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0-08-05T16:22:07.947Z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0年8期 作者: 李福林[导读] 伴随着国家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以及社会生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摘要:伴随着国家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以及社会生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随之而来的是人类对美好生活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如今的时代,人民的日常生活,企业的正常运营都离不开电力资源。所以,如今自动化、高效化以及科学化的电能资源的供给分配是我国的发展方向以及途径,从而实现电能的质量的提高,进而实现所有人民的生活需求和各个企业的多方位的发展需求。在实践经验的累积基础上,本文通过对如今供配电系统中自动化的情况作出了总结,同时也探究了供配电系统如今所具有的使用功能,以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供配电系统;电气自动化;应用1、自动化技术应用现状
当今社会,电力资源是全球最基础的能源之一,对于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社会工业水平的持续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电能供给的稳定性要求日益提高。所以,电力企业要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安全保障水平,满足人们对电力资源提出的要求,最终促进社会经济科学、稳定、快速地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是供配电系统的一大助力,可以与电气工程技术相结合,降低人工操作风险,有效保护供配电系统,提升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最终保证整个供配电过程的安全与稳定。在传统模式下,电力企业的供配电运行已经无法有效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阻碍了工业的持续发展,也必定会被时代淘汰。电气自动化时代,供配电系统需要几十台甚至更多变压器的配合,只有使其同时运行才可以保证自身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避免出现只有一两台供电设备运行的情况。2、配电自动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配电自动化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新兴技术,其系统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在发展建设上势必要经历不断调整优化的过程,但是在目前大多数配电自动化建设过程中,多数供电部门并没有结合自身的情况来合理的发展,更多的是盲从,这样就导致了配电自动化的建设与管理和实际情况不相符。加之,不少供电公司只是为了单纯的完成配电自动化建设任务,在配电自动化管理当中存在重建设、轻维护的现象,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系统、科学规划,忽视了配网管理的实际需求。此外,在系统功能上过分追求故障处理和恢复能力,忽视了用户的实际需求,导致建设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只具备示范性,而不具备实用性和推广价值。事实上,配电网运行环境复杂,系统建设的主要功能是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如果没有结合实际情况以方便用户为核心进行规划,而过分追求新技术、新产品,那么最终会影响配电自动化应用的实用价值[1]。
3、将电气自动化的技术融入到供配电系统中的应用 3.1、完善数据网络的技术
将电气自动化的技术融入到供配电系统中,可以高效地实现符合外部要求的数据网络的建设,调整以及管理。在如今的法治时代,供配电系统的各项指标也必须依法根据我国网络安全制度相关规定和要求来进行,而如今将电气自动化的技术的融入可以更加高效地准确地建设并调配电力系统中的数据网络,从而完成规定的电力资源的调度,从多个方面提高了供配电系统的可靠性,独立性以及安全合理性。 3.2、提升数据网络技术系统的安全性
电气设备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这就要求人们重视供配电系统的安全问题,避免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同时防范安全风险,减少其对特定用户带来的经济损失。目前,自动化控制技术已经在供配电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主要负责管理和调配电力系统,如何确保电力数据安全就成为供配电部门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用电企业和供配电企业要一同努力,认真分析、及时改正电力系统管控中存在的问题,重视电力数据的保护,并且完善电力数据网络系统,将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随着法律法规的持续完善,电力系统的网络安全制度问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电力供配电作业内容相对简化,服务对象也是固定的,人们可以整理并分析日常的电流调度数据,实现电气自动化控制,通过专用的高度安全网络通道层来实现数据传输,达到供配电安全运行的要求[2]。 3.3、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网调度中的应用
现阶段,我国电力行业建设和发展中,电力资源分配的情况不均较为常见,最终出现较为显著的地区经济差异现象。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网调度中的应用,可为技术人员提供全面且准确的系统运行数据,协助工作人员有效处理及分析重要数据,严格控制、规范操作电力设备。电力调度自动化的核心是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基础,实现电网业务的调度和监控,在电力系统网络的支持下融合电站、发电厂、调度中心和工作站的各项业务,从而提高电网调度的自动化水平[3]。
3.4、加强配电自动化建设整体规划,突出核心价值
配电自动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综合考虑建设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对于投资规模巨大的供电企业,一旦达不到预期的建设目的,对企业自身来说将会造成巨大损失。所以在项目立项前就应当做好长期的、科学的整体规划,结合供电区域的地理环境、气候因素、负荷性质及多方面的客观因素,因地制宜制定与自身发展情况相适应的规划方案。此外,在规划设计时,不盲目追求故障处理和恢复能力的指标要求,而应以方便用户为核心,统筹考虑建设配电自动化系统是为提高用户的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这一核心原则,针对用电负荷高度集中、运行环境复杂的特点,制定切实有效的建设方案,突出配电自动化的核心功能和应用价值。 3.5、加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将电气自动化的技术融入到供配电系统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无疑是核心以及关键。而配电工作,发电工作和输电工作在整个供配电系统中是最关键的几个部分,计算机技术的引入主要是引入了一个把电网智能化的技术,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实现把这些重要的部分进行全面的覆盖,从而实现整个供配电系统的智能化的发展。而其中十分重要的电网调度实现自动化可以实现一个十分大的跨越,这样一来可以连接国家电网和每个地区的小型电网,从而完成不同等级的电网的调动传输的任务。具体来说,大型电网与小型电网进行连接,从而解决小电网供电量不充足的情况,实现国家电网的资源的合理以及最大化的利用[4]。 3.6、完善供配电系统功能
供配电系统运行中经常会出现停电现象,归根究底是因为系统内部功能不够完善。所以,电力单位要从思想上重视起来,认识到其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并且通过合理有效的措施来规避问题,保障供配电系统正常运行。第一,加强对电力资源的处理,明确其分配方式,基于基本的均衡化原则进行分配处理,满足电力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要求。第二,合理运用先进技术,如利用计算机技术合理布局电力资源。一般的布局都是基于统筹划分来实现,基于具体的用电情况合理分配供电资源,让供配电更有针对性、效率更高。最为关键的是通
过对自动化技术的使用,实现供配电故障自动化检测,在找准故障点之后就可以分析其具体的原因,运用更为专业的技术妥善处理故障[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气自动化技术是供配电系统中的重要技术方法,其迎合了市场前进趋势,转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展现出自身独特的优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带来较大贡献,相信在日后,该技术必将取得更大的成就。参考文献:
[1]何仲筠.配电自动化的发展新趋势及社会效益分析[J].时代金融,2019(29):121-122. [2]蔡月漫.浅析配电自动化运维管理[J].科技风,2019(30):160.
[3]吴寒松.配电自动化技术应用与配电网安全运行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29):188-189.
[4]雒永锋.电力配网自动化中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的应用分析[J].装备维修技术,2019(04):149-150+147. [5]罗志勇.10kV配电自动化设备与一体化运维模式分析[J].电子测试,2019(20):98-1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