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实例
某栋建筑,地面部分为10层,地下部分为2层,基础部分采用了具有高强度特性的预应力管桩,主体部分采用了比较常见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室开挖深度大约为9m[1]。
2、深基坑施工技术 2.1施工顺序
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条件,制定了如下施工顺序:第一步,坡顶排水沟施工;第二步,降水井施工;第三步,土方开挖;第四步,土锚施工;第五步,喷射混凝土施工;第六步,土方开挖至坑底;第七步,竣工验收;第八步,场地移交。
2.2土方开挖原则以及施工
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并结合当地的地质特点,计划分4层或5层进行本基坑的开挖,同时将每一层的开挖深度控制在2m以内。在实际开挖环节,应严格执行“先撑后挖,严禁超挖”原则,与此同时,按照监测所提供的数据对开挖参数(深度以及范围等)进行适时调整,即做到所谓的信息化施工。对土方进行开挖之前,应深入了解和预应力管桩相关的施工资料,防止挖掘机给工程桩带来不必要的损伤。
2.2.1开挖机械的合理选择
选择进口型履带式1m3反铲挖机以完成如下开挖工作:一,第一层土方的开挖;二,第二层且管桩相对较少部分土方的开挖。选择进口型履带式0.7m3反铲挖机以完成如下开挖工作:一,第三层土方的开挖;二,第二层且管桩相对较多部分土方的开挖。不同部位选用不同开挖机械,其目的在于防止工程桩被碰坏。
2.2.2开挖路线及车辆行驶路线
基坑的整个开挖施工,以机械主,以人工为辅。开挖顺序是先南后北、先西后东,并采取分区的形式进行开挖,在每一个开挖区均设置了两个相互独立的作业面,一个负责沿基坑围护四周开挖出一条宽度为6m的边槽,另外一个负责基坑大面积土的开挖。开挖过程中,不仅要反向逆向进行,而且要循环渐进。运土
车辆经主入口到达场地后,再经坡道直接驶至基坑处,装土完成后原路线返回。为提高运输效率,为基坑坡道设置了双车道,并对坡面填充了适量的碎碴,从而避免陷车的发生。坡道位置的管桩应执行提前截桩的操作,以实现对管桩的有效保护。在开挖过程中,应在基坑四周进行渗水坑以及积水坑的设置,同时使用潜水泵来实现抽水以及排水的目的,另外,在流水段开挖层次高差也是一种十分常用的排水措施。基坑开挖之前,不仅要做好基坑开挖边线的设置,还要做好每层开挖坡底线的设置;基坑开挖时,应根据基坑开挖的具体情况做好承台挖土边线的设置以及挖土标高的设置,如此一来,可实现对机械挖土以及人工清土的有效控制。
2.2.3土方开挖施工
(1)基坑开挖层次标高。进行第一层开挖时,应使其达到设计标高-1.50,并将开挖深度控制在1.2~3.0m之间;进行第二层开挖时,应使其达到设计标高-3.50,并将开挖深度控制为2m;进行第三层开挖时,应使其达到设计标高-5.50,并将开挖深度控制为2m;进行第四层开挖时,应使其达到设计标高-7.50,并将开挖深度控制为2m;进行第五层开挖时,应使其达到设计标高-9.50,并将开挖深度控制为2m。
(2)在开挖顺序方面,纵向采用的是由南到北的顺序,横向采用的是东西两侧到中间的顺序。机械运行过程中,应按照反向逆行接力式的方式进行,同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开挖型式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用,如沟端开挖、单沟侧面开挖,又或者挖宽沟。装土时候,应在汽车的单侧进行。
(3)在开挖施工前,应做好临时集水坑的设置,并保证数量能满足实际需求,如此一来,开挖施工时,便能将基坑内的水有效地导入集水坑中,然后利用水泵将临时集水坑中的水排到设置在地面上的集水坑,最后利用城市污水管网将其排到指定地点。
2.2.4土方开挖施工要点
