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2022届高考考前冲刺卷
生物(二)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 号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位 封座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 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 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密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号场第Ⅰ卷(选择题)
不考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其中第1~12题每小题2分,第13~16题每小题4分, 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奥密克戎和德尔塔都是新冠病毒的变异株。二者突变位点数量不同,前者是后者的2订 倍,前者的变异株具有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奥密克戎产生的蛋白质的种类更多样,会导致病毒逃避免疫疫苗免疫的能力减弱 装 B.可以通过核酸检测和感染者病症不同来区分上述病毒种类 号证C.出现变异株的主要原因是RNA病毒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考准D.针对变异株,无法通过灭活疫苗、蛋白疫苗、基因疫苗达到防范效果 只 【答案】B
【解析】A.原有的疫苗与原有的抗原蛋白会发生免疫反应从而清除病毒,若抗原蛋白 基因突变,则产生的蛋白质的种类更多样,所以原有的疫苗可能会失去作用,使病毒的 卷 免疫逃逸能力增强,A错误;B.病毒的遗传物质具有特异性,引起的病症也不相同, 故可以通过核酸检测和感染者病症不同来区分上述病毒种类,B正确;C.出现变异株名姓的主要原因是RNA为单链,结构不稳定,复制时变异频率高,C错误;D.针对变异株, 此 依然可以通过研制相关疫苗的方法达到防范效果,D错误。故选B。
2.运动能促进肌细胞合成FDNC5蛋白,FDNC5被酶剪切后能形成多肽激素——鸢尾 素。鸢尾素可作用于白色脂肪细胞,而被激活的脂肪细胞能快速消耗葡萄糖和脂肪。下 级班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脂肪细胞中的脂肪可被苏丹IV染成橘黄色 B.葡萄糖和脂肪都是机体内的主要贮能物质
C.鸢尾素能通过体液定向运输到白色脂肪细胞 D.酶剪切FDNC5的过程中,有水参与其化学反应 【答案】D
【解析】A.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A错误;B.葡萄糖是细胞中生命的燃料,为细胞中的主要能源物质,而脂肪是机体内的主要贮能物质,B错误;C.鸢尾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脂肪细胞,促进脂肪细胞的能量代谢,但其可随着体液传送到达全身各处,而不是定向运输,C错误;D.FDNC5蛋白被酶切后可形成多肽激素——鸢尾素,该过程中发生了肽键的断裂过程,而肽键断裂过程需要水的参与,D正确。故选D。 3.质膜(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膜蛋白和磷脂分子在质膜中均可运动,且互不影响 B.质膜具有不对称性的唯一原因是膜蛋白的不对称分布
C.质膜的选择透过性与膜蛋白和磷脂分子均有关联 D.载体蛋白是一类覆盖、镶嵌、贯穿于脂双层的蛋白 【答案】C
【解析】A.质膜中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两者互相影响,A错误;B.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在磷脂双分子层中的分布具有不对称性,细胞膜的外表面有糖类分子,因此构成细胞膜的各种组分在膜两侧的分布具有不对称性,B错误;C.脂溶性物质很容易通过细胞膜,这说明质膜的选择透性与脂双层有关,质膜上一种蛋白质能转运一种分子,所以其选择透过性与蛋白质也有关,C正确;D.载体蛋白一般贯穿在脂双层之间,协助物质进出细胞,D错误。故选C。
4.下图为乳糖酶催化乳糖水解的两个实验结果,除自变量和图中条件外,其他实验条件均设置为最适条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增大实验1的酶浓度,则相对反应速率增大 B.若继续增大实验1的乳糖浓度,则相对反应速率将降低 C.若继续增大实验2的酶浓度,则相对反应速率可能不再增大 D.若降低两个实验的反应温度,则相对反应速率都将降低 【答案】B
【解析】分析实验1的图可知,酶浓度为2%时,随着乳糖浓度升高,酶促反应速率先上升,达到一定速率后不变。分析实验2的图可知,乳糖浓度为20%时,随着酶浓度上升,酶促反应速率不断增大。因此,A.实验1中最终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是酶的浓度有限,若增大实验1的酶浓度,则相对反应速率增大,A正确;B.若继续增大实验1的乳糖浓度,则相对反应速率将不变,B错误;C.若继续增大实验2的酶浓度,则相对反应速率可能不再增大,因为乳糖浓度有限,C正确;D.根据题意,两个实验都处于最适条件(最适温度和最适pH),所以若降低两个实验的反应温度,酶的活性将下降,相对反应速率都将降低,D正确。故选B。
5.下列有关减数分裂和遗传的物质基础,叙述正确的是( ) A.T2噬菌体的DNA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和碱基配对方式
