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外国小说专题训练——英国小说(含答案)

2021-03-18 来源:步旅网
外国小说专题训练------英国小说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布莱克·沃兹沃斯 (英)奈保尔

每天都有三个乞丐准时到米格尔街好心的住户门前乞讨。

十点钟,一个印度人。十二点,一个叼着烟斗的老太婆。下午两点,一个瞎子。有时候,我们也施舍流浪汉。一天有个男人来这儿,说他饿坏了,我们让他饱餐一顿。

一天下午大概四点钟的时候,来了一个非常古怪的流浪汉。他叫住我:“小弟弟,我可以进你们家院子里来么?”他身形瘦小,衣着整洁,戴一顶帽子,穿一件白衬衫一条黑裤子。 我问:“你想干嘛?”

他说:“我想看看你们家的蜜蜂。”

我跑上台阶,喊道:“妈,有个人在院子里,他说想看看蜜蜂。” 我妈走出来,上下打量他,不友好地问:“你要干嘛?” 那人说:“我想看看你们家的蜜蜂。”

他英语纯正的听起来不自然。我看妈有些不放心。 她对我说:“你待这儿,看着他点。” 那人说:“谢谢您,夫人。”

他吐字缓慢清晰,好像说出的每个字都要花掉他的钱一样。 我们一块看蜜蜂。他和我,蹲在棕榈树下,大概有一个小时的光景。 那人说:“我喜欢看蜜蜂,你喜欢看蜜蜂吗?你看过蚂蚁吗?还有蝎

子、蜈蚣什么的,你都看过么?”我摇摇头。 我说:“你是干什么工作的,先生?” 他站起身来说:“我是诗人。” “你叫什么名字,先生?”

“布莱克·沃兹沃斯,世界上最伟大的诗人。就是看到一朵像牵牛花一样的小花,我都想哭出来。” 我问:“为什么哭?”

“等你长大就会明白啦。要知道,你也是个诗人。你成了诗人以后,任何一件事都会让你哭出来的。” 我说:“你真认为我是个诗人?” “你像我一样有才华。”他说。

后来,沃兹沃斯走了。我希望还能再见到他。

大约一个星期后的一天下午,放学路上,我又看见他了。他说:“我院里有棵挺好的芒果树,是西班牙港最好的一棵。现在芒果都熟透了,红彤彤的,果汁又多又甜。我就为这事在这儿等你,一来告诉你,二来请你去吃芒果。”

他住在阿尔贝托街上一间小屋里。院子里绿荫荫,还有一棵高大的芒果树、一株可可和一株李子,这地方看上去很荒僻,好像根本不在城里。

他说得不错,芒果汁多味美,我一连吃了六个。

回到家里,妈妈问我:“你窜到哪里去啦?到处疯玩?去,给我把鞭子拿过来!”

她打得真够狠,我从家里逃出来,来到沃兹沃斯家。 沃兹沃斯说:“别哭啦,我们一起去散散步!”

我不哭了,我们散着步,走过圣克莱尔大街,来到大草坪,沿着跑道漫步。

沃兹沃斯说:“我们到草坪上躺会,看看天空,我想让你猜猜那些星星离我们这里有多远。”

我按他说的做了,明白了他的意思。我忘记了一切,有生以来第一次感觉如此骄傲愉快。

忽然,一道光打在我们脸上,一个警察出现在面前。我们赶紧站起来。 “你们在这干嘛?”警察问。

沃兹沃斯说:“都四十年了,我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从此,我们成了好朋友。

他对我说:“关于我,还有芒果树、可可和李子树的事,你不要告诉别人,一定要保守秘密。”

我很喜欢他的小屋。有一天我问他:“沃兹沃斯先生,你为什么在院子里留这么多野树?”

