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湖南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2-06-23 来源:步旅网
 湖南农业科学(HU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刘 英 等:湖南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DOI:10.16498/j.cnki.hnnykx.2018.009.0272018,(9):105-107 湖南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刘 英,金龙新,祝琪雅,皮向红,刘小燕 

(湖南省农业经济和农业区划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125)

摘 要:合作社是蔬菜产业的新型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湖南蔬菜生产优势县的140个合作社进行调研,分析了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现状以及在生产、流通、社会化服务和外部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加强蔬菜的有效供给,提升合作社经济效益,促进蔬菜合作社及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加强多元经营主体培育;强化科学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流通销售方式;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风险防控支撑。 关键词:蔬菜专业合作社;问题;对策;湖南

中图分类号: F32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0X(2018)09-0105-03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Vegetable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in Hunan

LIU Ying,JIN Long-xin,ZHU Qi-ya,PI Xiang-hong,LIU Xiao-yan

(Hunan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and Agricultural Regionalization, Changsha 410125, PRC)

Cooperative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ew business entities of vegetable industry.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140 vegetable Abstract:

cooperatives in Hunan's vegetable production dominant counties,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vegetable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and the main problems in production, circulation, social service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effective supply of vegetables, enhance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cooperatives,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vegetable cooperatives and vegetable industry, the following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re put forward: strengthening the cultivation of diversified business entities; strengthening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rengthening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novative circulation and sales methods; improve the socialized service system; strengthening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upport.

vegetable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HunanKey words:

蔬菜产业已发展成为湖南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

支柱产业之一,在促进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合作社是蔬菜产业的新型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现代蔬菜产业发展的有效载体[1]。笔者基于合作社视角开展蔬菜生产、流通、销售等调研能够较好的揭示蔬菜产业发展中微观层面的特征与问题[2-5]。课题组对湖南省长沙县、浏阳市、湘潭县、汉寿县、津市市、赫山区、华容县、耒阳市、临武县、汝城县、新田县、永定区、花垣县和麻阳县等14个县(其中,13个为省级蔬菜生产重点县,12个为国家蔬菜生产重点县)140个蔬菜种植合作社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25份),以期为湖南省蔬菜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科学参考。

1.1 种植规模

蔬菜种植合作社中种植面积差异较大,最小的播种面积为1.33 hm2,最大的合作社播种面积为760 hm2。合作社种植规模以中偏大型居多,播种面积在6.67 hm2以下的合作社占比为0.88%,6.67~20 hm2之间的合作社占比为33.6%,20~66.67 hm2之间的占比为32.8%,在66.67 hm2以上的合作社占比为24.8%。66.67 hm2以上的合作社主要分布在洞庭湖区,该区域合作社个数占66.67 hm2以上的合作社比重高达到67.74%。

1.2 种植结构

合作社多品种种植为主,占比为79.2%,单一品种种植为辅,占比为20.8%。多元化种植结构中,处于长株潭地区的合作社以白菜、辣椒、茄子和黄瓜为主,洞庭湖地区以白菜、辣椒、菜薹和甘蓝为主,大湘南区以白菜、辣椒、南瓜和茄子为主,大湘西区以白菜、辣椒、黄瓜和莴苣为主。单一品种种植中,以特色品种专业化种植为主,如临武县大冲辣椒种植专业合作社、临武县舜溪香芋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新田县陶岭东山农场(陶岭辣椒)、骥村镇黄粟山红皮

农业经济•专题综述-105-

1 湖南蔬菜合作社生产概况

收稿日期:2018-06-13

基金项目:2017年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项目(2017JC69);2016年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项目(2016QN06)

作者简介:刘 英(1982-),女,湖南长沙市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经济与区域发展研究。通讯作者:金龙新

 湖南农业科学(HU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8年9月 萝卜合作社、津市市白衣镇荣贵藠果专业合作社、耒阳市荣创黄花菜专业合作社和花垣县苗滩野生蔬菜开发专业合作社(弄弄葱)等。

1.3 经济效益

根据蔬菜播种面积,将125个样本合作社划分为4组,指标值为组内合作社相应指标的平均值。如表1所示,II组的合作社产值相对较高,同时该组别的

合作社播种面积(667m2)

