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论文] 《心理科学进展》 PKU CSSCI -2003年3期刘力张峥熊德华张圣平 由于理性经济人假设与实际的偏差,经典现代金融学遇到了一些被称为\"未解之谜\"的现实问题.行为金融学是从人们的实际决策行为出发来研究和解释金融市场的相关问题.因此,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就成为行为金融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基础.与投资者信念、偏好以及决策相关的情感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行为金融学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金融学与心理学两个领域的密切合作将推动行为金融学的进一步发展.
• 解读行为金融学 (被引用 21 次)
• [期刊论文] 《财经科学》 PKU CSSCI -2003年2期曾康霖
行为金融学是在评论数理金融学的基础上建立的,能够解释金融市场中的异常现象,研究投资者心理与行为的关系.它把投资者的心理区分为理性趋利与价值感受,把心理学纳入投资行为分析,提出了研究投资者行为的两种主要模型.因此,行为金融学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新兴学派.
• 2 <>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证券投资行为研究 (被引用 6 次)
• [学位论文] 张华庆, 2003 -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金融学
该文又运用行为金融学对中国投资者证券投资行为进行研究.中国投资者同样存在过于自信、从众等认知偏差,非完全理性的,其有限套利、\"羊群行为\"和\"处置效应\"是其明显表现,该文对此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证券投资行为的研究,对于中国证券市场建设和投资者投资策略的选择都给与了有意义的启示.
• 行为金融学理论与投资基金经理的选择 (被引用 23 次) • [期刊论文] 《财经研究》 PKU CSSCI -2002年4期刘俊
行为金融学理论着重分析金融市场中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投资者的失误偏差和市场的反常.传统的金融学理论确定投资基金经理的选择标准时仅考虑了经理对于信息的收集分析等能力.但是行为金融学理论认为人的心理因素有可能造成主观错误:如普遍性、显著性、过度自信、抛锚性等判断错误.这些主观错误会造成基金经理在市场中的过度反应与反应不足.投资者在确定投资对象与选择基金经理时,除了传统金融理论中的相关因素外,还必须考虑将要投资的基金的经理层是否具有行为金融理论以及决策科学方面的知识.
• 理性与非理性:证券市场投资者行为分析 (被引用 34 次)
• [期刊论文]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 -2001年2期文淑惠 • 投资者是证券市场的经济行为体,从心理预期到理性预期,从理性特征到非理性特征,
对投资者行为理论的研究由来已久.投资者行为对证券市场的价格决定和波动性均具有影响.
• 基于行为金融学的我国证券投资行为研究 (被引用 3 次)
• [学位论文] 吴丽, 2004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
传统金融学假定证券投资者是理性的,以此为基础对证券投资行为分析,形成了有效市场假说、最优投资选择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等理论.然而证券市场的红利之谜、弗里德曼--萨维奇困惑、赢者·输者效应、惯性效应、投资者情绪效应、股价的过度波动等市场异象对其形成了极大的挑战,并且,其理论基础也存在诸多的缺陷.由于中国证券市场独特的制度背景,加之发展历程较短,证券投资者的行为表现出相当程度的非理性,所以运用传统金融学理
•
论对中国证券投资者行为进行分析存在障碍.行为金融学以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关系出发,认为投资者存在诸多的认知偏差,证券投资行为是有限理性的,以此为基础对投资者行为更加贴近现实.该文运用行为金融学对中国投资者证券投资行为进行研究.中国投资者同样存在过于自信、从众等认知偏差,非完全理性的,其有限套利、\"羊群行为\"和\"处置效应\"是其明显表现,该文对此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证券投资行为的研究,对于中国证券市场建设和投资者投资策略的选择都给与了有意义的启示.
• 体现投资者过度自信和悲观心理的股市均衡定价模型
• [学位论文] 曾爱民, 2006 - 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系统工程 传统资产定价理论在假定市场有效和投资者理性的基础上对资产及进行定价,形成了最优资产组合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等理论。然而证券市场中存在的股票溢价之谜、股价的过度波动等实证研究对其形成了极大的挑战,并且,其理论基础也存在诸多的缺陷。 传统资产定价理论与现实资本市场之间的差距动摇了研究者对投资者完全理性假设的信心。通过将心理研究成果引入资产定价领域,假设投资者是有限理性的和实际决策过程存在偏差,并从不同角度将资本市场中出现的异常现象与投资者的行为联系起来,产生了一系列新的资产定价模型——行为资产定价模型。 本文对股市中较为常见的过度自信心理的表现、成因及对股市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在Daniel、Hirshleifer和Subrahmanvum(2001)研究的基础上,增加了过度悲观投资者,建立一个静态股市均衡定价模型,并讨论了在投资者比例及认识精度不同的情况下股市均衡价格的变化。与DHS模型(2001)相比,由于模型中增加了过度悲观投资者,使市场对股市信息的反应不再总是高于理性水平,低于或等于的情况也可能出现,从而更接近于实际股市。随后,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将散户的过度自信心理因素引入Laffont和Maskin(1990)的博弈框架中,研究了散户过度自信心理在价格形成与信息揭示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散户过度自信的平均水平越高,大户越容易通过其市场影响力操纵散户群体的信念和行为,隐瞒其私人信息进而操纵价格以获利;但散户心理状态的可预测性越差,大户越难利用此心理来获利。 通过分析了第三章第一节模型中各参数对均衡价格的影响,设计了股市均衡定价系统,并用VisualBasic6.0加以实现。
• 3 <>股票投资者心理与理念研究
• [学位论文] 张洪波, 2005 -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金融学
