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全国自考美学(名词解释题)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20-12-25 来源:步旅网


全国自考美学(名词解释题)模拟试卷2 (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部题型 3. 名词解释题

名词解释题

1. 原型理论

正确答案:荣格舍弃弗洛伊德的泛性欲主义,并将个体无意识进行改造而成为集体无意识,由此提出原型理论。原型是一种集体无意识,从早期人类在生存

环境中产生,而后由人类群体通过遗传机制进行传承。

2. 美学

正确答案: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3. 美学思想

正确答案:美学思想是指奠基于审美意识,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

特征、规律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

4. 审美关系

正确答案:审美关系是指从属于人与世界的存在论关系,是人与世界复杂多样关系中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性关系,是人对世界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

情感体验关系。

5. 美感

正确答案:美感指审美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同时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体现为主体直观到了这种超越现实功利、伦理、认识的自由人生境界、体验到了人与世界的存在意义而产生的自由感、幸福感和愉

悦感。

6. 审美理想

正确答案:审美理想是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是主体通过想象在

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美。

7. 审美活动无功利

正确答案:审美活动无功利是说审美活动并不以某一有限目的为目的,相反它还必须以摆脱直接功利目的为前提,审美活动指向一种整体的、根本的功利性,

这就是它把人向着完整的自由存在状态提升。

8. 审美体验

正确答案:审美体验就是主体在具体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客体对象所深深吸引,情不自禁地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

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

9. 审美意识

正确答案:审美意识是指人对自身审美需要和外在对象的审美意义,以及二者之间所构成的审美价值关系的心理反映形式。它主要包括人的审美愿望、审美

趣味、审美观念、审美理想等内容。

10. 审美形态的二重性

正确答案:审美形态的二重性主要指审美形态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 11. 崇高

正确答案:崇高作为审美形态,它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了人的精神境界。在审美意象的形式构成上,崇高往往具有粗犷博大

的感性形态。

12. 利奥塔德

正确答案:利奥塔德是后现代主义理论家,其将自己的整个美学建立在对崇

高的论述上,对崇高进行了崭新的阐发。

13. 《悲剧的诞生》

正确答案:《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的美学作品,在书中他提出了悲剧起源于

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并对其各自特征展开论述。

14. 焦虑说

正确答案:焦虑说是克尔凯戈尔提出的观点,他认为焦虑是一种否定性的精

神,面对的是未来的虚无,这种焦虑处境是悲剧情绪的源泉。

15. 人本主义美学

正确答案:人本主义美学与科学主义美学相对,是现代西方美学的两大类型之一。它把美学建立在人文科学或精神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上,其中包括直观主义

和解释学两大传统。代表人物有柏格森、海德格尔等。

16. 本质直观

正确答案:本质直观是审美经验直观性的一个方面,审美经验能够有效地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既能够把握事物的现象,又能构揭示事物的本质。

17. 感知

正确答案: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总称,感觉是对于对象的个别属性的把握,知觉则能够通过对于感觉材料的加工和整理而达到对于对象的完整把握。感觉本

身是社会化的产物,其中视觉和听觉的作用尤其大。

18. 审美态度

正确答案:审美态度指的是主体在摆脱了日常的功利和实用态度之后,所产

生的一种观照、欣赏的态度。

19. 审美距离

正确答案:审美距离是由瑞士美学家布洛提出的一个审美心理学概念,指的

是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必须与对象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

20. 准主体

正确答案:审美对象的特殊存在方式实际上使它自己成为了一种准主体,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会发生精神交流,使得审美活动达到一种深度的体验。但我们这里所说的准主体却并不是指实际存在的作者而言的。这个主体是我们完全以审美对象为依据而构造出来的。就艺术作品而言,由于它总是作家的意识活动的结果,我们自然也可以在阅读中进行一种模仿性的意识行为,即在自己的意识中重新开始作家的思想行为,这样,我们就能够发现他的感觉和思维方式,由此回溯

到作者的自我。

21. 集体无意识说

正确答案:集体无意识说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他认为“集体无意识”是由遗传保存下来的一种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潜藏于意识深层的朦胧精神。艺术家

正是在“集体无意识”的驱动下进行艺术创作的,艺术起源于集体无意识。

22. 表现说

正确答案:西方18、19世纪浪漫主义思潮,标榜“自我表现”,冲破了“模仿说”的罗网,表现说于是兴起。康德最早提出“天才论”,强调艺术是天才的创造和表现。表现说批评模仿说机械复制,强调艺术必须以表现主体情感为主。在中国,言志说、心生说和缘情说大体可划入表现说。 表现说把艺术本质和艺术家主体情感的表现联系起来,突破了把艺术仅归结为模仿、认识外在世界的局限性,突出了艺术的审美特性,比模仿说更接近真理,在美学史上是一大进步。但表现说完全回避艺术与现实世界的区别,无视主体情感的客观根源,因而依然

