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浒传》中鲁智深的形象
摘要:鲁智深,原名鲁达,绰号花和尚,在梁山泊一百单八将中排
行第十三,因为救助被郑屠欺侮的金翠莲父女,三拳打死了“镇关西”,为躲避官司在五台山出家,法号智深。但是他不守清规戒律,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也就这样一个花和尚,却是《水浒传》中难得的真英雄好汉,野猪林义救林冲,瓦罐寺火烧贼人,二龙山落草为寇,后投奔梁山屡建奇功,在人生的高潮中,欣然退场,“听潮而圆,见信而寂”[1]圆寂在六和寺,他是《水浒传》中塑造的最成功的形象之一,行事粗鲁,只限于小节,大是大非却拎的很清,属于晓事之人,鲁智深一生好打抱不平,嫉恶如仇,他率真粗犷,却又有勇有谋、胆大心细,他面目可憎,却心地善良、淡泊名利,他粗野无知,却慷慨大方,仗义疏财,他真真是上上人物。
关键字 鲁智深,形象,《水浒传》
0
- !
Analysis of the \" Water Margin \" Lu Zhishen in image
Abstract: Lu Zhishen, formerly known as Garuda, nickname monk, in
Liangshan park one hundred single eight will be ranked thirteenth, because the rescue by Zheng Tu. Father and daughter Jin Cuilian, three fists killed \" town of Kansai \But he did not keep the sacred rules of the religious order, drinking bowl, big mouth to eat meat, and so a monk, is \" Water Margin \" in a real hero, wild boar forest righteousness deliver Lin, crock Temple fire thief, two dragons to Liangshan take to the Bush, after repeatedly
spectacular, in the climax of the life, readily exit, \" listen to the tide of round, see the letter and lonely \" died in six and the temple, he is the \" Water Margin \" in the shape of on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image, \" acting rude, only section, with major issues issues of right and wrong is very clear, belonging to the dawn of things people \" Lu Zhishen life on hold not flat, Jieruchou, his frank rough, but bold and crafty, bold but cautious, he hateful appearance, but kind-hearted, indifferent to fame and fortune, his rough ignorance, but generous, be generous in aiding needy people, he really is the best character.
Key words: Lu Zhishen, image, \" Water Margin \"
1
- !
目录
中文摘要和关键字………………………………………………………1 英文摘要和关键字………………………………………………………2 引言………………………………………………………………………3 正文
一、鲁智深原型…………………………………………………………4 性格决定形象 ……………………………………………………………5 (一)从鲁达到鲁智深………………………………………………………5 (二)真性情走天涯………………………………………………………6 (三)淡泊名利成正果……………………………………………………7 结语…………………………………………………………………………8 参考文献……………………………………………………………………8 注释…………………………………………………………………………8
2
- !
引 言
《水浒传》让我们认识了一群男人,他们有不同的职业,不同的性格,各个身怀绝技不说,更重要的是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的丑恶和善良,而鲁智深是《水浒传》中浓墨重彩的一个角色,也是《水浒传》中最脍炙人口的一个角色,和“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2]的林冲相比,和《水浒传》中第一倒霉蛋杨志相比,和一生周旋于江湖和庙堂的宋江相比,鲁智深没有妻儿的羁绊,没有来自祖上荫奉的压力,也没有对功名利禄的热切追求,他活得更洒脱,无拘无束,只是一身僧衣,一副禅杖,行走天涯,杀尽天下恶人。
一、鲁智深原型
鲁智深是《水浒传》中出场最早的一批人之一,比起其他人,一出场鲁智深就显得与众不同,后来又作了和尚,也是不守清规戒律,除了作者,恐怕没有人会想到这个五大三粗、面目可憎的人,遁入空门后,能修成正果。 《西厢记》包括王《西厢》、董《西厢》里面都有一个莽和尚,
“使六十斤铁棒,就爱吃酒厮打,手扳得呼喇喇无关撼”[3],
这和鲁智深打造六十斤水磨禅杖,桃花庄打小霸王周通等行为,很相似,但是鲁智深在《水浒传》中的形象更加丰满,更加生动。
佛教史上有些和尚和他很相似,就是天然和尚,天然和尚是禅门大德,话说中国的禅宗发展到后期,有一派叫狂禅,狂禅的代表就是天然和尚,天然和尚不守清规戒律,随性而为,烧佛像取暖,制造事端找人,剃度寸草不留等等,鲁智深与这位天然和尚有何等相似之处。最初的鲁智深
“有飞飞儿,出家尤好,与尔同袍,佛也被恼”[4],
还有“僧人鲁智深反叛”、“喜赏黄花峪”、“难舍凤鸾俦”等精彩情节,很有情种味儿,和《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完全不一样,《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富有禅意,跟侠的
3
- !