成功的股市投资来自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投资者对股市规律的正确认知,二是交易的理性,即投资者在交易中战胜自我所表现出来的成熟心理。这两个方面都是建立在投资者心理基础上的,并且受到理性投资理念的指导与约束。本文通过心理学的分析来揭示投资者心理与投资哲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投资理念的变化规律做了深入分析,最后从心理学角度提出投资者建议。全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投资者心理分析。首先论证投资者是“非完全理性经济人”,这得到了股票投资实践和心理学的证实。其次,将投资者心理分为认知、情绪和情感、意志三个过程,这三个过程都容易产生偏差,使投资者在股票交易中出现非理性行为。然后论述非理性股票交易导致投资亏损的经验使投资者产生心理焦虑,暗示当前交易的非理性。最后论述投资者在心理焦虑的动力下,努力追求理性认知与理性交易,这需要在理性的投资理念指导下进行,理性投资理念的作用是平息焦虑。 第二部分是投资理念分析。投资理念包括投资者判断股票价值的标准,以及投资者理性行为规范。首先分析生命周期规律,作为价值判断标准的投资理念具有自身的生命周期性,分为导入、成长、成熟和衰退四个基本阶段。其次分析交替循环规律,价值型投资理念与成长性投资理念之间具有相互交替规律,分别指导熊市与牛市的成功交易行为。然后使用美国股市与中国股市来实证上述规律,并介绍了作为成熟股市代表的美国股市和不成熟股市代表的我国股市的典型投资理念。 第三部
分是投资者建议--内心自省。成功的投资者具有成熟的人格,有经验的投资者可以通过心理焦虑的自我诊断来判断股票交易的非理性,并予以纠正。而交易失败则更多源于投资者心理问题,对于投资者来说,掌握心理医疗的技术是可以提高交易成功率的。内省的办法是最好的自我心理医疗方法,我国的禅宗佛教与老庄思想的道教对此帮助极大。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揭示投资者心理与哲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行为金融学的理论空白点。二是创造性地提出“投资理念生命周期规律”与“投资理念交替循环规律”两个概念,并创造性地使用多个图形来解释这两个规律。三是将我国传统的内心自省方法引入投资者心理分析技术中。
• 5 <>中国A股市场中散户的行为心理浅析
• [学位论文] 吴宾山, 2010 -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工商管理
本文通过回顾中国A股市场的发展历史,看出中国股市还处在体制和规则不健全的阶段。主力操控股价的情况也是见惯不怪。主力除了利用资金、信息等优势外,还利用人性的弱点,让散户在股票投资上赔钱,而使自己获利。
第二章分析了股市散户较为常见的心理特征,以及由这些心理导致的行为。投资者所有的股票买卖无非是重复“关注、买入、持有、卖出”这样一个周期行为。本文选取了(002248华东数控)这支主力控盘的股票为例,以一个买卖周期来分析散户的行为心理,展示人的心理特性在股市投资中的具体行为。
第三章再从控盘主力的角度分析其操盘时的心理和行为。通过散户和主力的行为心理对比,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主力如何利用人的心理弱点诱导散户做出错误决策。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希望能帮助散户对照发现和避免自己的一些心理弱点导致的错误决策,提高投资成功率。最后一章,也介绍了一些投资股票实用的小技巧,提出“修心”是管理好自己决策的重要措施之一。
• 我国股市羊群效应的思考
• [期刊论文] 《科技创新导报》 -2010年8期吴利群
本文以我国股市的羊群效应为研究对象,理论联系实际,首先从羊群效应的理论探讨和主要观点探讨入手,在简要分析中国股市羊群效应特征的基础上,对其原因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 过度自信心理研究及中国股市过度反应检验
• [学位论文] 包桂芝, 2007 - 广州大学 广州大学:应用数学 随着金融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传统金融理论和金融证券市场的现实不断发生着冲突,在证券市场上出现了传统金融理论所无法解释的各种“异常现象”。而行为金融理论将认知心理学研究结果与传统金融理论融合在一起,重新审视了市场价格行为,并解释了证券市场上的这些“异常现象”。本文的研究涉及行为金融理论中最受学者关注,最热门的两个问题。一个是投资者过度自信心理偏差及与其密切相关的自我归因偏差心理。过度自信是投资者中普遍存在而最典型的心理偏差。本文在DHS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过度自信系数和自我归因偏差系数来研究投资者过度自信心理和自我归因偏差心理如何影响证券投资期望收益和风险。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的过度自信水平越高,其证券投资期望收益越高,所承担的风险更大。在投资者信心依赖于结果的情况下,自我归因偏差心理会加强投资者的过度自信,从而影响投资者证券投资期望收益和风险。此结果与之前的很多相关投资者过度自信问题的实证研究结果一致,从理论的角度进一步证实了实证研究结果的正确性。本文研究的另外一个问题是由投资者过度自信引起的股票市场的过度反应现象。利用中国A股股票市场所有股票的月交易数据,通过实证检验的方法研究中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过度反应现象。因为中国股票市
场的特殊情况,首先对中国所有A股股票进行了检验,然后分别对上海和深圳两个市场进行了检验以考察国内的两个市场之间的区别。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除了个别月份,深圳股票市场和所有A股市场在短期和中长期内存在过度反应,而上海股票市场在整个短期和长期内都存在过度反应现象。 本文的大致结构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阐述了投资者过度自信心理偏差和证券市场过度反应检验的相关研究在国内外发展现状,并说明了本研究课题的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为文献整理部分。主要是对投资者过度自信心理偏差和证券市场过度反应相关研究文献的整理和综述。 第三章为有关过度自信心理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的理论研究部分。在DHS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投资者过度自信心理对证券市场预期收益和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从理论的角度证实了之前相关实证研究文献的结论。 第四章为对中国股票市场过度反应的实证研究。对中国A股所有股票进行实证分析,以检验中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过度反应现象,并分析了深圳和上海两个市场的不同之处。 第五章为结论部分。对整个论文主要成果进行了总结,阐述了对该领域的研究展望,为以后的研究工作和其他学者进行过度自信理论和过度反应相关研究提供了方便。
• 9 \"赌徒心理\"在股市中的表现及其影响 • [期刊论文] 《财经界(学术)》 -2010年21期黄旻
本文通过\"睹徒心理\"对赌徒的行为影响,类比到股票市场中过度投机行为并进行分析,道出人的本性中\"贪婪\"与\"恐慌\"如何影响股民们做出投机决策,进而分析这些过度投机行为对整个股票市场运行造成的影响,并就如何减少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几点建议.