他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个男孩遇见一个女孩,他们深深相爱,后来就结婚了。他俩都是诗人,少年喜欢文学,姑娘喜欢花草树木。有一天,女诗人对那位少年诗人说:‘咱们家里又要增加一个诗人啦!’但是,那个小诗人并没有出生,因为姑娘死了,它也随她而去。少年非常难过,决定从此再也不去动姑娘花园里的一草一木。就这样,花园留下来了,花草、树木没人管,越长越高。”

我看着沃兹沃斯,当他讲这个动人故事时,他显得更加苍老。 有一天他对我说:“我准备告诉你一个重要的秘密。记着,只有你我知道。我正在写一首诗。”

“到现在,我已经写了五年啦。每个月写一行,这样二十二年以后,我就会写出一首震撼全人类的诗。”我充满惊叹之情。 我觉得他一天天老下去。

一天,我到他的小房子去看他,发现他躺在小床上。看上去那么虚弱苍老,我真想哭。 他说:“诗写得不太顺利。”

他没有看我,而是透过窗户看着那株可可树,喃喃地说:“二十岁的时候,我好像有使不完的劲。”突然,我敏锐地感觉到了,死神已经爬上了那张憔悴的脸。

他看着我,看着我满含眼泪,挣扎着坐起来。

他把我搂到他那瘦削的胸前,说:“你想听我再给你讲个有趣的故事么?”

可是我什么也说不出来。

他说:“我给你讲完这个故事,你要答应我马上回家,再也不要来看我了,好么?” 我点点头。

他说:“很好,现在听我讲,以前我给你讲过一个关于少年诗人和女诗人的故事,你还记得吗?那不是真事,是我编出来的。还有那些什么作诗和世界上最伟大的诗,都是假的。你说这是不是你听过最好笑

的事情?” 他的声音中断了。

我离开了小房子,跑回家,大哭了一场。像诗人一样,看到什么都想哭。

一年以后,我又来到阿尔贝托街,可是再也看不到那栋小房子了。一幢两层楼房代替了它。芒果树、可可树还有李子树也被人砍伐了,留下一片水泥砖地。

一切都好像表明,沃兹沃斯从来没有到过这个世界。 (改编自奈保尔《米格尔大街》)

【注】《米格尔大街》是关于英属殖民地特立尼达首府西班牙港的米格尔街上普通居民的故事。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沃兹沃斯“穿戴整齐,头戴礼帽,身着白衬衣黑裤子”,衣着折射个性,即使乞讨他依然保持着绅士的尊严。

B.沃兹沃斯的到来,引发了小男孩和他母亲不同的反应,“我”好奇而乐于信任,母亲则现实且充满警惕。

C.“这地方看上去很荒僻,好像根本不在城里”,印证了沃兹沃斯的潦倒,暗含了“我”对沃兹沃斯的同情。

D.当警察问草坪上躺着的俩人“你们在这干嘛?”时,沃兹沃斯答非所问,这是他对世俗规则秩序的反抗。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用了铺垫的手法,以各种不同的人上门乞讨,引出主角这个

很不一样的人。

B.母亲与警察构成了小说的背景,是他们构成了小说内部冰冷的文化氛围。

C.小说采用单一的儿童视角,使得对主要人物的正面描写很少,较快地推进了叙述进程。

D.本文是一个人物传记,采用点面结合的结构,用一件件小事完成了人物形象的塑造。

3.沃兹沃斯自认为是一个诗人,正在写一首最伟大的诗,但作者讲述了他和“我”之间的很多小事,并没有具体呈现沃兹沃斯的诗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样处理的好处。

4.小说结尾,沃兹沃斯说少年诗人和女诗人的故事是编出来的。有人评论这个故事无论真假,都增加了小说的悲剧性。请结合文本,从真假两个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贝恩斯

【英】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

米德兰艺术节的副艺术指导霍普金斯想出了一个点子。该点子是为明年的两场开幕音乐会准备的,算不上是新点子,但因为是大家熟悉的老套路,所以让人容易接受。在比筹备会议还早的一次会议上,他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如果还涉及额外开销,那就绝对不行。”主席说。

