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9高考作文模拟训练十五

2022-08-07 来源:步旅网
高考作文模拟训练十五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书信沟通到微信交流,交流方式在改变,不变的是真挚情意的表达。 《诗经》《论语》等国学著作从图书馆走进家庭书橱,阅读场景在改变,不变的是对先贤哲思的追求。

从“出国热”到“归国潮”,逐梦方向在改变,不变的是个人价值的实现。

社会在发展,生活在改善。透过时代的变化,我们看到其背后有着不变的底色。面对这些时代的变与不变,你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有何思考和联想?请选好一个方面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题目简析

该作文题由三则材料和一则引导语组成。

三则材料紧扣时代的“变”与“不变”,分别从交流方式、阅读场景和逐梦方向三个方面来阐述,这三个方面很有社会代表性和价值启示性,交流方式的发展折射出科技的强大,阅读场景的改变反映出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逐梦方向的变化体现出国家实力的壮大。而时代之“变”蕴含着“不变”的底色。该如何坚守“不变”的底色?这为考生提供一定的写作空间。总之,要辩证性地理解关键词“变”与“不变”,也不能空洞地谈“变”与“不变”,而应该从这三则材料出发来理解关键词。

引导语帮助考生降低阅读难度,在审题上不设置障碍,“社会在发展,生活在改善。透过时代的变化,我们看到其背后有着不变的底色”进一步强调写作内容为“变与不变”。

任务提示明确了写作主体,厘清了作文的写作范围。“面对这些时代的变与不变,你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有何思考和联想?”再次圈定写作内容,并强调写作主体是“新时代青年”。“请选好一个方面写一篇文章”是该作文题最值得玩味的一句话,按照其话语指向,此处的“方面”指作文材料的论述角度,“选好一个方面”也就是从交流方式、阅读场景和逐梦方向这三个方面中选择一个来写。

二、内容分等

题意 内容分 一类文 符合题意 二类文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 三类 四类 文章特征 紧紧围绕交流方式、阅读场景、逐梦方向进行书写(能紧扣其一书写尤佳),并深入揭示变与不变,思想深刻;明确“新时代青年”的主体身份,表达精彩,有若干亮点。 围绕交流方式、阅读场景、逐梦方向进行书写,明确变与不变的关系;对作者身份为“新时代青年”有认知,但表达一般、有瑕疵。 写作重心为变与不变,但扣题意识较弱。分析不太合理,写作欠缺条理。 离题类则是完全脱离材料,胡编乱造。 题目中所提供的写作材料与写作方向是判断考生作文是否在题意范围之内的主要依据。评判这次作文的立意,可以从两个层次来评判:第一层次是作文是否紧扣材料,阐释“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评分首先以此为据判断是否符合题意;第二层次是作文是否从交流方式、阅读场景和逐梦方向这三个方面中选择其一进行阐释,也就是说,评阅过程中

鼓励“三选一”型的作文。为了引导学生重视审题,没有“三选一”的作文不能进入一类上(55分及以上)。

1号文 55分

让变化与坚守携手同行

从图书馆里的著作琳琅,到家庭书橱中的墨蕴飘香,阅读场景变了,对先贤哲思的追求没变。新时代的我倍感喜悦,因为我从中看到了变化与坚守携手同行的美好局面。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时而制。”《盐铁论》中一言正是说明,社会发展中的我们是明智的,因为我们随时代而变。《诗经》与《论语》不再高悬于图书馆的书架间,而是摇身一变成为家中读物。一方面,这有利于对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承。国学著作若脱离日常生活,遥不可及,即使可贵也无价值可言,而若在家中能随时取阅,潜移默化中便会受益匪浅。就如融合了3D技术的打铁花表演一般,当民间艺术碰上高新科技,走近普通人的生活,传统文化终能大放光彩,走近家庭书橱的国学定能更深刻地影响我们的思想。另一方面,这正是我们生活在改善、时代在进步的鲜明体现,因为渴望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我们热衷于先贤哲思的程度更深。这一种“变化”,实在是太为宝贵,值得点赞。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的诗句中“源头”二字,正是我们在变化背后不变的坚守——对先贤哲思的追求。时代固然在变化,而经历千百年能沉淀下来的著作拥有其不可磨灭的价值与不被时光

黯淡的光芒,我们流转在变化的阅读场景中,内心坚守着对先贤的学习、欣赏与景仰,这体现了中国民族血液中流淌着的传承精神,表现了乐于学习,向先贤学习的正确价值观,更向世界展示,我们中国在时代发展中有着坚守精神,守得根本,方得始终。这“不变”透露出来的“坚守”,值得发扬。

