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茶席设计的主题提炼及茶器择配_以茶艺_竹茶会_中茶席为例_周新华

2024-01-10 来源:步旅网
茶席设计的主题提炼及茶器择配

《———以茶艺竹茶会》中茶席为例

周新华

茶席源于我国唐宋之际,可谓渊源久远。惜乎这种雅致的茶文化活动后来日渐式微,反倒是邻近的韩国、日本等国家茶文化界对之相当重视,精益求精,并形成了具有各自民族特色的茶席风格与范式。近年来随着国际茶文化交流活动的频繁与深入,茶席设计重新成为中国茶文化界的一个热门课题。在茶席设计中,主题的提炼及相应的茶器择配,应该是最为关键的要素。在近些年的教学与科研实践中,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对此课题一直较《竹茶会》为关注,并进行了多方探索。兹就2011年精心打造的一款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的茶艺中的茶席为例,就上述论题稍作阐发,以与同行交流,并就教于方家。

一.主题的提炼

《竹茶会》“全民饮茶日”“茶与生茶艺是为第三届活动启动仪式而特意准备的。本次全民饮茶日的活动主题是态”,如何以一种别开生面的创意来恰切地表达这一主题,颇费周思。

生态是一个既时髦又古旧的话题。事实上,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的道家创始人老子就曾明确提出了“人法“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和的无为型超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将天、地、人同等对“道大、“天网恢恢”“知常曰明”待,进而提出了天大、地大、人亦大”的生态平等观,以及的生态整体观和的生态爱护“道法自然”观。因此,在商议确定本次茶艺主题时,这一道家生态思想的精髓即成为一个基准的指导思想。

《竹茶会》至于茶艺定名为,倒是由来已久的创意。浙江农林大学致力于以生态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校园、“两园合一”《中国绿色时报》“不出校门认识三千种植物”植物园,曾报道说。千种植物,争奇斗艳,其中有两样却有着述不尽的文化和特有的魅力,且又是浙江农林大学最有优势的两个研究领域:一者为竹,一者为茶。大约五年前,该校竹子研究的领军人物方伟教授与茶文化学科带头人王旭烽教授第一次相遇,那天王旭烽教授带了一柄心爱的竹制雨伞,方伟教授一眼便道出伞柄、伞脊、伞骨、伞尖分别是用了哪四种竹子,以怎样的工艺制成。王旭烽教授自然是谈茶,一片叶子讲五千年,滋养全世界。再细究下去,会发现竹文化与茶文化从植物的自然科学层面到文化品相,乃至于审美和精神,甚而再抽象为某种气质,都可谓渊源久远,等量齐观。

“不刚不柔,竹者,非草非木,小异空实,大同节目”。中国的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靠竹子传下来的,商代已知《尚书》《礼记》《论语》《老子》运用竹简,、、和都是被刊刻在竹子上成为中国文明的经典。其后文明演进,用竹子造《茶经》纸,自然记载其上。

“岁寒三友”“四君子”竹与茶,两种植物,都能升华为人格。古有———松、竹、梅,又有———梅、兰、竹、菊,竹子均“廉、列其中。竹子因其虚心劲节,凌寒不凋,被文人视为人格、禀赋和美学精神的象征。犹如茶的美、和、敬”,俭朴“素业”而高贵,精行俭德,是为茶人,这种人格可以王。

周新华、潘城,男,浙江农林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人文与茶文化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茶艺。

109

王羲之的儿子王子猷说竹:何可一日无此君!而自唐代诞生了茶圣陆羽之后,饮茶之风流遍天下,若与竹比更“何可一日无此君”“宁可食无肉,“欲把西湖比西子,。是苏东坡爱竹,有不可居无竹”之句,他也爱茶,有从来佳茗似佳人”之句脍炙人口。

“青青翠竹,若是参禅,欲求证佛法大意,也藏在竹茶之中。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皆是法身”,要问此语何解?赵“吃茶去”。州和尚教你

《红楼梦》在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中也是竹韵茶香。潇湘妃子林黛玉的潇湘馆,龙吟细细,凤尾森森,而贾宝玉题潇湘馆的联恰是: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又是缘分。

竹茶入画,都是一流的题材。北宋文同被后世人尊为墨竹绘画的鼻祖;元代的柯九思、高克恭、倪瓒,明代的王绂、夏昶、徐谓,清代的石涛、郑板桥、蒲华、吴昌硕,都是画竹大家。竹这一题材对中国花鸟画有重要贡献,而茶的题《调琴啜茗图》《斗茶图》《撵茶图》《文会图》材则对中国的人物画功不可没。从唐代周到宋刘松年的、,宋徽宗的,元代的赵孟磆,明代唐寅、文征明为代表的吴门画派,陈洪绶与丁云鹏,清代的扬州画派,其后的海上画派,都塑造了无数的茶的意境。