“那可不,它是个概念性的问题,”霍普金斯说,“这可是马勒(奥地利

作曲家、指挥家)音乐会,大家都认可的,我们需要马勒方面的专家。我建议第一场开幕会请个狂点的年轻人,这样的人不少。另一场则请一位已经退休的大师,为了我们这次盛会,要把他给挖出来。” 他提到贝恩斯这个名字。大部分在场的人都以为他已经作古。四十年前的1960年,BBC电台曾为庆祝马勒一百周年诞辰而准备了很多节目。只是在节目后一阶段,应邀捧场的贝恩斯才出来,用他一贯的平静口吻说,他希望能有人替他指挥,因为他刚刚才获悉他将指挥《第八交响曲》。

“您对《第八交响曲》有什么意见?”有人问他。 “太吵了。”贝恩斯答。

那次之后,贝恩斯就再没在公众视线中出现过。

霍普金斯的筹备委员会一致认为,贝恩斯这名字有可能成为一个卖点。 据BBC记录,贝恩斯从1960年开始就住在苏格兰的瑞利格岛。贝恩斯没有电话,前期工作以信件的方式完成,签了字的合同也寄回来了,但是负责该活动的财务经理并不高兴。“赔偿条款在哪儿呢?得有一笔特定的款子列出来,作为他一定会出场的保证……年纪越大情况就越糟,他们有时干脆就忘了到场……” “我最好亲自去看看他。”霍普金斯说。

他打算带两个人同去。一个是歌唱家,玛丽·洛基特。她唱歌只会用“白声”,不是马勒本人会喜欢的那种声音,但据说她可塑性强。另外一个是演出活动办公室的勤杂工,年轻人弗雷泽。霍普金斯信里说他们会在五月二十一日到。

“我们在这儿买点要用的东西吧,”年轻的弗雷泽说,“贝恩斯先生的房子里也许没什么东西。”

他们买了茶叶、著名的苏格兰风味酥饼、冷熏肉。瑞利格岛看起来不大。那天没有云,天空碧蓝,它似乎像下面的海水一样含着盐分,晒得人生疼。码头旁是一个涂了沥青的小棚,一条铺好的小路由此通向一个勉强可以算是房子的一层楼建,是贝恩斯住的地方。

前门紧闭,杂草已长到齐锁高。边门开着,通向又暗又小的鸡舍兼炊房,仅够放下洗涤槽和碗柜,两只毛发凌乱的母鸡尖叫着,跑到外面明亮的日光下。

“贝恩斯,”霍普金斯喊道,“我们可以进来吗?” 屋内没人。

一抬脚就进了用石灰水刷白的客厅,一张铺着格子布床单的单人床,一盏等着添油的煤油灯,一把扶手椅。没电,没书,没乐谱,没手稿。一架钢琴占了一半空间,是教区大厅里那种可怜的旧玩意儿。霍普金斯掀起盖子,试了试凹陷的中央C,没声音。他把音阶往返弹了一遍,没声音。

鸡舍兼炊房一阵骚动,两只邋遢的母鸡又冲进来了。除玛丽和弗雷泽外,多了一个小个子老人,正是贝恩斯。

贝恩斯脚步很轻地走过来,在仅有的一张椅子上坐下。霍普金斯和弗雷泽小心翼翼地坐在床上。玛丽没进客厅,她还在鸡舍兼炊房。她打开双肩背包,拿出带来的东西。然后,把锡盘从碗柜里拿下来。玛丽哼着歌,忙这忙那,没有对什么特别陪着小心——不管怎么说,是摇

篮曲。 我在树林里 茫然漫游, 我的思想里 无所寻求。 我看到荫处 小花一棵…… 我把盘子放哪儿?