B.水稻体细胞中有12对24条染色体,卵细胞中应有6对12条染色体 C.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组成一对同源染色体
D.DNA分子一条链上的(A+T)/(G+C)的值越大,其热稳定性越强 【答案】A
【解析】A.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其中的DNA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和2种特定的碱基配对方式(A-T、G-C),A正确;B.水稻体细胞中有12对24条染色体,12对表示的是体细胞中含有12对同源染色体,而卵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因此只能说12条染色体,而不能说6对,B错误;C.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形态大小一般相同的染色体组成一对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能配对,C错误;D.DNA分子一条链与另一条链是互补的,因此DNA分子一条链上的(A+T)/(G+C)的值与DNA中的(A+T)/(G+C)的值相等,该比值越高意味着A和T形成的碱基对在DNA分子中越多,而G与C之间形成3个氢键,A与T之间形成2个氢键,因此G、C含量多的DNA,热稳定性越强,D错误。故选A。
6.果蝇的红眼、白眼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一只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交配,F1雌雄果蝇全为红眼,F1随机交配产生的F2中,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2∶1∶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红眼对白眼为完全显性
B.眼色和性别的遗传表现为自由组合 C.果蝇眼色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 D.F2的雌果蝇中,纯合子、杂合子各占一半 【答案】B
【解析】F1雌雄果蝇全为红眼,F1随机交配产生的F2中,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2∶1∶1,与性别有关,所以果蝇的红白眼属于伴性遗传,且红眼为显性。设红眼基因为XA,白眼基因为Xa,则亲本基因型为XAXA和XaY,F1为XAY和XAXa,F2为XAXA、XAXa、XAY、XaY。因此,A.据分析可知,红眼对白眼为完全显性,A正确;B.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眼色的遗传属于伴性遗传,不是自由组合,B错误;C.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果蝇眼色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C正确;D.据分析可知,F2的雌果蝇基因型为XAXA、XAXa,比例为1∶1,故纯合子、杂合子各占一半,D正确。故选B。
7.生物体的DNA中,用于编码tRNA的某些碱基改变后,可以产生被称为“校正tRNA”的分子。现DNA某次突变产生了一种可携带甘氨酸但却能识别精氨酸遗传密码的校正tRN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种突变改变了mRNA上的遗传密码序列
B.tRNA分子上的反密码子决定了其携带的氨基酸种类 C.新合成的多肽链中,原来的甘氨酸位置可被替换为精氨酸 D.校正tRNA分子的存在可以弥补某些由突变引发的遗传缺陷 【答案】D
【解析】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此种突变产生了校正tRNA,但并没有改变mRNA上的遗传密码序列,A错误;B.mRNA分子上的密码子决定了相应的tRNA携带的氨基酸种类,B错误;C.由题干信息“某次突变产生了一种携带甘氨酸但是识别精氨酸遗传密码的tRNA”,说明新合成的多肽链中,原来精氨酸的位置可被替换为甘氨酸,C错误;D.校正tRNA的作用是校正发生错误的翻译过程,故虽然
某些突变引发密码子改变,但校正tRNA的存在使得该位置的氨基酸未发生改变,可以弥补某些由突变引发的遗传缺陷,D正确。故选D。
8.三倍体牡蛎(3n=30)肉鲜味美。其培育的过程为:用适宜浓度的6-二甲氨基嘌呤(6-DMAP)诱导二倍体牡蛎(2n=20)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次级卵母细胞,抑制其第二极体的释放,然后让该细胞与二倍体牡蛎的精子结合,就可获得三倍体牡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养殖的三倍体牡蛎会繁殖出三倍体子代牡蛎 B.三倍体牡蛎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形成15个四分体 C.三倍体牡蛎与二倍体牡蛎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
D.三倍体牡蛎的体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能观察到60条染色体 【答案】D