形象融合在一起,被塑造成了好汉的形象。
二、性格决定形象
(一)从鲁达到鲁智深
当鲁智深还是鲁达的时候,一天,他和兄弟在酒楼喝酒,遇到了遭受郑屠凌侮的金翠莲父女,这事来的挺突然,但是突然中又蕴含着必然,鲁达本可以过着悠闲自得、舒适安逸的提辖生活,一生无忧无虑,但是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就算鲁智深这天没有遇到金翠莲,或许明天也会遇到银翠莲、铜翠莲,反正金翠莲事件成为了鲁达一生的重要转折点,当时听了金家父女的陈诉,史进、李忠那俩人都无动于衷,可鲁达按捺不住了,当即道
“‘你两个且在这里,等洒家去打死那厮便来’,史进、李忠抱住劝道:‘哥哥息怒,明日却理会。’两个三回五次劝的住他。 ”[5] 这下鲁达好打抱不平,嫉恶如仇的形象凸显的淋漓尽致。 金家父女逃走后,他
“恐怕店小二赶去拦截他,且向店里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约莫着金公去的远了,方才起身,径投状元桥来” [6]
与刚才的粗鲁表现形成对比,这回他表现出了粗中有细的一面,来到郑屠猪肉铺,戏弄他一番争取时间,并且激怒郑屠,让别人知道是郑屠不对在先,他好理所当然的出手,一举两得。他先
“要十斤精肉,切成臊子,不要见半点肥头在上头”[7],又要“再要十斤肥的,不要见些精肉在上面,也要切成臊子”[8],
开始郑屠忌惮他提辖的身份,礼让三分,越往后越发现,他哪是买肉呀,分明是欺负人,于是郑屠就按捺不住了,就打了起来,这一打可就坏事了,没想到郑屠那么不经打,三拳下去便死了,鲁达发现事情苗头不对,但还是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说道
4
- !
“‘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9]
可以看出他随机应变、遇险不惊的特质,还有他身上有好汉不吃眼前亏的人生经验。
当智真长老道出:
“灵光一点,价值千金,佛法广大,赐名智深。”[10]
鲁达就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鲁智深横空出世,可谓全无佛性,醉酒大闹五台山,砸坏金刚,毁坏寺门,打伤僧人,被赶去相国寺,而
“五台山智真长老曾对别人数次说过:‘此人正果非凡,汝等皆不如他。’”[11] 李卓吾评:
“若是那班闭眼合掌的和尚,决无成佛之理。何也?外面模样尽好看,佛性反无一些。如鲁智深吃酒打人,无所不为,无所不做,佛性反是完全的,所以到底成了正果。算来外面模样,看不得人,济不得事。”
“人说鲁智深桃花山上窃取了李忠、周通的酒器,以为不是丈夫所为。殊不知智深后来作佛正在此等处。何也?率性而行,不拘小节,方是成佛作祖根基。”[12]
读到这时,他的结局作者已经很明晰的告诉大家,但是这个连和尚都做不好的人,最终会成佛,此中曲折,不由人不去读下去。但是鲁智深和那些以貌取人,表面有佛,心中无佛的人相比,鲁智深活得率真,坦荡的多。 (二) 真性情走天涯
鲁智深是一个真正的性情中人,脾气虽然暴躁,却不像李逵那样胡乱杀人,他非常理智,从出场到最后,全是帮助别人,先是帮助金家父女、后帮助林冲,没有为自己想过什么,关涉他人厉害的,他无不慷慨赴之。
鲁智深救人就是纯粹的救人,没有其他的私心杂念,他救过的女人金翠莲,娇滴滴的鲜花一朵,自古报恩以身相许的也不少,就算后来当了和尚,他也没有遵守太多和尚的规则,摩顶受戒时,
“一不可杀生,二不可偷盗,三不可邪淫,四不可贪酒,五不可妄语。此五戒,乃僧家常理。”[13]
5
- !
