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2年幼儿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题库练习试卷C卷 附解析

2023-07-10 来源:步旅网
 ……题… 6、儿童容易模仿影视片中反面人物的行为,结果导致不良品德的形成。为了避免影视片的消极 … …影响,根据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适当的做法是( )。

. …2022年幼儿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题库练习试卷C卷 附解析 A.避免学生观看这类影视片

答 …B.对有模仿行为的儿童进行说理教育

…注意事项: C.影片中尽量少描写反面人物

… 号…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D.影视片应使观众体验到“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证…7、儿童学习书面语的最佳时期是( )。

考…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准…A.1-2岁

准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B.2-4岁 . C.4-5岁 … …D.5-6岁

…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8、幼儿在户外运动中扭伤,出现充血、肿胀和疼痛,教师应对幼儿采取的措施是( ) … … 1、( )是学前教育工作的特殊要求。 A.停止活动,冷敷扭伤处

… …A.生活教育 B.停止活动,热敷扭伤处

… B.安全教育 C.按摩扭伤处,继续活动

不 …C.保教结合 D.清洁扭伤处,继续活动

… D.鼓励教育 9、亲子关系通常被分为三种类型:民主型、专制型和( )。

… …2、下列说法正确地是( )。 A.放任型

…名…A.现代教育认为影响人身心发展地因素有遗传、环境和家庭 B.溺爱型

姓..B.教师要尽量地使幼儿感受到环境是由幼儿自己决定地 C.保护型

… …C.环境创设中地开放性原则就是让外界多参与幼儿园地各种建设,幼儿园要多搞活动 D.包办型

内 D.幼儿教师调整环境地时候只需要考虑教学内容地变换,不必理会环境地发展性和教育性 10、幼儿园的“娃娃家”游戏属于( )。

… …3、让脸上抹有红点的婴儿站在镜子前,观察其行为表现,这个实验测试的是婴儿哪方面的发展?A.结构游戏

… ( )。 B.表演游戏

… …A.自我意识 C.角色游戏

… B.防御意识 D.智力游戏

… 线C.性别意识 … D.道德意识 … …4、对幼儿如厕教师最合理的做法是( )。 … A.允许幼儿按需自由如厕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 …B.要求排队如厕 1、影响再园幼儿同伴交往的因素有哪些? …)封C.控制幼儿如厕次数 县…D.控制幼儿如厕的间隔时间 区…(…5、幼儿在结构游戏中,由独立一个人搭建积木转变为与其他同伴联合搭建,这样体现了幼儿 市…( )。 .……A.社会性发展水平 2、简述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特点? …B.运用材料地水平 密…C.概念发展水平 …D.创造水平

第 1 页 共 4 页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1、试述蒙台梭利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及其教育方法。

1.该实习生测验的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哪个方面? 2.老师为什么说他可能弄错了,请你给他指出来。

五、活动设计(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活动设计:

围绕中国京剧脸谱的主题,设计一个幼儿园大班活动方案。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材料分析:

在开展“烧烤店”游戏前,大一班的李老师加班加点为幼儿准备了烧烤架、烧烤夹,以及各种逼真的“鱼丸”“香肠”等食材:大二班王老师没有直接投放材料,而是与幼儿商量,并支持他们自己去寻找、搜集所需材料,幼儿游戏情景分别见图1(大一班)和图2(大二班)。

问题:

(1)哪位教师的做法更恰当?

(2)请分别对两位教师的做法进行评析。

2、材料分析:

有一名实习生在幼儿园进行了一次简单的“幼儿XX水平测验”,他设计了两个题目:I,设A大于B,B大于C,请小朋友说说A和C哪一个大?Ⅱ,小王同学比小李同学高,小李同学比小张同学高,请问小王和小张两位同学谁高?他选用“随机取样”方式在大班选用了题目I,在中班使用了题目Ⅱ。可出乎意料,他发现中班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高于大班。他满意地把这个新发现告诉老师,老师说他可能弄错了。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第 2 页 共 4 页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C(考查要点)本题考查学前教育工作的特殊要求。

(答案解析)“保教结合”是学前教育工作的特殊要求,它是根据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而提出的。 2、【答案】B

【解析】A,现代教育认为影响人身心发展地因素是遗传、环境和活动.C,环境创设中地开放性原则是把大小环境有机结合,形成开放地幼儿教育系统.D,幼儿教师调整环境地时候必须遵循环境与教育目标一致性地原则.B,教师要尽量地使幼儿感受到环境是由幼儿自己决定地,体现了幼儿环境创设地幼儿参与性原则. 3、A