• 11 上证指数大跌之投资者心理以及各层面因素分析 • [期刊论文] 《中国外资》 -2008年4期关健徐伟
从2007年10月开始,中国股市开始了长迭8个月的下跌.在下跌中,几乎所有投资者都被套牢,包括个人投资者和绝大多数机构投资者.其中有很多种因素,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心理因素.在各层面的因素影响下.心理因素直接导致了股市的不断下行.
• 2 浅析股市进入校园的利与弊 (被引用 2 次) • [期刊论文] 《时代经贸(学术版)》 -2008年5期陈渠
2007年,是中国证券市场快速发展的缩影,中国股市最为辉煌的07年让股市从2675点到收盘的5261点,为牛市行情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象牙塔的学生们也蠢蠢欲动,加入炒股的行列.大学生到底该不该加入炒股军团已经成为时下关注的热点.本文将针对当前存在的大学生炒股现象的原因以及其利与弊进行分析.
• 消费心理预期与股票涨跌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用 1 次)
• [期刊论文] 《心理科学》 PKU CSSCI -2004年4期石文典肖余春
在间隔两个月重复测试我国城市居民消费心理预期水准的基础上,采用交叉滞后相关法(CLPC)研究了消费心理预期水准与股票涨跌幅之间的关系,发现:消费心理预期是导致股票涨跌的主要因素,从而证明消费心理预期是影响消费需求的重要因素.
• 中国股市收益波动的实证研究 (被引用 21 次)
• [期刊论文]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EI PKU -2002年9期周少甫
陈千里
采用GARCH类模型,利用上证综合指数对中国股市收益波动进行了实证研究.以前的研究显示中国股市波动存在反向的不对称性或不对称性不显著,并归因于中国股市的高投机性.而本
研究的TARCH模型和EGARCH模型的实证结果首次提出了新的不同证据,说明中国股市存在显著的不对称性.对杠杆效应和波动反馈效应在中国股市的作用进行理论分析,认为波动反馈效应更能说明中国股市波动的不对称性.
• 异质信念与股票收益——基于我国股票市场的实证研究
• [期刊论文] 《财贸经济》 PKU CSSCI -2009年3期陈国进胡超凡王景CHEN
GuojinHU ChaofanWANG Jing
本文以经调整后的换手率和收益波动率作为投资者异质信念的代理指标,采用1997-2007年间的样本数据,分别运用资产组合分析法和截面收益回归法,直接验证在我国股票市场上投资者异质信念对股票收益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支持了基于异质信念假设的资产定价理论:在卖空限制约束下,异质信念导致当期股价高估,与股票未来收益负相关.文章的结论经FF四因素模型调整后依然成立.本文还发现,与美国股票市场相比,我国股票市场高估程度更严重,持续时间更长.因此,引入卖空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股票市场高估问题.
• 2 噪音交易、投资者情绪波动与股票收益 (被引用 5 次) • [期刊论文]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ISTIC EI PKU -2009年3期张强杨淑娥ZHANG
QiangYANG Shu-e
通过对Delong etc的噪音交易理论模型的修正,分析了投资者情绪对股票收益的影响机理.选择市场换手率、封闭式基金折价和投资者开户增长率作为间接投资者情绪指数,应用因子分析法构造综合投资者情绪指数,并应用OLS和GARCH-M回归分析方法对中国股市投资者情绪及波动与股票收益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投资者情绪是影响股票价格的系统因子,股票价格随着投资者情绪波动而波动,而且情绪的上涨和下降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是不对称的,情绪上涨对股票价格的影响要比下降强的多;因投资者情绪波动而产生的股票收益波动构成市场系统风险并得到了相应的风险溢酬.
