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选穴部分
中风(脑血管意外)急症昏迷不省,取人中、内关、极泉、足三里、三阴交。益阴扶阳、醒脑开窍,人中刺法需令患者泪出,极泉刺法至肢体活动效佳。 中风后遗半身不遂,初起治疗取阳经八穴,上肢为肩髃、曲池、外关、合谷,下肢为环跳、阳陵泉、悬钟、昆仑。阳经取穴,阳主动,意在恢复肢体功能。后期治疗取配阴经腧穴,协调阴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口眼涡斜(面神经炎)取睛明、四白、地仓、颊车。睛明刺法沿眼眶边缘直入寸忌捻转提插;地仓刺法透向颊车。
心开窍于舌,舌强失语,取廉泉、哑门及心经络穴通里。 胸痹(冠心病)取内关、膻中。振奋心阳,宣畅气机。
癫狂(精神分裂症)取大陵、神门、内关、百会、四神聪保心宁神,开窍益智,癫证刺宜平补平泻法,狂证刺宜泻法。
胃脘痛(胃炎、溃疡病、胃神经官能症)取中脘、内关、足三里,宽胸降逆,和胃止痛。
单腹胀取气海、公孙、足三里,健脾理气,散痞消胀。 消渴(糖尿病)取然谷、肾俞、三阴交,益肾滋阴生津。
泄泻(急性腹泻、慢性腹泻、消化不良性腹泻)取天枢、中脘、足三里,振奋脾阳,健运止泻。泄泻治疗宜针灸并用。
疝气取关元、五里、曲泉、太冲,疏肝理气止痛。
痿证(急性脊髓炎、进行性肌萎缩、重症肌无力)取手、足阳明经腧穴为主,配筋会阳陵泉、髓会悬钟,通调经气,补养气血,濡润筋骨。本证疗程较长,同时配合皮肤针辅助治疗。上肢痿证沿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阴肺经轻打扣刺;下肢痿证沿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轻打扣刺。
癔病性瘫痪取足跟赤白肉际或足心部,刺法透向涌泉,每收立杆见影之效。 流感、猩红热、肺结核、疟疾取大椎。大椎为诸阳之会,杀菌消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腧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因此治疗目疾多采取多经取穴的方法。
上睑下垂取阳白、头临泣、阴陵泉、三阴交。
青少年近视取风池、睛明、四白、合谷、光明、三阴交、太冲。 老年性白内障取四白、养老、曲池、太冲。
鼻渊(慢性鼻炎、慢性副鼻窦炎)取迎香、上星、通天、合谷、列缺,宣肺清热通窍。
偏头痛取头维、太阳、率谷、足临泣,疏解少阳,活络止痛。
耳聋分虚实两类,耳聋实证取听宫、翳风、液门、侠溪、太冲,利胆疏肝,开闭通窍,刺宜泻法。耳聋虚证多责之于肾,取肾经腧穴为主,并随症酌加上穴,益肾复聪,刺宜补法。中医辨证,西医辨病,病证相参是笔者施治选穴的一个准则。 症状取穴部分
窍闭不开选百会。 百会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升清举陷,醒脑开窍,笔者言:“一窍开百窍开”,百会刺法宜轻浅。
大凡风症取风池。 风池系手足少阳,阳维之会,既疏散外风,又平熄内风,此穴内外兼治。
迎风流泪,目闭不利取睛明。 睛明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蹻,阳蹻之会,祛风司目之启闭。
头目昏胀取攒竹。 攒竹能跟清利头目,其刺法似蜻蜓点水。 喉痹暴喑临近选穴取天鼎。 天鼎位于结喉旁。 口苦取阳陵泉。 口臭取大陵。 痰中带血取尺泽。 小儿弄舌取手三里。 经络闭阻,不通则痛。
上肢疼痛取合谷,外关。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络穴,原络相配治疗上肢疼痛。
下肢疼痛取昆仑,悬钟。昆仑为足太阳膀胱经经穴,悬钟为足三阳之大络,髓之会穴,经会穴相配治疗下肢疼痛。
周身疼痛取曲池、大包。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大包为脾之大络,阳明太阴为气血生化之源,营养周身通灌四旁。
镇痛诸穴,刺宜泻法,并于留针过程中行针1-2次,多有针起痛止之功。 筋脉失其气血濡润则挛急,
四肢拘挛取尺泽、曲泉、阳陵泉。三穴分别为手太阴肺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的合穴,肺主气朝百脉,肝主筋而藏血,胆为中正之官以缓急,三穴相配,如矢中的。
手足震颤取手三里、足三里。阳明者水谷之海也,滋水涵木,熄风止颤。 足背厥冷取厉兑,胃经井穴,温煦足胫。 足跟疼痛取大钟,肾经络穴,通经止痛。
《素问·调经论》:“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合谷调气,太冲和血,调和气血取合谷,太冲。足三里补气,三阴交益血,补益气血取足三里,三阴交。 皮肤搔痒取曲池,血海。清热凉血,祛风止痒。 脾约便秘取大横,大横为足太阴,阴维之会。 汗为心之液,
