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2020-09-09 来源:步旅网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2007-3-15

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是作为财经类专业的基础课设置的,它是国家教委规定的财经专业十门核心课程之一,也是我们电大财经专业的基础课之一。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掌握西方经济学所运用的基本分析方法,以作为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下面介绍各章的教学目的、要求以及应该掌握的基本内容,其中带“*”号的内容不做教学要求。

第一章 导 言

本章介绍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第一、二节介绍的是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第三节介绍的是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第四节介绍西方经济学发展与演变的历史,学生一般了解就可以,不必作为重点。

本章的重点包括:

(1)稀缺性、选择的含义,以及这两个概念与经济学的关系。

(2)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问题。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4)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

(5)实证分析方法中假设与理论的关系。

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资源稀缺性

二、选择与资源配置

三、资源利用

四、经济制度与资源配置和利用

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一、微观经济学

1.微观经济学的含义

2.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3.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二、宏观经济学

1.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2.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3.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

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相互补充的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是实证分析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第三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定义

二、实证分析方法

1.理论的组成

2.理论的形成

3.理论的表述方式

*三、实证分析工具

四、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

第四节 经济学发展简史(略)

第二章 需求、供给、价格

本章是全书的重点章节之一,介绍价格的形成及其对经济的调节。市场经济就是以价格调节为中心的经济,这一章正是说明市场经济运行的,所以非常重要。本章第一节与第二节介绍决定价格的两种因素:需求与供给。第三节与第四节是价格如何调节经济。第五节是价格政策。

本章重点包括:

(1)需求的含义与需求定理。

(2)需求变动与需求量变动的区别。

(3)供给的含义与供给定理。

(4)供给变动与供给量变动的区别。

(5)均衡价格的含义。

(6)供求定理。

(7)价格在经济中的作用。

(8)支持价格与限制价格。

第一节 需求理论

一、需求、需求表、需求曲线

1.需求

2.需求表

3.需求曲线

二、影响需求的因素与需求函数

1.影响需求的因素

2.需求函数

三、需求定理

1.定理的内涵

*2.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略)

*3.需求定理的例外(略)

四、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第二节 供给理论

一、供给、供给表、供给曲线

1. 供给

2. 供给

3. 供给曲线

二、影响供给因素与供给函数

1. 影响供给的因素

2. 供给函数

三、供给定理

1.供给定理

*2.供给定理的例外(略)

四、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第三节 价格理论

一、均衡价格

二、均衡价格的形成

三、需求与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1. 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2. 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3. 供求定理

第四节 价格对经济的调节

一、市场经济与价格机制

二、价格如何调节经济

1.价格机制调节经济的条件

2.价格在经济中的作用

第五节 价格政策

一、价格调节的不完善性

二、支持价格

l.支持价格的定义

2.农产品支持价格的运用

3.支持价格的作用

三、限制价格

l.限制价格的定义

2.限制价格的运用

3.限制价格的利与弊

第三章 弹性理论

本章是前一章的继续,说明价格、收入变动与需求量、供给量变动的量的关系。这一章的实用性相当强。第一节介绍需求的价格弹性,第二节介绍其他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第三节是弹性理论的运用。

本章的重点包括:

(1)需求弹性的含义与弹性系数的计算。

(2)需求富有弹性与缺乏弹性的含义。

(3)需求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

第一节 需求价格弹性

一、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

*二、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点弹性与弧弹性(略)

三、需求弹性的分类

四、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

*第二节 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供给弹性(略)

一、需求收入弹性

二、需求交叉弹性

三、供给弹性

第三节 弹性理论的应用

一、需求的价格弹性与总收益

l.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需求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

2.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需求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

*二、蛛网理论(略)

第四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本章是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通过这种分析可以加深理解需求定理。第一节是对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概述,是以后分析的基础。第二节和第三节是用边际效用分析法来解释消费者的行为,第四节和第五节是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来解释消费者行为。这两种方法说明的道理是同样的,即消费者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但所用的分析方法不同。第六节是消费政策。

本章的重点包括:

(1)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的含义。

(2)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含义。

(4)消费者均衡的公式。

(5)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

(6)消费可能线的含义。

(7)用无差异图形说明消费者均衡。

(8)公共物品的特征。

第一节 欲望与效用

一、欲望

二、效用

三、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

1.基数效用论

2.序数效用论

第二节 边际效用分析与消费者均衡

一、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三、消费者均衡

1.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2.消费者均衡举例(略)