≤100100~300300~1 000≥1 000

合作社个数(个)

11424131

社均产量(kg/667m2)3 223.462 450.952 498.602 648.12

合作社的成本也相对较高。III组的合作社利润相对较高,IV组的合作社成本利润率相对较高,其中处在洞庭湖区的华容县合作社最为突出,该县合作社主要以生产加工型蔬菜为主,种植集中连片,规模效益得到彰显,借助低成本高单产的优势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表1 不同规模合作社效益情况

组 别I组II组III组IV组

社均蔬菜单价社均蔬菜产值社均成本 社均利润 社均成本利润率

22

(元/kg)(元/667m)(元/667m)(元/667m2)(%)

2.792.743.252.55

5 450.076 073.875 960.005 052.29

2 781.473 334.382 827.852 294.38

2 566.692 704.743 151.712 728.56

115.04112.35167.37208.85

2 湖南蔬菜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1 生产问题

2.1.1 经营主体年龄偏大且文化程度偏低 蔬菜专业

合作社社员中,以40~50岁和50~60岁两个年龄段的劳动力为主,两者占比达66%。蔬菜生产的劳动者多为普通农民,文化程度多为小学和初中,两者占比达73%。

2.1.2 种子来源缺乏专业化供应 种子是蔬菜产业的源头,蔬菜种子的质量水平直接关系到蔬菜的生产和收成。调研结果显示,58%的合作社种子来源于种子公司,19%的来源于相关部门推荐购买,23%来源于自留种或者其他方式。种子公司专业化生产和经营仍需加强,部分合作社对良种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政府对合作社采用良种的引导力度还不够。

2.1.3 部分先进科学技术尚未推广应用 通过对合作社“对于蔬菜种植环节希望配套的新技术”问题进行调研,发现合作社对于配套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期望程度较高,频数达111,占比达到42%,蔬菜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与推广还未满足蔬菜生产的需求。由于农村的基层技术力量仍薄弱,技术更新缓慢,技术推广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病虫害防治技术”等一些先进的技术尚未得到引进和应用。

2.1.4 节水灌溉设施的配套建设区域差异明显 灌溉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对于蔬菜生产具有较大影响。调研显示,合作社采用的主要灌溉方式中,以漫灌的频数比重最大,为33%,而喷灌和滴灌,分别为25%和21%。从四大区域开看,处于大湘西和大湘南区域的合作社采用滴灌的灌溉方式相对较少,频数占比分别为22%和10%。

频数占比达33%,而农超对接、电商销售和企业订单等新型销售模式的频数占比较小,分别为15%、3%和13%。蔬菜流通渠道、流通形式较为传统,现代流通模式尚未形成主流。

2.3 社会化服务问题

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完善。服务体系是顺利实现蔬菜生产、加工、流通、交易的基本前提,对产业链的每一部分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调研发现,70%以上的合作社能够得到的公共服务包括大众化的农业技术培训,50%的合作社能够得到农村信用贷款、气象预报和市场信息服务。合作社得到专业化的农机服务、大棚技术指导、品牌宣传与推广服务的占比不到30%。目前,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产地与销地之间、经营者之间信息不对称、不畅通的问题较为突出,服务体系还不能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全面、良好的服务。

2.4 外部环境问题

2.4.1 市场价格差异大且普遍偏低 蔬菜产业市场环境是菜农进行蔬菜生产经营的客观条件。调研数据显示,35%的合作社认为市场行情是影响蔬菜种植收入的最主要因素。在合作社对当前蔬菜销售价格满意度方面,60%的合作社表示满意,而40%合作社表示不满意。由于蔬菜上市季节与品种结构雷同,造成部分区域蔬菜供过于求而价格低廉。例如,辣椒的单价最低为0.8元/kg,72%种植辣椒的合作社低于辣椒平均单价(3.29元/kg)。

2.4.2 政府支持与满足合作社的需求存在差距 政策环境是蔬菜生产效益提升的催化因素。调研发现,合作社蔬菜种植最需要政策支持的频数占比为43.63%,因此蔬菜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支持与制度安排需要进一步加强。