贝恩斯站了起来:“不,不,现在不行,还不行。还不行。让年轻人出去一会儿,就一会儿。”贝恩斯道。 玛丽二人出去了。

“我解释一下,霍普金斯先生。我希望先生……女士……呃,我希望他俩回爱奥那岛。嗯,那就是我希望的。”

“这相当出乎我们意料,我给您写信了——您记得吧——告诉您我们有三个人来。”

“霍普金斯先生,三个人太多了,这么突然,强我所难啊。” 霍普金斯只好送走了弗雷泽和玛丽。

他回来后,发现贝恩斯正有条不紊地嚼着冷熏肉。“坐,霍普金斯先生,我一天只吃一顿,一般傍晚吃。”

“今天上午你为什么要试我的钢琴?”贝恩斯问。 这老家伙,怎么知道我弹了?霍普金斯想。

霍普金斯把钢琴凳搬过来,打开文件夹,挑了一份文件。

“这是我们的一份原始合同。您那份已经签过名并且已返还给了您。合同上压根儿也没确定您将指挥的节目。”格外和蔼的微笑,那笑容里没有歉意,它却把整个话题给打发掉了。

霍普金斯在扶手椅里过了一夜。除了格子布床单,再没有多的床单或被子,霍普金斯穿着自己的衬衫和外套睡了一夜。贝恩斯来了,穿着破旧的雨衣,戴着宽边帽。他不仅准备好要出门,而且是要出远门。 “我应该跟你一起走。” “您昨晚一点都没提起这事啊。”

“我想再听那位年轻女士唱歌。她应该还在爱奥那岛,没走远。” “您把她打发走的。”

“我改变主意了,我想再听她唱歌。你是知道的,我已经好久没听到音乐了。” (有删改)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谈米德兰艺术节筹备工作,使用“套路”“卖点”等词语,以及有关开幕会邀请人选的建议,充满商业气息。

B.小说描写瑞利格岛的天气及贝恩斯简陋的生活环境,以此烘托人物的古怪性格,说明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

C.小说压缩故事空间,场景集中在贝恩斯住所,故事情节围绕邀请贝恩斯参加米德兰艺术节展开,结构紧凑。

D.小说借霍普金斯这个人物把整个故事情节衔接起来,并借其所看所想,引导读者理解文章,拓宽了小说内容。

6.这篇小说采用的是一种漫不经心的叙述方式,但给人足够的想象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7.作者曾说,小说要写给“那些被生活冤枉的人”,对于因误解和错失良机而产生的悲剧等,“我已尽力将这一切视为喜剧,否则我们又怎么承受这一生呢”。请分析这篇小说是如何诠释作者这一写作观点的。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雪比亚麻布更白 [英]贝内特

理查德·贝克是纽约街头的小混混,最近他惹上了一个大麻烦,他向黑帮头子比尔借了一笔高利贷。昨天,比尔给他下了最后通牒,要他在十天内把钱还上,否则就把他扔进海里喂鲨鱼。理查德知道比尔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家伙,他说到就能做到。

理查德是个孤儿,他现在急需解决两大难题:第一是缺少钱,第二是不知道哪里哪笔钱他能取用。他没有富裕的叔叔可以继承遗产,只有一个婶婶。不久前婶婶从圣莫里茨给他寄来了一张明信片。虽说婶婶已经表明理查德是她唯一的财产继承人,但若期望她快点儿去世那可是痴心妄想。老太太尽管已是六十七岁的年龄,可她的身子骨却硬朗得很。要想马上用她的钱,除非是在她走向终点的人生旅途中助她一臂之力,这种事情只有小说中才有。作为侦探小说的狂热爱好者,他知道这种事儿的结果往往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他随手抓起了放在床头柜上的新买的侦探小说《雪比亚麻布更白》读

了起来。半个小时之后他的心就被小说牢牢地抓住了,他觉得这位了不起的女作家玛丽·安德森道出的正是他所迫切需要的。小说描述了一位侄子在一次休假中如何谋杀了他那富得流油的叔叔:他同他的叔叔乘车沿盘山道兜风,然后将车子停在了由路边坡顶上延伸出来的极其危险的冰雪块下方,接着打开了昂贵的高级汽车音响,用最大的音量播放《命运交响曲》,强烈的声波击碎了冰雪块,崩裂坍落下来的冰雪块裹挟着汽车以及车子里的叔叔一起掉入路边的深渊…… “理查德,我的孩子!”两天之后,在圣莫里茨希尔顿饭店大厅里,婶婶惊喜地朝着快步向她奔过来的侄儿喊道。

