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1月4日,TCL集团和法国汤姆逊公司正式签订协议,重组双方的彩电和DVD业务,组建全球最大的彩电供应企业——TCL汤姆逊电子公司,即TTE。 2004年,在这个合资公司中,TCL与法国汤姆逊共同出资亿欧元,其中Thomson出资亿欧元持有33%的股份,TCL出资亿欧元占67%的股份,绝对控股。这是我国企业第一次兼并世界500强企业。 第一部分:并购前期,企业各自发展经营状况
TCL集团(全名为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于1981年,是一家从事以王牌彩电为代表的家电、信息、通讯、电工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集技、工、贸为一体的特大型国有控股企业。TCL集团是亚洲彩电市场最强厂商之一,TCL发展的步伐迅速而稳健,是全国增长最快的工业制造企业之一。2001年,名列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第六位,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大型企业之一。2002年9月下收购德国施耐德公司,随着TCL跨国并购步伐的加快,公司运营出现了问题。
按照当时的汇率,TCL的净资产为2亿欧元。
汤姆逊以传统CRT彩电与背投彩电生产开发为主业,2003年,由于传统的CRT(显像管)电视在海外市场上逐渐没落,平板电视发展呈新兴之势, 汤姆逊当年便亏损了17亿元。从那时起,汤姆逊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将重心从消费电子领域转向了音视频和通信领域。2003年以来,汤姆逊为了生存付出了不懈地努力。按照当时的汇率,汤姆逊的电视业务净资产为亿欧元。 第二部分:并购过程中谈判阶段
TCL开始与汤姆逊进行漫长的谈判。最初汤姆逊要求以现金流折算,这样汤姆逊在合资公司内不用进行任何投资。而TCL方面提出的算法是,对未来36个月盈利做一个评估,以这个评估的价值来估算双方进入这个公司资产的价值。说服对方后,汤姆逊投入9000万作为补偿,其中7000万以知识产权方式兑现,另有2000万的现金。
但后来公布的2003年汤姆逊的彩电业务亏损很大,于是李东生要求汤姆逊再支付重组费用5000万欧元。最终达成的方案就是,汤姆逊在合资公司内投入资源总价值超过3亿欧元,获得TTE的33%股份。双方持续不断纠缠的谈判,一直持续到签约前一天晚上,双方最终达成一致。
合资协议具体内容:
Thomson授予TTE 20年商标使用权,以使用Thomson、RCA等品牌在美国、欧洲及其他地区用于制造和销售电视机; 品牌 商标使用费:合并前两年无需支付,两年后按%-2%的幅度缴纳商标使用费。 TTE斩获Thomson电视机、DVD业务,拥有其在欧洲、北美、新加坡等地拥有1000多名员工的研发中心和波兰、泰国、墨西哥的海外工厂;TTE不 专利 拥有Thomson已申请的3万4千余项彩电专利,TTE若使用上述专利,需和Thomson签订专利许可协议,并缴纳一定费用;TTE拥有今后研发的专利技术所有权。 2003年11月—— 2004年7月,TTE并未获得Thomson在欧美的销售渠道。并未整合供应链,研发与制造脱节。2005年7月,TCL以1亿港元接手 渠道 Thomson在欧美的400人销售团队。初步整合供应链,制造与销售开始发挥协同效应。 第三部分:并购完成后整合阶段
并购完成后,TCL董事长李东生派出精兵强将到美国,北美是最大的亏损点,他希望自己入主后,能在最短时间内止血。而欧洲的业务,则基本维持着原班人马和原有的模式。
中国总部没办法真正从业务流程上实现管理和监控。从2004年末到2005年整整一年, TCL—汤姆逊总部并没有完全控制欧洲的采购、工厂、研发和产品。TCL—汤姆逊总部对欧洲利润中心完全没有控制力,真正的操作管理都没有合在一处。
双方的关系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婚姻”,TCL集团承担着两个全球彩电中心的运营成本。
2004年底,欧洲引领着全球彩电市场,迅速地从显像管电视转向了平板电视。TCL各地工厂仍大量生产显像管电视。并购时让TCL看好的汤姆逊公司的3、4万多项彩电专利,也没帮上多大忙。TCL从产品开发、供应链管理到整个体系都没有适应这种变化。并购后的新公司挂牌不到3个月,平板电视如此迅速的杀将过来,使TCL—汤姆逊公司的步子全乱了。
2004年底,欧洲业务亏损只有几百万元人民币;2005年底,欧洲亏损亿元人民币;2006年上半年,TCL欧洲业务亏损上升至7亿元人民币;而到2006年9月底,TCL在欧洲的投资累计亏损已达亿欧元(合亿元人民币)。出乎意料的是,在TCL集团2006年报中,这一累计亏损数字又猛增了近70%。
并购目的:姆逊彩电业务和法国阿尔卡特手机业务是TCL集团进行国际化运作的重要
战略转折点。TCL希望可以通过对海外这两个强势品牌的收购来提高TCL集团的声誉度。同时,也能获得彩电和手机业务的核心技术,两大强势业务的发展,也能帮助TCL形成规模经济。
本次并购整合失败的原因分析
一、TCL集团自身业务甚少 :
就业务构成来讲,TCL集团的两块主要利润来源——彩电和手机两块资产和业务都已经注入了TCL通讯和TCL国际两家上市公司,其目前直接持有的业务实际很少。手机和电视机两大业务的困难直接造成了TCL的颓势,二者直接关系其命脉生存问题。
二、海外并购引发资金漏洞:
据相关资料显示TCL集团2005年度第3季度集团公司期内亏损人民币亿元,前3季度亏损总额达亿元,现金流亿元。而之所以产生如此巨大的漏洞,在TCL集团的内部员工看来,都要归“功”于集团2004年所做的2次收购行为。
在液晶和等离子平板电视的攻势下,市场份额急速下降,而TCL没有及时调整战略方向,结果错失了抢占液晶和等离子平板电视市场的先机。
三、企业管理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由于东西方的企业管理文化方面的差异,TCL整合汤姆逊彩电业务的努力只停留在整体采购来节约成本等方面,协同效应并不明显,没有产生1+1>2的效果
四、整合失利彩电核心技术拖累:
TCL收购的汤姆逊彩电业务所获得的CRT(阴极射线管)技术已经落后于时代,现在的主流产品是平板。提高彩电业务毛利率的希望并不大。想通过挤毛巾来削减成本的可能几乎不存在。TCL还被多品牌道路拖累。李东生先生在并购中发现了真正的差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