*3.消费者均衡的证明(略)

第三节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需求定理

一、边际效用与需求定理

二、边际效用与消费者剩余(略)

第四节 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

一、无差异曲线

二、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三、边际替代率(略)

四、消费可能线

第五节 无差异曲线分析与消费者均衡

一、消费者均衡

*二、无差异曲线分析法与边际效用分析法比较(略)

*三、收人效应与替代效应(略)

*四、价格消费曲线与需求曲线(略)

第六节 公共物品与消费政策

一、公共物品与税收

*二、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局限性(略)

*三、保护消费者的政策(略)

*四、消费外在化的干预政策(略)

第五章 生产理论

本章是对厂商行为的分析。通过这种分析可以加深理解供给定理。本章是分析生产要素投入量与产量之间的物质技术关系(含长期生产理论与短期生产理论)。这种分析不涉及货币因素,是一种实物关系。

本章的重点包括:

(1)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含义。

(2)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关系。

(3)规模经济原理。

(4)等产量线的含义与持证。

(5)等成本线的含义。

(6)两种生产要素最适组合原理。

第一节 生产与生产要素

一、生产与生产要素

二、生产函数

三、技术系数

第二节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与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一、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二、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

三、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第三节 规模经济与两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一、规模经济

二、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

三、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

四、适度规模

第四节 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一、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边际分析

二、等产量线

1.等产量线的含义

2.等产量线的特征

*3.边际技术替代率(略)

*4.脊线(略)

三、等成本线

四、生产要素最适组合

7-3-第六章 成本与收益

本章所分析的是成本与收益的关系,仍然是分析厂商行为的理论。这一章所分析的是用货币表示的投入与产量的关系。厂商生产的基本原则是利润最大化。

本章的重点包括:

(1)短期与长期的含义与区别。

(2)短期成本分类与变动规律。

(3)短期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关系。

(4)利润最大化的基本原则。

(5)机会成本的含义。

第一节 短期成本分析

一、短期成本的分类

1.短期总成本

2.短期平均成本

3.短期边际成本

二、各类短期成本的变动规律及其关系

1.短期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2.短期平均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

3.短期边际成本、短期平均成本、短期平均可变成本

第二节 长期成本分析

一、长期总成本

二、长期平均成本

1.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构成

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特征

3.不同行业的长期平均成本

三、长期边际成本

第三节 机会成本及其他

一、机会成本

二、显明成本与隐含成本(略)

第四节 收益与利润最大化

一、总收益、平均收益、边际收益

二、利润最大化原则

第七章 厂商均衡理论

第五章与第六章分析了厂商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主要从内部考虑。本章是分析厂商在不同的市场上厂商如何通过价格与产量的决定来实现利润最大化。

本章的重点包括:

(1)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的含义。

(2)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的条件。

(3)产品差别的含义。

(4)寡头垄断市场上价格决定的方式。

第一节 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一、完全竞争的含义与条件

二、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价格、需求曲线、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1.价格与需求曲线

2.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三、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短期均衡

四、完全竞争市场上的长期均衡

五、对完全竞争市场的评论

第二节 完全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一、完全垄断的含义与条件

二、完全垄断市场上的需求曲线、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l.需求曲线

2.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三、完全垄断市场上的短期均衡

四、完全垄断市场上的长期均衡

*五、垄断厂商的价格歧视与垄断利润(略)

*六、对完全垄断市场的评论(略)

第三节 垄断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一、垄断竞争的含义与条件

*二、垄断竞争市场上厂商的需求曲线(略)

*三、垄断竞争市场上的短期均衡(略)

*四、垄断竞争市场上的长期均衡(略)

五、垄断竞争市场上均衡的简化分析

六、对垄断竞争市场的评价

第四节 寡头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一、寡头垄断的含义与条件

二、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

三、寡头垄断市场上产量的决定

*四、古诺解:双头垄断理论(略)

*五、拐折的需求曲线(略)

六、寡头垄断市场上的价格决定

l.价格领先制

2.成本加成法

3.卡特尔

七、对寡头垄断市场的评论

第五节 产业政策

一、厂商生产中的社会问题

二、对厂商生产活动的限制

三、反垄断政策

四、国有化政策

第八章 分配理论

本章是说明“为谁生产”问题,即收入分配的决定。分配问题也就是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本章的重点包括:

