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9年济南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3-12-14 来源:步旅网
济南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卷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4分) ( ) A.硕.(shuò)果 轻盈.(yíng) 山麓.(lù) 悲天悯.(mǐng)人 B.桑梓.( zǐ) 要塞.(sè) 田垄.(lǒng) 一气呵.(hē)成 C.空旷.(guǎng) 卓.(zhuó)越 掺.(chān)杂 彬.(bīn)彬有礼 D.涉猎.(liè) 澄.(chéng)澈 挚.(zhì)友 刨.(páo)根问底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4分) ( ))

A.俊俏 候选人 大廷广众 妙手偶得 ]

B.劳碌 工笔画 美不胜收 平易近人

C.云宵 仪仗队 俯仰生姿 丰功伟绩

D.硬朗 斑马线 喜出望外 讴心沥血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4分) ( )

A.开展“改革先锋”称号评选活动,会在全社会聚起见贤思齐....、争做先锋的强大正能量。

B.“绿城、花城、泉城”三城共建,一定会让济南这座城市蓬荜生辉....

。 C.深厚的底蕴源于读书时的好高骛远....,在书香的熏陶下,浊俗可以变为清雅。 D.莱芜大峡谷自然风景巧夺天工....,山峻水美,古木参天,令人陶醉。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4分) ( )

A.为实现自己的梦想持之以恒地努力,是一个人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 B.神威E级计算机落户济南,未来其计算将超过每秒百亿亿次左右。 C.为喜迎祖国七十华诞,学校团委将举办“祖国,你是我的骄傲”诵读。 D.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家园,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

A.《草房子》中桑桑为帮助家庭败落的杜小康,卖掉了自己喜爱的鸽子。

B.《三国演义》中赵云骁勇善战,单枪匹马杀出重围,就出了阿斗。

C.《简﹒爱》中女主人公从小就有独立的性格,因而得到周围所有人的赞赏。

D.《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饱经沧桑,她身上有一种不肯认输的精神。

二、(33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共9分)

①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②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

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布衣:平民 B. 以头抢.地耳 抢:碰,撞 C. 休祲..降于天 休祲:吉凶的征兆 D. 长跪而谢.之 谢:感谢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汝心之.

固,固不可彻 B. 仓鹰击于.殿上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C. 与.臣而将四矣 呼尔而与.之 D. 而安陵以.

五十里之地存者 以光先帝遗德 8、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本文选自《战国策》。文章记述了唐雎为维护安陵国尊严进行外交抗争的故事。B.选文第①段中,秦王以“天子之怒”恐吓唐雎,唐雎以“布衣之怒”震慑秦王。C.选文主要通过对唐雎的神态和动作描写,塑造他不屈不挠、大智大勇的形象。 D.选文句式丰富多彩,有长有短,有整有散,富有表现力。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共8分)

子墨子曰: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①。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虽至士之为将相者,皆有法。虽至百工②从事者,亦皆有法。百工为方以矩③,为圆以规,直以绳,衡以水,正以县④。无巧工不巧工,皆以此五者为法。巧者能中⑤之,不巧者虽不能中,放依以从事,犹逾己。故百工从事,皆有法所度。今大者治天下,其次治大国,皆如此。 (节选自《墨子﹒法仪》)

【注】①法仪:法规准则。②百工:从事各种行业的人。③矩:古代画方形的工具。④县:同“悬”,用绳子悬一重物以测定是否垂直的工具。⑤中:符合。 9、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2分) 无 法 仪 而 其 事 能 成 者 无 有 也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不巧者虽不能中,放依以从事,犹逾己。

11、本文主要通过① 的事例(用原文语句回答),阐明②

的道理。(3分)

(三)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12、13题。(共8分)

柳梢青① 【清】蒋春霖

芳草閒门,清明过了,酒带香尘。白楝②花开,海棠花落,容易黄昏。

东风阵阵斜曛③,任倚遍、红阑④未温。一片春愁,渐吹渐起,恰似春云。

12、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白楝花开,海棠花落,容易黄昏”的画面。

13、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一片春愁,渐吹渐起,恰似春云”一句的妙处。(4分)

(四)根据原文默写

14、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共8分)

(1)子曰:“ ,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2)岂不罹凝寒, 。 (刘祯《赠从弟(其二)》)

