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三年级上语文教案(第一、二单元)

2023-11-08 来源:步旅网


[三年级上语文教案(第一、二单元)]

1、 我们的民族小学 教学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三年级上语文教案(第一、二单元)。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了解民族小学幸福的学习生活,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方法:情境 讲解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准备词语卡片 导入新课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朗读感悟

1.读读说说,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根据下列提示展开想象,读后交流描述: 学生读后交流描述。

学生自读自练,指名交流。

2.读读说说演演,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a、你喜欢这所民族小学吗?

分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说出喜欢的理由,如:上课时民族小学的学生读课文非常好听,下课时他们尽情嬉戏,非常快乐等等。

b、这读书的声音究竟有多好听啊?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引导学生理解“窗外十分安静„„”一句,体会正因为同学们读书的声音非常好听,所以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不飞了,猴儿也来了。

c、情景表演:几个小朋友分别扮演树枝、鸟儿、蝴蝶、猴子,请“它们”做评委,其他小朋友感情朗读第二、三自然段,如果读得好的话,“它们”就如课文所示,围拢过来静静地聆听。 d、激情朗读:同学们读得可真好,为了鼓励大家,今天老师允许大家一起和民族小学的小朋友一起游戏,你想玩什么? 引导学生口述,再朗读该部分。

3 、读读画画,学习第三自然段。 a、同桌互读。

b、联系前面的课文,带着你的感情,放飞你的想象,画画你脑海里的民族小学。 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小结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课文篇末点明写作对象,选取有代表性的物件加以勾画,再次呈现了边疆民族小学的形象,如同电影镜头由近及远,富有诗意。

“参观即将结束,我们也要与民族小学挥手告别,这所民族小学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有什么话要说?” 板书设计: 穿戴

1、我们的民族小学

语言——学校——好朋友

教学反思:

2、金色的草地 【教学目标】

1、学生独立识字13个。

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引导学生体验文中“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变化。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复述片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本课第四自然段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 2、文中“我”的情感变化及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也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蒲公英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都见过草地吧,都是什么色的?有一位同学看到的却是一片金色的草地,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金色的草地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揭示课题,给学生造成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检查生字:

⑴ 预习时大家已经养成了独立识字的习惯,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 检查生字。

2、指名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思考: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老师帮助学生梳理问题。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发现问题,教师将抓住这些重点问题,以学定教。)

三、理解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 1、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跟着课文中的小朋友一起去看看这片金色的草地。(出示课件) 2、指名读。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文中的小朋友有什么感受? 3、大家是怎么赞美这片草地的,注意这句话后面的标点符号是(叹号)

4、看来文中的小朋友和我们的感受是一样的,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这片草地,请大家齐读。

(学习第一自然段时,出示课件,画面上蓝色的天空下,大片金黄色的蒲公英,色彩鲜艳,给学生以美的震撼,激发起学生对课文内容了解的欲望。) 学习第四自然

1、指名读。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颜色:板书:(绿、金、绿)

⑴ 这个发现你是从哪些语句知道的?你来读一读 ⑵ 你注意了颜色的变化跟什么有关? ⑶ 按时间的顺序说说草地颜色的变化? 2、我还有什么新发现?

形状:板书(合拢 张开)

⑴ 从哪些语句知道的?你来读一读。

⑵ 瓣到底是怎么动的,你想亲眼去看一看吗?

出示课件,音乐渐起,教师范读:“原来,傍晚时蒲公英的花瓣都合拢了。蒲公英的花瓣就像我们的手,手掌张开时它是黄颜色的,要是攥成拳头,黄色就被包住了。第二天,太阳升上来,蒲公英张开了自己的手掌,草地又变成了金色。”

(第四自然段是本篇的重点段,在学习时制作了精美的课件,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聆听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触发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入情入境。)

