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各版本)

2021-11-23 来源:步旅网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各版本)

(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 A.开凿运河

B.安史之乱

C.宦官专权

D.农民起义

2、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古代器物中,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的是( )

A.人面鱼纹盆 B.司母戊鼎

C.毛公鼎 D.兵马俑

3、唐朝后期,一位去过日本的中国人回来后向人们描述了他在日本的所见所闻,描述中不可能提到的是( ) A.遣唐使陆续回国,参加建设 C.大化改新促进了日本经济发展

B.人们在议论鉴真传法

D.戚继光打败倭寇的消息在日本传开

4、“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入侵朝鲜的同时,公然干涉中国内政。还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并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和乡村……”根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抗美援朝是( )

A.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 C.以抗美之名侵略朝鲜

B.挑战美国权威的不明智之举 D.以抗美之名称霸世界

5、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完成继秦汉之后又一次统一的是(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高祖

D.唐高宗

6、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

1 / 9

下品,唯有读书高”。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主要表明,宋朝( )

A.等级森严 B.商业繁荣 C.重农抑商 D.重文轻武

7、下图是不同时期的人们对孔子和儒家认可程度的变化曲线图。图中出现甲、乙所示状况的原因是( )

A.百家争鸣,焚书坑儒 C.百家争鸣,独尊儒术

B.焚书坑儒,独尊儒术 D.焚书坑儒,八股取士

8、唐朝诗人皮日休说:“大运河北通诼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以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 ) A.巩固隋朝的统治 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D.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9、战国末期,有位思想家提倡法治、主张改革。秦王嬴政读了他的著作后,赞叹不已,说:“我得见此人,死也甘心了。”被嬴政仰慕的这位思想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

10、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 A.春秋后期

B.战国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11、我国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 ) A.辽 B.西夏 C.金 D.元

12、原始人类的某一行为被誉为“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这是指原始人类( )

A.学习制作陶器 B.能够制作工具 C.学会用火 D.能够直立行走

2 / 9

13、元昊建立西夏,定都城于( ) A.上京

B.咸阳

C.兴庆

D.杭州

14、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下列情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据此判断这户人家可能生活在( ) A.秦国

B.韩国

C.楚国

D.燕国

15、一个由蒙古族建立的王朝,从此开始了它的统治,直到1368年,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中国完全由游牧民族统治,这个王朝是( ) A.秦朝

B.元朝

C.清朝

D.明朝

16、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与下图中①②③对应的朝代是 ( )

A.商朝、秦朝、三国 C.商朝、唐朝、明朝

B.隋朝、唐朝、元朝 D.秦朝、唐朝、十六国

17、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东周的前期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东周的前期称为春秋时期,该时期始于( ) A.国人暴动 C.齐桓公成为霸主

B.周平王东迁洛邑 D.韩赵魏三家分晋

18、北宋施行重文轻武,削夺方镇的行政权、财权和兵权,重用文臣担任要职、主持军务;同时又重视武备,年军费开支约占财政支出的七八成。北宋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削减军备节省开支 C.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B.提高文官的地位和待遇 D.加强君权防止武将专权

19、如果我们要学习农作物种植、瓜果蔬菜栽培、家禽家畜饲养等知识,可以参考北魏时期的农学著作( )

A.《本草纲目》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水经注》

3 / 9

20、下列没有关系的一组是( ) A.陈桥兵变——赵匡胤 C.渊澶之盟——寇准

B.岳飞抗金——北宋 D.辽——阿骨打

21、我国汉代中医学家中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是( )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李时珍

22、“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了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分封诸侯众多,离心离德 C.霸主尊王攘夷,辅助弱小

B.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 D.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23、西汉初年,自汉高祖开始至文帝、景帝的六七十年间,统治者都采取宽刑薄赋的政策。下列选项属于其原因的是( ) A.利用儒家思想治理国家 C.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

B.汉初统治者都是仁慈之君 D.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2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抒发了杜甫对唐都长安遭安史之乱破坏的悲怆情怀。他的诗,语言精炼凝重,艺术技巧高超,被后人称为( ) A.医圣

B.书圣

C.诗圣

D.诗史

25、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A.弱肉强食

C.国家逐步走向统一

B.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 D.适者生存

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

1、唐朝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世界上声名显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来流脂栗米白,公私仓廪具丰实。

——(唐)杜甫《忆昔》

(1)材料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的盛世景象,这盛世局面的出现与唐玄宗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

4 / 9

材料二 观察图1和图2

(2)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有什么用途?

