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现状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2020-10-09 来源:步旅网
2014年8月第35期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TEACHINGFORUMAug.2014NO.35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现状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王大红(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生物工程学院,

武汉

430074)

明确了食品生产企业的主要工作岗位及职业能力,确定了本专业的人摘要:通过对食品生产企业的人才需求分析,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才培养目标,为构建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以素质为基础、职业能力关键词:食品生物技术;人才需求;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177-03食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为适应现

为代食品工业的不断发展以及高职教育的新理念新要求,如何处理纺的目标,也对纺织的专业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织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是每一位专业教师应认真思考的课题。下面,谈谈我对纺织教学与科研关系的理解。

一、科教融合,更新理念邓小平曾经指出“:重点大学既是办教育的中心,又是

充分发办科研的中心。”我们必须将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

实现教学过程科研化,挥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的有利方面,

相互促进的良性科研过程教学化,最终形成二者相互推动、

循还[4]。为了早日实现把我校建设成为有特色高水平的教学

检验、管理、服务的高水平的现代食品工业培养食品生产、

技能型人才,我院在对本市食品生产企业进行充分调研的应更新理念(原理研究型大学的目标,作为纺织专业教师,,把教学和科研相融念:专业教师,上好课,教好学生即可)

合。

二、科研优势,教学资源

将科研工作中所取得的新成果充实到课程中,作为实

以此来明确学生例进行讲解,并通过教学使其转化和升级,

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维的学习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具有代表与专业思维,逐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4]。近几年,

性的省部级科研项目如表1所示。

表1代表性的省部级科研项目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以第一项为例,本项目是辽宁省优秀人才支持项目,制

(如蜂窝状、备了各种不同结构的三维整体机制预制件平板

状、T字型、T型管等等)。以本项目取得的科研成果及实物

———三维织物中,激发学等内容,加入到教学《纺织材料学》

其他科研项目的成果都可以应生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用到相应的教学中,在此,不一一列举。

提升科研三、学术育人,

既然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过程是继承已知和探索未知

同的过程,这就要求科研课题的选择应尽量结合教学内容,

[5]

时也要考虑社会需要。作为纺织专业教师,可以把专业课

实现教学内中问题进行提炼,然后作为科研项目进行申报,

《纺织污染控制》容和科研内容的相融合。专业教师在讲授

申报了“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染色”这门课时,经教师凝练,

一系列课题,我校现作为我国超临界流体技术的重点研究

单位,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散纤维与成衣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染色,利用工业排放的废气CO2进行的超临界染色无

色牢度好、工艺流程短、水消耗,具有上染率高、无三废排

实现了染色过程的放、染料和二氧化碳可循环使用等优势,

清洁化生产。染色产品色泽鲜艳,耐摩擦和耐水洗色牢度可达到4~5级,染色效果优于传统染色。总之,作为专业教师,

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既要将研究思维贯穿教育全程,

提升科研水平。又要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建立如图1所示的

教学与科研体系,实现教学与科研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1]周继明.教学应该与科研相结合[J].邵阳高专学报,1997,10(2):196-198.[2]李晓丽,吴法伦.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探讨[J].中国轻工教育,2001,(2):26-28.——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育思想[3]吴汉东.改革创新发展—观念大讨论论文荟萃[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戴小莉,叶大鹏.论高校教师教学科研相结合[4]方黑虎,丁毅信,的利与弊[J].教育与现代化,2005,75(2):25-30.[5]李晓丽,吴法伦.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探讨[J].中国轻工教育,2001,(2):26-28.图1教学与科研体系

致谢:感谢2012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LX1256);2011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教改项目的资助。

-177-

2014年8月第35期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TEACHINGFORUMAug.2014NO.35明确了食品生产企业主基础上,与生产企业人员充分合作,

要工作岗位以及岗位职业素质及职业能力要求,确定了我

为构建以素质为基础、以院食品生物技术的人才培养目标,

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一、食品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的调研与分析

(1)1.调研对象:食品生产企业。调查对象以本市大中

型食品生产企业为主,采用问卷调查与企业座谈相结合的

对近3年方式。(2)近几年本校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的毕业生。

的我院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的部分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一方面是主要了解这些毕业生刚毕业时所从事的工作以及目前从事的工作;二是了解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1)2.调研内容:食品生产企业人才需求调查。调查内