• 中国股票市场的股票收益与波动关系研究 (被引用 30 次)
• [期刊论文]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ISTIC EI PKU -2003年10期陈工孟芮萌
检验中国证券交易所四类股票收益与波动的时间序列特征,以及收益与波动之间的关系.首先应用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GARCH)和指数GARCH模型以获得合适的条件方差序列.应用结果发现,波动性随时间变化的证据,并且波动高/低的时期趋向于聚集,显示出高度持续性和可预测性.然后,应用均值GARCH(GARCH-M)模型检验预期收益与预期风险的关系.研究结果认为,每日交易量作为每日信息到达时刻的代理变量对于中国股票市场每日收益的条件波动的解释力度不显著.
• 上海证券市场的分形结构 (被引用 46 次)
• [期刊论文] 《预测》 PKU CSSCI -2000年5期史永东
本文应用赫斯特提出的R/S分析方法研究了上海证券市场股票收益的波动规律。结果显示上海的股票收益遵循有偏的随机游走过程或分形布朗运动,价格不能对信息做出及时充分地反映,收益序列呈现出持久性,今天的股票价格影响未来,时间是重要的,就像一块卵石落入水中,今天的事件在时间中像涟漪那样向前扩散,涟漪逐渐减弱直至在实际上消失。
• 投资者情绪与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研究 (被引用 2 次)
• [学位论文] 韩泽县, 2005 - 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传统金融学没能给出任何投资者情绪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但在行为金融学框架下,投资者情
绪是决定证券价格和市场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投资者情绪及其研究是行为金融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展投资者情绪的研究意义有四点:一是有助于理解金融市场上投资者的行为;二是有利于理解收益、波动性和交易量的互动机理;三是有助于揭示投资者对股票预测的偏差以及利用这些偏差获得超额收益的可能性;四是有助于把握投资者心理特征,为市场调控提供理论指导。 狭义上,投资者情绪是带有偏差的投资者预期,按照获取方式不同,论文首次将我国投资者情绪分为显性(直接)、隐性(间接)投资者情绪和投资者情绪代理变量三类,并对各类情绪进行了系统的归类和分析。 在对投资者情绪概念和量化方法研究的基础上,论文首次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类型投资者显性情绪间的关系,显性情绪对市场主要特征的影响,显性情绪与CEFD、CEFR、创新高新低、消费者信心指数、企业及企业家景气指数及IPO行为等隐性投资者情绪之间关系,以及隐性投资者情绪的市场收益预测能力,发现显性和隐性情绪间相关性良好,而且隐性情绪具有市场收益预测能力。 通过显性投资者情绪形成机理、运行模式和框定依赖的分析,发现并非主要影响个人投资者和小股票,机构投资者也是“噪声交易者”,投资者情绪是证券价格的重要影响因素,投资者情绪是历史市场收益及其波动性、历史情绪水平和政策事件是决定投资者情绪的重要因素,投资者情绪与市场收益的关系是双向互动的。 论文全面研究了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特征和形成机制,逐一检验了投资者情绪假说的每个方面,发现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但投资者情绪是封闭式基金折价的主要因素,最具解释力的因素。 论文分析了环境因素和人体生物钟等非经济因素对市场的影响,首次发现我国证券的市场收益存在天气效应、SAD效应和月运周期效应,日照、雨雪及SAD、月运周期等可以作为情绪代理变量,具有市场收益预测能力。 统计分析、回归分析、二元分布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分析和向量自回归模型等统计和计量经济学方法在论文中被广泛采用。 兼顾前沿性、系统性、市场性和监管导向性是论文的主要特点。
• 中国证券市场价格波动——基于投资者情绪与决策理论的研究 • [学位论文] 仪垂林, 2006 - 河海大学 河海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
关于人类决策行为的研究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主要有标准化和描述性两种范式。标准化决策强调建立数学模型;描述性决策在有限理性思想的指导下,转而研究人的真实决策行为,但它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对人类决策行为方式中启发式和偏差的寻找上,用标准化决策对理性一致性、不变性的假设去衡量人的各种决策行为,得出人的“非理性”结论。 在上述研究的理论背景下,本研究在内容上,选择情绪这种最富有色彩的心理因素作为关注的焦点,从功能上探讨情绪对决策认知机制的影响。在研究范式上,一方面承袭描述性研究传统一一探讨人类的现实决策行为;另一方面又超越描述性范式,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影响情绪的因素,以及由这些因素引起的情绪变化对证券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 全文分为九章:第一章为绪论,首先回顾了与认知决策有关的情绪理论,然后分析了情绪在决策研究中的处境。最后是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二章研究情绪在决策中的作用机制。本章首先把情绪分为预期情绪和即时情绪两部分,阐述了情绪影响决策的作用机制,最后建立了一个更加符合现实的投资者决策过程模型。第三章在第二章研究的基础上,使用风险规避系数和主观贴现因子两个投资者主观偏好参数的波动来描述投资者情绪波动,建立数学模型研究了情绪波动对股票价格波动率的影响。 第四章到第八章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研究情绪与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第四章研究天气变量(温度、湿度、风速、降水量、晴阴状况等)与上证综合指数收益之间的联系。研究表明某些变量确实能影响影响投资者情绪进而影响决策,从而影响指数收益。第五章对我国上海股市的“节日效应”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场存在着显著的“节日效应”。第六章研究季节性情绪混乱(SAD)与股指收益的联系,认为条件CAPM可以捕捉SAD效应。第七章研究了日内股价行为模式,研究表明中国
股票市场存在着系统性的日内交易价格模式并对上述现象基于投资者情绪理论给出了一个可能的解释。第八章研究封闭式基金折价问题,从投资者情绪和市场环境等不同的角度对折价问题给予了合理的解释。最后是本文的结论及展望。
• 投资者情绪与股价波动溢出效应研究——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 [期刊论文] 《工业技术经济》 PKU -2010年2期史金艳刘芳芳
本文基于行为金融的视角,利用DCC二元GARCH模型对中国股市投资者情绪波动与股票价格波动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在中国股票市场上,投资者情绪波动对于新信息的敏感度较低,但当其受到影响后,波动性趋势持续时间较长.而股票价格波动恰好与之相反,当期信息对下一期波动的影响程度较大,但其影响力的消失速度也更快.投资者情绪波动与股票价格波动间确实存在波动溢出效应,并且二者的正相关机会总体大于负相关机会,但同时也发现由于二者波动的不对称性,二者的动态相关程度并不高.本文研究结论为理解中国股票市场规律及今后如何从投资者情绪的角度进一步完善市场、提高其运行效率提供了一定的实证依据.
