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黄泻心汤两种汤剂体外抗菌实验研究
2023-07-23
来源:步旅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7年第29卷第7期 湖北中医杂志 ・ 61 ・ 三黄泻心汤两种汤剂体外抗菌实验研究 张秀桥 ,刘焱文 ,林清华 (1.湖北中医学院,湖北武汉430061;2.武汉大学,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目的:比较研究三黄泻心汤传统饮片汤剂与现代单味浓缩颗粒配方汤荆体外抗茵作用。方法:采用液 体1:1、1:2、1:3、1:4、1:5试管稀释法,测定各稀释液的抗茵作用。结果:试验菌株共3O株,其中二药液具相 同最低杀菌浓度(MBC)共7株;单味浓缩颗粒配方的汤剂体外抗茵作用优于传统饮片汤剂共6株;传统饮片汤剂 体外抗茵作用优于单味浓缩颗粒配方的汤剂共1O株;二药液均表现无抗茵作用的共7株。比较无显著差异。结 论:三黄泻心汤现代单味浓缩颗粒配方的汤荆与传统饮片汤荆体外抗茵作用大致相似,前者取代后者具一定的可 行性。 关键词:三黄泻心汤;单味浓缩颗粒汤剂;最低杀菌浓度(MBC) 中图分类号:I 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704(2007)07--0061--03 汤剂是临床常用剂型,具有吸收快、疗效好、能随证 超净工作台(济南隆宏净化设备有限公司、LH)、微型旋 涡混合仪(上海wH一1)、灭菌锅(北京五洲东方科技发展有 限公司、H+P)、显微镜(日本、0LⅥ Us)。 2方法 2.1药液稀释 加减等特点;但其煎煮、携带不方便等缺点亦很明显。将 单味中药水煎液制成浓缩颗粒,然后随方配伍冲服是近 年来汤剂改革的一种思路。三黄泻心汤是张仲景的经典 方,由黄连、大黄、黄芩组成,具泻火解毒、清热燥湿等功 效。本实验比较研究了两种汤剂的体外抗菌作用,为现 采用试管稀释法L1 ]。药液灭菌后,置微型旋涡混合仪 中振摇均匀,然后用已消毒的液体培养基将药液稀释成1: 2、1:3、1:4、1:5的浓度。 2.2抗菌实验 代单味浓缩颗粒配方的汤剂替代传统饮片汤剂的可行性 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1材料 1.1药物 取各浓度的药液各3ml均分于3支无菌小试管中,即每 管lml,每一浓度作3复管。取0.1ml稀释菌液于上述各药 液试管中,摇匀。同时作各药液1:5浓度无菌阴性对照和 无药阳性对照。置37℃培养18 ̄24小时 。 2.3结果判断 黄连、大黄、黄芩饮片及其单味浓缩颗粒均由三九医药 股份有限公司提供。黄连、大黄、黄芩均符合《中国药典》 2005版一部项下要求,单味浓缩颗粒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单味中药浓缩颗粒研制指南》制备。 1.2药液制备 取出试管,摇匀。用接种环于每管中挑取一环,于平板 上划线,37℃培养18 ̄24小时后取出,观察平板上有无细菌 生长,以细菌在平板上不生长的最低药液浓度为最低杀菌浓 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 3结果 传统饮片汤剂:饮片合煎后制成含量为2g/ml汤剂。单 味浓缩颗粒汤剂:按处方称取单味浓缩颗粒,加适量沸水,超 声助溶2O分钟,使含量为2g/ml。 1.3菌种 供试菌株(见表1)分别来自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检验 两种汤剂抑菌结果见表1。最低杀菌浓度(MBC)见表 2。由结果看出试验菌株数共3O株,二药液最低杀菌浓度 (MBC)相同,有肠炎沙门氏菌等7株,占试验菌株的 科、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武汉生物制品所、中科院北京 微生物研究所、美国标准菌种保藏中心、中国典型培养物保 藏中心、广西医学院、广西贵港市卫生防疫站等单位。 1.4茵液 23.3%;单味浓缩颗粒药液优于传统饮片药液的有鼠伤寒沙 门氏菌等6株,占试验菌株的20.o%;传统饮片药液优于单 味浓缩颗粒药液的有伤寒沙门氏菌等1O株,占试验菌株的 将试验原菌种接种于平板上,挑取单菌落转接于液体培 养基中,37℃培养18 ̄24小时,采用显微计数法用无菌生理 盐水稀释成每毫升含1.5亿个细菌的菌液。 1.5培养基 33.3X;其中传统饮片药液最敏感菌为甲型副伤寒沙门氏 菌、产毒性大肠杆菌ST、阴沟杆菌、绿脓假单孢杆菌;单味浓 缩颗粒药液最敏感菌为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 菌CoA,其最低杀菌浓度(MBC)均小于0.4g./ml。二药液在 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和液体培养基。 1.6仪器 0.4 ̄2g/ml对细菌作用均表现不敏感的共7株,占试验菌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62・ 湖北中医杂志 2007年第29卷第7期 株的23.3%,主要为侵袭性大肠杆菌Hlll一3、痢疾杆菌、宋 内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26111、产气 肠杆菌、蜡样芽孢杆菌。两种汤剂在体外抑菌试验比较中无 显著差异。 