4、参考答案:A 5、【答案】A 【解析】儿童与其他同伴联合搭建体现了儿童地合作意识,这是儿童社会性发展水平地体现.社会发展是儿童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个体心理特征与能力地发展. 6、D 7、D 8、A 9、A

10、C,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的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如娃娃家、商店、医院等。故选C。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答案如下:

(1) 儿童自身因素。

(2) 家长的因素。积极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幼儿人际交往。

(3) 教师的因素。受欢迎幼儿与教师的关系是亲密的,教师常对幼儿积极的评价。 (4) 社会的因素。作为幼儿生活的大背景--社会,对幼儿的人际关系、同伴交往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2、答案如下:

1、幼儿发生攻击行为的频率较高。争玩具、争游戏角色、无意攻击、报复性攻击等,另外活动空间狭窄、游戏材料不足也是引起幼儿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因素。

2、从工具性攻击向敌意性攻击转化。小班幼儿的工具性攻击行为多于敌意性攻击行为,而大班幼儿的敌意性攻击显著多于工具性攻击。

3、幼儿多是身体上的攻击,而不是言语的攻击。发展的总趋势是身体上的攻击逐渐减少,言语攻击相对增多。

4、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受到攻击后发动报复行为。

(1)基本教育思想。蒙台梭利以她广博的医学、生物学、哲学、心理学、教育学、人类学和精神病学等知识为基础,在教育实践中逐步地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论。①发现儿童。蒙台梭利教育原理以“儿童生命”为其出发点,是关于“生命的原理”。她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现儿童“生命的法则”,帮助儿童发展其生命。②吸收性心智。蒙台梭利提出了儿童感觉特别敏感期的理念,也就是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对于不同的事物有着不同的敏感度。她归纳出以下几个敏感期:第一,秩序敏感期。幼儿对秩序的敏感从出生第一年就出现并持续到第二年,甚至在他出生后的第一个月里就可以感觉得到。这是幼儿的一种内部的感觉,以区别各种物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物体本身。第二,细节的敏感期。幼儿在1-2岁时会表现出对细节的敏感。他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最细小的细节上,如鞋子放到了鞋架的旁边,而没有放在鞋架上等。第三,行走的敏感期。这是在幼儿发展中最容易观察到的一个敏感期。第四,手的敏感期。幼儿会朝外界伸出小手,这个动作的最初推动力代表幼儿自我要进入外部世界之中。第五,语言敏感期。1岁左右幼儿开始学说话,他们所获得的语言是他们从周围环境中听到的。③自由的原则。蒙台梭利认为,要建立一种合乎科学的教育,其基本原则是使儿童获得自由,使儿童的天性得以自然的表现。

(2)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肌肉练习、日常生活训练、初步的知识教育以及文化历史教育。 (3)教育方法。①提供有准备的环境。在蒙台梭利学校中,每一个教师要根据儿童不同阶段身心发展的不同需要,设计出一个能够帮助儿童发展的“生命的、活动的真实环境”。所以,为幼儿提供一个适当的教育、生活环境是非常重要的。②教师。在蒙台梭利学校任教的教师被称为指导员。

她们的教学任务有别于其他的学校。因为在这里,教师只要做到三点就够了,即:观察指导、示范、准备。③教具--活动材料。儿童的活动主要是通过教具进行的。教具是根据儿童身心特点及所需要的环境来设计的。总的来说,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就是通过教育引起儿童的兴趣和自由活动,在活动中,使儿童形成一个生活集体,从这个集体中培养出真正的儿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答案如下:

(1)大二班王老师的做法更恰当。理由如下:材料中“烧烤店”的游戏属于角色游戏,大班幼儿角色游戏处于合作游戏阶段,喜欢与同伴一起游戏,能按自己的愿望主动选择并有计划的游戏。材料中大一班的老师虽然用心准备了游戏材料,但是没有考虑到幼儿的自主性,限制了幼儿在游戏中想象力的发展,因此是不恰当的。大二班王老师没有直接投放材料,而是与幼儿商量、支持他们去寻找和收集材料的做法更符合大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因此王老师的做法更恰当。

(2)①李老师的做法不恰当。首先,游戏是幼儿在假象的情景下反映现实生活,具体表现为以物代物、以人代人。大一班的李老师在游戏时为幼儿准备的材料太逼真,不利于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其次,游戏的本质属性是自主性,游戏中的材料应该根据幼儿的兴趣来提供。大一班的李老师没有了解幼儿的想法而是直接为幼儿来提供材料符合幼儿游戏自主性的特点的要求。最后,李老师投放的材料过于逼真,缺少了可探索性和可操作性,不利于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②王老师的做法恰当,符合大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有利于幼儿游戏的开展。首先,王老师的做法有利于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同时能够培养幼儿的独立性。材料中,王老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1、答案如下:

