物的安全和支护结构的稳定,要求尽可能减少初始位移,根据时空效应的原理,应按照“分层、分区、分块,分段、抽槽开挖、留土护壁、先撑后挖,先形成中间支撑,后限时对称平衡形成端头支撑,减少无支撑暴露时间”原则,掌握每个分步开挖的空间几何和支护墙体开挖部分的无支撑暴露时间,科学地利用土体自身的控制地层位移的潜力,以解决基坑稳定和变形的问题。
3.4基坑边堆放荷载的控制
坑边荷载,是形成堆坑失稳的不利荷载,加大土体内的剪应力,一旦控制不当,会诱发基坑坍塌的突发。上述工程基坑坍塌事故中,基坑坡顶严重超载,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边缘堆置土方和建筑材料,或沿挖方边缘移动运输工具和机械,一般应距基坑上部边缘不少于2m,弃土堆置高度不应超过1.5m,并且不能超过设计荷载值,严禁超堆荷载。机械设备如混搅拌机,因施工需要设置在坑边时,由于会产生振动的原因,会使粉砂土等土质产生液化而降低上体的抗剪强度,应根据设备重量、基坑支护情况、土质情况等,经过设计计算确认。
3.5现场安全防护措施
当基坑开挖深度超过2m,对临边作业已构成高处坠落的危险,按照高处作业和临边作业的要求,应及时设置双道防护栏杆,并挂设安全立网。人员上下基坑,应设置专用安全通道,严禁攀爬模板或支撑系统上下。
基坑支护一旦失效,轻则支护变形,重则发生坍塌酿成事故,基坑围护结构的安全受基坑的开挖卸载、气象(台风、暴雨等)、环境等较多的可变因素影响而改变,不可仅按某些特定的参数判断基坑工程的安全度,忽视基坑工程的实际动态变化。因此,要针对基坑施工的作业特点,对开挖中可能存在的隐患及施工过程中易发生事故的部位制定防控措施。首先,对基坑施工中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确定潜在危险因素,然后相应制定预防措施。同时,还需建立基坑事故专业应急救援预案,一旦发生基坑事故,能及时组织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抵御事故或控制灾害蔓延,降低事故带来的后果,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等。预案要根据基坑事故发生的特点,针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建立
指挥部、项目部应急救援体系。
4.1完善人员组织机构,明确各机构人员的工作职责,强化安全责任,坚持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紧急处置、快速反应、分级负责、协调一致的原则,确保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基坑坍塌事故,能够迅速、快捷、有效地启动应急系统。
4.2落实组织和物质保障措施,配备足够的救援设备、材料,一旦发生重大事故,能够迅速处理。
4.3建立响应程序。一旦发生事故,事故单位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和专业预案,同时向指挥部应急领导小组报告。
4.4应急程序。发生基坑坍塌事故后,由项目经理负责现场总指挥,发现事故发生的人员首先高声呼喊,通知现场安全员,由安全员组织施工人员紧急撤离至安全区域,如有人员受伤,立即拨打事故抢救电话“120”向上级有关部门或医院打电话抢救,班组长组织有关人员清理土方或杂物。如有人员被埋,应首先按部位抢救人员,其他组员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防止事故继续扩大。在向有关部门电话通知抢救的同时,对轻伤人员在现场采取可行的应急抢救,如现场包扎止血等措施,防止受伤人员流血过多造成死亡事故的发生。预先成立的应急小组人员分工,各负其责,重伤人员送外抢救,值勤门卫在大门口迎接来救护的车辆。
施工方案再好,防护技术再先进,如果未能得到贯彻实施,也只能是纸上谈兵,于事无补。因此施工单位要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加强日常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将基坑各种防范措施落实到位,及时对施工现场安全隐患检查到位、整改到位。施工中,切实按设计施工方案进行,做好施工人员的技术交底,严禁盲目掏挖。同时,监理单位也
应认真履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职责,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实施工程监理,督促施工企业做好现场的防护,对违法违规的行为给予有效制止,群策群力,齐抓共管,这样才能有效地确保基坑施工的安全。基坑工程的施工,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建筑各方主体——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监测必须相互配合,通力合作,措施到位、管理到位,这样才能确保基坑工程的安全,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成效。
4.建立事故预防措施及事故应急救援预案5.加强安全管理,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