• 投资者情绪视角下的证券市场收益研究
• [学位论文] 黄德龙, 2009 -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
系统科学研究院:管理科学与工程
以有效市场假说和理性预期为特征的主流金融理论在金融领域中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但大量的实证研究和观察结果表明,人们在决策时并非总是完全理性的,而是会受到自身情绪的影响。投资者情绪是一个难以度量的概念,它可能取决于投资者对国民经济、企业盈利的信心,也可能归因于投资者的投机性需求。然而,投资者情绪又是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虚拟经济中,情绪是个不确定性洲素,它影响到投资者对未来收益的主观判断,进而影响到其投资行为,从而对市场价格带来很大的影响。
研究投资者情绪,一方面有助于理解证券市场的投资者行为,为市场调控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另一方面,通过分析收益偏差的来源以及利用这些偏差获取超额收益的可能性,可以为投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作为新兴市场,中国股市散户众多、遍地庄家,充满着投机者、非理性投资者等噪音交易者。如果说证券市场是检验投资者情绪理论的场所,那么中国股市就是投资者情绪理论的天然试验田。
本文在现有的投资者情绪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情绪指标体系,对情绪与纵向收益、情绪与收益分布、情绪波动成因等论题展开了阐述,论文主体内容如下。
第二章分析并构建了投资者情绪的备选指标库。本章首先全面阐述了投资者情绪的定义,并基于情绪理论提出情绪指标筛选的方法论——好的情绪指标应满足逻辑性、预测性、稳定性等三条准则。随后介绍了本文将考察的投资者情绪备选指标,并逐一从逻辑角度分析其作为情绪指标的合理性。本章提出的备选指标有18个,包括4类代理变量、2类显性指标,其中部分指标由本文首度提出。
第三章筛选了投资者情绪指标并构建了情绪指数。本章首先基于“情绪指标三准则”确定了情绪指标的筛选流程及所用模型,在此基础上详细评估了所有指标的收益预测能力及模型的稳定性,结合指标问的自洽性,最后筛选出一组投资者情绪指标。这一组指标涵盖交易行为、市场表现、产品估值、微观结构四类代理变量,通过对这组指标的合成得到投资者情绪指数,能够大大降低单个指标对情绪度量的非系统性偏差。
第四章分别从理论与实证角度考察了投资者情绪与纵向收益的关系。本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投资者情绪与当期超额收益、长期收益反转的一系列投资者情绪假说。
随后通过构建EGARCH-IS模型、VAR模型与脉冲响应函数,对有关假说进行了实证上的检验。
第五章研究了投资者情绪及其影响下的行为偏差与收益分布的关系。首先从理论角度分析了投资者情绪及其影响的行为偏差对收益分布特征的影响机理,随后通过提出数值模拟方案,考察了投资者情绪以及投资者行为对收益分布特征的影响。最后通过实证考察了中国证券市场上投资者情绪与收益分布特征的关系。
第六章研究了投资者情绪的影响因素并建立了投资者情绪成因模型。首先基于投资者情绪的定义,分别从投机性需求与盈利预期出发,通过理论分析认为信息不对称、资金面、通货膨胀、投资者信心等因素会对投资者情绪产生影响。随后利用价差分解技术计算出了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程度,研究显示信息不对称程度是投资者情绪的波动成因之一。最后结合资金而、通货膨胀因素,建立了投资者情绪成因模型。
本研究从投资者情绪指标体系出发,以投资者情绪与市场收益为切入点来理解整体市场的运行状况。这是在继承现有行为金融知识的基础上,对投资者情绪系统化研究的一种有益尝试。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包括:
1)提出了微观结构类投资者情绪代理变量,弥补了当前国内外投资者情绪研究指标上的缺陷,论文研究显示,微观结构类代理变量优于交易行为类、市场表现类等传统的代理变量,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2)提出了投资者情绪指标筛选的方法论,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套规范的情绪指标筛选流程,这是对情绪量化方法的一大改进。本文筛选得出了涵盖交易行为、市场表现、产品估值、微观结构的一组情绪指标,通过指标合成大大消除了单个指标的度量偏差。
3)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投资者情绪与当期超额收益、长期收益反转的一系列投资者情绪假说,并在中国证券市场得到了实证检验。
4)通过提出一个数值模拟方案,考察了投资者情绪及其影响的行为偏差对收益分布特征的影响,该研究方法为投资者情绪理论研究的验证提供了新思路。
5)基于价差分解模型的研究发现:信息不埘称程度是投资者情绪的波动成因之一,信息小对称程度与投资者情绪成正比。在此基础上,结合资金面、通货膨胀因素,建立了投资者情绪成因模型。