(3)鸡声茅店月, 。 (温庭钧《商山早行》)

(4) ,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有约不来过夜半, 。 (赵师秀《约客》)

(7)陆游《游山西村》中,寓哲理于自然景物,说明困境中往往蕴含希望的诗句是:

, 。

三、(5分)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A)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该有奋斗精神。以梦为马,起而行之。奋斗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要努力做好每一件事,完成每一项任务。(B)写好一个字,横平竖直,是奋斗; ,是奋斗;攀登一座座山,勇往直前,也是奋斗……让青春奋斗的每一次都化成绚丽的彩虹,成为青春最亮丽的底色。用青春之我,开创青春之人生,建设青春之中国。

(1)请将画线(A)句改成反问句。(不改变句意)(2分)

(2)请参照画线(B)句,在横线上仿写一个句子。(3分) 四、(3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共12分)

有此一间,不求广厦

①“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这句话常被写成楹联挂于书房。对中国文人来说,书房不仅是一个可以让人暂别柴米油盐的地方,更是与圣贤高朋为侣的精神家园。

②中国文化中,读书、藏书之风气绵绵不绝。因而中国文人的书房有着悠久的历史。殷周时出现了“书册”,藏书的需求使书房的出现成为一种可能。春秋时期诸子百家大兴私家讲学之风,白天的课堂,到晚上就成了读书之地,这应该..就是书房的雏形吧。西汉时的司马迁,在家中写就“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他的“工作室”相传是中国最早的文人书房。到了唐代,科举制鼓舞了读书人的热情,书房作为夜读场所备受重视。书房文化由此兴起。

③考证中国建筑是不难发现,中国文人的书房常与风林竹泉相伴。东晋末年,谢灵运在山林茂密处建造了“始宁墅”,专门留有一处书房,第一个将山水、园林、文人融于一体。明代归有光的书房“项脊轩”,室小屋漏,但他在书房外栽种了兰桂竹木,“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④文人的书房为什么要讲究外部环境的清净雅致呢明代戏曲家高濂在《遵生八笺》中说“书斋宜明朗,清净。”书房前,要有平阔的庭院,以使光线明亮,始于读书;床前围植修竹碧草,让屋中人可以养眼清心。

⑤书房内也颇为讲究。书房的面积不宜大,“太宽敞反会损伤目力”。陆游的小书房“仅可容一几”,但他却相当满意,“窗几穷幽致,图书发古香”。即便是皇家书房,也并非以大为好。乾隆皇帝养心殿内的书房“三希堂”,就近有八平方米。至于书房内的布置,则是“宜简不宜繁”,一桌一椅一方几,一灯一人一卷书而已。这方寸书房虽简洁,却承载着中国文人对学问和世界的思考,文化就在一间间书房里汩汩不绝地流淌出来。

⑥“书房”是现代的叫法,,古代文人常取“堂”“馆”“阁”“庐”“山房”等字命名,雅致的命名彰显着主人的志向和品格。宋代卫泾,取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名句之意,将书房命名为“后乐堂”,寄托忧国忧民之心。谭词同的书房名为“莽苍苍”,意为苍茫高远,显示了他慷慨豪迈的性格。

⑦书房是主人为静读、研修构筑的自我天地,连接着文人的内心世界。不读有益之书,何以遣有涯之生对读书人而言,平生愿得书房一间,不求广厦万千。

(选自《中华遗产》2019年第3期,有删改) 16、阅读全文,简要概况“书房”具有哪些特点。(4分)

17、阅读第②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4分)

春秋时期诸子百家大兴私家讲学之风,白天的课堂,到晚上就成了读书之地,这应该..

