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针对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中出现的为问题,从剖析各类风险因素入手,立足实际,尝试性的探讨了防范对策及措施。关键词: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发展现状;应对措施消费信贷是商业银行对消费者个人发放的,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或支付其他费用的贷款。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它所独有的提前实现购买力和杠杆作用为我国经济和生活发展尤其是拉动内需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当前消费信贷贷款规模过度扩大、结构失衡、风险因素不断增多,各种隐性的、潜在的各种问题和风险也逐步暴露出来。加强对消费信贷风险的分析与识别,积极采取防范和化解的措施成为当务之急。一、消费信贷的发展现状(一)数量急剧上升,等级逐年下降我国居民长期以来有着“量入为出”的传统消费观念,对于“负债消费”还比较陌生。但随着消费信贷业务的拓展和国人消费观念的更新,负债消费呈现一发不可收之势。目前我国在汽车和个人住房方面的消费总量、参与人数、贷款额度呈急剧上升趋势。截止2022年末全国消费信贷余额已达10.27万亿,各个商业银行为争夺客户所无偿办理的透支信用卡更是大有失控之势。(二)结构不断变化,呈现多元趋势在信贷规模扩大的同时,信贷结构也相应变化,已经从最初的单纯消费信贷发展到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汽车贷款、助学贷款、医疗贷款、旅游贷款、大件耐用消费品贷款等各个种类。首当其冲的是住房信贷,2022年住房按揭贷款余额约为7.8万亿元,占全部消费信贷余额约为76.3%,比1997年末增长了600倍左右。汽车消费信贷成为重要组成部分,截止2022年仅汽车贷款余额竟达到1500亿元。助学贷款、旅游贷款、耐用消费品贷款等多种消费信贷业务发展非常迅速,消费信贷呈现多元化、高增长的发展趋势。二、剖析消费信贷的风险因素(一)个体因素一是因借款人因为经营管理不善,或者由于收入大幅下降或下岗、失业以及出现大病等意外事件发生,无力偿还到期债务或故意违约造成的风险。二是个别道德败坏造成。比如借款人本来就没有还款能力而骗取银行贷款,或者具有还款能力但恶意拖欠银行贷款等等。三是一些借款人多头贷款或透支,甚至出现了一些以卡养卡的现象。四是投机取巧,,如在住房贷款中出现了开发商因为工程建设资
金的短缺而恶意套现的现象。(二)银行因素各个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普遍不高,消费信贷方面的管理经验尚不专业。通常在办理时仅仅凭借款人身份证明、个人收入证明等比较原始、低级的征询材料进行感性判断和武断决策。贷后的监督检查往往又跟不上,一旦发现风险不能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致使消费信贷的潜在风险增大。有些商业银行积极倡导发展个人消费信贷,却忽视了风险控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违规操作现象,甚至为了扩大消费信贷规模,对基层行下达硬性的放贷指标。(三)社会环境1、相关法律不健全,缺乏执行力度。由于法律的不完善。如消费信贷一般要涉及两个合同,即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的信贷合同以及借款人与售货商之间的销售合同,而有关这两个合同之间的关系我国法律没有予以规定。现实生活和司法执行过程中,“稳定压倒一切”,必须保护借款人或保证人能够过正常的生活,造成了银行清债难执行的问题。2、抵押物难以变现,担保形同虚设。我国消费品二级市场尚处于起步和初始阶段,交易秩序不规范,交易法规也不完善,手续繁琐,费用偏高,导致银行难以将抵押物变现,而担保形同虚设,影响了银行消费信贷的健康发展。三、防范消费信贷风险的措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