【解析】A.三倍体因为原始生殖细胞中有三套非同源染色体,所以减数分裂时会出现联会紊乱,因此不能形成可育的配子,所以养殖的三倍体牡蛎不能繁殖出三倍体子代牡蛎,A错误;B.三倍体牡蛎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不能形成四分体,B错误;C.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能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三倍体牡蛎不育,不是一个物种,C错误;D.三倍体牡蛎的体细胞中有30条染色体,所以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能观察到60条染色体,D正确。故选D。
9.脑脊液主要是血浆超滤液﹐蛋白质含量较低,具有一定的渗透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脑脊液属于内环境,可以为脑细胞提供营养 B.脑脊液中的无机盐相对含量明显低于血浆 C.脑脊液若产生过多,会使颅内压升高
D.脑膜炎发生时,脑脊液中的淋巴细胞数目可能增多 【答案】B
【解析】A.脑脊液属于内环境,其含量及理化性质的稳定是脑组织正常运转的物质基础,可以为脑细胞提供营养,A正确;B.脑脊液主要是血浆超滤液﹐蛋白质含量较低,具有一定的渗透压,据此可推测脑脊液中的无机盐相对含量不会明显低于血浆,否则无法维持血浆和脑脊液的平衡,B错误;C.脑脊液产生过多或循环通路受阻都会导致颅内压升高,进而可能引发患病,C正确;D.细菌侵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所以细菌性脑膜炎会导致脑脊液中的淋巴细胞数目上升,D正确。故选B。
10.油菜素内酯(BL)被称为第六类植物激素。某实验小组在含有(+)或不含(-)1 mmol/L的BL的琼脂培养基上,利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拟南芥幼苗。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对该实验及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控制了唯一自变量:含或不含BL B.适宜浓度的BL与生长素可协同促进侧根的形成 C.生长素浓度大于20 mmol/L时,开始促进侧根形成 D.随着BL浓度增大,其促进拟南芥侧根形成的效应逐渐升高 【答案】B
【解析】A.该实验自变量是含或不含BL,还有IAA浓度,A错误;B.随着IAA浓度的增加,含有BL的培养基上拟南芥幼苗的侧根形成率明显高于不含BL的培养基上的侧根的形成率,这说明适宜浓度的BL与IAA可协同促进侧根的形成,B正确;C.与不加生长素相比,生长素浓度大于5 mmol/ L时,开始促进侧根形成,C错误;D.本实验只探究了在1 mmol/L的BL处理下,拟南芥侧根形成率的影响,无法得知随着BL浓度的增大,拟南芥侧根形成率的情况,D错误。故选B。
11.同域共存是指一些生物生存在同一个区域,由于竞争导致对环境需求不同而发生的生存空间错位的现象。下列不属于同域共存的是( ) A.杜鹃在林冠层栖息,画眉在林下层生活 B.鲢鱼在水上层,青鱼在水下层 C.兔子总是选择在狐狸出现少的地方活动 D.不同温度喜好的动物选择不同阳光照射处栖息 【答案】C
【解析】A.杜鹃在林冠层栖息,画眉在林下层生活,二者是由于竞争关系而导致的对环境需求不同而发生的生存空间错位的现象,属于同域共存,A错误;B.鲢鱼在水上层,青鱼在水下层,二者是由于竞争关系而导致的对环境需求不同而发生的生存空间错位的现象,属于同域共存,B错误;C.狐狸和
兔子是捕食关系,二者不是竞争关系,为躲避狐狸,兔子选择与狐狸不同区域活动,这不属于同域共存,C正确;D.不同温度喜好的蜥蜴,选择不同阳光照射度的灌木栖息,二者是由于竞争关系而导致的对环境的需求不同而发生的生存空间错位的现象,属于同域共存,D错误。故选C。
12.某河流受到生活污水的轻微污染后,通过自我调节很快消除了污染,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活在河流中的所有动植物构成生物群落 B.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C.河流中的鱼、虾等消费者的存在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该过程主要体现了河流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答案】A
【解析】A.生活在河流中的所有生物(包括动植物和微生物等)构成生物群落,A错误;B.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正确;C.鱼、虾等消费者直接或者间接以植物为食,消费者的存在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正确;D.由于河流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抵抗力稳定性,所以河流受到轻微污染后能消除污染,并使其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受到明显的影响,D正确。故选A。
13.某研究小组为测定不同生长期的黄瓜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单位面积氧气释放速率,设置了4组依次减弱的光照强度(单位:cd),在温度、CO2等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后,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本实验的氧气释放速率是指表观光合速率
B.实验中,结瓜期氧气释放速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光反应速率下降
C.幼苗期氧气释放速率小可能与叶绿素含量少有关,结瓜期氧气释放速率大可能与光合产物输出增加有关
D.与结瓜期相比,初花期的黄瓜叶片的氧气释放速率受弱光强度变化的影响较大 【答案】D