就是书房的雏形吧。

18、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⑥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4分)

宋代卫泾,取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名句之意,将书房命名为“后乐堂”,寄托

忧国忧民之心。谭词同的书房名为“莽苍苍”,意为苍茫高远,显示了他慷慨豪迈的性格。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共20分)

一只墨水瓶改装的煤油灯

①小时候,我在村里学堂读书。学堂坐落在村头土丘上,周围只生长着几棵枣老树。木条的窗棂,灰尘密布。屋顶的瓦,长满荒草。这是一个缺少色彩的、暗淡的世界。

②但有一抹朝阳般的色彩,被装在一只墨水瓶里,放在老师的讲桌上。他照亮了我的眼睛,绚丽了我的童年。每天上课,我的注意力都会被这只瓶子吸。我喜欢看老师批改作业时的样子,三根指头拈住笔杆,将笔尖朝瓶中沾沾,再在瓶口刮刮,潇洒地在作业本上划下“√”或“×”。老师,自然成了我的偶像——他不但可以判断知识的对错,还能判断心灵的美丑,甚至预测一个人的未来。我从老师身上,看清了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③我知道,要成为老师那样的人,不容易。老师是喝过大量墨水的人,文化人

都是墨水浸泡出来的。姐姐说,谁墨水喝得越多,文化越高,人就越聪明。姐姐的

话,坚定了我在苦难中的信念——拥有一瓶墨水,学做一个文化人。但我不敢将这个想法告诉父母,他们能养活我们姐弟,并送我们中的一个进学堂,已属不易。

④那是一个黄昏,放学后,教室里空荡荡的。躲在门后的我,似一只等待觅食的老鼠,心跳鼓点般起伏,颤抖着双手,拿走了讲桌上那只墨水瓶。那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那瓶墨水转化成我的血液,我成了一位老师。

⑤没想到,我偷回来的这只墨水瓶,会给姐姐精神上制造一场灾难。姐姐比我更加珍视那只瓶子,每晚睡觉前,都要将其捧在手心,端详半天。仿佛她那苍白的青春琴弦上,跳出几个明快的音符。这只墨水瓶,也激活了姐姐炽热的梦想。 很多时候,她坐在桌前,望着墨水瓶发呆。还会从我的书包里,抽出一本书来,一边翻阅,一边在纸上写写画画。我知道,姐姐是在用那支简陋的墨水笔描绘她多彩的人生。

⑥父亲看出了姐姐的心思,每天早晨,故意提高嗓门说:“兰兰,你去送弟弟上学吧。”姐姐听父亲这么一说,顿时神采飞扬,宛如一只蝴蝶看见了菜花。但姐姐同样是懂父亲的,即使在送我去上学的路上,她也背个箩筐,割草或割柴。任何时候,她都没忘记帮助父母支撑起这个风雨飘摇的家。每次,她只将我送至学堂对面。对自己无法拥有的东西,她从来只存敬畏和仰望。一次不经意的回头,我看见姐姐在目送我走向学堂时,脸上压抑的忧伤。

⑦迫于生活,姐姐嫁给了邻村的一个穷木匠。那只墨水瓶安静地留在我家桌子上。姐姐的出嫁,让我们这个家笼罩上阴影。在学堂、在家里,我满脑子都是姐姐

的影子。父亲常站在姐姐离去的路口发愣。一想起姐姐,母亲就忍不住掉泪。姐姐为我们这个家,付出得太多了。

⑧许是为姐姐祈祷,抑或是想重新点燃我们生活的希望,母亲把那只墨水瓶,改装成了一盏煤油灯。入夜,母亲将灯芯挑得长长的,桔黄色的火焰,仿佛姐姐如花的笑靥。温暖重又弥漫我们的屋子。父亲伴着灯光,编箩筐。母亲坐在灯下,纳鞋垫。我趴在灯旁,看书写字。

⑨长夜漫漫,灯火煌煌。我独自坐在深夜,把一本本书翻得破损不堪。疲劳时,只要一想到姐姐,想到父母的辛劳,我内心的倔强,又春草般苏醒了。我终于从那盏煤油灯下,走了出来。多年后,我师范毕业,站上了讲台。当看到讲台下孩子们渴求的眼神时,我在想——他们将会把我视作自己的下一个自己吗

⑩再次见到姐姐时,她已经是一个母亲了。生活的贫困让皱纹过早的爬上了她的脸庞。那一刻,我的心里涌起一股酸楚。姐姐生活平静而安详。身后的箩筐一次次压弯她的脊梁,姐姐就一次次挺起腰板。她不再对一只墨水瓶抱有幻想,在经历过风雨之后的她看来,喝清水也能增加血液的浓度,让人成为精神上的强者。姐姐正用自己的双手捧起属于她的那盏灯——她的孩子这足以让她活得有希望和信念。就像母亲改装的那只煤油灯,虽然光源微弱,却足以照亮一个世界。 19、通读课文,根据提示,概括本文围绕“墨水瓶”讲述的事情。(4分) “我”渴慕并偷得墨水瓶→① →② →母亲将墨水瓶改装成煤油灯→③ →④ 。