于是本次茶艺的主题就确定了:竹茶会。让竹与茶这两种各自在中国文化中生长了悠悠千年的生态文化来一次亲密接触。

二.茶器的择配

《竹茶会》茶艺主题确定之后,首先要设计相应的茶席和表演方式。在茶席设计中,以何种适宜的茶器搭配就成为接下来要思考的问题。

“中国竹乡”毫无疑问,茶桌必然是竹制为佳。我们特意到素有之称的浙北安吉县订制了三套竹制茶桌(因此次“道生一,“生态”共设三席,暗寓道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意),不事雕饰,与的主旨切合。

茶席不用铺垫,竹面最会朴素。主茶器选用宜兴紫砂壶的经典款式———紫泥竹节提梁。紫砂壶在茶器中文气深厚,较之如女子肌肤般的瓷器,紫砂深沉的亚光更接近男性。竹节自然为了点题,提梁在视觉上挺拔高挑,不仅舞台“竹林七贤”“林下之风”效果好,且有的。

茶盏三,景德镇手绘的竹枝青花斗笠盏,所绘竹枝在茶盏的内壁,注入茶汤后犹如竹枝在茶中摇曳身姿。两盏设与紫砂壶左,竹枝向外,待客之意。另有一盏设于壶右,竹枝向内,自饮之意,象征君子的清洁孤高,慎独而善于自省。

此外,壶承、赏茶荷、茶藏、茶道组、茶船、勺,均为竹制。工艺上体现了竹编、竹雕、竹刻、留青、贴簧。茶席为增情趣,往往设些玩赏之物。原想设一竹雕山水臂搁,惜哉,可遇而不可求。所幸遇到一对乌木贴竹簧刻竹枝的镇纸,包浆已足,可增古意。

《茶艺红楼梦》“千红万艳”“乱花渐欲迷人眼”茶人掌茶,最为紧要。,十二金钗一齐上场,,真是。此次2010年的《竹茶会》的茶艺,却改由三位男士冲泡,冲淡平和,透着阳刚之气,可谓刚柔并济。又特邀到著名茶人陈文华教授担纲解说,冲泡者与解说者俱着长衫,古雅文气。另有一位女士打太极,由杨氏的行云流水转而陈氏的劲如缠丝。太极拳理与竹茶文化有相通之处,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它源于老庄道家思想,重生贵生乐生养生。是中国文化对生态文化的可贵的贡献。

在选择茶品时,产于临安竹海中的天目青顶成为再合适不过之选。三十三年前的三月,中国茶学的奠基人庄晚芳先生为临安云雾茶正式取了一个名字———天目青顶,并亲笔写下这四个字,传承至今。

“青”王旭烽教授对天目青顶如此解读:天目,那就是天的眼睛,老天爷开眼,让我们看到了高高山头的,那至高“青”无上的。青的本意是从木生到火燃的过渡阶段,引申义为万物的茁壮成长阶段,转义为绿色、苍色,是东方的颜“天目青顶”色,是东方的指代。由此成就了这一独一无二的佳名。

唐代皇甫曾留下一诗《送陆鸿渐山人天目采茶回》,茶圣陆羽隐于天目深山中采茶是生活,一千年来依然令人思之神往。

110

千峰待逋客,香茗复丛生。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幽期山寺远,野饭石泉清。寂寂燃灯夜,相思一磬声。

《对陆迅饮天目山茶因寄元居士晟》茶圣挚友皎然也留下天目茶的诗篇喜见幽人会,初开野客茶。日成东井叶,露采北山芽。寒泉味转嘉。文火香偏胜,

投铛涌作沫,著碗聚生花。稍与禅经近,聊将睡网赊。知君在天目,此意日无涯。

“寂寂燃灯夜,“知君在天目,君不见,临安天目山的茶中是有相思一磬声”的况味;还有此意日无涯”的感动!在考虑茶席背景氛围的营造时,我们萌生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卧虎藏龙》中李慕白与玉娇龙竹林相斗那一幕:眼睛一闭,竹海、新绿、风声、白衣、武术、性灵与人生。顿时豁然开朗,大格局已然胸有成竹。

古典要以现代的手法来表现,背景是动态的影像。影像和着音乐,和着茶艺的动作,和着太极的节奏,表现的是“晴天目山下、钱王故里的生态景致。另录元代柯九思与清代石涛的墨竹图各一,这是历史中、艺术中、人生中的竹,雨风雪,。横出悬垂;荣枯稚老,各极其妙”

竹茶会是在世界文化视野中的中国符号,每一个元素都蕴涵着中国文化骨髓里的风味,是要丰厚的,却要透着《卧虎藏龙》国际范儿。很书生,很文人审美,但又很灵动。就要让你想起李安电影的意思。

旁白。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太极者阴阳之机,动静之母。太极的飘逸,和着风吹竹枝的灵动与天目青顶的茶烟,为我们展示竹茶相会的生态之美。

“岁寒三友”“四君子”竹乃,名列,他挺拔秀丽、潇洒多姿、虚心文雅、高风亮节,文质彬彬,堪称君子。竹炉煮茶、竹林品茗自古是高士之风。竹茶席、竹茶器,茶人即君子。竹器本是天然茶器,素雅高贵,景德镇的竹枝青花盏,天风绕盏,道法自然。宜兴的紫砂竹节提梁壶,气韵深厚,所盛之茶便是那钱王故里、临安天目山所产之佳茗———天目青《茶经》顶。天目山茶唐代陆羽已有记载,至明代与龙井茶同列。天目青顶,芽毫显露,色泽深绿,滋味鲜爽,清香持久,汤色清明,是色、香、味俱全的茶中佳品。

天地交,万物生,天地通,万物泰,天目山的竹,天目山的茶,竹茶相会,阴阳太极,构成一幅生态之图,润养人间!

