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大学
苏杭实习报告
学院:园艺学院 专业:花卉 班级: XX班 姓名:xxx
苏杭实习报告
短暂的苏杭实习已然结束,期待已久之旅确乎没让我失望。尽管已经回来了好几天,但难忘的苏杭美景依然时隐时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成为我最深刻的体会。
苏州,让人流连忘返的必然是它的园子。苏州园林,作为江南私家园林的典范,中国传统园林的瑰宝之一,一直以来广为人知。通过对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狮子林的游览,我对苏州园林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我从园林建造最重要的元素——山水、植物配置等方面阐述一下我的实习体验与收获。
苏州,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金三角,山美、水美、人美,美熏陶培养了人们美的思维与创造。吴文化,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型文化中的艺术型文化,就是这种美的结晶。诞生于东晋的苏州私家文人园林。在“大吴胜壤”的滋育下,一步步走向辉煌的巅峰。洋溢着艺术情调和浓郁书卷气息的苏州文人写意山水园林,是吴文化中的精髓,也是中国精雅文化的艺术范本,诗意栖居的文明实体,集中体现了东方生存智慧。
得者寸心是——山水。崇尚自然,迷恋山水,向往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吴中文人最重要的审美。“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晋代诗人左思极写山水隐居之乐,更写出了苏州园林的“城市山林”之意。他们复归自然,在自然中去寻找安慰和共鸣,寻找失落的自我,从中补偿在现实社会中得不到满足的社会审美情感,以此获得精神的超脱。
拙政园的第一个主人御史致仕王献臣,弱冠登进士,博学能文,为人刚正不阿,不得帝王欢心,干脆辞官回乡,建园并题作“拙政”,很有自嘲的意味,同时有流露出中国古代士大夫常有的留连山林,归隐田园的思想。“拙政”二字,取自晋代文学家潘岳的《闲居赋》,意思是说治园圃、种菜蔬以供日常食用,悠闲自得,也不失为愚人的一桩乐事。王献臣便借此来表心意。小园之中情意十足,既有山林自然之乐,又能享受“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的人文之乐。精神欲求与物质需求的矛盾,在方寸之间两全。这,便是苏州文人园子的特点。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山水是文人园之眉眼,传神之阿堵。抒情写意式的苏州园林山水,是浸润着文人的情感的艺术品。如果你没有与之相同的姿态,你便不会阅读出它的内涵。
有幸在网师园中偶遇一位老先生,更有幸的是能够听文人讲一下文人的世界。 殿春簃,“尚留芍药殿春风”,从名字就充满了文人气息。它是一座独立的小院,第
2
一眼看去,只觉得它不过雅淡明快、简洁利落。无论是植物配置还是建筑构成都感觉并没有多么玄奇,能够使它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落户,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走向世界的蓝本——明轩。然而,听过了老先生的讲解,才发现自己的无知,才发现古代文人造园者的独具匠心,才体会到所谓咫尺山林的意境。
殿春簃藏中有露,在敞露的庭院中, 将一弯冷泉则深藏于冷泉半亭旁的洞壑之内,将路隐没于山林之中, 将洞藏匿于岭中。峰回路转之中,蕴含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禅意。而重山之外偶起一石,山脉之外余脉偶显,余音绕梁,余韵犹存,更是造园文人匠心的余情未了。“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一汪碧池,可以兴泛舟江湖之思,几丛顽石,数只岩洞,亦可发遨游之意,寄幽栖之情。
山水,是“智者乐山,仁者乐水”的文人精神追求。叠山与理水,则成为他们对于自然的适应与转化的智慧结晶。“一勺一世一梦千寻海浪,一石一峰以梦万仞高山”,这是文人心中想象的大海和高山。苏州园林,奇异的湖石假山让自然的韵味更加鲜活。