20、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6分)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⑧段画线句。(3分)

(2)结合语境,赏析第⑩段中加点词语。(3分)

身后的箩筐一次次压弯她的脊梁,姐姐就一次次挺起腰板。

21、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⑤段画线句“没想到,我偷回来的这只墨水瓶,

会给姐姐精神上制造一场灾难”的理解。

22、本文多处运用对比,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用。(写出两处即可)(6分)

五、(60分)

23、按要求作文。(60分)

走向一个人内心深处,你会收获更深入的认识;走向自然深处,你会领略更独特的意蕴;走向社会,文化深处,你会感悟到更深厚的内涵……走向深处,是一种深刻的理解;走向深处,是一种精神的成长;走向深处,也是一种行为的担当。

请以“走向深处”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谢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②文章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 ③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少于20行)

1.D【解析】本题考查辨析汉字字音。A.悲天悯(mTn) 人。B.要塞(sai).o C.空旷(kuang)。 2.B【解析】本题考查辨析汉字字形。A.大廷广众 大 庭广众。C.云宵 云霄。D.讴心沥血一呕心沥血。

3.A【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A.见贤思齐:见 到贤能的人就想向他看齐。B.蓬荜生辉:谦辞,表示 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望文生义。C.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褒贬不当。D.巧夺天工:

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对象误用。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A. 一面对两面,删掉“能否”。B.不合逻辑,超过的应是一个具体数值,删掉“左右”。C.成分残缺,句末加“比赛”或“活动”。

【技巧点拨】成分残缺类型的病句辨析:①介词开头的句子,看是否淹没主语;②定语过长,看动词后是否有宾语;③句中含有介词,看介词对应的宾语是否残缺;④有关联词,看是否与相应的关联词与之搭配。

5.C【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名著人物、情节。简·爱生存在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中,从小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舅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等。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谢:道歉。 7.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A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介词,到/介词,对于。C.连词,和/动词,给。D.介词,凭借/连词,表目的。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对唐雎的描写主要是语言描写。 【文言文译文一】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你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倒下的尸体有百万具,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

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现在加上我就要成为四个人了。如果有才能和胆识的人一定要发怒的话,就要使两具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天下百姓都要穿孝服,现在这个时候就是这样。”于是拔出宝剑; 起身(想要与秦王同归于尽)。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然而安陵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生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9.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者”是判断句标志,其后 应断开。

10.没有技巧的工匠即使不能符合标准,(但)依照着去 做事,还是能超过自己(原来的水平)。(“依”“逾”各1分,句意1分)

11.①虽至百工从事者,亦皆有法(或“故百工从事,皆有法所度”) ②天下人做事都要有法规准则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作者以从事各种行业的人都有法规准则的事例引申到治理天下、治理国家也要有法规准则,道理显而易见,就是任何人做事都要有法规准则。 【文言文译文二】

墨子说:天底下办事的人,不能没有法规准则。没有法规准则而能把事情做好的人,是从来没有的。即使士人做了将相,他也必须有法度;即使是从事各种行业的工匠,也都有法度。工匠们用矩画成方形,用圆规画成圆形,用绳墨画成直线,用水平器制好平面,用悬

锤定好偏正。不论是巧匠还是一般工匠,都要以这五者为法则。巧匠能符合五者的标准。没有技巧的工匠即使不能符合标准,(但)依照着去做事,还是能超过自己(原来的水平)。所以从事各种行业的人,都有法则可循。现在大的如治天下,其次如治大国,都要像这样。 12.庭院中的楝树开满了白色的花,海棠花朵朵凋零,随风飘落,不知不觉已到黄昏。 (描述景物全面2分;联想、想象合理1分;语句通顺1分)

【解析】本题考查描绘词句画面。画面中必不可少的两种事物是楝花和海棠花,注意表示颜色的词语“白”,表示花的状态的词语“开”“落”,以及时间“黄昏”,将这些要素加进画面,描述要自然得体。再进行合理的想象,如花开可以闻到花香,花落可以感知到风等来,还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画面更加生动形象。