容包括:从事食品生产、食品检验或食品生产管理等工作所

(如英需要的学历要求、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和其他证书要求

;企业为高职院校的学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等)

生提供的工作岗位;企业认为食品专业的毕业生需要具备

企业认为食品专业学的能力,包括职业能力、素质能力等;

生最需要解决的突出的职业缺陷。(2)食品生产企业岗位设

每置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食品生产企业的主要工作岗位;

个工作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从事这些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从事这些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的职

(3)业能力要求。课程设置调查。课程设置调查内容包括两

部分,一是对目前我院食品专业已开设的专业课程的调查,了解这些课程对从事企业生产、检验和管理等工作的重要

企业认为还需要开设哪性和必要性;二是除了上述课程外,

专业课程等。些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

(1)3.调查结论:食品生产企业主要工作岗位人才需求.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食品量分析。食品生产企业的工作岗位主要包括食品生产、

食品营销和食品研发等。分析与质量检验、食品质量管理、

各工作岗位对人员的素质、能力等要求都不一样。对近3年的我校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的部分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显示,有40%毕业生从事食品生产工作、30%的学生从事食品销售工作、25%的学生从事食品检验和质量管理工作、5%的学生

(2)从事食品研发工作。企业对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的人才

需求质量规格越来越高。随着消费者对食品消费要求的不断提高和不安全食品危害事件的频繁发生,食品质量安全已经成为消费者普遍关注的问题。食品企业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工作。调查显示,在食品行业人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中,除必须具有扎实规范的食品加工技术、食品检验技术

企业对食品安全与质量外,还应具备相应的质量管理知识,

控制的人才需求质量规格也越来越高。(3)企业对食品人员

食品生产企业不仅要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调查显示,

求高职毕业生具备良好的专业技术能力,更强调人际沟通

诚信品质、职业与团队合作意识、责任意识、吃苦耐劳精神、

强调收集信息、适应性和行为的规范性等方面的社会能力,

解决问题、制定计划、决策、质量控制和管理等方面的方法能力。

二、食品企业工作岗位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1.食品生物技术专业高职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要求。(1)具有运用正确的思想、观点与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责任感;(3)具有较强的

以及团队合作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4)分析和利用能力;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及信息采集、(5)的能力;具有职业安全、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和技能。

(如表1所示)2.食品生产企业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分析。

表1食品生产企业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3.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确立。根据以上分析,

我院食品生物专业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

全面了综合素质,掌握现代食品生物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

生产管理规范,能在解食品生产工艺流程、产品检验规范、检验、管理、销售等工作食品及其相关行业企业从事生产、

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通过企业调研等多种方式,明确了食品生物技术专业高职毕业生应具备的素质要求和职业能力要求,确定了专

(下转171页)

-178-

2014年8月第35期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TEACHINGFORUMAug.2014NO.35业在2013年制定的培养方案中规定专业基础必修课为26个学分(除毕业论文和实习7个学分),实际开设课程总学分整整为26学分。

再从公共任选课的比例加以对比。我校与日本国立大

专业选修课之外,还开设的学一样,除了开设专业必修课、

日本为教养教育有校级公选课,名称上我校为通识教育课,

关联选修等。在基础教课,都又分为公共必修和自由选修、

养教育课程设置上,日本国立大学除了开设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学术素养的人文、自然、社会科学等理论及相关综合

保健体育、信息处课程的必修教养科目外,还开设有外语、

理等公共任选课。横滨国立大学教育人间科学部履修手册

规定的36个学分的教养教育科目中,外语、基(2013年修订)

础演习等任选课最少要修16学分,比例大约为44%。富山大学工学部和人文学部履修手册规定30个学分的教养教育科

比例为40%。但从我校日语专业目中,任选课为12个学分,

和物理材料专业的课程计划总表中可以看到,目前我校开

在设的通识教育课程中选修课尤其是任选修课比例太低,

规定的48个选修学分中,两系的任选课分别为16学分和15学分,所占比例大约为33.3%和31.3%。

通过比较可以看到,日本国立大学开设的科目要丰富

可得多,可供选修课程也多,学生选择的自主性得到增强,

由于我校师资力量以做到文理兼容,视野开阔。相比之下,

还不是非常充足,目前开设课程数量有限,且任选课比例低,可供选择余地不大,学生尚不能完全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课程。

二、选课方式多样性和灵活性

为修满毕业所需学分,日本大学普遍实行了学分互换制度,它指学生除了学习原来学校课程之外,还可以学习其.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同他院校的相关课程,所修得学分可以转换作为本校学分,