本文的研究成果进一步丰富了行为金融理论框架下的投资者情绪理论,尤其是提出的关于投资者情绪指标的筛选框架为投资者情绪理论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思路。本文采用最新的样本数据进行研究,揭示了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情绪的最新特征,对政策制定、投资策略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 中国股票市场个人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研究——基于行为金融学视角 • [学位论文] 江浩, 2009 - 云南大学 云南大学:工商管理 中国股票市场素来以波动剧烈著称于世,从2005年6月6日上证综合指数998点开始算起,在4年的时间里经历了让人瞠目结舌的大起大落,这种剧烈的起伏固然和我国股票市场是新兴市场,各种制度建设和监管体系不够完善有一定关系,但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市场参与者的认知、决策等心理偏差导致的群体性行为偏差,正是广大投资者在某一段时间内做出了一些非理性的行为汇集而成的强大的力量,导致市场出现了绝非标准金融理论所能解释的剧烈波动和各种股市异象。而行为金融学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分析视角,行为金融学希望从投资者心理到市场反应,再从市场反应到投资者心理的角度来分析和研究这个交互影响的复杂过程的客观规律,对投资者行为、证券价格、市场有效性以及种种股票市场异象作出更加符合市场实际情况的解释。本文作者试图在对行为金融学的产生、发展的过程以及国内外理论界的研究成果综合阐述的基础上,依据公开数据,结合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的具体和特殊
的情况着重分析中国股票市场个人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的心理偏差现象以及由此导致的非理性行为,希望从中总结出一些经验和启示,以便投资者在今后的投资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同样的失误,获取更好的投资收益。
• 中国股市收益的波动性研究
• [学位论文] 龚晓婷, 2006 -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国民经济学 收益波动率是金融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它被广泛地应用于风险大小的度量,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计算以及金融市场效率的检验中。关于成熟股票市场的收益波动研究已有很多,而对于新兴股票市场的收益波动的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这些研究发现新兴股票市场的收益波动与成熟市场存在着巨大差别,不能直接采用成熟股票市场的理论对收益的波动性进行解释。 作为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股票市场已经存在并运行15年了。中国股市在筹资融资、资源配置、国有企业改革和中国资本市场建设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股票市场在市值方面已经排在新兴市场的前列。同时中国股票市场的对外开放也在进行之中,如QFII,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中国股票市场已经成为新兴股票市场的研究热点。 作为新兴股票市场,显著特点之一就是政府采用大量政策去干预股市的运行。同时中国股票市场还具有一个与其他市场不同的显著的特点,就是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着非流通股与流通股的割裂状态,进入2005年,中国股市开始进行了改变上述割裂状态的股权分置改革。 本文结合中国股票市场发展的情况,对中国股票市场收益的波动性进行了全面的考察。第二章概述了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状况,将中国股票市场收益率与国际市场作对比,认为中国股票市场收益波动与成熟市场和其他新兴市场都存在差别。第三章通过GARCH族模型实证证明了中国股票市场收益的波动性存在着波动群聚、长记忆性、风险无关和非对称效应等性质,两市的收益率波动存在溢出效应。第四章研究股市政策对收益波动产生的影响,在短期股市政策对收益波动性有明显影响,利空政策对收益波动产生的影响更为持久;而长期中政策的总效应是不明显的。第五章研究股权分置改革的事件对收益波动产生的影响,实证表明市场对股改的对价补偿方案反应是利好的,但是在复牌上市后出现收益反转,原流通股东增持股票。第六章分析了收益波动性所反映出的中国股票市场的信息效率和投资者行为的特点,认为股市政策的效率不高,投资者认可对价流通方案却缺乏信心,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 投资者情绪、市场波动与股市泡沫 (被引用 4 次)
• [期刊论文]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PKU CSSCI -2008年2期朱伟骅张宗新ZHU
Wei-huaZHANG Zong-xin
我国投资者情绪容易受到噪音交易者影响,其他类型交易者可利用噪音交易者的交易策略在博弈中获取超额利润,这为投机性泡沫的产生提供了微观基础.在市场波动机制中,投资者情绪与股价变化存在动态关系,股价泡沫存在内在持续性,引发市场正反馈效应,从而促成投机性泡沫的生成.
• 1 个体投资者股市风险认知特征的研究 (被引用 4 次)
• [期刊论文] 《管理科学学报》 ISTIC PKU CSSCI -2005年6期时勘范红霞许均华李
启亚付龙波SHI KanFAN Hong-xiaXU Jun-huaLI Qi-yaFU Long-bo
本研究采用分层抽样的调查方法,从南方证券有限公司所属的70多家营业部抽取了1840名股票个体投资者,进行了有关投资风险认知特征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我国个体投资者存在着风险事件认知普遍偏低的情况,在追高风险和过度投机风险方面表现尤为突出,而股龄较长、资金拥有量较大的个体投资者对追高和过度投机的风险认知更为偏低.有关投资行为预
测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投资者的风险认知对投资绩效(含股市满意度和再投资行为)有较显著的正效应,政策信息、信息不对称性、上市公司信息发布对投资者风险认知有显著的正效应,上市公司回报和再分配对风险认知存在负效应影响.为此,提出了在市场监管和舆论宣传中对于个体投资者进行教育引导的建议.