13.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春愁比作春云,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词人春愁之浓重。 示例二:运用化虚为实的表现手法,将无形的春愁比作有形的春云,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词人春愁之浓重。

(表现手法1分;结合内容分析表达作用3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词句的表现手法。“春愁”即愁绪,本是无形之物,用“一片”来修饰,化虚为实,“渐吹渐起”又为“春愁”增添动态,使“春愁”具化,“恰似春云”为比喻,

使表达生动形象,突出愁之浓重。 【诗歌鉴赏】

此词写春愁。古时寒食、清明时节是赏春的最佳日子,词中说“清明过了”,隐有春光将

尽的憾恨之意。门外是芳草侵阶,碧色连天,门内是一个闲人,“芳草闲门”无情无绪。正因了情绪落寞,百无聊燃耋。曩香尘”一句。花开花落,本是寻常白楝”“海棠”,便带有岁月易逝之情绪色彩,故勒以一句“容易黄昏”。歇拍“黄昏”二字,逗起换头句“东风阵阵斜醺”。东风漫吹,夕阳斜照,这是典 型的黄昏景象,按理说,清明过后,春去夏来,天气渐暖,但词人置身在暮春黄昏中,流连徜徉,不仅未能感到温馨,反觉凉意侵袭,这当然是其主观的心境使然。“倚遍”者,反复徘徊也,“未温”者,心凉也,这恰是词人在黄 昏时分的心理感受。春愁难以捉摸,而以“一片”称之,本已有隐喻的意思,“一片”是具象,由此生发出“渐吹渐起”,是一种流动、飘浮的形态,结拍方才点明喻体“恰似春云”,形容可谓极致。以春云喻愁,是词人整体情绪活动(包括心理上的潜在意识)发展所找到的最恰如其分的对象物,这一对象物不是存在于词的意境之外的,而是与全词所写暮春景象融为一体的,神韵何其妙曼,境界何其虚浑!这首词写寻常之景,而景中有人,人之愁情又不刻意地表现,故就其境界而言,真如春云之舒卷自如,词人造语,几近天籁。 14.(1)温故而知新 (2)松柏有本性 (3)人迹板桥霜 (4)无为在歧路 (5)古道西风瘦马 (6)闲敲棋子落灯花 (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每空1分)

15.(1)示例一: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怎能没有奋斗精神

示例二:新时代的中国青年难道不应该有奋斗精神吗 (句式符合要求,句意不变,语言通顺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句式变换。陈述句改反问句的方法:先将原句中的肯定词(否定词)改为否定词(肯定词),然后添加反问语气词“难道”“怎么”“怎”等,再根据句子的表达在句末适当添加疑问助词“呢”“吗”等,最后将句号改为问号。 (2)示例一:做好一道道题,认真严谨 示例二:走好一步步路,坚实有力

(对“奋斗”的诠释合理2分,句式与例句一致1分)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仿写的句子应表达出做的某件事及态度,两个分句要形成关联,

且紧扣“奋斗”的主题。要注意“一个个…‘一座座”叠词和“横平竖直”“勇往直前”四字词

语的使用。

【归纳总结】仿写题答题规律:①内容协调一致,前后呼应;②句式统一;③修辞手法相同;

④字数相等或接近。

16.示例:①文人的书房有悠久的历史;②文人的书房外部环境清净雅致;③文人书房面积不

大,布置简洁;④书房的命名彰显主人的志向和品格。(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第②段提到“中国文人的书房有着悠久的历史”;第④段提出“文人的书房为什么要讲究外部环境的清净雅致呢”并做了回答;第⑤段写“书房内也颇为讲究”,即“书房的面积不宜大”“方寸书房虽简洁,却承载着中国文人对学问和世界的思考”;第⑥段写书房“雅致的命名彰显着主人的志向和品格”。据此概括即可。

17.示例:“应该”,是“可能”的意思,表示估计。说明春秋诸子百家的讲学读书之地,可能就是书房的雏形,但不完全确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解释词语1分,结合内容分析表达作用3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文语言特点。“应该”在句中表示估计之意,白天的课堂到了晚上成了读书之地,“是书房的雏形”只是作者的一种推测,如果不加“应该”,则表明这就是书房的雏形,可能有悖于史实,有失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8.示例: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卫泾、谭嗣同书房命名用意的例子,真实具体地