站在新时代潮头的我,作为新青年的我,看到这变化与坚守携手同行的美好局面,心生喜悦与触动。《中庸》有语“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时代还会向前发展,而变化与坚守并行的局面亦不能停留在当代。因此,身为八九点钟的太阳,祖国的未来与民族的希望,我认为青年们都应投入到这变化与坚守之中。陈独秀说“青年之于社会,犹如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也许阅读场景还会变,但我们对哲思的追求不能变,若青年能将此思想贯彻一生,新时代之火轮,必定能转得更快。变化与坚守携手同行,青年,正是行动时。

于时代的变化中,坚守不变的底色。手捧《论语》,我愿以新青年的姿态,投入到这变化与坚守携手同行的大势之中。

点评:本文内容充实,中心明确,紧紧围绕材料中第二则“‘国学阅读’的变与不变”来阐发议论,写出了新时代背景下“变化与坚守”二者的关系。开头简洁概括材料,表明身份,亮出观点。论证段分别从变的影响、不变的追求两方面论述,结构清晰。结尾再次强调身份意识,对青年一代提出行动要求,完成写作任务。文章能立足时代,又结合现实,抒写自身的真实感受,做到“我手写我心”,考场成文,确实难得。

另外,本文语言表达流畅、优美,名言名句引用贴切自然,颇显语文功底。

等级:一类文。 评分:55 2号文 52分

变化寻梦路,不变赤子心

“出走还是归来?这是一个问题。”从上世纪浩浩荡荡的出国大潮到如今方心未艾的归国大军,对于寻梦之路的选择,人们有不同的回答。以我之见,在剧变的时代中,变化的只是寻梦的方式,不变的是那颗追求价值实现的热忱之心。

上世纪初开始的出国潮,是在百废待兴的时代下,追求个人发展更大天空的勇敢之举。彼时,国内各学科研究尚未建立开展,研究资料极其有限,于是一大批青年走出国门,寻找个人发展的机会。其中,有杨振宁、李政道等赴美深造,勇摘诺贝尔物理学奖;有张首晟海外创业、投资,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他们不甘平庸,闯出一片天地,走进更大世界,这是他们的追梦之路。

而如今的归国潮,是中国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支援祖国建设的爱国之举。且看颜宁、施一公告别普林斯顿大学,回国参与生物学科研究拓展工作;且看杜聪放弃华尔街优渥工作,回国帮助久被忽视的艾滋孤儿;亦或是秦鹏飞婉拒挽留,投身祖国乡村复兴,是快速崛起的中国和日益开放的祖国,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人才回国。他们回国浸润时代雨露,分享发展红利,这是新时代他们的逐梦之路。

时代潮流浩浩汤汤,在这令人眼花缭乱的万花筒前,有一种内核始终不变。在忙碌的生活奔波中,有一种声音也始终在耳旁响起。实现一个人的价值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以个人价值推动国家发展,才能收获更大的价值实现。看!无论是入籍美国的张纯如收集南京大屠杀史料,还是伍诗婷写下亚裔困境;无论是坚守在祖国的科学家,还是像你我一样的普通人;无论身居何方,无论个人梦是大是小,都在为中国添砖加瓦,都在守护祖国,实现中国梦。

生活中,人们总有这样的困惑——时代变化太快,哪里是我的归途?面临的选择太多,哪一个才是最好的选择?其实,道路千万条,只要我们青年保持着一份实现个人价值的坚定信念,何处不是通途?纵时代变化万千,勇于追求的心也不会改变。

实现个人价值,助力祖国发展,有太多的路径:孔子周游列国,鲁迅弃医从文,杨振宁留美发展……如今,我们发奋读书,力求上进。时代变,寻梦路在变,但我们青年向上的心不变!愿我们新时代的青年都能怀一份热爱,在巨变的时代,追逐个人和国家共同的梦!