⑶ 花瓣是怎么动的,我们再来默读这几句话,把表示花瓣动的词语画下来。 ⑷ (出示课件)指名说一说画的词语。

⑸ 谁能看着这几句话加上动作来读一读,请同学们注意他的动作。 ⑹ 我们伸出手来,加上动作再来一起读读这几句话。

(引导学生通过看课件、动作表演将语言文字化为生动可感的形象,扎扎实实的引导学生实现“语言理解和运用、深处的思维和情感、表层的肢体活动”都得以多元协调的发展。) 一棵小小的蒲公英在草地上有许许多多,不引人注目,可是今天我们却有了这样一个奇妙的发现,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

1、指导朗读:同学们请你们就带着这种感情来练习朗读,先自己练着读一读。 2、指名读。 学习二、五自然段 有了这个新发现,“我们”有了什么变化?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1、指名说我们有了什么变化?(板书:寻开心) 2、“寻开心”是什么意思?谁在预习中查过辞典? 3、联系课文说一说我们是怎么寻开心的? 4、现在呢?最喜爱(板书)

5、发散:你会怎么爱?(会说点什么?会做点什么?)

学生在感受到了发现后的惊喜后,和文中的“我”产生了共鸣,很自然的联系上下文又理解了“我”感情的变化,从“揪”到“不再随意揪”;从“寻开心”到“最喜爱”。学生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目观其形、耳闻其音、心通其义。) 6、指名读、齐读第五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1、看副板书,全班交流黑板上 2、发散:其实自然界还有许多花草也有这个特点,有没有发现的,谁来说说你知道的?

总结:同学们,大自然就是那么神奇美妙,大自然的花花草草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时时

处处和我们一起生活,一起成长。课下请观察你喜欢的花草,下节课说说你的新发现,好吗?

(通过阅读,学生对课前所提出的问题已完全掌握,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非最终目的,语文教材是培养学生实践精神的范例,因此设计了实践作业,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到自然中去留心观察他们所喜爱的花草,练习说说他们的新发现,享受发现的乐趣。)

【板书设计】

绿 金 绿

发现金色的草地 合拢 张开

寻开心────最喜爱

【教学反思】

3、爬天都峰 教学目标:

1、认识文中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1个。能正确读写笔陡、石级、铁链、似乎、发颤、奋力、鲫鱼、纪念、辫子、勇气、决心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学习并运用多读多想、边读边想的方法,读懂课文的意思。 教学重点:

理解“我”和老爷爷爬天都峰的过程。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说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方法:讲授 情境 教具准备:课件、小黑板。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介天都峰,导入新课。

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危险的三大奇峰之一。天都峰有“非鸟难落脚,猿猴愁攀登”之说,课文中的一位小妹妹和白发苍苍的老爷爷登上去了,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学了课文就知道了,今天我们学习爬天都峰这一课。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用小黑板出示生字新词,让学生认读。 2、认读多音字“假、都”。 3、提名分节读课文。

二、学习新课。 1、“我”和爷爷是怎样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大家讨论。 2、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3、引导学生体会两次对话的意思。

(1)第一次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结果怎样?(学生联系前后文,知到是在面对高而陡的天都峰,缺乏自信和勇气时,“也”分别表示了一老一小的惊讶、怀疑和敬佩,有了勇气,这个力量鼓舞着自己奋力攀登,爬上了天都峰。)

(2)他们相互汲取的力量是什么?(读第二次对话,知道这个力量就是“勇气”。) 4、读六、七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4、说说读了这两段课文,自己有什么想法?(让学生从具体生动的叙述中感悟汉语言的形象逼真,作者用词的确切。)

5、齐读末段中爸爸的语言,自己再读读,看还有什么问题

4、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天都峰的高和陡。)

5、小结:望着高耸入云的天都峰,看着登山的石级是那么笔陡,小妹妹惊叹之后,已经感觉到登山的艰难,需要有勇气才能登上去。

(天都峰的高与险,要让孩子们在充分的读中体会:互相欣赏读,教师范读,指名读等等。读中感悟。)

三、布置作业

1、自己学习生字。 2、感情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3、爬天都峰 天都峰

高 爬 陡

我 鼓舞 爷爷

教学反思: 4、槐乡的孩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愉。掌握生字词。 ⑵ 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⑶ 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2、过程与方法:

读──思──发表见解──体会──再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的内容,培养自读能力,并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法。 教具准备:

卡片,槐乡槐花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言激趣,提示课题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交学费,体会到了种种劳动的乐趣,他们就是──-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各自轻声读,遇到生字拼读一下,较长的句子或者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读几遍。

2、分成小组组织朗读,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 3、各组代表分段朗读。 三、细读课文,感知理解

1、出示图片,介绍槐树槐花。 2、读读议议:

⑴ 槐树什么时候开花?那花苞是什么样的?文中还把槐花比做什么? ⑵ 槐米有什么作用?