说明了书房的命名彰显主人的志向和品格。(说明方法及分析2分,表达作用2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画线句写的是卫泾和谭嗣同用为书房取名来寄托情

怀,显示性格。从说明方法上看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用来具体说明前文“雅致的命名彰显着

主人的志向和品格”的观点。

19.示例:①姐姐珍视墨水瓶 ②姐姐出嫁后留下墨水瓶 ③“我”在墨水瓶改装的煤油灯下刻

苦读书,实现梦想④姐姐不再对墨水瓶抱有幻想,她有了新的希望(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情节。“我”渴慕并偷得墨水瓶在第④段,根据提示向后文梳理概

括即可。第⑤段写“姐姐比我更加珍视那只瓶子”;第⑦段写“姐姐嫁给了邻村的一个穷木匠。

那只墨水瓶安静地留在我家桌子上”;第⑧段写“母亲把那只墨水瓶改装成了一盏煤油灯”;第⑨段写“我终于从那盏煤油灯下,走了出来”;第⑩段写“姐姐正用自己的双手捧起属于她的那盏灯一一她的孩子,这足以让她活得有希望和信念”。 I

20.(1)示例: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一家人在煤油灯下辛勤劳作、刻苦学习的情景,强调了煤油灯让一家人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句式整齐,语气贯通。(修辞手法1分,结合内容分析表达作用2分)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文中句子。句子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分别写出父亲、母亲和“我”在灯下劳作与学习,简短整齐的语句中,体现出灯为一家人带来生活上的希望。 (2)

示例:挺,伸直、挺立,动作描写。生活的苦难给姐姐带来压力,姐姐就一次次勇敢

地挺直腰板,体现出姐姐在生活重负下的坚强,表达了“我”对姐姐的敬佩之情。(解释词语1分,结合内容分析作用2分)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文中词语。“挺”是姐姐在“身后的箩筐一次次压弯她的脊背”时做出的动作,“箩筐”象征着生活的重担,而“挺”则表现出姐姐的坚忍、顽强与勇敢,姐姐早已成为精神上的强者,也表达出“我”对姐姐的敬佩之情。

21.示例:“我”很意外,那只偷来的墨水瓶,会给姐姐的精神产生伤害和痛苦。文中那只墨水瓶激发了姐姐的梦想,但这个梦想又在生活的无奈中破灭。这句话承上启下,体现了墨水瓶对姐姐的影响之大,表达了“我”的愧疚之情。(结合内容理解句意2分,体会深刻内涵2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意。这句话在文中起到过渡作用。墨水瓶激活了姐姐炽热的梦想,让她向往的多彩人生,然而姐姐需要帮父母支撑起风雨飘摇的家,对自己无法拥有的东西

只能心存敬畏和仰望,难免会有压抑的忧伤。这忧伤不仅是脸上的神态,更是精神上的伤害和痛苦。姐姐最终也因迫于生活而出嫁。姐姐为家庭付出得太多却终究没有自己的“墨水瓶”,因此作者才会说“给姐姐精神上制造一场灾难”,同时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远远大于感激的深深愧疚之情。

2.示例一:文章开头将“我”生活环境缺少色彩、暗淡,与墨水瓶绚丽了“我”的童年进行对比,突出了墨水瓶给“我”以方向和目标,为下文“偷墨水瓶”做铺垫。

示例二:墨水瓶激发了姐姐的炽热梦想,和追于生活而梦想破灭形成对比,突出姐姐为家庭放弃梦想的无私,表达了“我”对姐姐的感激和愧疚。

示例三:姐姐送“我”去学堂时的兴奋,与她在学堂外的忧伤形成对比,突出了姐姐精神上强烈的落差,表达了“我”对姐姐的同情。

示例四:同样怀有梦想,“我”的实现和姐姐的破灭形成对比,突出了姐姐为家庭无私的付出,表达了“我”对姐姐的感激和愧疚。

(对比3分,其中结合内容1分,分析表达作用2分。答出两处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表现手法及作用。文章以墨水瓶为线索来写“我”和姐姐童年到成年