• 行为金融学研究综述--行为金融学对传统金融学的扬弃 (被引用 9 次) • [期刊论文] 《经济经纬》 PKU CSSCI -2005年4期陈红
• 自2001年美国Clark奖授予行为金融学家Rabin教授和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
Daniel Kahneman和Vernon L.Smith以来,行为金融学吸引着来自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学者们的兴趣.
关键词:
• 基于行为金融理论的投资策略分析 (被引用 2 次)
• [期刊论文] 《江淮论坛》 PKU CSSCI -2004年3期魏李翔
• 行为金融理论着重分析金融市场中由于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引起的投资失误偏差和市
场的反常现象.本文通过对投资者的心理、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对行为金融的投资策略进行探讨.
• 我国证券投资者行为及证券投资策略分析——基于行为金融理论分析 (被引
用 1 次)
• [期刊论文] 《当代经济》 -2007年9期郑庆茹
• 证券市场自诞生以来已经有200余年的历史,其发展与运作日趋规范、合理,但不同的
国家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别,行为金融理论投资策略所起到的作用、发挥的效果也会有所不同.
关键词:
•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与投资者心理研究——基于证券个体投资者的实证分析 • [学位论文] 陈礼标, 2007 - 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股利政策作为三大财务政策之一,一直是困扰财务学界的重点课题。近年来,建立在有效市场假设和行为人理性前提上的经典金融学受到了行为金融学的挑战,财务学家开始尝试将心理学、社会学引入对上市公司股利分配问题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理论。文章基于行为金融学理论、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来研究我国证券个体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心理判断和行为习惯。文章首先回顾了从行为金融学视角研究股利政策的一些研究成果,包括自我控制,前景理论、风险厌恶、迎合理论等,然后,针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我国证券个体投资者对股利分配的心理预期,特别分析了个体投资者的心理期望与其年龄段的关系,并提出研究假设,其后,对证券个体投资者进行问卷调查,将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独立性检验,验证了论文假设:1.个体投资者不关注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相对而言,股票股利比现金股利更得到个体投资者的青睐;2.不同年龄段的投资者表现出不同的股利偏好和心理、行为模式,一般情况下,青年投资者偏好现金股利,中老年投资者偏好送转股。最后,对上述分析进行了理论总结,并从提高投资者价值投资的意识角度,对监管部门提出建议,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 股市政策对个体证券投资者交易行为的影响--行为金融理论对我国股市低迷现状的
解释 (被引用 5 次)
[期刊论文]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PKU CSSCI -2004年6期孙建军王美今
本文从行为金融的角度,考察股市政策对风险厌恶的个体证券投资者交易行为的影响.其结论是:若股市政策不明朗不稳定,过度自信投资者将比理性投资者买入或卖出更多的股票;若股市政策明朗稳定,过度自信投资者与理性投资者均要比股市政策不明朗不稳定时买入或卖出更多的股票.长期中,过度自信投资者对股市政策的自信程度能够影响两个投资者群体的规模.具体而言,当过度自信投资者更自信时,过度自信投资者群体规模上升;反之则下降.基于此,我国股市低迷的现状得到了言之有据的理论解释.
• 中国股票市场参与者行为分析与启示--基于行为金融理论的视角 (被引用 3 次) • [期刊论文] 《江淮论坛》 PKU CSSCI -2006年1期仪垂林孙玲玲
行为金融理论是西方国家金融研究和实践的前沿领域,它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把心理学和金融学问题结合起来,实现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改造,解决当今金融市场面临的许多难以用标准金融理论知识加以解决的投资决策问题.本文从行为金融理论产生的背景出发,并结合中国证券市场的特征,着重分析基于该理论的投资行为理论模型和投资策略,期望促进行为金融理论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
• 投资者行为与股市波动 (被引用 4 次)
• [期刊论文] 《南开经济研究》 PKU CSSCI -2004年6期成思危李自然
本文基于行为金融学对投资者行为的心理学研究成果,构建了一个反映投资者预期形成过程的行为模型.模型考察了外部冲击对股价影响的长短期效应,较好的解释了实证研究发现的金融市场上普遍存在的一些异常现象,诸如收益率分布的厚尾现象,股价对信息反映不足或过度,市场对国有股减持的过度反应等等,并提出了规范股市减少异常波动发生的政策建议.
• 中国股市泡沫是偶然还是必然 (被引用 1 次) • [期刊论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 -2008年6期姚树洁
罗丹YAO Shu-jieLuo Dan
中国投资者的三种心理因素--贪婪、嫉妒与投机是解释2006-2007年间中国股市泡沫快速形成的主要原因.中国上市公司的高估值和基本面的脆弱,在2008年前8个月的股市崩溃中负主要责任,缺乏投资资本成为戳破牛市泡沫的那一根针.长期来看,随着中国的投资者变得越来越了解潜在的风险与回报,股市的波动性将降低,过去两年间的暴涨暴跌可能不复出现.而中国股市还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迎来新一轮的牛市.
