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科研单位专业技术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激励机制的探索与思考
作者:姜爱民
来源:《各界·下半月》2017年第04期
摘要:企业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不善、激励措施无效果,不但会挫伤该类人员的积极性,造成其流失,同时也会对一般专业技术人员产生消极的影响;反之,有力的激励机制、合理的选拔培养制度在满足高层次员工的基础上,更能够激发一般员工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努力提高自己,争取早日成为高层次员工,营造出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科研单位;高层次人才;激励机制;探索思考 一、專业技术人才管理的主要办法及效果
(一)合理进行岗位分析,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现阶段
一些企业一方面招不到合适的人,另一方面又面临关键人员的大量流失,所以科研单位要重视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工作。在人员引进上要重视人员潜质,严把人才入口关。在人才引进上做工作,要进行岗位补员分析,编写岗位描述,到高等院校选拔所需的人才,通过进一步的筛选,确定招聘人选,为研发工作提供人才保证。 (二)利用校企联合培养在职研究生,促进人才快速成长
科研单位储备人才也要对实际工作中一些优秀技术人员提供再进修的机会。形成每年选拔多名技术骨干到各高校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为今后成为独当一面的技术尖子,成为学科带头人,成为科研开发的中坚力量。这种培养方式不仅有效地改善了科研单位的人才结构,而且极大地稳定了科研一线的专业技术干部队伍。 (三)注重新分毕业生的跟踪培养,强化考核
没有考核就没有激励。为更好地用好高层次人才,加强考核促使专业技术人员成才的主要手段。要制定硕士、博士生培养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各级人才管理者的责任,制定对人才的量化考核的办法。
二、专业技术人才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技术人员缺乏有效的考核,考评本身不易衡量,且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没有充分发挥对技术人员的激励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技术类员工特别是技术核心类员工的工作具有很强的储蓄性,对人才激励手段单一,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出来。
3.技术类员工大多具有较强的个性,更加自信甚至自傲,特别是技术类的技术类员工更是如此。其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责任不在自己身上。 三、完善激励机制,培养高层次人才队伍
(一)加大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力度,增加培训的针对性
做好人才培养规划,在研发方向及任务明确的情况下,制定人力资源培养规划,为人才的顺利成长提供制度保证。加强跟踪考核,从中选拔优秀分子进行重点培养。重视对新员工进行企业文化方面的培训,对新分毕业生集中培训与灌输企业文化的方方面面,重视实地参观、与优秀老员工座谈、高层讲话等。
(二)注重能力培养,加强对技术人员的量化考核
科研单位的技术人员本身都有很大的潜能,单位要做的是给他们提供宽松的环境,提供充足的空间去发挥才能。一是要对技术类员工的目标有考评办法。将一个科研开发项目的完成作为考评阶段,绩效按照事先的进度要求完成科研项目、完成效果的好坏及实际的经济效益大小进行衡量。二是对专业技术人员加强科研过程中的过程考核。加强研发过程中考核,通过科研项目考核及科研目标层层分解,达到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三是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考核,应考核的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及动手能力等。 (三)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多元化的激励体系
对于技术类员工的激励,应侧重于岗位激励,给高层次人才施展才华的机会与舞台。一是薪酬激励。在薪酬工资总额相同的情况下,对技术类员工应采取不同的支付方式,以取得不同的效果;建立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性的薪酬。二是岗位激励。对于技术类员工而言,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或任务可能是最好的激励。在人才使用时应采用“有十分之才,给十二分重担”的用人原则。三是目标激励。当技术类员员工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使个人需要的回报与组织期望的要求趋向一致时,能够产生激励效应。四是企业文化激励。在技术类员工的管理中,组织应重视对员工的承诺,防止心理契约违背现象发生。 四、重视科研团队建设,发挥技术类员工知识动力
对企业而言,技术类员工的交流可以促进知识在组织内部传播,有利于员工共同学习共同提高。而对员工而言,由于分工越来越细,每个人从事的领域也更加专业。做科研开发工作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单靠自己的埋头苦干和闭门造车已经远远不够,只有与其他领域的专家通力合作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从别人那里可以得到许多自己没有的东西。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五、结束语
作为企业科研单位,创新一直是我们的主要工作。而作为科研开发与创新的载体——技术类员工的选拔、培养与激励就显得尤为重要。技术类员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科研工作的进程,因此,我们要积极探索做好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与激励的有效途径,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人才保证。 【参考文献】
[1]张晓彤.如何选、用、育、留人才.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孙健.管理核心员工的艺术.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
[3]薛杰耀.怎样选人、用人、留人、辞人.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