点评:文章开篇紧扣材料,选取材料第三个方面——逐梦方向,围绕变与不变,明确中心观点:“剧变的时代中,变化的只是寻梦的方式,不变的是那颗追求价值实现的热忱之心。”第二、三段扣合命题材料,从变的角度展现出国潮、归国潮中各自的追梦之路。变的背后已经包含不变的追求了。第四、五段以“有一种内核始终不变”为论述核心,扣合作文题导语内容“透过时代的变化,看到其背后有着不变的底色”。

第六段以新时代青年的身份,回应开篇,进一步深化观点,落脚在“在巨变的时代,追逐个人和国家共同的梦”,表达愿望,简洁收束全文。

本文作者审题严谨,立意有高度,成文有格局。拟论大气,行文晓畅,用例丰富。不足在于个别语句不够准确。

等级:一类文。 评分:52 3号文 51分

信使疾缓不论 只管事事关心

从驿站到快递,从“耳报神”到朋友圈,信息传递方式不断革新,而估计不变的则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时代责任感。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郦道元时期的消息依靠不畏风浪的勇夫传递;“今天的新闻真正好,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民国时期,报刊盛行,绅士淑女由报纸知天下;从开国大典播报到“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踏入新中国,人们用收音机听见世界;如今,每一秒都有不计其数的新人新事通过“信息高速公路”传向全球。信息的传播不断加速,当初快马加鞭数日将信笺寄予游子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信息似乎成了廉价的快消品,甚至是需要及时清理的垃圾。当然,信息传播的瞬时性更加快了时代发展的步伐,人们不出门户而知宇宙,生活从此多彩。

看起来,人们从闭塞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多元,媒体的种类越来越多,可供选择的内容更加丰富。

然而,变的是传播方式,不变的是社会的精神内核-----“天下与我有关”的时代责任感。当你听见里约奥运会场上国歌响起,那份喜悦与自豪与收听开国大典的人们别无二致;当你为中美贸易战而眉头紧锁,那略显忧愁的面容与灯下漫笔的鲁迅先生不谋而合。从“文章合为时而著”的白居易到“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的林觉民,都是关心民生大事、与时代同在之人,他们虽一个读书信听人言一个看报阅刊,却不约而同地为时代担负起了自己的责任。如今,青年们在网络上为长生疫苗事件呼唤裁决,为金庸先生的逝世表示哀悼,为基因编辑婴儿掀起热议,其内在动力,都是一份责任担当,一种与国家同命运的胸怀。

事实上,这种不变的情怀更推动着信息传递的“变”。因为关心二战的进程,海蒂拉玛发明电报跳频技术助力机密通信,被誉为“wifi之母”。如果不是为了“三中全会开幕了”那份快乐,收音机也许不会那样普及;黑白中飘雪花的电视,最重要的节目是《新闻联播》。也许有人会说信息传递的快速主要还是服务于个人,但我想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经历了彩电、电脑、智能手机的变革,但那份为国担忧为国喝彩的纯粹,在我心中一直没有变。

信使之疾缓在变,不变的是人们对时代对社会的关心。站在新时代的起点,我们要保有这份初心,继续与时代同行。

点评:立意符合题意且深刻,符合新时代对青年的要求。抓住了材料的核心“变与不变”以及写作要求“选择一个方面”,以“新时代青年”的身份进行作文,很好的完成了写作任务。

结构清晰。开篇明义,提出观点。第二段写“信息传递方式”的变,第三段写“时代责任感”的不变,第四段,以不变促变。

文章大量使用排比事例,既使文章内容充实,有展示了习作者的语言功底。

有待提高的地方:扣材料意识不强,要多点材料的关键词语或关键人物或关键言论。

等级:一类文。 评分:51

4号文 49分

执时代之灯,照经典之镜

变化是永恒的,运动是绝对的。但即使在今天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也有一些不变的东西——中国人对文化经典的坚守与自信。

时代在变,不变的是对优良传统文化的坚守。《诗经》《论语》等国学著作从艰深繁奥的图书馆走进了家家户户的书橱,走进了人们的手机、平板电脑。各大网络读书平台推出大量国学听书节目,众多网购书平台掀起国学图书大促销。凡此种种,让我们看到,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传统文化离我们越来越近。在推陈出新的技术进步背后,不变的是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恒久守望。而如《经典咏流传》《如果国宝会说话》这类创新型节目所展现的那样,把传统文化拉近到我们身边。这些节目将传统文化经典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来,让人们

在浮躁喧嚣的娱乐时代时刻保持清醒,体会传统文化经典的魅力。可见,纵使时代不断变迁,我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热爱和坚守不会改变。

时代在变,而不变的是传统文化经典孕育出的文化自信。经历了上世纪的疑古思潮、批孔运动,如今我们中国人已经认识到了传统文化经典的恒久价值,也更加自信于传统的魅力。2018年李宁公司推出“悟道”系列主题产品,将复古风与街头休闲实用风尚相结合,把中国文化经典内涵与西方流行文化元素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中国风范,更体现了文化自信。而《西游记》进入任天堂,花木兰绽放于好莱坞,孔子学院遍及五大洲,中国文化经典被传播的背后,是我们不变的文化自信!