但是僧家的常理,对鲁智深没有太大的约束力,唯独邪淫戒,是他从来没有触碰的,这也是很多喜欢他的原因。对于像金翠莲这样的下层阶级的受压迫者,而且是很多人不齿去拯救的下贱之人,鲁智深却从未看轻过这些人,而是全心全意的帮助他们,不能不说鲁智深心地善良。有“武神”称号的武松,英勇神武,名贯水浒,什么“景阳冈打虎”“血溅鸳鸯楼”、“大闹飞云浦”等等,但是他报的都是私仇,就算义救施恩,也是先受了不少好处,金圣叹评:
“鲁达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心地厚实,体格阔大。论粗卤处,他也有些粗卤;论精细处,他亦甚是精细。然不知何故,看来便有不及武松处。想鲁达已是人中绝顶,若武松直是天神,有大段及不得处。”[14]
武松是让人崇拜的,而鲁智深是让人敬仰的。宋江对人好,那更是居心叵测,让别人为自己打好广告,让别人效忠他,实现自己加官进爵、衣锦还乡的人生追求,鲁智深却无欲无求,完全以心交友,为兄弟两肋插刀,宋江和他比,就逊色多了。 (三) 淡泊名利成正果
加官进爵、封妻荫子,永远是对一个人道德底线的强烈的考验,宋江放不下,最终把性命都丢了。鲁智深没有读过书,但也正因为如此,没有受到封建社会中所谓的正统思想的残害,但是他比饱读圣贤书的宋江对这个社会看的更透彻,他对封建社会那段形象生动的说明,比什么都来得直接,
“只今满朝文武,俱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这直裰,染成皂了,洗杀怎的干净。”[15]
所以他不接受招安,招安也是为了那批朝夕相处的兄弟,他第二次见他师父的时候,师父说道:
“弟子一去数年,杀人放火不易”,[16]
鲁智深沉默不语,表明他已经厌倦战争,经过战争的洗礼,平生喜爱杀戮的鲁智深,内心的佛性日益见长,在不知不觉中,他已经不是当初的那个鲁达了,到了战争后期,兄弟们死的死,残的残,鲁智深当时的心境,恐怕比任何人都要复杂,捉夏侯成,擒方腊,立下赫赫战功,但是他没有接受朝廷的封赏,当宋江对他说
6
- !
“可以还俗做官,在京师图个荫子封妻,光耀祖宗,报答父母劬养之恩” 时,他的回答是
“洒家心已成灰,不愿做官,只图寻个净了去处,安身立命足矣”,“都不要,再多也无用,只得个囫囵尸体,便是强了”。[17] 这一下子鲁智深不求富贵,淡泊名利的形象表现出来。
到了六和寺,看到浙江潮,心中感慨万分,人生的起起落落,犹如潮涨潮信来,皆是铁定的的规律,
“时人苦把功名恋,只怕功名不到头”[18], 鲁智深理解的最为深刻了,于是
“在禅床上,自叠起两只脚,左脚搭在右脚上,自然天性腾空”[19] 很坦然的接受死亡,没有留恋,也没有懊悔的结束了自己光辉的一生。应了智真长老的那句偈语
“听潮而圆,见信而寂”。[21]
他的那首禅诗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22] 是对他人生最好的写照。
结语
“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 没缘法,转眼分离乍。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 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23] 鲁智深一生行状,不吃斋,不念佛,却行侠仗义、惩恶扬善,最终修成正果,也是因果相报。李卓吾誉鲁智深为“佛”、“大丈夫”、“真男子”、“勇人”、“仁”、“圣人”,也许并不过分。
7
- !
参考文献
[1]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上下)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01
[2]施耐庵、金圣叹.金圣叹批评第五才子书水浒传[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6-10 [3]施耐庵、罗贯中.李卓吾评本:水浒传[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11
注释
[1]《水浒传》一百二十回 第一百一十九回 [2]《宝剑记》 [明]李开先 [3]《西厢记》 [金] 董解元 [4]《宋江等三十六人赞》
[5][6][7][8][9]《水浒传》一百二十回 第三回 [10][11]《水浒传》一百二十回 第四回 [12]《李卓吾评本:水浒传》 [13]《水浒传》一百二十回 第四回 [14]《金圣叹批评第五才子书水浒传》 [15]《水浒传》一百二十回 第七十一回 [16][17][18]《水浒传》一百二十回 第九十回
[19][20][21][22]《水浒传》一百二十回 第一百零十九回 [23]《寄生草》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