第 3 页 共 4 页

师与幼儿商量、支持他们自己去寻找,收集所需材料的做法能够使幼儿更主动积极的参与游戏中,同时通过自己寻找材料的方式能够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其次,王老师的做法能够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同时激发幼儿在游戏中更好的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材料中王老师并没有直接选择自己认为比较合适的材料,而是让幼儿自己寻找,能够使幼儿大胆的结合生活经验并且展开想象,从生活中挖掘和发现合适的材料进行游戏。最后,王老师的做法符合活动区材料投放的启发性、操作性、探索性的要求。材料中王老师让幼儿自行寻找的材料,如树叶、签子等均来自于生活中,有趣、可变、可操作,不仅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同时也能够让幼儿自主地进行设计制作。 2、答案如下:

1.该实习生测验的是幼儿思维的发展水平(或思维水平的比较、判断的发展水平)。

2.实习生没有考虑儿童的具体特点,如儿童对概念的掌握、思维的直观形象性、生活经验等因素对测验题目设置的影响。儿童对抽象的符号A、B、C较具体的人和事生疏,理解能力差,影响了比较、判断、推理能力的发挥。

五、活动设计(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参考答案: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幼儿欣赏京剧脸谱的色彩美与图案美,初步培养幼儿对京剧脸谱艺术的欣赏与表现能力。 2.实践目标:鼓励幼儿尝试用对称的方法设计脸谱图案,并能细致、耐心地进行描绘与涂色。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与表现,激发幼儿关心、喜爱京剧脸谱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活动准备:

京剧脸谱欣赏、示范画(共4张);范例步骤图4张;幼儿脸谱设计用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引出脸谱话题

孩子们最近我们一直在讲关于京剧的一些事情,都知道了京剧是我们国家的宝贝,表演京剧的演员不仅会唱、有真功夫,还有一个很大的本事--在演出之前每个人都要为自己化妆、设计各种各样的脸谱,就是在脸上画上代表自己角色身份的花纹、图案,很漂亮的!观众老远一看,就知道是好人还是坏人。所以,我们中国的京剧真的很了不得,连听不懂中国话的老外看了也直翘大拇指。 (一)欣赏脸谱

主要引导幼儿观察、了解京剧脸谱的主要特点:色彩鲜艳、对称;图案花纹对称、夸张。 1.欣赏艺术化脸谱

引导语:(出示三张欣赏画)这些都是京剧中的大花脸角色(美的视觉享受与情感表达,要投入真情实感与幼儿的情绪一致,是和幼儿一起感受美的人,而非教授者;要对幼儿的情感表现有反映)。京剧脸谱真漂亮,你最喜欢哪一张,你觉得什么地方很美,很特别?(根据孩子的情况教师把握以下基本点,给予积极回应) 色彩方面:

(1)找一找,有哪些鲜艳漂亮的颜色?幼儿自由说,教师手指点相应的颜色。 (2)色彩与人物的关系,以及左右色块的对称。

小结:京剧脸谱上的颜色一般有红、黄、蓝、绿、黑、白;颜色浓浓的、深深的、亮亮的,一看就很吸引人,怪不得京剧有那么多人喜爱看。 图案花纹方面:

(1)找一找,哪个是后裔?(关注图案花纹的对称与简单蕴意) (2)脸谱上还有许许多多其他图案,你看出来像什么?

小结:京剧脸谱上的图案花纹真多,眉毛、胡子也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形状(快速简单指点刚才幼儿说到的),真夸张,很有趣的。 2.欣赏范画脸谱

看看老师画的脸谱棒不棒,是一个大红脸。我把眼睛这儿设计成了云、浪花的图案(引导幼儿用手指头跟着老师笔划),一朵云,两朵云,三朵云;两边对称,右边也有一朵弯弯的大云朵,两朵云,三朵云……眉毛变成了两朵大大的浪花,额头也是一朵卷卷的浪花,下巴是--两朵云。 (二)示范设计脸谱

示范步骤:眼部周围--眉毛--胡子--额头和下巴 (三)幼儿设计脸谱

1.帮助幼儿简单回顾设计步骤。(出示脸谱步骤图) 2.鼓励幼儿设计脸谱。(大胆、细心) (四)延伸活动

1.幼儿作品的赏析。

2.组织幼儿开展京剧脸谱展示秀活动。

第 4 页 共 4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