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深井高应力软岩巷道支护设计

2022-12-05 来源:步旅网
工业技术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 重l 深井高应力软岩巷道支护设计 陈 文 (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口孜东煤矿安徽阜阳236000) [摘要]针对口孜东矿深井高应力软岩巷道顶板支护困难的问题,采取如下方案:(1)加强端头支护及控制,保证端头顶板安全。(2)采用单体支柱配铰接顶 梁托棚支护对风巷和机巷进行超前支护-(3)使用锚链网联合支护方法对巷道围岩进行支护,并采用单体配合3/4圆木打带帽点柱、打托棚或架棚的方法对顶板移 近量较大区域进行支护。工业性实验表明:该支护方案的实施有效地维护了工作面巷道断面大小,确保了工作面进出料的畅通,保证了工作面的开采效率。 [关键词]深井 高应力中图分类号:TK25 软岩巷道支护设计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6-0019—01 1.工作面概况 口孜东矿ll1301工作面位于矿井一水平(-967m)中央(13-1)采区东翼, 3。巷道顶板支护方法设计 3.1工作面上、下端头顶板支护方法 是中央采区13—1煤层第三个综采工作面。该工作面西起中央(13-1)采区回风 上山,东至D14勘探线,南临l3一l煤层工业广场保护煤柱线,北靠111303工作面 胶带机顺槽,工作面整体布置近东西走向。该工作面走向长度1604.2m(风巷)~ 1784.9m(机巷),平均走向长度1694.6m}可采走向长度1558.1m(风巷)~1540. 9m(机巷),平均可采走向长1549.5ml切眼斜长185m。l11301工作面可采面积 278lJ4.0m ,标高范围为-843.0m~-938.0m。 2.顶底板岩性 老顶:细砂岩,灰白色,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含次、暗色矿物,分选差,中 粒结构为主,泥质胶结,上直立裂隙发育,充填方解石脉,见少量植物化石碎片; 厚度0—4.65m,平均2.14m,岩层稳固性中等‘普氏硬度系数6.8~7.8。 直接顶:泥岩,灰色~深灰色,破碎,泥质结构,致密性脆,夹薄层炭质泥岩, 参差状断口l厚度0~3.39m,平均1.25mI普氏硬度系数3.6~4.1。 13-1煤层的底板主要由泥岩及煤线组成,深灰~灰黑色,块状,泥质结构, 平坦状断口,在断面上见大量植物化石碎片I厚度0.84~10.09m,平均厚度5. 35m,普氏硬度系数4.5~5.6t煤线灰黑色,粉末状,碎块状.富含泥质,厚度0. 28~0.55m,平均0.39m,普氏硬度系数约为1.2。 由此可见,111301工作面顶板破碎.易偏帮冒顶,当工作面开采时,采动影 响将导致巷道大范围变形,片帮冒顶等矿压显现严重。因此须针对111301工作 面巷道顶板进行支护设计,以保证巷道断面大小,保证巷道的畅通。 工作面上、下端头的顶板主要靠液压支架控制,受该工作面两巷起伏变化 影响,工作面倾斜长度也随之发生变化,开采过程中将出现工作面变长或变短, 导致上、下端头液压支架在两巷中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为此,开采过程中需认 真观察、测算,确定采取开帮或撤架及加架方法保证工作面正常推进。 (1)当工作面长度发生变化,端头架距离巷帮大于1.5m时,在端头架外侧, 用单体配合3/40200mm圆木顺巷道走向打托棚加强支护。(2)端头架距巷帮 超过3m或端头压力较大、顶帮变形严重时,则在端头架外侧沿走向每隔3~5m 施工木垛来加强该处支护,两木垛之间打两排走向托棚或加架加强支护。O)端 头附近顶板破碎或压力较大时,需及时拉超前架 (4)随工作面推进,两巷端头 的单体、铰接梁要及时回收。工作面端头架外侧托棚要与工作面支架切顶线保 持平齐。(5)采煤机割透煤帮之前,回撤工作面煤壁侧单体及铰接梁时不得超前 2.0m。(6)上下隅角的采空区顶板冒落不及时,局部悬顶时,先沿支架切顶线用 直径大于200mm的木料支设一排切顶密集支柱或打一个木垛加强支护,然后将 顶板锚杆螺帽、锚索锁具卸掉,协助放顶 大范围悬顶时,必须停止回采作业,进 行强制放顶。强制放顶需另编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3.2两巷超前支护设计 (1)机巷:其超前支护方式为单体支柱配铰接顶梁托棚支护。施工方法为: 先用3/4 ̄200mm圆木或工字钢作棚梁(巷道宽度较大时,采用两根棚梁搭接 使用,搭接长度不少于200mm)。单体作临时棚腿套临时棚,棚间距1.0m,中间 排棚间距500ramt套棚后再用半圆木架#字型木垛将套棚之上圆弧顶接实l然 后用单体配合HDJA-10(X) ̄接梁沿走向打三排托棚(如果转载机里帮一排托 棚压力大回铰接梁不安全可以不使用铰接梁).最后撤除临时棚的临时腿。压力 较大时,转载机垂直传动部处上方顶板可采用工字钢梁迈步式支护。托棚位置 见附图5.超前支护长度不得不小于35m。 (2)风巷:选用3/4中200mm圆木或工字钢作棚粱.棚间距1.0m(净间距), 在木棚上面使用半圆木架#字型木垛进行接顶(顶板漏矸时必须用笆片过顶)。 接顶后使巷道成为平顶断面.然后用单体配合HDJA-1000 ̄接梁沿走向打四 排托棚,棚间距1.0m,中间两排棚间距500mm.其位置见附图5.超前支护长度 不得不小于50m。 若巷道压力较显现,上述支护方式不能满足支护要求,可采取在原有的支 护基础上二木梁之间再加一排(或两排)工字钢梁、采用一梁二柱加强支护。 3.3机巷和风巷顶板支护设计 图1工作面平面图 图2机巷超前支护断面 图3风巷超前支护断面 机巷及风巷全部跟顶掘进,设计为直墙半圆拱形断面,采用锚网索联合支 护,支护断面图如图4所示。开采过程中,当两巷锚网局部开裂或腐蚀漏煤矸时, 可采用直接补网处理t当局部顶板移近量较大时,可采用单体配合3/4圆木打带 帽点柱、打托棚或架棚处理;当局部巷道帮顶变形严重,影响其中管路、胶带机、 轨道等设备使用时,需采取挑顶、开帮、卧底的办法进行处理 4.结论 (1)口孜东矿l1 130l工作面巷道顶板为高应力软岩巷道顶板,顶板破碎严 重,易偏帮冒顶,须加强巷道顶板支护,优化支护设计。(2)工作面上下端头顶板 采用液压支架进行顶板支护外,并采用圆木打托棚、木垛以及单体加铰接粱对 端头附近顶板加强支护,有效保证了端头附近顶板的安全。(3)工作面超前段 20m的支护方式除采用锚网索联合支护外,同时采用单体支柱配铰接顶梁托棚 加强支护,可有效控制巷道超前段的巷道变形,保证工作面进出料的畅通无阻。 (4)工作面风巷和机巷采用锚网索联合支护,同时采用单体配合3/4圆木打带帽 点柱、打托棚或架棚对局部顶板移近量大的区域进行处理,保证了工作面的安 全回采。 作者简介 陈文,男,2011年毕业于安徽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现为口孜东矿综采一 队技术员。 图4风巷和机巷支护断面 科技博览} 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