2.2 流通问题

现代流通销售模式较为缺乏。高效的供应链是影响蔬菜生产效益的重要因素。在调研合作社蔬菜的销售渠道中发现,目前,合作社以批发给菜市场为主,

-106-农业经济•专题综述

3 结论与建议

3.1 加强多元经营主体培育

刘 英 等:湖南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加大合作社、种植大户等蔬菜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进行蔬菜种植、采收加工和市场流通等全方位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提升经营主体综合素质。针对经营主体的特征,多开展通俗易懂的田间技能培训。积极引导和鼓励合作社技术骨干“走出去”学习先进技术。加强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培育力度,支持外出返乡农村青年开展农村创业,促进年青群体成为蔬菜产业发展的新生力量和后备军。

3.2 强化科技推广与应用

以蔬菜加工型、地标型、农机农艺结合型优质品

种开发为重点,加强种质资源收集、引进、保护、创制与利用,支持蔬菜种质资源保护与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制定蔬菜品种更新换代规划,有序推进品质升级。加强蔬菜技术推广,发挥其联结蔬菜科技与蔬菜经济增长的桥梁作用。强化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推动水肥一体化,加强病虫害防控等绿色生产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3.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农业节水行动,加强大湘西、大湘南区高效节水灌溉设施的配套,建设蔬菜生产高效节水示范园区。引导蔬菜加工业在优势产区布局,支持蔬菜保鲜、储藏、分级、包装等初加工设施建设。提升蔬菜精深加工水平,扶持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完善配套设施,搞好配套服务引导龙头企业向园区聚集,促进要素集中,产业集群。

3.4 创新流通销售方式

在蔬菜产地市场与销地市场构建便捷、畅通、高效、稳定的流通渠道和对接平台。优化蔬菜供应链管理,鼓励流通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加强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电子化交易改造[6]。科学细分市场,拓展社区便利店、超市、特色蔬菜专营店等市场,减少流通环节,加强产销无缝对接[3]。

3.5 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构建全程覆盖、区域集成的新型蔬菜产业社会化

服务体系。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内容,重点发展市场信息、农资供应、农机作业及维修、物流、初加工及营销等农业生产经营性服务,推进气象预测预报、灾害预警等服务。搭建区域性综合服务信息平台,集成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物质装备,提升蔬菜产业信息化服务水平。

3.6 强化风险防控支撑

建立蔬菜产销市场动态和产品质量监测预警机制,加强蔬菜供给应急保障机制建设。完善地市州的蔬菜市场供给应急预案,建立省际蔬菜应急协调机制,逐步建立并完善蔬菜应急调运体系。构建全省覆盖蔬菜价格预警机制,强化价格监测预警,引导蔬菜价格保持合理水平。完善良种繁育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直供直销点补助,价格调节补助等扶持补贴政策。探索开发设施农业保险,及蔬菜储藏和运输保险,适当扩大承保范围[7],从机制体制构建和政策扶持上,主动防范市场风险,提升合作社抵御风险能力,保护菜农利益,保障蔬菜有效供应。参考文献:

[1] 李明贤,樊 英. 经营模式、经营特性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研究——基于湖南省浏阳市三家典型蔬菜类合作社的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2014,(2):81-87.

[2] 秦 利,王青松. 蔬菜专业合作社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的自律机制[J].

中国农机化学报,2013,34(1):51-53,62.

[3] 孙占刚,庄奇佳,曹栩滢. 上海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产销对接模

式的调查与分析[J]. 中国蔬菜,2015,(5):8-13.

[4] 赵友森,张 标,赵安平,等.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北京自产蔬菜

流通中作用分析[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17,23(5):41-45.[5] 于仁竹. 蔬菜“小生产”与“大市场”失衡研究——基于专业合

作社建设的角度分析[J]. 价格理论与实践,2012,(7):84-85.[6] 纪淑娟,魏宝东,程顺昌. 我国蔬菜物流现状与发展对策[J]. 保鲜

与加工,2014,14(4):1-4.

[7] 李鸿敏. 石家庄市供销合作社农业互助保险实践与发展[J]. 黑龙江

农业科学,2016,(9):112-115.

(责任编辑:肖彦资)

农业经济•专题综述-10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