(1)土方开挖应严格依据施工方案执行。在土方开挖的过程中,每开挖一层便应立即做好相关支护,如果上层支护施工没有完成,或者混凝土强度没有达到设计标准,那么不允许进行下一层的开完,另外,在大雨天气中,是不允许土方开挖施工的。
(2)使用机械进行土方开挖的过程中,应留置大约300mm的土层,以便于接下来的人工清底、修坡以及找平等工作。
(3)在进行土方开挖施工之前,应做好放边坡线的工作。开挖时,应结合开挖的具体进度,做好承台开挖边线的放置工作,同时做好承台开挖标高的设置工作,以实现对开挖深度和边线的精准控制,防止超挖问题或者欠挖问题。
(4)在基坑开挖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并做好最底一层的开挖施工,如防止挖斗对基桩的碰撞。不管是哪一层的施工,都应禁止挖机直接碾压桩头的情况,如果某处桩头太过密集,那么需要事先酌情截掉一些桩头。
2.3坡顶排水沟及防护栏施工
(1)坡顶排水沟施工。应按照图纸所给出的具体数据,每10m及各个剖面的转点测放出剖面坡顶排水沟中心轴线的平面位置,并采用打竹片樁的做法予以标记,然后利用水准仪得出这一点的具体高程,接下来根据图纸所给出的高程和尺寸对这一点的开挖深度和宽度进行计算和确定。开挖施工以挖掘机施工为主,并辅以人工。砌筑排水沟时,主要使用的是12墙机砖这种材料,另外,沟底部分需要使用M10砂浆予以抹平处理。排水沟高度及宽度均应严格按照图纸尺寸进行设置。
(2)防护栏施工。防护栏为钢制管材(Φ48,厚3mm)组装而成。在栏杆立柱部分采用的是钢管立柱,每间隔4m便设置1根,并保证埋深部分为1m,地上部分为2m;栏杆横向利用钢扣件固定钢管,每间隔0.5m便设置1道。防护栏杆的位置处于排水沟和坡顶边线的中间位置。
3、质量控制
3.1 结合工地条件,参考现行技术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深基坑施工计划以及施工操作规程,严格落实技术交底制度,让一线施工人员明白:对于深基坑开挖而言,支撑施工是关键中的关键;在开挖过程中,需要利用“时空效应”的概念,分区、分层、分段进行挖土施工,既要做到开槽支撑、随挖随撑,又要做到分层开挖,还要做到严禁超挖。
3.2 如果采用拉槽开挖这种方式时,需要保留一些护壁土,另外,每一层的拉槽高度需要控制在3m以内,并保证护壁土顶部支撑施工紧随拉槽工作面施工之后。
3.3 考虑到基坑开挖面之上的部分主要为粉质粘土以及淤泥质粘土,所以,应利用轻型井点的设置(选择在基坑开挖前15天以及整个开挖环节),排除降水、潜水以及滞水,满足地基加固的要求,从而保证土体的有效抗剪强度,为运土车辆提供便利。
3.4 在基坑开挖的同时,应紧接着做好相关的支撑工作,另外,还应对围护结构以及地层移动展开密切监测,然后参考监测资料设置变形警标,并在第一时间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予以改进,防止变形问题的加重。
3.5 当开挖施工接近坑底时,应尽量减少各种因素对坑底土体的相关扰动,缩短坑底土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在规定时间于坑底设置“水平支撑”,防止支护桩“踢脚”问题以及坑底土体隆起等一系列不良问题,从而维持基坑整体的相对稳定。
4、结束语
在本深基坑工程的整个施工过程中,每天变形量,又或者是累计变形量全都得到了有效控制。在项目启动之初,便针对土方开挖以及地下水等关键问题,制定了详细且科学的应急预案。由于施工措施科学有效,所以,本基坑施工达到了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克辉.地基深基坑土方开挖技术及应用[J].交通标准化,2013,(10). [2] 苗宇,薛善江.高层施工深基坑测量应用[J].职业技术,2012,(0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