的几个生活片段,既有“我”和姐姐各自在墨水瓶的影响下前后生活的对比,也有“我”和姐姐之间因墨水瓶而生活不同的对比,字里行间流露出“我”对姐姐的感激、愧疚等复杂的情感。除了答案给的示例外,文章结尾处也有一处对比,“她不再对一只墨水瓶抱有幻想……姐姐正用自己的双手捧起属于她的那盏灯——她的孩子,这足以让她活得有希望和信念”,表达出“我”对姐姐的敬佩之情。

23.【写作指导】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深处”可以是具体事物也可以是抽象事物的深处,内心深处、自然深处、社会深处、文化深处等领域或层面的深处。“走向”不单单是外在的行为,更可以理解为内在思想精神上的变化过程。因此,“走向深处”可以根据导语提示立意,即一种深刻的理解、一种精神的成长、一种行为的担当,也可以立意为对美的发掘、对真谛的感悟、对价值的思考与探索等。 选材与立意:

(1)选材:当我面对不堪入目的成绩单时,我恍惚了一下。如此差的成绩,使我想到了以后,一个人活在世间,需要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可,需要承担各种责任!于是我胆怯了,我害怕,害怕以后不能给家人带来更好的生活,害怕自己碌碌无为虚度平生。我蓦地发现我长大了,坚强了,有点像曹文轩《孤独之旅》中的杜小康。英国王子查尔斯说过:“你可以拒绝一个观点,但你不能拒绝责任。”是的,我不能拒绝责任……收回遐想的思绪,我已不是以前那个懵懂的傻小子了。在莺歌燕舞的大好春色中,循着成长的足音,我更加坚定地向人生深处走去…” 立意:走向深处,是思想态度的转变。

(2)选材:突然,我被一块石头绊到了,扑通一下摔倒在石子小路上,撑地的双手和膝盖都已被石子划破。“没事吧”父亲蹲下来,那是我第一次正面看到父亲那充满担心与爱意的目光!父亲努力克制着自己的喘息,用手轻轻地拍去我膝盖上的泥土,仔细地查看着我的伤口。他的汗珠淌过脸颊,滴落在我的腿上。“我背着你走吧。”说着转身背对我,弯腰,

蹲在我的面前。

父亲背着我稳稳地走在蜿蜒的小路上,我望着前方此起彼伏的小路,忽然觉得父亲那充满担心与爱意的目光似曾相识。父亲让我自己上学时,那目光在路口的转角处;父亲让我自己学做饭时,那目光在厨房的门外。父亲的这些要求,曾让我感到十分不满,但为了让我更早独立,父亲只能伪装成山,像山一样强势,冰一样冷。父爱如山。无论父亲的外表有多么地高大强势,父亲内心深处浓浓的爱意,就如山林中这一棵棵大树,为我挡住酷热,在山林深处,留下一片沁凉。

那天,父亲背着我,一步一步,慢慢地走向山林深处。我也一步一步,慢慢地走向了父亲内心的深处。

立意:走向深处,是对父爱的理解与感悟。

(3)选材:记忆混合着春的生机勃勃,夏的绿意盎然,秋的飒飒落叶,冬的白雪皑皑缓缓地推移着,像荡秋千一样温馨却又短暂,蒸发在那浓浓的夏夜里。忘不了野花野草的淳朴气息;忘不了小虫在草丛里弹奏的歌谣,忘不了灿烂晚霞下不舍回家的目光;忘不了雨后架起的斑谰的七色桥梁。那静谧的一卷流云掩盖了夕阳,一缕红色的光芒不安分地透出云层,混杂着笑容,不加渲染地告别白天,用它独有的甜蜜勾勒出了一幅精致、幸福的画面。

离别乡村的我回到家继续着我的童年,继续着我的欢笑,却再也没有像野花野草一样的气息,再也没有属于大自然的最原始、最独特的味道。它化作一股暖流在身体中流淌,混杂着青草味的清香和金色暖阳的味道在心间荡漾。一路风景,繁花似锦,再多的困难险阻也都将在我的生命中消逝,不留痕迹。然而,走向记忆的深处,那萦绕脑海的童年的美好回忆像一颗含在

口中的水蜜桃味的糖果,让我的身体内外都被这甜蜜的水蜜桃味道环绕着,难以割舍。 走向记忆的深处,感悟生活中至真,至善,至美,这也许就是生活的真谛。 立意:走向深处,是对生活真谛的感悟。

(解析人:国淑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