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探索
作者:李一锋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3年第06期
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发现、论证和实际应用等过程中,从而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探索新知识,发挥其创造性思维,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并形成实践能力.现行的初中数学教材中,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大量存在的问题情境,这些情境客观上为学生提供了许多探究学习的机会,也为教师在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笔者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索实践了“探究性学习”模式,本文就此谈谈个人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学成功的关键不在于强制要求,而在于教师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才是成功的关键.创设问题情境就是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给他们以强大的探究动力.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我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例子:一个穷人到富人那儿去借钱,他以为富人不会借给他,谁知道富人竟爽快答应,不过提出了一个条件,就是在以后的三十天内,富人每天给他一万块钱,但从第一天起对方要还给他一分钱,第二天再还二分钱,以此类推,每天还前一天的两倍,等到三十天以后双方互不亏欠.穷人听后,觉得挺划算,本想定下来,但又想到此富人是吝啬出名的,怕上当受骗,所以很为难,请你帮穷人看看是不是很划算.听到例子后,学生很好奇,很疑惑,带着这种好奇,满怀疑问地去探索,去研究.
在教学生构建“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个重要的数学工具时,先向学生提出“你还记得在电影院是怎样找座位的吗”“地球上一个地方的位置是如何确定”“象棋中怎样确定棋子的位置”等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直角坐标系”的痕迹.
二、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注重强化人际关系
课堂合作学习具有互动性,其包括的范围广泛,主要有师生的双边互动、教师与小组之间的互动、组内学生间的互动等多种互动交流形式.其中,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式课堂合作教学是重中之重,教师必须给予更多的关注.努力营造良好的组内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建立起长效的合作机制,促进组内学习信息的畅通和共享,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来. 1.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有目的性和层次性,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层次水平的差异、性格特点、人际关系和学习能力等,在尊重学生个人意愿的前提下,将学习成绩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较好的和较差的搭配在一起,让他们取长补短,帮扶学习.避免出现成绩好的扎堆在一组,成绩差的扎堆在另一组的现象出现.
2.端正学生对合作争论的态度和观念.长期的实践告诉我们,人们在讨论问题时总是难免出现争论.由于中学生心智发育还尚未健全,若在事前未与他们讲明,可能会出现争端.因此,在合作开始前,教师要对学生表明,合作气氛下的争议是没有输赢可言的,重要的是相互间的尊重和学习,只有集思广益,综合各方意见,才能最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3.师生换位.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串演“老师”,让他们到讲台上,帮助其他组成员分析题目,总结做题的方法和经验教训,评价各小组的合作学习效果等,切实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达到合作教学的预期效果.
4.及时评价各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小组成员获得客观公正的评价,会对他们起到激励的作用,能够让学生明白其所在的是一个团队,荣辱与共,让他们感受到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的乐趣.另外,教师也应当鼓励小组成员,在课外也应该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三、因时制宜,合理选择探究方法
1.操作——发现.这种方法较为常见也好操作,通常的做法是教师布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操作中发现规律,并总结得出结论.例如,在教学“等边梯形的性质”时,组织学生将稍厚的正四边形纸张对折,然后以折线为边,用剪刀沿着这条边剪下去,再将所得到的三角形以高为边线对折,从中点处画出一条和底边平行的线,并裁剪之.这时教师就可以提问:①剩下的图形是什么?是四边形吗?②这个图形中有哪些平行的线,为什么?通过这样的学习步骤,学生的主体意识很容易就被唤醒,同时还能得到积极情感的体验.
2.猜想——验证.这个过程也就是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大胆的推测和猜想,并在猜想与推测中去验证,总结期间所获得的规律的一个过程.学生能够通过这个过程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
3.观察——归纳.在数学学科中,有许多公式和定理,而这些通常是具有内在联系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研究大量的具体事例,总结其所发现的规律,锻炼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责任编辑黄桂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