当然,毋庸讳言,我们传统文化成果中不仅有很多已落花于时代的内容,更有许多我们必须扬弃的丑恶和糟粕。“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早在两千多年前,《易经》就告诉要与时俱进。时代在变,我们新时代的青年也要用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传统文化经典,既要不改其热爱,也要让文化经典拥有时代气息,让经典们兼收并蓄,与时偕行!

执时代之灯,照经典之镜!新时代的青年们,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翻天覆地的大变革时代,只有对传统文化经典心怀永恒之爱,“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才能活出更加辉煌精彩人生!

点评:文章围绕材料第二个方面涉及的文化经典著作,紧扣提示语“选好一个方面”,提出观点“中国人对文化经典的坚守与自信”不变,写作任务意识强。第二段通过分析经典著作传播的种种变中不变的是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恒久守望。指出“纵使时代不断变迁,我们对传统文化经

典的热爱和坚守不会改变”。第三段亦由变入手,举例得出“传统文化经典孕育出的文化自信”这一不变的结论。第四段补充论述传统文化成果中也有我们应该扬弃的糟粕,使论述更全面。结尾再次明确写作对象与写作目的,强调“只有对传统文化经典心怀永恒之爱……才能活出更加辉煌精彩人生”,回扣标题。

本文能够紧扣材料写作,写作者身份、写作对象、写作目的明确。层次清晰。若文章能在“先贤哲思”方面有更丰富的表达,就能更好地表达中心观点。

等级:二类文。 评分:49

5号文 48分

社会发展需要“圆规精神”

常闻圆规之专一,何哉?圆规之脚不断变化移动,而圆规之心始终不变。我们正处于日新月异的时代,事物发展快速,若想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发展,我们定需如圆规一样,保持初心不变。

纵使交流方式变了,情感依旧不变。忆往昔,元稹用“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来表达对妻子的想念;王维用“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来表达对兄弟的想念;看今朝,拍摄一张皎洁明亮的月光图发给好友来抒发想念之情,发一个微信红包来传达祝福。我们交流方式的变化使得交流更便捷,更有趣了,但同时许多人的现代社交能力变弱。用一个简单的表情回复父母的问候,用一个短短的“好”回复

朋友的关心。在微信交流中,我们是否更应该利用便捷的网络来表达出我们的真挚情意呢?微信是用来沟通的工具,是用来表达情感的手段,在不同的交流方式中,我们应该发挥“圆规精神”,使情感表达原汁原味。

纵使阅读场景变了,但对先贤哲思的追求依旧不变。从宋濂在寒冬中向藏书之家借书到现在每人手中拿着一部电子书,我们不得不感叹读书变得越来越方便。从宋濂成年后去乡之先达处执经叩问到现在每个人都可以足不出户上课请教老师,我们对知识的渴望并没有减弱,对先贤的追求仍然热烈,从《中国诗词大会》中看到冠军得主既有女博士陈更,也有外卖小哥雷海为,还有“00后”女学生武亦姝,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和历代优秀人物都有深深的了解,对先人留下的精神遗产努力地继承,这得益于我们内心对知识的渴望与“圆规精神”下不变的初心。

纵使逐梦方向变了,但个人价值的实现依旧不变。鲁迅出国求学,而后归国用文字救中国。钱学森出国求学,而后归国造原子弹强中国。黄大年出国求学,而后归国发展航空物理技术扬中国。不论是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时期,还是中国高速发展时期,无数有志之士不断逐梦,无数有知之士不断奉献于祖国。因为他们心中有着圆规,他们与祖国紧密联系在一起,正如程开甲所言“我这辈子最幸福的事是从事的事业与祖国紧密联系着”,他们以赤子之心,以“圆规精神”显示了他们个人价值的追求。

正如马克·吐温所说“黄金时代在我们前面,而不在我们背后”,我们作为青年,是黄金时代的主力军,我们要以让世界震惊之力推动时代变化,更要以赤子般的心,以“圆规精神”保持自身的不变。

点评:本文从“纵使交流方式变了,情感依旧不变”,“纵使阅读场景变了,但对先贤哲思的追求依旧不变”,“纵使逐梦方向变了,但个人价值的实现依旧不变”三个角度论述“变与不变”,联想合理而丰富,基本符合题意。文章布局完整,条理清晰,语言组织能力也较强,可看出作者的写作功底。然而题目要求“选好一个方面”来写文章,本文在落实这个要求上没有很好地完成任务,所以未能进入一类文行列,着实可惜。借此提醒众考生:务必根据题目任务指令作答!

等级:二类文。 评分:4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