【解析】A.表观光合速率一般指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是指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是总光合速率减去呼吸速率的值,本实验的氧气释放速率可代表表观光合速率,A正确;B.光反应阶段,水光解生成氧气和NADPH,实验中,黄瓜在结瓜期随着光照减弱,叶片氧气释放速率下降,其原因是光照减弱,光反应速率下降,B正确;C.幼苗期新长出的嫩叶,光合速率很低,其主要原因是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少,光反应较弱,氧气释放速率小;结瓜期叶片光合作用的产物输出为果实,该时期产物输出增加,叶片光合速率作用增大,氧气释放速率大,C正确;D.分析题图可知,初花期的氧气释放速率相对值的变化差值小于结瓜期,因此与结瓜期相比,初花期的黄瓜叶片的氧气释放速率受弱光强度变化的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D。
14.番茄为自花传粉植物。现用纯种有茸毛红果植株(AABB)与无茸毛黄果植株(aabb)杂交,F1均为有茸毛红果番茄,F1自交后,F2中的有茸毛红果占77% ,无茸毛黄果占17%,还出现了一定比例的无茸毛红果和有茸毛黄果。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基因A/a、B/b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B.测交是验证F2中的有茸毛红果是否是纯合子的最简便的方法 C.F2中的无茸毛红果和有茸毛黄果所占的比例可能相同 D.F1中的有茸毛红果的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1∶1∶1 【答案】C
【解析】分析题意,纯种有茸毛红果植株(AABB)与无茸毛黄果植株(aabb)杂交,F1均为有茸毛红果番茄,说明有茸毛、红果为显性性状,F1基因型为AaBb。因此,A.F1自交后代中出现无茸毛黄果,说明基因A/a、B/b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但未出现9∶3∶3∶1及其变式,说明这两对等位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B.番茄为自花传粉植物,因此自交是验证F2中的有茸毛红果是否是纯合子的最简便的方法,B
错误;C.根据F2比例可知A/a、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A与B位于一条染色体上,若A/a、B/b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发生交叉互换,则可能出现无茸毛红果和有茸毛黄果,且两者所占的比例可能相同,C正确;D.因为A/a、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基因型为AaBb的F1(有茸毛红果)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1,D错误。故选C。
15.日节律是动物普遍存在的节律性活动,下图表示某种动物以24 h为周期的日节律形成机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P蛋白和T蛋白形成的二聚体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 B.X蛋白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不完全相同 C.白天,T蛋白的降解可导致X蛋白减少从而使动物表现日节律现象 D.晚上,P-T蛋白二聚体的含量变化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答案】C
【解析】分析题图,P蛋白和T蛋白会在细胞质结合形成P-T蛋白二聚体,该二聚体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抑制相关基因的转录,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白天时,T蛋白降解,X蛋白积累量增加,动物表现出日节律现象。因此,A.由图示可知,P蛋白和T蛋白形成的P-T蛋白二聚体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A正确;B.X蛋白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不完全相同,如转录有T-A,翻译则是U-A,B正确;C.由图示可知,白天时,T蛋白降解,X蛋白积累量增加,动物表现出日节律现象,C错误;D.晚上,P蛋白和T蛋白的合成受细胞核内P-T蛋白二聚体的抑制,这属于负反馈调节,D正确。故选C。
16.为保护Y及其栖息地,国家在其栖息地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对该自然保护区中鸟类丰富度的调查结果显示,主要在森林中生活的鸟类物种数远多于主要在灌木林和草丛中生活的鸟类物种数。某灌木林的食物网简图如图所示(已知D的同化量为e;Y的摄入量,呼吸散失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和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分别为a、b、c、d)。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自然保护区需要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 B.森林中植物的垂直结构比灌木林和草丛的更为复杂 C.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为e/(a-d)