“亲爱的婶婶,”他用已经练就了的甜蜜声调说,“见到你真是太高兴了!” 理查德用他最后的一点儿钱在希尔顿饭店订了一间最昂贵的客房,并且在当天晚上租好了一辆装备着大功率立体声音响设备的汽车,准备了一盒卡拉扬指挥演奏的《命运交响曲》音乐磁带。

第二天早晨他的情绪好极了。“婶婶,今天下午我们乘车去山上兜兜风,你看如何?”他提议道。

多萝西婶婶高兴得笑了起来。“好的,不过五点钟我得回到这儿来,”她说,“因为我五点钟在酒吧有一个约会。”说完她向对面一位两鬓灰白的老先生眨眨眼睛,老先生用微笑回答了她。 “一个好有魅力的男人!”她又向侄儿介绍说。

一个小时以后,理查德驾车带着婶婶进入了陡峭的盘山公路。午时刚过不久他们来到了一处地方。这地方看起来就好似特地为他的计划而准备的。虎狼似的雪浪仍在不断地往坡顶延伸出来的冰雪块上积聚。

“我想我们该休息一下了!”理查德说着在冰雪块的下方停下了车子。他取出那盒录有《命运交响曲》的磁带,插入了放音卡座,随手将音量调节旋钮拧到了最大位置。“我去去就来,”他对婶婶说,“你在车子里听听音乐。”说完他打开了录音机走下汽车。

曲子的前几节又轻又柔,这一段好似专为他远离汽车而准备的。 关键的时刻到了!磁带转到了交响曲的巨音区,那巨大的声浪涌出汽车,填满了整个山谷。被声波震裂的小冰块已经开始纷纷往下掉落。理查德转过身朝汽车看去,见婶婶一只脚正跨出汽车。 “婶婶!”理查德大声地惊呼起来,他一下子慌了手脚。

婶婶不慌不忙地朝另一方向走去。恐惧使得理查德疯狂地向车子奔去。此时此刻正是交响曲中的最大音量区。那声音冲出车门,涌向旷野,整个自然界都随之颤动。越来越多的雪块从上面不断往下掉,最终整个雪块坍了下来……

多萝西婶婶五点钟准时回到了旅馆酒吧。那位两鬓灰白的老人莱斯特·威廉森已经在等候她。“对你侄子的死我深表同情!”著名的伦敦出版商握住了她的手,“你侄子死的方式和地点与你的小说《雪比亚麻布更白》中所描述的完全相同,你看这会是偶然的巧合吗?” 多萝西·贝克用笔名“玛丽·安德森”为威廉森出版社写了许多很成功的侦探小说。她耸耸肩膀回答说:“作为侦探小说作家,我猜测他是想谋杀我。可是我之所以从汽车里出来是因为我受不了那吵人的音响,而且又不知道怎样关掉录音机。” (有删改)

8.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两大难题领起全篇,呼应文题,引发了读者的好奇心:理查德会怎么办?他将如何行动?

B.小说第二段交代了理查德是个侦探小说迷,使他有理由阅读侦探小说并成为小说中阴谋的模仿者。

C.小说对侦探小说《雪比亚麻布更白》的主要情节进行了描述,以强调其中的阴谋极有可能会获得成功。

D.小说倒数第二段揭示了两鬓灰白的老先生的真实身份,并由他的疑问引出婶婶的回答,真相呼之欲出。

9.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一步步为后文蓄势,理查德租了一辆带有大功率音响设备的汽车并准备了一盒音乐磁带,令人为婶婶担忧。

B.婶婶以幽默的语言表达对侄儿的热情,说明此时她已经预感到理查德将要对自己下手,于是将计就计。

C.小说穿插的描写生动形象,如在描写“雪浪”时,采用比喻的修辞,将之比喻为“虎狼”,意味深长。

D.小说扣人心弦,结尾通过婶婶的回答交代她离开汽车的真正原因,驱散迷雾,引发读者思考。

10.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理查德心态转变的过程。

11.小说情节设计精巧,可谓前有伏笔,后有照应。请举两例并加以分析。 答案

1、B

A.“即使乞讨他依然保持着绅士的尊严”错,沃兹沃斯并非乞丐,全文也并没有乞讨行为,他是因为“我想看看你们家的蜜蜂”才进到我家来的。

C.“暗含了‘我’对沃兹沃斯的同情”错,我并没有用世俗眼光来看待沃兹沃斯,觉得他潦倒可怜,相反,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的院子充满野趣和乐趣,更像一个世外桃源。

