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一带一路”倡议对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黄河科技学院立足中原,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以需求为导向,培养国际化专业化复合型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地方高校应以解决现存问题为突破口,把握历史机遇,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
标签:“一带一路”;机遇;生态体系
当前,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存在着模式单一,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培养方式等与社会需求脱节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地方高校建设高水平大学。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地方高校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方面准确定位。
1 黄河科技学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黄河科技学院1984年建校以来,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一直是引领学校发展的第一动力,学校的发展历程本身就是一部创新创业史,发展基因中充满了创新创业的元素,“开拓、拼搏 、实干、奉献”作为凝练的黄科院精神和“敢为天下先”成为学校师生的重要品质特征。学校重视发挥创新创业文化在思想引领与精神锻造方面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勇于创业,积极创新,形成了浓郁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走出了一条本科高校的特色育人之路,为国家尤其是中原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1.1 探索技术与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多元培养方式
黄河科技学院根据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自身实际,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本科高职人才,构建富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着力培养技术与技能应用型人才,即:培养面向地方经济社会所需要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基础理论扎实,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生产操作和组织能力适应某一专业岗位群,善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人才。在职业定位上,强调技术应用;在培养要求上,突出能力本位;在服务方向上,面向地方生产一线,做到“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
深化产教融合,与郑州宇通重工有限公司开展合作,联合建设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与无锡国家物联网中心共建“物联网科研与教学中心”;与华为科技有限公司等行业、企业联合创办了行业学院。与苏宁电器集团、河南交通建设有限公司、洛阳牡丹通讯有限公司等签订用人订单协议,组建“苏宁电器班”“达研光电班”、“交建工程班”、“纵横通信班”等。
2016年,为推动临床医学的国际化发展,学校设立临床医学创新班,投入资金和优秀师资,全力打造临床医学国际化人才。所有课程均由有留学背景且长期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实施全英语教学。被创新班录取的学生,可享受大学全额
奖学金(包含学费、住宿费和教材费)和50天的免费海外名校游学经历。创新班学生录取要求第一志愿选报我校、高考分数达到二本录取分数线、英语成绩达到120分且具有良好的英语素养。
1.2 建设“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一体化”运行体系
从传统的普通本科教育转变为本科职业教育,需要在教育理念和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变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实现“两个对接”为基础,即专业群对接地方产业群,人才培养对接生产实践。
专业群对接地方产业群。学校根据河南省作为全国的人口大省、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加快经济转型新阶段的实际,结合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河南自贸区建设的需要,契合“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和中原经济区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重点培育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群。
人才培养对接生产实践,人才培养方案对接企业需要,课程和教材对接企业实务,“校中厂”和“厂中校”对接现场环境,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对接企业标准,强调毕业设计“真题真做”。
1.3 构建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黄河科技学院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把应用技术大学的建设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愿景紧密结合,设立创业种子基金300万元,并以黄河众创咖啡为载体,汇聚天鹰资本、中国风投、众筹网等30多家投融资机构为创客和中小微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李开复、徐小平、杨澜等数十位知名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受邀担任创业导师。
2 黄河科技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的成果
黄河科技学院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创新人才培养取得了明显成效。2014年,学校构建的“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改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1 探索了一条技术与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特色培养之路
经过几年来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高素质技术与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结合”的培养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全体教师和教育管理工作者教育观念得到了转变。在确定本科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之后,对于具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没有采取“一刀切”的办法,而是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采用多元化的实现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学校紧紧抓住校企深度合作的主线,大力推进产学研用合作,形成了多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学校与行业、学校与企业、学校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模式,走出了一条本科“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特色育人之路。
2.2 建立了“學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一体化”的教育教学体系
本科高职人才的培养在国内没有现成的路径可走。学校在对本科高职教育的培养模式进行定位时,既没有沿用普通本科的套路,也没有把本科高职教育混同于一般的高职高专,而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完善了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一体化”运行体系。这一体系从确保实现“两个对接”入手,推进学校专业群对接地方产业群,人才培养对接生产实践。在过程性保障建设中,精心构建“三个体系”,即课程体系方面,“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有机结合;实践教学体系方面,学校与企业无缝对接;教育教学管理系统方面,校企合作共管。重视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条件建设,着力搭建“四个平台”,即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平台、校企战略联盟合作平台、“双师型”教师成长平台、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这一体系强调学科专业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机融合,培养过程突出了行业、企业的深度介入,质量监控实现了行业、企业的多元化参与,具有较广泛的应用推广价值。2.3 营造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显著提升。三年来,黄河科技学院学生共获得包括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全国数学建模一等奖等在内的省部级以上奖励420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100项,学校发放奖金228万余元。学校在2015和2016举办的两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均获得一银一铜的佳绩。获批2016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1项,每项获得资助经费一万元。在校学生674人参与创业,获得各类创业扶持资金近300万元,2015年被哈佛录取后选择休学创业的赵杰,创办公司入驻学校创业园区。毕业生李威创办企业的产品远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值近亿元。
战略新兴产业集聚。目前,學校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入驻大学生创业团队98个,在孵企业64家,加速期企业15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3家。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文化创意方面初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孵化了一批科技型企业。学校16个研发中心全部孵化了企业。其中新药研发中心成功孵化了河南晟翔医药有限公司和美国Sunnylife.PharmaInc.公司。纳米功能材料研发中心承担了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功孵化了河南奥孚森高分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已有2项科技成果转化,被认定为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专利授权量呈井喷式增长。截至2016年9月,师生共获得专利1132件,其中发明专利42件。在河南省知识产权局出版的2015年河南省专利统计年报中,学校在河南省高校专利获权量中排名第二,在河南省高校专利申请量中排名第四。
黄河科技学院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积极实践“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一大批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
3 黄河科技学院的基本经验
3.1 深入推进应用技术大学建设
学校以国家和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不断适应新常态下国家战略的现实需求,围绕“一带一路”、国家中心城市、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河南)自贸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等新的国家战略和“十三五”规划,推动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积极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应用技术大学建设模式和路径。
3.2 不断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
学校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开展,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持续创新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增强创新创业服务能力。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改革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提高学生创业指导服务水平。
3.3 着力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学校加强高端智库建设。根据中央建设高端专业智库的精神和“深入实施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推动高校智力服务能力整体提升”的要求,整合学术界、产业界和政府部门多方资源,努力打造省内乃至国内创新与产业发展的高端智库,为河南区域经济发展和地区产业转型升级贡献智慧。
参考文献
[1]李更生.美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四部经典法案及其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2005,(3):120-121.
[2]董清民,张春月.发达国家和地区应用技术大学实践教育经验及启示[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4,(5):124.
[3]王立人,顾建民.国际视野中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4]李定清等.需求导向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5]王道勋.创新校本督导方法 提高教育督导效能[J].中国成人教育,2016,(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