(1)工会在工资决定中的作用。

(2)利息的合理性。

(3)超额利润的来源。

(4)洛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的含义。

(5)公平与效率矛盾的产生与解决方法。

第一节 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

一、生产要素的需求

1.生产要素需求的性质

2.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生产要素需

3.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生产要素需求

二、生产要素的供给

第二节 工资理论

一、工资的性质与种类

二、完全竞争市场上工资的决定

1.劳动的需求

2.劳动的供给

3.工资的决定

三、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工资的决定

l.增加对劳动的需求

2.减少劳动的供给

3.最低工资法

4.工会影响工资决定的限制条件

第三节 利息理论

一、利息理论

l.时间偏好与利息

2.迂回生产与资本净生产力

二、利率的决定

三、利息在经济中的作用

第四节 地租理论

一、地租的性质

二、地租的决定

三、级差地租的形成与决定(略)

四、准地租与经济租(略)

第五节 利润理论

一、正常利润

二、超额利润

1.创新与超额利润

2.承担风险的超额利润

3.垄断的超额利润

三、利润在经济中的作用

第六节 社会收入分配与分配政策

一、洛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

二、平等与效率:一个永恒的矛盾

三、收入分配政策

1.税收政策

2.社会福利政策

第九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

国民收入核算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它所计算的各种指标是衡量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标准。

本章的重点包括:

(1)国民生产总值的含义。

(2)用支出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

(3)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总量的关系

(4)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

第一节 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一、国民生产总值

二、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l.支出法

2.收人法

3.部门法

第二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

一、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基本总量

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三、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

四、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第三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略)

一、两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

二、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

三、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

第十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本章所论述的国民收人决定理论是分析各种宏观经济问题与决定宏观经济政策的基础,是宏观经济学的重点章。

本章的重点包括:

(1)在总供给为既定时总需求如何决定国民收入。

(2)消费函数、平均消费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的含义。

(3)乘数的含义与计算。

(4)IS曲线的含义。

(5)LM曲线的含义。

(6)总需求曲线的含义。

(7)三种不同的总供给曲线。

(8)不同总供给曲线下,总需求变动时国民收入与价格的影响

(9)短期总供给曲线变动及其对国民收入与价格的影响

第一节 总需求分析(一):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一、总需求的构成

二、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人的决定

三、消费与均衡国民收人的决定

l.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2.消费函数、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

四、总需求与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

五、乘数理论

第二节 总需求分析(二):IS—LM模型

一、IS曲线

二、LM曲线

三、IS—LM模型

1.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决定

2.自发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影响

3.货币量变动对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影响

第三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一、总需求曲线

二、总供给曲线

三、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四、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影响

1.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

2.短期总供给曲线

3.长期总供给曲线

五、短期总供给变动对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影响

第十一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本章是运用国民收入理论来分析宏观经济中的两个重要问题:失业与通货膨胀。第一节是失业理论。第二、三节是通货膨胀理论。第四节是分析有关失业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各种理论。

本章的重点包括:

(1)充分就业的含义。

(2)自然失业的含义与分类。

(3)紧缩性缺口与膨胀性缺口的含义。

(4)凯恩斯对需求不足失业的解释。

(5)通货膨胀的含义。

(6)对需求拉上通货膨胀的解释。

(7)对供给推动通货膨胀的解释。

(8)菲利浦斯曲线的含义。

(9)不同学派对菲利浦斯曲线的不同解释及政策含义。

第一节 失业理论

一、失业与充分就业

1.失业的定义与衡量

2.充分就业的含义

二、自然失业

三、周期性失业

四、隐蔽性失业

五、失业的经济损失

第二节 货币与通货膨胀的基本知识

一、货币与货币理论

二、通货膨胀及其衡量

1.什么是通货膨胀

2.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

3.通货膨胀的分类

第三节 通货膨胀理论

一、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理论

二、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

1.工资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2.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

3.进口推动的通货膨胀

三、供求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理论

四、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

*五、预期的与惯性的通货膨胀理论(略)

六、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第四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一、凯恩斯的观点:失业与通货膨胀不会并存

二、菲利浦斯曲线: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交替关系

三、短期菲利浦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浦斯曲线:货币主义与理性预期学派的观点

第十二章 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周期理论是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分析经济中的短期波动,其重点是从总需求的角度分析波动的原因与规律。

本章的重点包括:

