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互动的对策及思考
2023-04-25
来源:步旅网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4月 JOURNAL OF NINGBO INSTITUTE OF EDUCATION Apr.2009 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互动的对策及思考 张 勇 (宁波市高新区信懋学校,浙江宁波315103) 摘 要:首先从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两个角度出发,论述了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互动的理论基础.接着提出了 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互动的对策,为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有机结合提供了理论上的参照依据。 关键词: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终身体育;互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60(2009)Sl—O112—0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步增强,体育在人 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无论是体育的本质功能还是其衍生功能都被充分的展现 出来,体育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一部分。目前,在我国体育资源还比较匮乏的情况下。如何培 养人们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如何使人们终身体育锻炼?如何加速发展我国的体育事业?然而。 现阶段仅仅依靠学校体育或者社会体育单方面的力量是很难解决这些问题的,需要学校体育与社会 体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 1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互动的理论基础 1.1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诸方面都得到自由、协调的发展,成为完全 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所以说没有体育的发展就不能称之为全面发展。同时人的发展不会游离于家庭、 学校、社会之外,体育自然也不列外。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是促进个人体育发展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简单地说,一个人在学校所从事的体育活动即属于学校体育的范畴,离开学校所从事的体育活动就属 于社会体育的范畴。一个人的体育活动必然穿插于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活动之间,可以说社会体育与 学校体育是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我们说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 互动。 1.2终身学习的理念 “终身学习是终身教育的发展,是终身教育要达到的目的,教育不能只限于人生的某一时期.应该 贯穿于人的一生;教育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规、非正式的教育;终身教育理论彻底打破了把人 生分为学习和工作两个阶段、以一次教育定终身的观念,把教育视为伴随终身的持续不断的活动过 程,视为工作、生活、甚至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21终身体育作为终身教育的下位概念必然遵从于这一 发展趋势,可以说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是实施终身体育的有效组成部分。 首先、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毕业,不包括课余活动的时间,仅体育 课的时数就达1000多个课时,在此过程中他们不但掌握了基本的体育运动的技术、技能、相关的知识 和运动保健常识,还具备了进行体育活动和组织体育活动的基本能力。”f31学校体育可以从体育文化的 角度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可以避免学生在离开学校之后出现中断体育活动的情况。它为人们 能够主动参与社会体育创造了先决条件。其次、社会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关键。社会体育是以全民性参 与为对象范围,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民族、地域的人都可以广泛参加的体育活动。从学校步入社会这 一阶段也是人生路途上众多交叉VI的汇合点,繁忙的工作和沉重的生活压力使很多人在这一段时期 忽视了健康的重要性,进而遗忘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根据1998年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的 收稿日期:2009—02—2O 作者简介:张勇(1978一),男,江西九江人,宁波市高新区信懋学校小学一级教师。 112 张 勇: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互动的对策及思考 调查,城乡居民中断体育运动原因列前三位的依次为:缺乏余暇时间,工作负担重、身心已经很疲劳, 没兴趣。我们可以看出,如果做不好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的衔接工作,大量已经具备基本体育常识、体 育运动基本技能,有着一定体育兴趣的人群就会流失。另外,根据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1998 年的调查结果显示(见表一):30—39岁期间是城乡居民中断体育活动的高发期,因为20—29岁这一年 龄段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是30—39岁这一年龄段的3.40倍、而20岁以下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是该 阶段的6.11倍,当然这一数据随着近几年的发展肯定有所改变。 表一城乡居民中断体育活动年龄情况统计表(%) 年龄 I20岁以F l20-29岁 l30-39岁 l训9岁 I50岁以上 l5O.68 I28.16 l8.29 J7.34 f5.54 (摘自: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1998年) 2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互动的对策 可以说当前我国体育社会结构非常的不合理,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在课余 时间被大量闲置;而社会体育场地设施严重不足。其次,中小学体育教师受困于“跟班制”,课余时间被 “软禁”于学校;而社会体育缺乏大量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最后,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曾经与社会体育内 容脱节.使得很多人不能很好地参与到社会体育的队伍当中来。另外,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 的另一项调查:16—65岁阶段的人群准备参加体育活动希望解决的问题,列前四位的依次是:时间,场 地器材,经济条件,指导。然而要想满足人们的这一要求,在现阶段我们必须走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相 结合的道路。 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来看,自然环境的优化主要表现为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环境的和 谐发展,取决于人与自然两方面的因素,而起主导作用的是人。因而,“人类及其体育的自然生态环境 的优化.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人对自然的热爱与保护上。这种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具体地体现在日常 的体育活动中,如在设立学校体育场地、设备时,应充分考虑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合理利用。”I4]而目前 好多省市没有根据居民的实际需求,把体育场馆作为标志性的工程,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面积,而 且对环境也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因此,自然资源要求我们提高现有体育资源利用率,同样要求学校体 育与社会体育的互动。 