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蒋介石的祖坟

2023-06-09 来源:步旅网


蒋介石的祖坟、祖屋,为什么会成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毛主席为什么要保护蒋介石的祖坟、祖屋?明月依然在,何日彩云归

祖坟祖屋是人类留存在大地上的根脉,在中国人的文化里,更是对家族香火延续和对祖先知恩图报的一种感怀。所以,祖坟祖屋成了故乡的标志之一,在这种标志里,中国人都讲究落叶归根,对祖坟祖屋格外重视。也正因为如此,挖别人家的祖坟成了很多人心中极能以泄私愤的一件事情,一些人倒台后,别人常会挖他的祖坟。

1949年5月6日,在解放军攻进蒋介石老家——浙江奉化时,毛主席起草电文,致电粟裕、张震等人,专门提到了一件事情,就是“在占领奉化时,要告诫部队,不要破坏蒋介石的住宅、祠堂及其建筑物。在占领绍兴、宁波等处时,要注意保护宁波帮大中小资本家的房屋财产。”

进驻奉化溪口的解放军3野21军61师,从上到下,坚决贯彻执行这一指示。这让蒋介石在后来的日子里非常感动。晚年的他对于家乡是非常的思念,时常都会望着大陆的方向,甚至在最后的日子留下遗言交代身后事:“棺不落地,暂厝台湾慈湖,待时机成熟,归葬大陆。”可见,在蒋介石的心中,故乡不仅应该有祖先坟墓,还应该有自己的坟墓,一起成为后人们的纪念。

然而,毛主席对蒋介石做的还是止于此,在对待与蒋介石的私人恩怨上,他展现给人们的是坦荡的胸怀与伟大的胸襟。在晚年时,他经常用“老朋友”来称呼蒋介石,美国总统在访问中国时,曾问毛主席,蒋介石一直都将你们称为匪,你是怎么看的。毛主席在听到后先是哈哈一笑,然后说道:“我们也是将他们称为匪,就像老朋友之间的互骂,可是交情还是很深的。”凡此种种,均让蒋介石感怀于心。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有传言说,蒋家故居和祖坟已遭铲平,蒋介石心里很不是滋味,甚至寝食难安。1956年春天,蒋介石收到一封大陆专门写给他的信,结尾处还特别写道:“奉化之墓庐依然,溪口之花草无恙。”但蒋介石对他魂牵梦绕的“慈庵”、“丰镐房”的境况仍放心不下。不久,提出要求,让曹聚仁大陆一趟,主要任务是到浙江奉化,看看蒋氏祖坟是否完好。

曹聚仁(1900—1972),民国著名记者、作家。浙江浦江墩头镇蒋畈村(今属兰溪梅江镇蒋畈村)人。毕业于浙江第一师范。1922年到上海,任教于爱国女中、暨南大学、复旦大学等校。曾主编《涛声》《芒种》等杂志。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战地记者,曾报道淞沪战役、台儿庄之捷。1950年赴香港,任新加坡《南洋商报》驻港特派记者。50年代后期,主办《循环日报》《正午报》等报纸。后多次回内地,促进祖国统一事业。著有《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万里行记》《现代中国通鉴》等。

1957年5月,曹聚仁专程来到奉化溪口镇,他住进了当年蒋介石回溪口时常住的妙高台,游览了武岭、雪窦寺,走访了蒋介石寓居过的丰镐房和蒋经国住过的文昌阁。同时,还到蒋介石母亲的墓园“慈庵”扫墓。所到之处,他都一一拍摄了照片。

回到香港后,曹聚仁立即向蒋经国通报了他大陆之行的情况,并寄去了在溪口拍摄的照片。在信中,他写道:“尊府院落庭园,整洁如旧,足证当局维护促使之至意。”关于蒋母及毛夫人墓地,他写道:“如照片所见,足慰老人之心。”信和随信寄去的照片,深深触动了蒋氏父子。

在蒋介石、毛主席先后辞世之后,保护蒋介石祖坟的工作还在进行。1979年,大陆拨出30万元专款,修缮蒋介石故居和蒋氏坟墓。1981年,“溪口茔墓修复一新,庐山美庐保养如故”,这在海内外引起轰动。蒋经国闻讯后,不无感慨地说:“这笔钱应该由我来

出。”

今天,蒋介石与蒋经国均已离世,但蒋家故居和祖坟依旧。1996年11月,蒋家故居被公布其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2月2日,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同时,被列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它们都是大陆对待“老朋友”的友好见证,用蒋家故居的古诗词说即是:明月依然在,何日彩云归。(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