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2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综合复习题(人教版)

2023-08-06 来源:步旅网


2022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综合复习题(人教版)

篇一:____-____年度(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A卷及答案

____-____年度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A卷

一、选择与问答题

1、下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栖(_ī)息 嫌恶(ì吝啬lìn sa

B.菜畦:cài qí 竦峙sǒng zì憔悴qiáo cuì匿笑nì _iào

C.秕谷bǐ gǔ 贪婪tān lán 尴尬gān gà 狭隘_iá ài

D.恍惚 huǎng hū 怂恿sǒng yǒng 褴褛lán lǚ 蹒跚pán shān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花枝招展 贮蓄咄咄逼人 莅临 B.翻来覆去 烂漫 人迹罕至徘徊

C.截然不同 奥秘 油然而生诅咒

D.饥肠漉漉 殉职 拈轻怕重缥缈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行其是,终不愿意 ....

B.我往后移动了一下,用左脚小心翼翼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 ....

C.在众目睽睽之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 ....

D.“读书!”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困难像一张,只要敢于面对并奋力拼搏,就能摆脱困难,成为胜利者。

B.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钟情于月色,他们赏月、颂月,表达心中美好的情愫和祝

福。

C.我们要把每一次的测验当成一个台阶,步步为营,稳中求胜,去打开成功之门。

D.一到秋冬季,不少人就会出现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瘙痒甚至皲裂等。

5. 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的人,一个的人,一个的人,一个的

人,一个的人。

①有道德 ② 脱离了低级趣味③高尚④有益于人民⑤纯粹

A.①②③④⑤ B③②①⑤④ C①②⑤③④D①⑤②④③

6、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在散文《春》一文所写诗句“沾衣欲

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中的”杨柳风”指的是春风。

B.《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均是儒家经典著作,被称之为“四书”,其中的

《论语》首创了语录体散文形式。

C.世界四大经典寓言作品是《伊索寓言》、《拉封丹寓言》、《莱辛寓言》《克雷洛夫寓言》,

__的寓言散见于诸子百家著作。

1

D.素有“秋思之祖”之称的元曲作家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所写的“小桥流水人

家”与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一样,都采用了以

乐景衬哀情的写法,表达自己浓烈的思乡之情。

7.下列句子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

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B.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老

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C.“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每人都随声附和着。

D.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8、下列句子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中的“自然”一词是理所当然的意思。

B.“千万不要背思想包袱”中的“包袱”是负担的意思。

C.“足下前来,蓬荜生辉啊!”“足下”是对对方的敬称。

D.“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一句中的“高邈”

“深远”“凄冷”“纯净”都是形容词。

9.新年快到了,同学们纷纷利用短信、QQ或者微信给老师发去新春祝福,其中最得体的一

项是( )

A.张哥,感谢你一期来的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努力发挥青

年文明号在提升青年职业能力和素质中的载体作用,巴中棠湖外语实验学校积极申请,经过

不懈努力,最终被共青团巴中市委命名为“四川省青年文明号创建集体”。

巴棠外自____年秋季开学以来,秉承的“办良心教育、大教育、真教育”办学思想为

学校发展赢得了广泛的社会效应,而青年教师又贯彻我校办学思想的排头兵。为了激励全校

广大职业青年岗位建功,为学校发展出力,为巴中明天奋斗,为教育奉献青春,我校将继续

加大创建力度,践行创建承诺,引导青年教职工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将继续参与青年文

明号优质服务示范活动,投入全市青年文明号建功经济社会发展的热潮中去,为推动巴中建

成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来自巴中棠湖外语实验学校官网)

A.新青年、新集体、新征程

B.我校被命名为“____年度省级青年文明号创建集体”

C.巴棠外再获殊荣

D.“省青年文明号创建集体”落户巴棠外

(二)综合性学习(6分)

11.班级准备开展“我爱文学”综合实践活动。

①如果让你组织这项活动,你准备怎样使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又富有成效?请简要写出你的

设计方案。(2分)