⑶ 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读读相关的课文。

⑷ 八月份,天气怎么样?谁能描述一下?找出课文中相关的句子朗读。 ⑸ 虽然天气炎热,勤劳的槐乡孩子绝不会错过槐树开化的时节,他们是怎样分工合作割槐花的?练习分角色朗读。 四、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句子?有笔画出来,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2、通过课文的朗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3、引导小结:快乐不只是来自于休闲、享受,劳动中也有无穷的乐趣。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那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五、说话训练

组织学生说说自己在课余时间所从事过的劳动,比如参加公益劳动,在家里帮助家长做家务,教案《三年级上语文教案(第一、二单元)》。先想一想准备说哪些方面的内容,想好

以后,再说说自己劳动的经过和感受。 【板书设计】

勤劳懂事,分担父母的辛劳 4、槐乡的孩子 可爱 吃苦耐劳,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以苦为乐,快乐的歌声、甜蜜的微笑

教学反思:

5、灰 雀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个诚实的孩子。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能回答“思考,练习”中的问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质疑

教学准备:小黑板 卡片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二.指导自学。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特别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正音:散,惹,渣,坚。 2.容易写错的字:惹,或,郊。 3.理解词语:

郊外:城市外面的地方。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 可惜:值得惋惜。

欢蹦乱跳:形容健康、活泼、生命力旺盛。 诚实: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不虚假。 4.朗读课文,正音。

四.默读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板书设计:

5、灰 雀

郊 散 步 胸 脯 渣

或 者 敢 惜 低 诚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讲读第一自然段。

1.在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大意。请打开课本第118页,请大家小声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你可以用笔画一画。

2.全班讨论: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列宁非常喜爱它们。) 板:惹人喜爱

3.课文是怎样说灰雀惹人喜爱的? 出示句子:

(1)它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 (2)它们在枝头唱歌,惹人喜爱。

问:哪个句子更能写出灰雀惹人喜爱呢?(引导学生说出有了这两个词语,句子就更加具体、更加生动,更能写出灰雀惹人喜爱。)

4.指导朗读句子(1)。

5.灰雀这么惹人喜爱,课文是怎样说列宁非常喜爱它们的? 板:列宁每次„„都要„„经常带„„ 二.讲读第二自然段至最后。

1.师:灰雀这么惹人喜爱,列宁非常喜欢它们。课文还写了哪些人喜爱灰雀? 板:男孩

2.仔细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至最后,特别是小孩说的话。

思考: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后来到哪里去了?又是怎么回来的?你是从课文哪些句子里看出来的? 3、全班讨论:

(1)灰雀后来到哪儿去了,你从哪些句子看出? ①男孩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②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③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④“一定会飞回来!”男孩坚定地说。 板:“没看见”

(2)灰雀又是怎么回来的,你从哪些句子看出? ①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 ②“一定会飞回来!”男孩坚定的说。

板:“一定会飞回来”

(3)男孩为什么把灰雀放回来?(引出列宁自言自语的话。) 出示句子:

①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②列宁说:“多好的灰雀呀,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问:哪个句子更能写出列宁发现那只灰雀不见了,觉得很惋惜?(引导学生说出第一句更能充分体现列宁非常喜爱灰雀) 指导朗读句子① 4.指导朗读对话。

(1)同位分角色练读。 (2)指名分角色读。

(3)全班按男女生分角色读,老师读叙述部分。 5.小声自由读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