是片面的。

23. 符号说

正确答案:由当代美同哲学家苏珊.朗格提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是一种非逻辑非抽象的符号,具有表现情感的功能;艺术符号所表现的情感不应是个人瞬间的情绪,而应该表现一种人类的普遍情感或情感概念,它能展示人的经验的、情感的、内心生活的动态过程,即人的“生命形式”,能表现出人类的情感和“生命形式”的内在本质。 朗格的符号说,综合了表现说和有意味形式说,把艺术的本质与人的符号本质联系起来,理论上达到了最高的层次;但也因而把艺术本质非社会化、非历史化了,由于将人的社会、历史本质降低为自然性、生物性的“生命运动”,所以仍不能正确的解决艺术本质问题。

24. 娱乐说

正确答案:娱乐说可分为“自娱”和“娱人”两个方面。艺术家是借助于创造中的想象,在幻想世界中实现自己虽向往但在现实中却不能实现的愿望、追求、希冀和理想,从而达到自娱。同样,“娱人”也很重要,一切艺术都能使人产生

快乐,都有娱人的特性和功能。

25. 兴象

正确答案:兴象是主体以客观(对象)世界的物象为引导,给接受者提供借以触发情感、启动想象而完成意象世界的契机,物象使“感兴”得以发生,联想得以展开,在此基础上生成的“象”便是兴象。这个概念原出自中国古典美学,它的最主要的特点一是要“天然”,二是要“隐蔽”。

26. 意象的物态化

正确答案:意象的物态化指先把意象的心理层次牵引出来,赋予一定的形式符号,使之以具有感性物质外观的形态呈现出来,如用线条、色彩、图形、文字、语言、节奏、旋律等形式符号来显现意象,这就是物态化,是意象走向艺术的实存的第一步,使意象具有物象的形态,但还不是物质实存,还需物化后才能完成。

27. 他律性

正确答案:他律性是艺术品就其中介功能而言,不是独立自足、自在自为的,而是为他者存在,受他者制约的。首先,艺术品是为接受、欣赏者而存在的;其次,艺术品的意象是创作主体审美经验和心理创造的结果,其基本特质决定于创作主体;同时,艺术品中凝定的艺术家创造的意象只是潜在的,只有通过接受主

体的欣赏活动,才能重新被激活,所以它也受制于接受主体。

28. 开放性

正确答案:开放性是指艺术品作为中介,不能是封闭的,而只能是两头开放的,一头向艺术家开放,一头向欣赏者开放。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只有两头开放的艺术品才成为艺术品。一方面,只有向艺术家开放,艺术家创造的意象世界才能物态化,物化为艺术品。另一方面,艺术品只有向接受者开放,才能呈现它

的基本特质。

29. 艺术想象力

正确答案:艺术想象力是指艺术家在感受生活,孕育意象过程中展开想象、联想、幻想或意象思维的能力的程度。当艺术家通过艺术敏感获得创造的动力时,

即开始了由敏感出发的艺术想象。

30. 期待视界

正确答案:西方接受美学认为,人自身的生理素质、文化教育、传统积淀以及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等,形成了每个艺术接受者在接触艺术之前的主体境况,包括其自身的敏感度、想象能力、文化基础、艺术修养、审美趣味以及传统影响、现实社会变化的影响因素,等等,造就了接受者的接受眼光和特定审美文化心理

结构,即期待视界。

31. 美育

正确答案:美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美育,泛指自觉和非自觉的一切审美活动本身所具有的感染人、影响人、陶冶人的教育功能,以及社会、学校或家庭有意识地利用审美的特点对人进行塑造的种种教育活动;狭义的美育则专指

与智育、德育、体育并列的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

32. 《美育书简》

正确答案:《美育书简》是1795年席勒发表的著作,在书中,他第一次提出了“审美教育”的概念,并对美育的性质、特征和社会作用作了系统的阐述,这

是第一部系统的美育著作。

33. 审美的人

正确答案:审美的人是具备敏锐的审美能力、良好的审美趣味、健康的人生

态度、完善的心理结构、丰富的个性魅力,并具有自由的超越精神和炽热的理想

追求的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