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梁底病害检查结果
我单位于2013年开始至今,对山口大桥进行了全面外观检查,检查发现:山口大桥桥面行车标线磨损严重,桥面铺装整体网裂,行车道铺装层存在多处破损;桥护栏外表较差,两侧护栏基座破损严重,东侧1处栏杆松动脱空,1处护栏基座断裂,多处破损露筋,西侧护栏栏杆1处松动脱空,1处护栏基座断裂,护栏基座多处破损露筋。
2015年4月,我单位于外观检查中及业主日常巡查过程中皆发现0#桥台西侧台后挡墙沉降开裂。
台后挡墙现状整体照
台后挡墙护栏基座开裂
台后挡墙填土脱空
台后挡墙人行道铺装
二、病害原因分析
经检测人员现场检测,山口大桥台后挡墙开裂破损,初步分析其产生原因为: 一、桥梁施工期间台后的回填料选用不当或施工工艺不符合规范; 二、桥梁运营过程中,0#桥台周边工地大面积对台后两侧开挖,在回填中存在以下问题:
1、在雨水冲蚀作用下,边坡不断渗水,未采取排水措施,导致地基泡水。地基泡在水中,使得地基土强度降低,大幅度降低了地基的承载力。
2、回填土使用了黄土,不符合要求,由于边坡有水不断渗出,回填黄土后水渗透入黄土中,回填后进行夯击或碾压时,土体发生颤动,现成软塑状态,长时间不能稳定,加大了对墙体的侧压力,使墙体受到了较大的剪切力。
3、两侧开挖后回填时用推土机一次性回填,未按规范规定分层回填,压实方法不当。土方回填采取一次回填到顶后,再进行碾压夯实,会由于填土厚度大,夯压机械的夯击影响深度达不到该土层的深度,往往造成上层土较为密实,而下层土仍然松散的现象,导致密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且在雨水冲蚀作用,导致泥土流失,造成台后挡墙填土脱空。
综上所述,在车辆活载(桥头冲击力较大)作用下,导致台后薄弱区域断裂或变形。
三、病害缺陷影响
由于软土地基失稳产生的塑性流动就引起桥台的前移、下沉和转动。地基中存在桩基,地基的水平位移的分布将有所变化,对桩基来说,桩基本身也将承受与水平位移同向的水平力。土压力荷载直接作用在挡墙上,挡墙将大部分的挤推力集中作用在桩柱桥台上,使得桥台立柱所受的水平力成倍增大,由于桩柱式桥台抗水平推力能力低,当水平推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导致桩柱式桥台的各种病害,对桥梁运营将产生较大影响。 四、病害修复
建议及时对挡墙脱空区域进行修复,具体如下: 1、近期处理:对沉陷变形区域进行修补或者加铺;
2、远期处理:对台后开挖破除后,重新分层回填填料,若存在破损的搭板,对其更换。
① 应挖除桥梁台后回填的不当回填料,选择正确的回填料再次进行回填。 ② 对0号台基础进行矩形挡土墙防护,并设置排水沟引流。
③ 对台后开挖破除后,再次回填时选择正确的回填料,分层回填,充分压实,分层回填时保证每层回填料压实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夯压机械夯击影响深度应达到每层回填料深度,使分层土层达到密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