竹风中茶烟袅袅,两件风物其实在千万年前,在没有人类的寂寞的时空中就已相约。而今她们终于相遇了。

三.几点思考

、关于茶席设计,过去学界著述较少,近年来也仅见乔木森《茶席设计》池宗宪《茶席·曼荼罗》和蔡荣章主编《茶席·茶会》几种。因此这还是一个颇值得关注的话题,有诸多内容需要从实践和理论的层面进行探索。

《茶席·茶会》“茶席设计要领”比如茶席的主题确定,过去很少有专人论及。蔡荣章先生主编一书中,在一节中“主题单一,“茶席设计,提到茶席设计要印象显明”,要先决定所要表现的主题,再依照这个主题及可能应用的素材

(1)

勾画出蓝图,然后将之表现出来。”这是颇有见地的。但哪一些题材可以成为茶席设计提炼的主题,书中并未涉

《茶席设计》“茶席设计的题材及表现方法”及。乔木森一书中,专门谈到一章,在茶席的题材中,乔木森先生归纳为“以茶品为题材”“以茶事为题材”“以茶人为题材”、和三大类(2)。毫无疑问,上述的三大题材固然是茶席设计主题的《茶艺红楼梦》当然之选,但事实上,从我们教学的实践来看,茶席设计的题材理当要广泛得多。以前述的为例,由茶文化学院的女生扮演十二金钗,根据她们各自的习性、品格,由不同的茶器、茶品和配饰设计出十二款风格各异的“惊艳亮相”《竹茶会》“竹”“茶”茶席,创意出人意料,在演出时大获成功,可谓。此次的茶艺,将与这两大中国传统文

111

“生态”“全民饮茶日”《竹茶会》化的标志性符号组合,又融入道教太极元素,暗寓的主题,同样广受好评。继之后,茶“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高层论坛——艺又应邀于十月底参加在安吉举行的—安吉模式”开幕式的演出,安吉县人民政《竹茶会》府并决定将茶艺作为该县每年竹乡艺术节的保留节目。由此可见,在茶席设计中,确定、提炼主题的思维需要开拓,不能局限于一隅。

再比如茶席的动态演示形式。过去理解的动态演示,通常只是指茶席在作展示时,还包含有泡茶的动态演示,《竹茶会》并敬奉给观众品尝。此次的茶艺中,除了三位冲泡者在茶席中的动态演示之外,我们又大胆地起用了一位女士在茶席前表演太极拳,杨氏太极拳的行云流水,继而转为陈氏太极拳的劲如缠丝,与三位男士冲泡茶水的动作《竹茶会》遥相呼应,相映成趣。尤其堪称点晴之笔的是,本次茶艺还专门准备了一篇文笔优美的旁白,并特邀到著名茶人陈文华先生来朗诵,陈老师浑厚的男中音中气十足,现场表演效果极佳。

《竹茶会》还有茶席的背景氛围营造问题。传统的茶席氛围营造,无非是挂画、隔屏、插花、焚香之类,此次的茶《卧虎藏龙》艺中的茶席,是以大型LED屏为背景,背景中播放我们精选的李安电影中李慕白与玉娇龙竹林相斗那一幕:竹海、新绿、风声、白衣、武术、性灵与人生。这看似与茶席表演的主题有些不搭,但细细品味,又觉合情入理。尤其是片中所配大气磅礴的音乐,对现场气氛的烘托,实是生色不少。

《竹茶会》总之,在茶艺的茶席设计中,我们再一次地进行了积极大胆的摸索和尝试,将古典与现代、动态与静态、影像与音乐、茶艺与武术,诸般元素进行了合理的组合与搭配,从事实的效果来看,这样的努力是值得的。池宗《茶席·曼荼罗》“茶席是一种什么味道”宪在一书中,在回答时,这样回答:“茶席,象征着一种审美的合理性,让人

(3)

《竹茶会》感受到一种能量,而其中隐藏着可能突破的原动力。”这样的回答,也可以为茶艺中茶席的设计理念做

一个注脚。注释:

(1)蔡荣章主编《茶席·茶会》,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2)乔木森《茶席设计》,上海文化出版社2005年版。

(3)池宗宪《茶席·曼荼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版。

责任编辑:陈文华

1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