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国学经典》课外阅读和答案

2020-08-24 来源:步旅网


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阅读测试题

一、填空题(20分)

1.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一年好景君须记, 3.笑渐不闻声渐悄, 。 4. ,不破楼兰终不还。5. , 独沧然而涕下。 6.枝上柳絮吹又少。 ! 7.为善则流芳百世, 8.知否,知否? 9.沾衣欲湿杏花雨,

10.一阵《春江花月夜》的旋律远远传来,多美妙的音乐啊!天上有, 。

二、选择题(30分)

1. 填地名:( )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A. 靖州 B. 青海 C. 长沙 D. 楼兰 2.填花名: 燕子来时新社,( )落后清明。 A. 桃花 B. 杏花 C. 梨花 D. 梅花 3.填人物:( ) 背涅精忠报国

A. 岳飞 B. 韩信 C. 毛遂 D. 秦桧 4.填动物:叶底( )一两声

A. 鸟儿 B. 黄鹂 C. 蛾儿 D. 燕子

5.下列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中,描写元宵节的一项是(A.清明时节雨纷纷 B. 今夜月明人尽望

此曲只应) 1

C. 东风夜放花千树 D. 荷尽已无擎雨盖 6. 好生议论,曰摇唇鼓舌;共话衷肠,( )。

A. 曰摇唇鼓舌 B.曰促膝谈心 C. 曰吐气扬眉 D.曰推心置腹 7.下面哪句诗不是描写春景的( )

A.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B.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C.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D. 燕子来时社新,梨花落后清明

8.说话十分守信用,我可以说( )

A. 慧眼始知道骨,肉眼不识贤人。 B. 毛遂片言九鼎,人重其言 C. 一日三秋,言思慕之甚切 D. 小过必察,谓之吹毛求疵 9.朋友见了你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下面哪句诗和它意思相同。( )A. 一日三秋,言思慕之甚切。 B.季布一诺千金,人服其信 C.乘患相攻,谓之落井下石。 D.有道则见,君子展济世之才。 10.下列诗句中描写军旅生活的是( )

A.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B. 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涕下。 C.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D.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1.正是橙黄橘绿时,指什么季节( ) A. 暮春 B.夏季 C.秋末冬初 D.早春

12.“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作者是( ) A. 辛弃疾 B.苏轼 C.释志南 D.杜甫 13. 对《青玉案.元夕》下面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通过描绘元宵佳节满城灯火,游人如云,彻夜歌舞的场面,记叙了一对意中人在长街偶然相遇的情景 。

2

B.“花千树”描绘五光十色的彩灯缀满街巷,好像一夜之间被春风吹开的千树繁花一样。这是化用唐朝诗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C.这首词的“青玉案”是词牌名;“元夕”是正月十五日,也是这首词的题目。

D.诗歌描写地是春节的景象。

14.“慧眼始知道骨,肉眼不识贤人”出自( )

A. 《赠刘景文》 B. 《从军行》 C. 《赠花卿》 D. 《幼学琼林》 15.“吹面不寒杨柳风”中“杨柳风”是指( ) A. 东北风 B. 西南风 C. 春风 D. 秋风

三、判断题(40分)

1.“唇亡齿寒,谓彼此之失依。”比喻双方休戚相关,荣辱与共。( ) 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这是描写夏季景色的诗句。 ( )

3.“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选自宋朝王安石的《如梦令》( ) 4. 知音难觅,我们常以“天涯何处无芳草”自勉。 ( ) 5. 至若发肤不可毁伤,下句是曾子常以守身为大。 ( ) 6.“管中窥豹,所见不多;班门弄斧,不知分量。”出自《幼学琼林》。 ( ) 7.“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出自宋朝苏轼的《破阵子•春景》 ( ) 8.“花褪残红青杏小”,“褪”既写花的掉落,也写花的颜色的消退,写出了花儿凋零的情景。点明时在暮春。 ( ) 9.“多情却被无情恼”,写出了多情不被理解的惆怅。 ( ) 10.“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表现出作者的孤独和伤感:( )

3

11. “锦城丝管日纷纷”“丝管”用了借代修辞方法。 ( ) 12. “众里寻他千百度”极言寻觅之苦,失望之情跃然纸上。在这几近绝望的一刻,“蓦然回首”,忽然发现“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13. 《从军行》是宋朝诗人王昌龄写的一首军队的战斗生活的诗。( ) 14.“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是北宋苏轼《赠刘景文》中的名句 。 ( ) 15.“坐井观天,知识不广”指眼界狭小见识不广。 ( ) 16. “天涯何处无芳草”寄托了作者追寻美好事物的旷达之情。 ( ) 17.西子捧心,愈见增妍;下句是丑妇效颦,弄巧反拙。 ( )

18.“有道则见,君子有展采之恩”意思是天下有道,君子才会出来为国家成就一番事业,才能大展才能。 ( ) 19.“智谋之士,所见略同;仁人之言,其力甚溥”出自《弟子规》。( ) 20. 晏殊的《破阵子.春景》用黄鹂鸟的叫声衬托出周围的幽静,写出了春光的美好,抒发了热爱春光的欢快自在之情。 ( )

四、连线题(10分)

陈子昂 《钟山即事》 茅檐相对坐终日 笑语盈盈暗香去 晏殊 《清玉案.元夕》 前不见古人 浓睡不消残酒 辛弃疾 《破阵子.春景》 蛾儿雪柳黄金缕 一鸟不鸣山更幽 王安石 《登幽州台歌》 昨夜雨疏风骤 叶底黄鹂一两声 李清照 《如梦令》 池上碧苔三四点 后不见来者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众里寻他千百度。2.一年好景君须记。3.多情却被无情恼。

4

4.黄沙百战穿金甲。5.念天地之悠悠。6.天涯何处无芳草。 7.为恶则遗臭万年。8应是绿肥红瘦。9.吹面不寒杨柳风。 10.人间能得几回闻。 二、选择题

1-5 BCABC 6-10 BABAD 10-15 CCDDC 三、判断题

1-5 6-10 11-15 16-20

四、连线题

陈子昂 《钟山即事》 茅檐相对坐终日 笑语盈盈暗香去 晏殊 《清玉案.元夕》 前不见古人 浓睡不消残酒 辛弃疾 《破阵子.春景》 蛾儿雪柳黄金缕 一鸟不鸣山更幽 王安石 《登幽州台歌》 昨夜雨疏风骤 叶底黄鹂一两声 李清照 《如梦令》 池上碧苔三四点 后不见来者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