3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互动 3.1体育人才的互动 互动就是指事物间互相促进、互相推动。首先,我们知道在学校体育的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是最 重要的角色。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改变了以往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状况,具有了较强的体育师资 队伍。而在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中与体育教师占有相同位置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还非常的匮乏。如何在 短时间内解决这一困扰社会体育发展的关键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体育教师在闲暇时间里做兼职 社会体育指导员。原因如下:第一、体育教师已经具备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基本条件,只是他们所服务 的对象不同,仅仅需要基本的培训就可以胜任。第二、课程教学改革将众多中学体育教师从跟班制度 中解放出来,从而为他们担当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时间上提供了保障。当然,既然是互动必定是双向的,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否可以在学校体育中扮演体育教师的角色呢?当前,已经有一些社会体育指导员深 入到学校从事专门的训练工作,比如武术,太极拳,游泳等项目。从长远的角度来讲,具备了基本体育 锻炼能力的学生参加社会体育活动,同样可以推动社会体育的发展。所有这一切,说明了学校体育和 社会体育在人才互动上的可能性,同样向我们预示了这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事实上,欧美及澳大 利亚等国家的学校体育教师大部分是专业的体育教练。因而,我们说,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在人才上 的互动是可行的.它们的互动为我们创造了体育人力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3.2体育设施的互动 目前我国社会体育场地设施还处于严重欠缺态势。虽然政府和社会都在努力解决这一问题,然而 由于资金、场地等众多决定性因素的限制,使得仅仅依靠社会体育自身,很难在短时间内有效解决。而 学校体育设施已具一定规模,学校体育现有设施可为社会体育提供服务。第一、时间上允许。当前我国 1 13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O09年增刊 学校体育的场地设施在节假日大多被闲置,因而在时间上具备了为社会体育服务的可能性。第二、地 理分布上允许。我们知道无论是在发达地区,还是不发达地区,学校都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机构。那么, 一般情况下,有学校必然就具备相应的体育场地设施,这便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提供了可 能的条件。社会体育利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这不但解决了当前我国社会体育场地设施严重不足的问 题。而且弥补了其分布不均的状况。当前,国家正在努力加快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的步伐,即 在保证不影响学校正常工作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向社会开放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以此来舒缓我国 社会体育场地设施的严重不足。反之,社会体育场地设施在学生课余活动时间内,可能会由于其自身 的优越性(如地点的便利性、时间的随意性以及设施多样性等方面),同样能够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提 供方便,使体育设施经济效益最大化,延长了体育设施的实际寿命。欧美国家如德国和美国学校和社 会的体育场馆设施向所有社会成员开放。因而,我们说我国的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在体育场地设施上 的互动,可以丰富人们的体育文化生活,为人们更多的参加体育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 3.3体育活动时间的互动 学校体育的活动时间主要集中在校内活动阶段,而社会体育活动时间则主要集中在校外体育活 动阶段。目前,国家以及众多的体育工作者,也在积极寻找弥补学生校外体育活动时间欠缺的方法。大 量的研究和现实告诉我们,很多学生在离开学校之后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几率很小。如何吸引他 们在校外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外体育文化生活,这对社会体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 之,社会体育活动时间的不足,同样可以在学校节假日期间得到弥补。目前,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体育爱 好者在课余时间进入学校,参加体育锻炼。因而,我们说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在体育活动时间上具备 互补性.它使人们摆脱了体育活动时间的束缚,能够为人们随时参与体育活动提供保障。 3.4体育内容上的互动 以往的学校体育忽视了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衔接性,过多强调技术技能的学习,单纯地以跑得 有多快、跳的有多高、投的有多远来衡量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忽视了学生体育意识、体育兴趣的培 养。而新时期的学校体育在内容上把握“健康第一”的原则,将终生体育思想放至首位,适当引入了娱 乐体育、休闲体育、保健体育的内容。打破了以往以运动技术为中心的教材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开设 了如健美操、街舞、抬拳道、野外活动等一些深受大众喜爱的体育活动项目。社会体育同样改变了以往 以跑步、走步等为主要内容的较为单一、枯燥的体育活动内容,积极引进了各类健身项目。如体育舞 蹈,趣味活动等项目,不断更新其活动内容。因而,我们说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在内容的衔接上同样存 在着互动,这样的互动有利于培养人们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从而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自身的优越性逐步地被挖掘出来,两者在体育 人才、体育活动场地设施、体育活动时间以及体育活动内容等方面存在的互动关系,决定了他们是推 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主力军。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合理、有效地促进两者的互动,必将加速我国体 育事业的发展。有理由相信,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全民健身热浪”的掀起,“2008年北京奥运 会”的成功承办,我国的体育事业必将迎来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 参考文献 【1】陈青,于振锋.论体育与人的全面发展【J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17):84—86. f21张明霞.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化社会fJ1.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4,6(2):192—193. 【3】董杰.中国社会体育的根基在学校『J1.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3):292—294. 『41吴明深.论体育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J1.体育学刊,2004,33(3):292—294. [5】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6】何东昌,王明达,邹时炎,等.学校体育史【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 【7J卢元镇.中国现阶段体育社会结构分化和整合的社会学阐释【J】.福建体育科技,1994,13(3):13—16. (责任编辑陈成存)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