D.“这是他对世俗规则秩序的反抗”错。他并非有意挑战,而是在追问人生意义,符合他诗人的思维。

2.C“对主要人物的正面描写很少”错。原文中对沃兹沃斯一开始出场的外貌描写,中间“我”与他交往的语言描写等,都是对人物的正面描写。

3.①各种小事更能塑造沃兹沃斯的诗人形象。沃兹沃斯观察万物,情感充沛,思考人生,不在乎世俗,一直试图让“我”感受和相信诗意的存在,这是真正的诗人式生活。②不呈现具体诗作,留白的手法有利于读者展开关于诗篇和沃兹沃斯人生经历的遐想,维持沃兹沃斯神秘的形象。

4.(1)假的。沃兹沃斯给自己编造了一个美满的过去,需要借助虚假的美满才能令生活继续,更凸显他现实生活中的孤独悲凉、无人理解。(2)真的。①沃兹沃斯原本拥有幸福美满的生活,却被命运捉弄,孤苦伶仃,人生更加悲惨。②沃兹沃斯担心小男孩重蹈自己的覆辙,故意将真的说成假的,这说明诗人知道自己毕生追寻的诗意不为

世俗接受。理想的幻灭是一种更深刻的悲剧。

5.B“以此烘托人物的古怪性格”分析错误。小说描写瑞利格岛的天气及贝恩斯简陋的生活环境是为了表现贝恩斯简陋的生活条件和恶劣的生活环境;“说明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错,这些环境描写没有暗示社会环境,更谈不上对人的影响。

6.①小说在叙述方式上不疾不徐,没有较大的矛盾冲突,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多处故事情节引发读者阅读思考。如贝恩斯怎么会保存一架没有声音的旧钢琴,贝恩斯在音乐会上表现如何等,耐人思量。②小说叙事中没有直接表露自己的喜怒爱憎,没有对人物命运展开抒情、议论的语言,但在令人叹息的人物命运、处境中,人物形象可以从多方向理解,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空间。

7.①小说主人公贝恩斯提出对马勒《第八交响曲》的意见后长期在公众视线中消失,过着穷苦的生活。小说通过对贝恩斯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对弱势人物生存困境的关注。②用轻松的笔调,如玛丽在厨房忙碌、哼唱摇篮曲,淡化沉重色彩,在悲苦中灌注温情,给人慰藉。③结尾情节突然逆转方向,在霍普金斯忧心贝恩斯能否参加音乐会时,贝恩斯却提出要一同出行,原因更让人瞠目,“我想再听她唱歌。你是知道的,我已经好久没听到音乐了”的故事结局有着喜剧性效果。

8.A“呼应文题”错,文题是《雪比亚麻布更白》,两大难题是理查德会怎么办?他将如何行动?两大难题和文题没有关联。

9.B“幽默的语言”错,这里的语言谈不上幽默;“说明她已经预感到

理查德将要对自己下手,于是将就计”错,此时婶婶并不知道理查德要谋杀她。

10.①因不能及时还上高利贷而遭到死亡威胁,理查德内心惊恐;②受到侦探小说的启发,企图通过谋杀婶婶而获得遗产,理查德内心狂喜;③计划执行中,眼见婶婶离开汽车将要导致阴谋失败,理查德内心极度恐慌。

11.①理查德知道谋杀“这种事儿的结果往往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与最终结果构成了照应,让最终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②小说前面写婶婶说五点钟在酒吧有个约会,结尾写婶婶五点准时回到旅馆酒吧,这个情节的设置让小说的结尾变得波澜起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