• 中国股市泡沫度量研究
• [学位论文] 黎韦清, 2007 - 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金融工程
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后,加上流动性过剩的推波助澜,中国股市牛气冲天。在经历了一年多的持续上涨后,人们开始担心股市泡沫的问题。本文就是在这样背景下产生的。 学者们对股市泡沫的度量研究主要围绕着两种方法进行,即直接检验法和间接检验法。常用的检验法有自相关检验法、单位根检验法、协整检验法。直接检验法的核心在于对整个股市的内在价值做出估计,然后再比较市场价值与股市内在价值的偏差而得出泡沫度。对既有文献当中出现的间接检验的方法,本文都做了介绍和评述;对直接检验方法,本文重点介绍了目前为止普遍被人们接受的股价估值方法一贴现法、相对比率法和期权定价法。 本文以当前被广泛接受的股价估值模型F-O模型为出发点,经过一些延伸和推广,提出了一个直接检验中国股市泡沫的模型。并把中国A股市场上1000多家上市公司分成了22个子行业。分别计算了各个子行业的泡沫度后,然后再得出整个A股市场的泡沫度,目前中国A股市场大概
•
有142%的泡沫。 最后本文对中国股市泡沫的成因做了一些分析,并有针对性地给出了一些建议。
• 中国股市泡沫研究
• [学位论文] 周欲飞, 2008 - 云南大学 云南大学:西方经济学
2006、2007年中国股市走出了波澜壮阔的大幅上涨行情,两年涨幅超过300%,勇夺全球主流资本市场涨幅第一桂冠,彻底告别了漫漫熊市。伴随着股市的大幅上涨,财富效应日益显著,场外资金加速入市,股民、基民日益增多,股市再度成为让人们狂热追寻的地方,伴随着市场的狂热,关于股市泡沫的话题再次成为市场参与者最关心的话题。 由于缺乏普遍认同的价值评估体系,中国股市牛市的步伐一直交织在激情与迷惘中,如果只强调中国市场的成长性显然不够客观,但简单与国际成熟市场进行比较同样有失偏颇。股市泡沫问题的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股市泡沫破裂后引发的各种经济、社会、政治问题等等往往是无法预测的。所以世界各国莫不对股票市场的暴跌提高警惕,努力回避股市泡沫过大乃至破裂。 本文首先介绍泡沫相关理论,在前人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加入通货膨胀和汇率变化衡量指标对股市泡沫进行因子分析,得出衡量股市泡沫的综合指标,进而进行聚类分析得出各个时间股市泡沫状况的结果。最后通过与广场协议后的日本股市进行对比,研究股市本身和宏观背景的异同,吸取日本泡沫破裂教训,提出政策建议,从而促进我国股市平稳、健康地发展。 本文的主要结论是2006、2007年牛市的泡沫没有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严重,基本上处于从“小”到“较小”的可控状态,这主要是因为有较好的基本面支撑,上市公司利润大幅增加。但由于人民币不断升值、流动性过剩、投机行为越来越多,我国股市泡沫已呈现扩大趋势。另外,通过与广场协议后日本股市的对比发现,虽然中国目前的股市与广场协议后的日本股市有许多相似处,但在经济发展阶段、贸易情况、出口竞争力、外汇管制和宏观经济政策等方面都存在很大不同。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的股市只要吸取日本当年教训、加强监管、配合稳健正确的宏观政策,股市泡沫就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并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 中国股市泡沫现象研究:基于上证综指和红利指数的分析
• [期刊论文]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ISTIC PKU -2008年5期李长林陈敏LI
Chang-LinCHEN Min
针对沪市红利指数和上证综合指数,提出利用单位根、协整检验方法对中国沪市泡沫做相关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自2005年以来中国股市已出现了很明显的泡沫(包括非理性泡沫).
• 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视角对中国股市泡沫的分析 • [期刊论文] 《大众商务(投资版)》 -2009年4期刘洁
本文针对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我国股票市场存在泡沫、非理性交易比重大,应用行为金融学中的理论--噪声交易、锚定效应和羊群效应,解释中国股市泡沫形成的原因,并提出投资者建议以促使投资理念日趋理性化.
• 股市泡沫问题浅析
• [期刊论文] 《现代经济信息》 -2010年3期刘时阳
股票市场泡沫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重点,对于股票市场泡沫的研究由来已久,国内外学术界对它的探讨也一直没有停息.本文根据股市泡沫形成的原因.重点阐述了中国股市泡沫过大的危害,并探讨了面对严重的股市泡沫问题应如何黼定有效的策略及措施.
• 美国的金融危机和中国的股市泡沫 (被引用 2 次)
[期刊论文] 《金融理论与实践》 PKU -2009年2期宋逢明Song Feng-ming
美国金融危机真正的根源是其虚拟的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脱节,金融经济的运行跟实际经济脱离;而中国股票市场股票的价格表现与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和真实的公司业绩表现二者是脱节的,业绩好的公司股价会跌的,业绩差的公司股价可以猛涨.这实际上是很荒谬的.这是中国股票市场的根本问题.希望找到问题根源,股市要进行结构改革,国资管理部门与监管部门要关注股价表现与实体经济表现,找出建立联系的钥匙.
• 中国A股泡沫成因分析
• [期刊论文] 《生产力研究》 PKU CSSCI -2009年21期胡方陈立文
股市的深度调整是市场本身内外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宏观经济快速增长,企业盈利能力增强,金融资产价值需系统重估;股市快速扩容,助长利好的预期;投资者非理性情绪和过度投机交易.当然,最直接的因素是投资者的过度投机交易.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