2

②如果让你编辑一份“文学手抄报”,请你先为小报起一个有文学色彩的名称,并设计三个栏目拟定栏目名称。(4分)

小报名称:_________________

栏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著阅读。(4分)

12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前天已将《野草》编订了;这回便轮到陆续载在《莽原》上的《旧事重提》,我还替它改了一个名称: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

(1)上面这段文字画线处应该填上的作品名称是: (2)这部作品为什么多以第一人称角度展开叙写?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30分)

(一)古诗文积累

13.按要求写出相应的句子(10分,每题1分)

(1)曹操《观沧海》中表明自己扩大胸襟和远大抱负的句子是 ,;, 。

(2)王湾《次北固山下》蕴含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句子是 , 。 (3)《论语》中阐明“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4)复旦大学的校训来自《论语》中子夏讲述修身的方法,求仁的门路,这两句 , (5)《论语》中阐释学习兴趣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 。

(6)岑参《行军九日长安思故园》中寄托对饱经战乱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的句子是, 。

(7)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

(8)清代郑板桥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描绘了一幅听竹的画面,我们学过的陆游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也有一句描绘类似情景的诗句: ,。

(9)刘禹锡《秋词(其一)》中隐含诗人因支持变法屡遭贬谪、愈挫愈奋的豪壮情怀的句子是 , 。

(10)《世说新语》之《咏雪》》:公欣然曰:“ ?”兄女曰:“”

(二)古诗文赏析。

14、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4分,每题2分)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3

(三)文言文阅读(16分)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 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5.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其一/犬坐于前

B.一/狼洞/其中,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C.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D.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16.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恐前后受其敌( ) (2)屠自后断其股( ) ..

17.下列语法现象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止有剩骨”中“止”是通假字,通“只”,副词。

B.“投以骨”既是省略句又是倒装句,应理解为“以骨投之。”

C.“两狼之并驱如故”中的“之”和“禽兽之变诈”中的“之”用法是一样的。

D.“一狼洞其中”的“洞”是名词用作动词,指打洞、挖洞。

18.翻译下面句子。(4分)

(1)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9.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0.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4分)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20分)

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

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

4

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丘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21、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什么?(3分)

22、“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加点的“悄悄地”所要强...

调说明的是什么内容?(3分)

23、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3分)

24、将第三段中加横线的__39;央求__39;换成__39;期待__39;好吗?为什么?(3分)

25、文章的结尾写“我”去北海观赏菊花,你认为这样安排有哪些作用?(3分)

26、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 “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3分)

(二)阅读《子夜昙花》,完成文后题目。(20分)

(1)恩师过世。其子邀我去拿些物品,留作永久的纪念。于是,我去他家搬回一株昙花。

(2)也许是对老师的感情难以割舍吧,总觉得世间万物,包括花魂鸟魄,冥冥中可以沉默交流。人离开了,见不到了,但他在我心中,于是便存在。

(3)昙花搬回来,静静紧靠屋檐下数月。自春入夏,人花无语,岁月无声,只有偶然翠绿,

5

篇三:新人教版____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期中试题

亲爱的同学,走进中学的大门已有两个多月了,通过这段时间语文的学习,你增长了智慧,提升了能力。请认真完成这份试卷,别马虎、别草率。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26分)

1、请将下面的一句话用楷体准确、规范地抄写到田字格内。(2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2分)

A蜕(tuì)变 玷(diàn)污诅(zǔ)咒倔(ju?)强 ....

B堕 (duò) 落 贪婪( lán)禀( bǐng)告奢(shē)侈....

C应 和(ha) 水藻( zhǎo) 澹澹(dàn) 栖( qī)息 ....

D枯涸(h?)迸(bang)溅 酝酿(niàng) 梦寐(meì) ....