古代著名画家米芾说过,园林里的太湖石美就美在:瘦、漏、透、皱。瘦,婀娜,苗条,是挺拔的风骨;漏,漏光,漏水,漏气,是通畅的脉络;透,灵活,别致,是透剔的意境;皱,水纹,风痕,衣褶,是细腻的肌理。明明是在说石头,分明是在形容一个美若天仙的少女。每一块石峰,乃至于每一座假山,霍然间都鲜活起来,“横看成岭侧成峰”,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思绪随着石头的造型、洞孔、纹理、体态飞腾起来,将拥有不同的体悟。
狮子林中的假山林立,峰峦起伏,石峰下石洞高下盘旋,曲折不断,忽明忽暗,迷离幽邃,行走其中,却难觅往返之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留园中有三座观赏的独峰:冠云峰、瑞云峰、岫云峰。其中冠云峰最负盛名,外形孤高特立,磊落清秀,峰顶似雄鹰飞扑,峰底若灵龟昂首,呈“鹰斗龟”的形态,颇为奇异。这一切都秉承着自古以来对石头的由衷喜爱及无穷联想,女娲炼石以补苍天,精卫衔石以填海,而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更是以石为引,假山石峰,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园林应用中的体现。甚至于园子的散石铺地都颇具特色,网师园“殿春簃”庭院铺地是渔网纹,沧浪渔夫的造意暗合“渔隐”之意。而拙政园“枇杷园”冰纹形铺石,与小馆“玉壶冰”题额相得益彰。
山是园林的骨骸,那么,水就是园林的血脉。每一处园子都或多或少存在水池、水塘。拙政园中河汊纵横,蜿蜒曲折,亭台楼阁都筑在水上,假山旁边也围着水,园中水面的流转、水池的岸线都不是呆板生硬的石驳岸,而是做成了各种凹凸有致的港、湾、
3
坞,并用山岛、曲桥、房屋等物质建构分割水面。
最出名的便是倚玉轩西南的廊桥 ——小飞虹 ,斜跨于从大水池分流南去的河汊上,东接由倚玉轩南下的曲廊,西接得真亭。廊桥是游廊涉水时的一种延续,底下架空而成为桥,这座木构廊桥采用了中跨高,边跨低的结构形式,使小院之水在视觉上与大池有更多的联络,宛若拱桥。拱桥自古有飞虹的美称,南朝宋鲍照便有“飞虹眺秦河,泛雾灵轻弦”之句,故名。廊桥造型秀美,曲线柔和,朱柱朱栏上承托弧形灰瓦卷棚顶,加上水光的映照和涵影,无论在水院内,还是水院外的山池景区看来,均是很别致。
我国园林艺术的理水,有聚、散之分。小园之水以聚为主,大园的水面,则要适当分散。拙政园的水面宽广,就以“散”为主要理水之法。池中二岛将池水一分为二,又有见山楼、香洲、小沧浪等临水建筑分隔水面,使得池水曲折绵延。但零而不碎,有分有合,隔而不断,虚实结合。岛山虽实,但却分成两座;四面亭所处的小水洲虽实,却两面有穿透曲桥可通。从桥上看,池水似乎是隔断了,但桥下流水依然,而且有了桥的遮挡,池水更有层次,显现出一派江南河汊水乡风光。
同时,水面的聚分也含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远香堂北部较宽广的水面上, “荷风四面亭”、“雪香云蔚亭”、“待霜亭”三亭列于三岛,旨在表现渤海中三座浩淼冥迷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算得算不得造园文人的一种寄托。
“路随河转,山因水活”。山与水的和谐相依构成了苏州“城市山林”的骨架,而恰到好处的植物配置则让山林更加鲜活——莳花植木皆有情。
园子里的花草树木是构成园林景色的重要元素。拙政园的枫杨,网师园的古柏,留园的桂花,都成为一园之胜。文人造园必然颇具文艺,植物与园子的相得益彰从名字就开始显现。拙政园的“梧竹幽居”——梧桐和竹子,“海棠春坞”——海棠,“荷风四面亭”——荷花,“十八曼陀罗馆”——山茶,还有网师园的“看松读画轩”——松,不胜枚举。
同时,除了这样直接的叙景,还有含蓄一点的达情。苏轼《和秦太虚梅花》极赏“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颇得梅的幽独闲静之趣和欹曲之美,这就是网师园“竹外一枝轩”的立意。而“殿春簃”中取芍药之品格造景,芍药花开在百花凋零之春末,“天意再三珍雅艳,花中最后吐奇香”,“九十风光次第分,天怜独得殿残春”,即谓此。还有“听雨入秋竹”的“听雨轩”,“留得残荷听雨声”的“留听阁”。《红楼梦》里林黛玉说她最不爱李商隐的诗,但却偏偏只喜欢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残荷”
4
象征年老,而且孤独,因为荷叶残枯的时候,往往周围的“同伴”也都已经七零八落。斑斑点点的雨滴拍打下来,可以想象那时气氛凝重,引人深思。
此外,中国人比较讲究比德文化,也就是所谓的讨口彩,用谐音、比喻来表达美好愿望。网师园大厅前天井里东西各植玉兰,喻意“玉兰齐芳”,在后天井里列植桂花,东为金桂,西为银桂,寓意“金银呈祥”。还有齐植玉兰、桂花、牡丹、海棠,取“玉堂富贵”之意。后厅之中常常会广植松、竹、梅,这是“岁寒三友”,象征高洁、长寿。