表1三黄泻心汤两种汤剂对不同菌种的体外抗菌实验结果 传统饮片 菌 属 单味浓缩颗粒 稀释度 1:1~1:5以上 1:1~1:4 1:2~1:4 稀释度 1:1~1:5以上 1:3~1:5以上 1:2~1:3 1:4 生药含量(g/m1) <O.4~2 <O.4~O.67 0.67~1 O.5 <O.4 2 O.5 <O.4 生药含量(g/m1) <O.4~2 0.5~2 0.5~1 <O.4 0.5 1 1 0.67 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 9株) 大肠杆菌属(Escherichia 7株) 志贺氏菌属(Shiggella 2株) 葡萄球菌属(Staphyllococcus 1株) 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1株) 沙雷氏属(Serraatia 1株) 变形菌属(Proteus 1株) 假单胞菌属(Pseudomanas 1株) 1:5以上 1:4 1:2 1:2 1:3 1:5以上 1:1 1:4 1:5以上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7年第29卷第7期 湖北中医杂志 ・ 63 ・ 中医药改善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 彭 利 (广西省柳州市中医院,广西柳州545001) 关键词:高血压;胰岛素抵抗;中医药疗法;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704(2007)07--0063--0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病 的患病率和死亡率逐年提高。大量临床及实验研究表明,高 C肽、IsI水平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O.05);而痰湿壅盛 型、阴阳两虚型与对照组相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O.05);说明高血压病存在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索血 症,胰岛索抵抗主要体现于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 血压病存在以胰岛索抵抗( )为中心的多种脂质代谢障碍, 胰岛索抵抗是高血压病等多种慢性代谢相关性疾病的共同 病理机制。近年来,国内开展了许多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胰 岛素抵抗的研究,初步揭示了中医药改善高血压病胰岛索抵 抗的作用是多成份、多途径、多环节、多方面的。现综合报道 如下。 邵春林等[2]选择高血压病患者133例,对其进行辨证分 型后随机分为2个亚组:痰湿壅盛亚组53例和非痰湿壅盛 亚组8O例(包括肝火亢盛型31例、阴虚阳亢型22例和阴阳 两虚型27例)。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索 (F S)、并计算胰岛索敏感指数(ISI)和体重指数(BlVII)。 结果2个亚组FINS、BMI均比正常组显著增高(P<O.01), 1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和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研究 已有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报道证实高血压病各证型与胰 岛索抵抗存在相关性。 沈毅等口]将高血压病(EH)的4种证型及对照组各选 ISI均比正常组显著降低(P<O.05),且痰湿壅盛亚组F S 均比非痰湿壅盛亚组显著增高(P<O.05),ISI显著降低(P <O.05)。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均存在胰岛素抵抗,痰湿壅盛 亚组胰岛素抵抗比非痰湿壅盛亚组显著增高,高胰岛素血症 及 可能为痰湿壅盛型和非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病分型的部 分病理基础,可作为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实验室依据。 3o例,测定空腹血中胰岛素(INS)、C肽及血糖水平,计算胰 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显示EH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 型与对照组相比较,空腹 S、C肽显著升高,ISI显著降低 (P<O.01);这两型与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相比较,INS、 4讨论 [32杜纪鸣.香连丸体外抗菌实验口].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4,24 (3):153. 体外抗菌实验结果表明,三黄泻心汤传统饮片汤剂与单 味浓缩颗粒配方的汤剂体外抗菌作用大致相当,前者略强于 [4]马卓,刘小平,何福艳,等.甲氧苄啶配用如意金黄散的抗菌实 验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01,23(3):5. [5]姜楠,周立勤,李秋华,等.肺炎I号免疫及抗菌实验研究[J].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4,6(1):18. 后者,这可能是由于传统汤剂饮片共煎,成分相互助溶、共溶 或产生其它新的成分。综合本实验及之前研究[¨],三黄泻 心汤单味浓缩颗粒配方的汤剂替代传统饮片汤剂具有一定 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1]周帮靖.常用中药的抗菌作用及其测定方法[M].重庆:科学技 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87.299. [6]张秀桥,张朝波,刘焱文.三黄泻心汤饮片与颗粒汤剂黄酮类成 分的比较研究[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1,4(3):2. [7]张秀桥,周东斌,刘焱文,等.三黄泻心汤传统饮片汤剂与中药 配方颗粒汤剂中盐酸小檗碱含量测定比较[J].中国医院药学 杂志,2002,(7):40. [2]魏长志,田素青.治痢片体外抗菌实验口].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2,22(3):167. (收稿日期:2OO7一O1—15编辑:郑晓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