3、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酝酿茏罩花枝招展 呼朋引伴

B镶嵌湛蓝以往情深 清澈见底

C响晴空灵返老孩童 宽敞明亮

D缘份恩泽波光粼粼 春燕啄泥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地放慢了速度。

B.由于革命潮流的冲击和进步思想的影响,使他形成了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

C.他的学习成绩不仅在全校拔尖,而且在班里也名列前茅。

D.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我们学校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5、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2分) 宽容,就像一缕和煦的阳光,能融化心灵的坚冰;

宽容,就像一段舒缓的音乐,能抚慰心灵的痛伤;

宽容, ,。

6、观察右图,按要求答题。(2分)

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画面的内容并谈谈自己的感悟。

7、古诗文默写:(11分)

(1),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2)待到重阳日,。(孟浩然《过故人庄》)

(3)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4) ,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5)《论语》十二章中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天净沙 秋思》一曲中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夜雨寄北》一诗中抒发羁旅他乡时对亲友伸直的思念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春、夏、秋、冬”历来为文人墨客所歌颂,请写出描写“春”的连续的两句古

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名著阅读:(3分)

(1)《水浒传》是一部英雄传奇小说,讲述了一系列英雄,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_____________浔阳楼题反诗等。

(2)写出《伊索寓言》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说说它的寓意。

我最喜欢的故事,它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10分)

文有文气,就有灵魂;人有文气,就有气质。“文苑”文学社决定开展“文气从哪

里来”的探究活动,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探究任务。

春节期间,湖南岳阳楼景区推出优惠活动,游客背诵出《岳阳楼记》,可以免费领取价值80元的景区门票。“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一时间书声与掌声此起彼伏,文学名篇与亭台楼宇交相辉映。在现场,大家边排队边

捧着书本和手机突击背诵。截至大年初六,共6000人通过背诵登上了楼,好多家长特

意带着孩子从外地赶来参加活动。通过背诵获得门票最年长者84岁,最年幼者才4

岁。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被视为天上文曲星下凡,到他山东高密老家参

观的已有上万人,莫言老家屋边的草、地里的菜,都给人揪去了,抠墙皮、挖砖块的

也不少,据说是想沾沾莫言的“文气”。

9、(2分)《文苑》主编打算采用发一则新闻,请你为这则新闻拟一个

标题。

10、(3分)莫言的父亲打电话说:真的受不了了,家里墙皮都快抠没了。请你替他

们家拟写一条标语,有效引导游客行为。

11、(5分)文气究竟从何而来呢?《文苑》主编希望你结合以上材料写一则短评。

(100字左右)

三、阅读理解及分析:(第12—25题 共34分)

(一)阅读甲、乙、丙文,回答 12--15 题:(10分)

(甲)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__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礼运》)

(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学记》)

(丙)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大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不可不学也。(《曲礼》)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意思。(2分)

(1)弗学而能 弗:___________ .

(2)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是故:___________ ..

13、平常所说的“七情六欲”中的“七情”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译文:

(2)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译文:

15、熟读(丙)文内容,结合实际浅谈你对礼的见解。(2分)

(二)阅读《凶手WiFi》一文,回答第16—19题。(共11分)

凶手WiFi

①近日,一群来自丹麦的女学生用水芹种子进行实验,得出了惊人的发现:WiFi信号可能会损害健康。

②由于学校没有监测大脑活动的设备,女孩们选择了水芹种子作为研究对象。她们将12个装有水芹种子的盘子平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放在没有任何WiFi信号的房间里;另一组则放在两台运行中的无线路由器旁边。十二天的时间里,覆盖有WiFi的房间内,大多数种子变成了褐色,然后死亡。而另一间房里的种子则正常生长。

③虽然有人认为,种子之所以在覆盖有WiFi的房间中死掉,可能是路由器散热所致。但此项实验结果还是加剧了人们对WiFi辐射的恐惧感,有些家长和教师们要求校园内禁止安臵无线路由器。

④与此同时,实验也得到了荷兰研究者的力挺。三年前,荷兰的科学家选用白蜡树作为研究对象,他们将这些树木分别放在距六个辐射源0.5米处的位臵,辐射源的频段介于2412赫兹到2472赫兹,功率为100毫瓦——和无线路由器相似。靠近辐射源种植的树木,树叶上出现了“具有类似铅光泽”的物质,导致叶片的上下表皮死亡,最终掉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