苏州园林造景中,格外讲究四时之景不同,讲究落叶和常绿树的适时搭配。冬日里需要满园阳光,用落叶树和稀疏的白皮松点缀。到了春夏交替,百花次第,景景各异。而秋日落叶萧条,或红或黄的叶子更添自然之趣。最典型的是拙政园中,“雪香云蔚亭”——植梅,春景;“荷风四面亭”——植莲,夏景;“待霜亭”——植枫,秋景;“绣绮亭”——植腊梅,冬景。园主人在自己的山林之中历经春夏秋冬四季,赏遍千姿百态四时之景,可谓真的藏江湖万里于其中。
文人私家园林,是苏州珍藏的让人流连忘返的后花园。而对于整个苏州的印象,却没有给人误入其家的冒昧与唐突之感。只感觉城市不大,却没有所谓旅游城市那种生硬的隔膜。第一次坐它的公交,苏州方言版的报站就让人倍感亲切。吴侬软语,一如它那白墙灰瓦,小桥流水,都盈盈的透着一股恬淡温柔,娟娟细雨时停时下,不停地浸润这座城市,烟雨迷蒙,氤氲雾气,彷如一副古色古香的水墨画。到过苏州,你会发现,确乎只有这个地方才最符合中国人心目中的城市状态。曹聚仁先生说:“苏州才是古老东方的典型,东方文化,当于园林求之„„”整个苏州城市都形而为立体的画、凝固的诗,从站台到街道,从屋檐到小巷,都散发出灵气与古朴,而她的园林是红杏出墙的一抹嫣红。
而后,当我有幸又游览了杭州,不得不将她与苏州对比。相较而言,杭州,更像是一个旅游城市。于苏州的婉约小巧,杭州更显得磅礴大气。无论是波光万顷的西湖,还是宽广浩淼的钱塘江,甚至于虎跑路两旁高大挺拔的水杉,都透射出的是一种大气。
如果说苏州是“假山假水城中园”,那么杭州则是“真山真水园中城”。
杭州,三面环山一面城,依西湖而建,并被群山环绕,整个城市都隐于山林之中,而她的著名景点,无论是西湖十景,还是太子湾,或者西溪湿地,都是以一种开放包容的姿态呈现。没有围墙,没有明显的界限,行走杭州,不知不觉你会走到了西湖,然后又不知不觉走出了西湖。感觉无论朝那个方向,都会有不一样的景致等着你。来到杭州,你本身就进入了一个大园子,不同的只是园中各处景色不同。
5
于此,我更加深切体会到苏州——江南私家园林的代表,所体现出的私家的个性与特有,她的景色藏而不漏,引人却不招摇,她突出的是一种占有——造园文人精神的寄托所在,并不喜欢示之于众。“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知谓我何求。”她确实需要人懂,但并不奢望所有人都懂。苏州园林所展现出的文人气息的深度与广度是杭州景色所不能比拟的。而杭州,我更愿意把她当作一个现代园林城市来看待,尽管她同样拥有丰富的文化和历史,但是她的接纳性,包容性,更符合现代社会的和谐与自然,每一处都像是一个公园,或者说她本身就是一个大公园,飘荡着文人气息,但却不浓烈逼人,更亲近更通俗,无论谁去了,不会有拒人千里之感。
很难区分出到底孰优孰劣,一个像是小家碧玉,另一个则更贴近大家闺秀。不一样的景致展现不一样的风情。但无论怎样,“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当之无愧。
依然感觉十分有幸来到苏杭,让我更早更近触摸江南城市,触摸历史文化的瑰宝。通过实习,我不仅在植物上有了进一步认识,而且对于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理解进一步加深,见得越多,越感觉无知,在惊叹古人巧夺天工版匠心独运之时,更觉得自身的匮乏以及传统文化的缺失。多少瑰丽深邃的文化在发展的脚步中消贻殆尽,这不得不让人痛惜。尽管如今的科技飞速发展,当代人却很难创造出一如苏州园林那样精致内涵的园子。这不得不是一种愧对。然而,对于古往今来的造园者,必将始终怀揣一份敬意——他们,真的是在造天堂。
无论是古典园林,或是当代园林,都是人们在不断地发现美和创造美过程中的结晶。但愿所有的人,都如同那些造园者,一如既往地用自己的双手与智慧来营造心中最美的天堂,永不停歇!
最后,感谢带领我们实习的老师——x老师,t老师,w老师,感谢他们的辛勤付出与教导,也感谢陪伴我一路走来的花儿与少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这次实习,同样像是一场毕业旅行,然而却再没有任何一场旅行能够如此华丽。遇到你们,能够与你们花开一路,我感觉非常幸运。这段美好记忆,必然会成为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6
参考文献:
[1]阮仪三.江南古典私家园林.第二版.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09.
[2]曹林娣.姑苏园林——凝固的诗.第一版.苏州.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06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