阳虚自汗取内关、足三里以益气固表。 阴虚盗汗取内关、复溜以敛阴止汗。
气虚则麻,血虚则木,指趾麻木系中风先兆, 上肢麻木取外关、后溪。 下肢麻木取中渎、悬钟。
尿检化出现红血球取血海,出现白血球取大椎、足三里,出现蛋白取阴陵泉、三阴交。
程莘农主张方药理贯针灸
程氏指出内科的方剂配伍理论,与针灸有共同的理论基础,它们的治疗对象也相同。例如对于心肾不交的病人,内科处方用交泰丸,以黄连、内桂交通心肾,而针灸可以取肾经原穴太溪和心经的原穴神门达到异曲同工的目的。又如脾胃虚弱、中气下陷的病人,内科用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治疗。程氏对中气虚陷多用百会、气海(或关元)、三阴交、阳陵泉、足三里、曲池,并认为气海(或关元)能补益元气调补下焦气机而振奋中阳,其功效与补中益气汤中的黄芪、党参相同,加之百会升提清阳,其功效与补中益气升阳之功,同时百会这种升提清阳之能又与汤中升麻之升阳明清气一致阳陵泉疏肝利胆,与柴胡升少阳清气效同;足三里、三阴交健脾燥湿和胃,功同白术、甘草,因此二穴调和气血又有汤中当归和血养阴的功用,曲池疏风解表,调和气血。其功类以汤中的生姜、大枣之和营卫、开合腠理。以上诸穴,共奏补中益气汤的功能,临床上对中虚气弱者,程氏多以此方,随症添加穴位。
程莘农教授医案3则
三阴交、悬钟,太溪,太冲所刺手法用补法。治疗6次(一个疗程),右侧肢体沉重感大减,活动较前灵活,脏晕恶心亦见好转,效不易方,随症增损连续治疗4个疗程,患侧肢体巳活动自如,诸症尽消而病痊愈·按:患者年逾七旬,忤肾阴血已虚,水不涵木,风自内生遂成上述诸症。百会、风池,开窍熄风}足三里,三阴交、悬钟、太溪太冲,滋补肝肾,培益气血,平肝熄风j肩髑、曲池,外关台谷、环跳、阳凌泉,疏通经络,太阳,四自、内关,系兼症选穴。程老治疗中风后遗症日久不愈,采用通调周身经脉,阴经阳经输穴并取的方法,旨在畅迭经络血气,协调阴阳。=、面肌喟动许某某,女,62岁,1992年8月3日初!生亟堂苤塑诊。患者右侧面肌嚼动lO余年。症见右侧面部肌肉稠动颏作,抽搐牵动口眼,致口眼喁斜,夜卧流涎,右眼视力巳下降,遇风、情绪紧张或劳累等则诱发嗣动。面晦少华,汗出恶风,肩背酸楚不适,舌质淡边有齿痕苔自,脉象细缓。患者因病奔波医治多年效果不显,经介绍,慕名求治于程老。综观脉症,证属营卫失和,风邪侵袭J气血虚弱,筋脉失养。冶以疏散风邪,调和营卫,兼益气血。处方:大椎、风池、四白、颧嚣、左太阳,左巨嚣、左地仓、左颊车、承浆、外关、台谷、足三里,三珥变。针刺手法t患衡用补法,健侧用泻法。治疗8次(1个疗程),面肌嚼动次数明显减少,抽搐强度减弱,面色由晦暗不泽转黄而明净,右侧面肌偶尔出现稠动。后共治疗3个疗程,疾病痊愈。按t患者营卫失调,卫外不羽,风
邪乘虚而入。治取大椎,风池、外关、合谷,疏散风邪’内关、足三里、三阴交,调和营卫,兼益气血j四白、额嚣、左太阳、左巨嚣、左地仓、左颤车、承浆,系局部取穴。程老治疗面肌啊动,患侧面部取穴宜少,针刺法甩补法l健衡面部取穴宜多,针刺手法·17·吴某某,男,59岁,1992年9月l2日初诊。顽固性失眠3O余年,入睡难,梦多,劳累后病情加重,近3年来完全依赖安眠药睡觉,胃脘胀满,失气频作,大便日2~3行,食用牛奶后易引起腹泻,腰部酸痛不适。两年前曾于北京某医院查肝功、胆红素指标偏高,印象为胃肠功能紊乱”。舌质淡紫,尖红营白,脉象弦。证属脾虚胃气不和。治宣健脖和胃,宁心安神。处方t中脘、天枢、气海、内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太溪。针刺手法t平补平泻法。经治4个疗程(6次为1个疗程),脾胃功能渐复,脾胃诸症明显减轻,睡眠渐趋安稳,安眠药已减半服用。再继续同断巩固治疗4个疗程,患者停服安眠药,每晚能够安睡6~8小时按,脾虚Ⅲ心失所养,胃气不和,浊气不降,上扰神明,故失眠。选取中膀、夭枢、气海,足三里健脾消胀,和胃降浊,内关、神门、三阴交是程老治疗不寐的经验选穴,内关是心包经络穴,神门为心经原穴,三阴交是脾肝肾三经的变会穴,三穴合用,宁心安神。太溪为兼症选穴,配神门又可交通心肾。证系虚实夹杂,所以针刺手法用平补平泻年顽疾,守方治疗得以奏效。故’扼症的经验’器胆7弓.晋城市计趟生育指导站堕平‘。l先师橱蔚春-山西长治人,上党地区名中医之一,生前为原晋东南地区医院副主任中医师。一生治学态度严谨,临床经验丰富,尤对上游亿道肿瘤术后诸症的治疗有独到之处。兹择随师习医时之验案l捌介绍如下。一,驱邀囊陈某某。男,56岁。寅门癌术后半月,近+天束呃逆骊作,呃声低弱,气不得续,食少乏力,呕吐,咳嗽,经注射解盎莉,钟灸等多法治疗罔敷。查舌胖苔燥,脉细滑无力。扭降逆止呃菏,半夏9克,橘皮10克,代赭石2O克,竹茹9克,大黄6克,柴胡6克,生姜8片,太子参10克,吴茱萸3克,黄连6克,鸡内金9克,柿蒂7个,青皮9克。枇杷叶9克。初服2荆,呃逆顿减,呕咳止,饮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