(1)思考:课文是怎样写灰雀回来的?为什么说男孩是个诚实的孩子? 板:果然。

(2)四人小组讨论:为什么说男孩是个诚实的孩子? 6.质疑。 7.总结全文。

这个小故事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感动教育了男孩,使男孩主动送回灰雀,告诉我们有了错误承认了,改正了,就是诚实的孩子。 板书计划:

5、灰雀 惹人 喜爱 列宁 男孩

每次„„都要„„“没看见” 经常带„„“一定会飞回来” 可惜 果然 教学反思:

6、 小摄影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及标点符号的用法。 2、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4、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教学方法 交流 合作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默读课文,提出问题,初步展开讨论。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学习质疑。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课前同学们自己已经读过了课文,查阅了有关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高尔基?

2、学生之间交流收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老师小结:高尔基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尔基的笔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爱他。今天学习的课文讲的是关于他非常爱孩子的事。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 6、画出不懂的问题,留待下节课交流解决。 三、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6、 小摄影师

基 突 按 摆 弄 准 备 侧 胶 卷 辆 秘 杂 社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语、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摆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回忆上节课归纳的问题。

三、带着问题读书,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

(尽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如果学生提不出来,则照以下步骤进行) 1.读文想问题

a、投影出示“突然”一词,说说你对该词的理解。

b、请在原文中找出例句,体会“突然”一词的用法,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c、围绕两个“突然”质疑。如:突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怎么突然发生的? 2.画句找答案

a、小男孩为什么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b、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画出有关句子。

c、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d、小男孩跑了,高尔基喊些什么?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3.读句知内容

从课文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欢小男孩,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 四、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五、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六、拓展活动

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板书

6 小摄影师 关怀、爱护

高尔基-------小摄影师 有礼貌 教学反思

7、奇怪的大石头 一、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平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教学的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三、教学方法:合作 交流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准备:课件 六、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李四光,导入课题。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大朋友——课件出示李四光头像,简介他的生平。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小时候的故事,看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3、你对小李四光有什么印象?

教师相机板书学生对李四光的印象。如:爱思考,爱提问,好问好学,等等。 4、能用书上的话来充分说明你的观点吗? 三、再读课文,合作研读

1、再读课文,划出说明自己观点的理由。 2、小组合作,互相说说自己的观点和句子。 由记录员做好记录,准备全班交流。 四、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藏、卧、旅、考” 板书设计:

7、奇怪的大石头

著 藏 悄 闪 坑 卧 推

旅 考 秦 纪 遗 究 震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认读词语。

二、全班交流。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研读有关句子。 如:

1、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为什么李四光会对这块石头感兴趣呢,这块石头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

可用因为„„所以„„让学生说说原因。让学生感知巨石形象及李四光的好奇之心。

2、李四光跑去问老师„„

想象情境,进行说话练习。

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同桌演一演对话。 指名演一演。

3、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 老师的回答令李四光满意吗? 说话练习:

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应该会把草地(),可它没有卧进土里,所以一定()。

从而让学生感受李四光好问好质疑的品质。 4、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 师生演演这次对话。

李四光在请教多人失败后,你觉得他会怎么想? 5、这个问题李四光一直想了很多年,直到„„才„„

用直到„„才„„说话。感受李四光的执着,认真的态度。 6、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 感受李四光的执着探索的可贵品质。 三、总结升华

1、小李四光从一块巨石质疑,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出的成果震惊了全世界,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有什么感想? 学生畅所欲言

2、你想对李四光爷爷说什么话? 四、课外积累

找一找课外资料,搜集名人小时候敢于质疑,勤学好问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做好准备。

板书设计:

7.奇怪的大石头 问老师

孤零零的石头 问爸爸 自己思考

教学反思:

8.我不能失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重点

如何使学生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难点

如何使学生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教学方法 讨论 教学用具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有好朋友吗?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你的好朋友?学生畅所欲言,当有人说出守信用时,板书。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对好朋友之间守信用的故事。板书课题,解释题意:“信”指什么?“失信”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3、小组进行比赛。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课本剧表演。 五、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喜欢宋庆龄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 2、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讲诚实守信的人和事吗?

布置作业

:摘抄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 8.我不能失信 说到做到 守信用 教学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