(1)经济周期的含义。

(2)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

(3)短周期、中周期与长周期的划分。

(4)经济周期理论与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关系。

第一节 经济周期的基本知识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

二、经济周期的阶段

三、经济周期的分类

第二节 经济周期理论:历史回顾

一、经济周期理论概况:内生经济周期理论与外生经济周期理论

*二、纯货币周期理论(略)

*三、投资过度周期理论(略)

*四、创新周期理论(略)

*五、消费不足周期理论(略)

*六、心理周期理论(略)

*七、太阳黑子周期理论(略)

第三节 现代经济周期理论

一、现代经济周期理论概况

*二、乘数—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理论(略)

第十三章 经济增长理论

本章是运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分析经济的长期增长问题,其重点是从总供给的角度分析增长的特征与原因。

本章的重点包括:

(1)经济增长的含义。

(2)经济增长的源泉。

(3)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4)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5)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第一节 经济增长理论概况

一、经济增长的含义与特征

1.什么是经济增长

2.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

3.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二、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与现状

三、经济增长的源泉

1.资本

2.劳动

3.技术进步

第二节 经济增长模型

一、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1.哈罗德模型的基本假设

2.哈罗德模型的基本公式

3.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

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1.新古典模型的基本假设

2.新古典模型的基本公式

3.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

三、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1.新剑桥模型的基本假设

2.新剑桥模型的基本公式

3.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

*第三节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略)

一、肯德里克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二、丹尼森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第四节 零经济增长理论(略)

一、增长极限论

二、增长价值怀疑论

三、对零经济增长理论的反驳

第十四章 宏观经济政策

本章也是宏观经济学部分的重点章。宏观经济政策就是根据宏观经济理论而制定的调节经济的政策,其重点是需求管理政策。

本章的重点包括:

(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2)财政政策的内容与运用。

(3)赤字财政政策。

(4)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工具。

(5)货币政策的运用。

(6)收人政策。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概况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二、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l.需求管理

2.供给管理

*三、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与演变(略)

第二节 需求管理(一):财政政策

一、财政政策的内容与运用

二、内在稳定器

三、赤字财政政策

*四、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略)

第三节 需求管理(二):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的基础知识

二、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

1.货币政策的机制

2.货币政策的工具

3.货币政策的运用

三、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

第四节 供给管理政策

一、收人政策

l.“工资”物价冻结

2.工资与物价指导线

3.税收刺激计划

二、指数化政策

1.工资指数化

2.税收指数化

三、人力政策

1.人力资本投资

2.完善劳动市场

3.协助工人进行流动

四、经济增长政策

1.增加劳动力的数量与质量

2.资本积累

3.技术进步

4.计划化与平衡增长

*第五节 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略)

一、菲利浦斯曲线与政策目标的选择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三、相机决择

四、宏观经济政策实施中的困难

第十五章 开放经济概论

本章把封闭经济中的分析扩大到开放经济中,介绍开放经济中的一些基本知识。

本章的重点包括:

(1)开放经济的含义。

(2)国际收支的三个主要项目。

(3)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

第一节 开放经济理论概况

--、开放经济

l.什么是开放经

2.开放程度的衡量

*二、国际贸易的有利影响

*三、国际贸易的限制

第二节 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平衡表

1.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原则

2.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

3.国际收支的均衡与不均衡

*二、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三、国际收支调节政策

第三节 汇率理论

一、外汇和汇率

*二、汇率的决定

三、汇率制度

l.固定汇率制

2.浮动汇率制

3.战后西方各国汇率制度的演变

第十六章 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人均衡与调节

本章从开放经济的角度分析国民收入的均衡及相关的政策调节。

本章的重点包括:

(1)开放经济中总需求与封闭经济中总需求的区别。

(2)总需求与出口变动对内在均衡与外在均衡的影响。

(3)对外贸易乘数。

(4)溢出效应与回波效应。

(5)对外贸易政策。

(6)汇率政策。

第一节 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均衡

一、开放经济中的总需求

二、IS—LM模型与国民收入均衡

三、国民收入均衡的变动

1.国内总需求的增加

2.出口的增加

*四、其他因素变动对国民收入均衡的影响(略)

第二节 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调节

一、国际贸易与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

二、国际资本流动与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

三、开放经济中经济调节的困境

四、开放经济中国民收入调节的原则:最优政策配合

第三节 对外经济政策

一、对外贸易政策

1.关税政策

2.非关税壁垒

二、汇率政策

l.汇率贬值政策

2.汇率管制政策

三、对外投资政策

四、国际经济关系的协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