材料三 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周匡物《及第谣》

(3)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唐太宗和武则天对这一制度的完善分别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材料四 在他西行前,国人称印度为天竺。此外,印度还有“身毒”“贤豆”等叫法。他在印度求法时认为译为“印度”比较合适。他回国后,这一译法逐渐流行,沿用至今。

(4)材料四的“他”是谁?回国后,根据他的口述,由其弟子记录而成的著作是什么?

2、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从中可感受文学魅力,一览历史胜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学览胜一:唐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朝诗人创作了大量诗歌,谱写了丝路明珠长安的繁华。俯瞰长安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街市上,熙熙攘攘,“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在唐朝的宫殿上,“万国衣冠拜冕旒(借指皇帝)”。考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妇女引领者时尚,“女为胡妇学胡妆……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竟纷泊”。

——据《以诗证史——以唐诗看唐都长安的繁华》

5 / 9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以长安为例,归纳唐朝繁盛的表现。

文学览胜二:宋词——长忆钱塘,不是人寰是天上

杭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唐代已“户口日益增”“开肆三万室”,至宋代更为东南繁华之最,“衣冠毕会,商贾云集”。柳永词“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参差十万人家”,潘阆词云“万家掩映翠微间”。

——据《宋朝诗歌所反映的宋朝城市市场分析》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杭州在唐宋时期的发展盛况。简要分析其在宋代成为“东南繁华之最”的原因。

文学览胜三:元曲——四围锦绣繁华地,车马喧天闹起

元朝建立后,丝绸之路更加通畅,东西交往频繁。马致远在散曲中赞美:“至治华夷,正堂堂大元朝世……小国土尽来朝”。贯云石也在散曲中唱道:“江山富,天下总欣伏,大元至大古今无”。清代魏源说:“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过于汉唐”。

——据《元曲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启示》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举一史实说明元朝疆域“过于汉唐”。马致远、贯云石、魏源对元朝有什么共同认识?

3、社会进步离不开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往往要依赖诸多因素的推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从东汉后期起,由于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人口大量南迁,加上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南方进入经济开发时期。两宋时,南方经济总量超过北方,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

材料三 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

6 / 9

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

——摘编自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一是隋朝开凿的什么水利工程?起到什么作用?请写出图二的生产工具名称。据图三回答,唐、宋、清初农业发展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根据材料归纳出现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中“第一次商业革命”中出现的最早的纸币是什么?“第二次商业革命”中出现的哪部科技巨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请根据以上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进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

7 / 9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B 2、B 3、D 4、A 5、A 6、D 7、B 8、C 9、D 10、A 11、D 12、C 13、C 14、A 15、B 16、A 17、B 18、D 19、B 20、B 21、B 22、D 23、C 24、D 25、C

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

1、(1)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8 / 9

(2)耕地和灌溉;

(3)科举制;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统治基础。 (4)玄奘;《大唐西域记》。

2、(1)经济高度繁荣,文化高度发达,商业十分繁华,中外交流频繁,社会风气开放,文学艺术灿烂辉煌,等等。

(2)盛况: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商业繁盛,人口众多,等等。原因:经济重心南移;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农业、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等等。 (3)史实: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共同认识:元朝疆域辽阔,经济繁荣,交通发达。

3、(1)大运河;曲辕犁;唐、宋、清初农业发展的共同原因是政府重视,采取了发展农业的措施。

(2)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的变化趋势:经济重心已从北方的黄河流域转移到南方的长江流域;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是:北方战乱较多,大量北方人口南迁,补充了充足的劳动力,并为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等;同时南方社会相对安定,自然环境优越;统治者对农业和水利的重视等。 (3)交子;《天工开物》。

(4)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推行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农作物新品种引进并推广种植;重视水利的兴修;商品经济的带动;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9 /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