时本校学分也为其他院校所承认[2]。据2007年日本文部科学省的统计,70%以上的日本院校设立了该制度。在此基础

富山大学上,学院各系部之间插班学习修学分也得以实现。

人文学部规定,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学习本校其他专业的课程修得学分,也可以通过在国外大学或国内其他短期大学

且最多不能超过60个学分。学习的方式获得学分,横滨国立

大学教育人间科学部也规定选修本校其他专业课程上限为30学分,和市内其他大学互换学分上限为60学分。日本国立

避免教大学这种跨系、跨校选课制度不仅实现了资源互补,

育的重复投资,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选课的自由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此外,日本大学基础教育科目的讲授课除外语和

所以学生可以根据自体育外,一般是面向全学校学生开设,

己的情况来安排课程的选修时间,即在某门课程学分取得

因此,一个教室的听课学生的先后次序上有很大的自由度。

往往由不同系别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构成。

目前,我校甚至全国大部分高校的教育教学资源是以院系为单位进行分配,再加上各高校之间教育水平还存在

尚不能完全差异,所以跨专业、跨校选课修学分还不现实,

提供满足学生学力水平和个性差异需求的教育。

选由此可见,日本大学的学生课程选修途径比较宽泛,

(上接178页)

以能力为核心的食品生业培养目标,为构建以素质为本位、

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等.高职食品生物技术若人才职业能力分析[J].教育教[1]覃海元,学论坛,2011,(27)课形式比较多样化。学分选课制之所以被推广在于学生可

根据自身学习兴趣和能力来选择课程和学业进度,所以我校在选课方式多样性和灵活性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课程履修学分上下限的设置

选什么课变得自由,学分制的实施,使学生选多少课、

但也有因选修课程过多而导致学习质量下降的担忧,所以日本大学审议会在1998年10月公布了《21世纪大学像与今后的改革方案》,认为应该加以适当限制学生过多选修课程。为此,日本很多大学已经规定了学期或学年履修上限。如横滨国大教育人间科学部于2004年明确规定了每学期履

日本国修学分上限为24学分。为使学生合理制订履修计划,

立大学会在新生入学时发放的履修手册里提供教师信息、课程信息,包括课程目标及内容、授课计划、教科书、参考书

能在严格选择授课内容基等,这样学生在履修课程的时候,

进而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础上制订适合自己的履修计划,

我校目前还没有对学期履修学分设置上限,只规定了学生每学期所选课程的总学分不低于15学分的原则。由于没有设置履修上限,出现了部分学生在一、二年级因过多选

知识掌握不牢固,但三、四年修课程而导致时间精力不够、

级却无课可选的现象。也有学生不重视知识结构的合理性

而更有针对性的课和科学性,选很多容易修到学分的课程,

带有程反而被忽视。这反映出学生在选课时缺乏有效指导,

给予学生课程知情权,一定的盲目性。所以,在选课的时候,

建立能真正发挥作用的导师制显得十分迫切。

社会性、文化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

高等教育面临新的挑战。性的环境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

跟日本国立大学相比,目从以上三方面的比较中可以看出,

前我校在学分制实施过程中就选课方面,还存在课程开设

学生选课缺乏指导等数量有限、选课方式不够灵活却多样、

必须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不足。为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

改革,不仅要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加大教师引进力

同时还要总度,调动教师积极性,引导教师改善知识结构,完善。只有尊重结现有学分制改革方案并进一步加以探索、

才能真学生选择,发展学生个性,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权,

复合型、正诠释学分制的涵义,也才能最终培养出高素质、

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1]吕向红.论学分制内涵体系及其制度设计理念[J].高校探索,2007,(2):47-49.[2]李昕.日本大学学分制改革述评[J].阅江学刊,2009,(1):68-72.[3]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日语专业培养方案(2010年修订),材料专业培养方案(2013年修订).平城[4]日本富山大学工学部規則、日本富山大学人文学部規則、25年4月(2013年4月)改正.[5]日本横浜国立大学教育人間科学部履修手引、平成25年(2013年4月)改正.『21世紀の大学像と今後の改革方案につい[6]日本大学審議会、:て』(答申)51.[2]高翔等.食品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群职业能力调查分析[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1969-)武汉职业技作者简介:王大红,男,硕士,讲师,术学院生物工程系。

-17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