D.若因某种原因,B大量迁走,则Y的营养级没有发生变化 【答案】C
【解析】A.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
常功能,A正确;B.森林中植物的垂直结构比灌木林和草丛的更为复杂,这种结构可以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B正确;C.同化量=呼吸散失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故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为e/(b+c),C错误;D.B和C都处于第二营养级,若因某种原因B大量迁走,那么,Y依然将处于
第四营养级,Y的营养级没有发生变化,D正确。故选C。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一)必考题(本题共4小题,共48分)
17.(12分)番薯是一种高产且适应性强的作物,块根除作主粮外,也是食品加工、淀粉和酒精制造工业的重要原料。番薯下侧叶片合成的有机物主要运向块根贮藏,下图表示其光合作用产物的形成和运输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提取番薯叶肉细胞中的光合色素时,常用的溶剂是____________;光合色素的功能是____________,图中的②过程需要光反应提供____________,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__(填“吸能”或“放能”)反应。
(2)适宜条件下,将番薯下侧叶片固定在含有一定浓度14CO2的密闭容器内,一段时间后用热甲醇迅速杀死下侧叶片,提取其中的产物进行鉴定。
①热甲醇能使细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导致正常代谢中断,引起细胞死亡。 ②若培养20 s后鉴定发现,叶肉细胞中已出现了图中的两种放射性有机物,则按照反应的先后顺序并结合图示推测,后产生的放射性有机物是__________
__;催化该物质继续反应生成其他光合产物的酶分布于叶肉细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填具体场所)。
(3)若摘除番薯一部分块根,则会导致下侧叶片的光合速率____________,叶肉细胞液泡中的蔗糖含量____________。(填“上升”“基本不变”或“下降”)
【答案】(1)无水乙醇(或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加入适量无水碳酸钠) 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H]和ATP 吸能
(2)①酶变性失活 ②磷酸丙糖 叶绿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 (3)下降 上升
【解析】据图可知,①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的CO2的固定阶段,②是暗反应中的C3的还原阶段。从图中可以看出,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其产物磷酸丙糖可以在叶绿体基质中合成淀粉,也可以被运出叶绿体而在叶肉细胞中的细胞质基质中合成蔗糖;蔗糖可以进入液泡暂时储存起来,也可以通过韧皮部被运至茎块细胞,在茎块细胞内合成淀粉。
(1)提取光合色素时,常用的溶剂是无水乙醇,也可以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加入适量无水碳酸钠来代替。光合色素的功能是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图中的②过程为C3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H]和ATP,据此可推测该过程属于吸能反应。 (2)①热甲醇能使细胞中的酶变性失活,导致正常代射中断。
②根据图示,若细胞中出现两种放射性有机物,则这两种放射性物质应分别是C3和磷酸丙糖,其合成顺序是先合成C3,再继续反应合成磷酸丙糖。磷酸丙糖可在叶绿体基质中继续反应生成淀粉和其他有机物,或运输至细胞质基质合成蔗糖。
(3)若摘除一部分块茎,则会导致光合产物(蔗糖)积累,从而抑制光合作用(卡尔文循环)的进行,导致下侧叶片的光合速率下降;此外,积累的蔗糖会运输至液泡,使叶肉细胞液泡中的蔗糖含量上升。
18.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请回答下列有关玉米遗传变异的问题:
(1)玉米有早熟和晚熟两个品种,该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现分别用A、a和B、b表示。为探究玉米早熟和晚熟的遗传规律,科学家进行了杂交实验: 实验1:早熟×晚熟,F1表现为早熟,F2表现为15早熟∶1晚熟。 实验2:早熟×晚熟,F1表现为早熟,F2表现为3早熟∶1晚熟。
①实验1的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对F2中的早熟品种测交,其后代表现型为1∶1的个体占____________。
②实验2的亲本中,早熟品种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F2中的早熟品种自交,其后代中早熟与晚熟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
(2)假设决定玉米抗寒与不抗寒的基因在叶绿体DNA上,现用抗寒晚熟与不抗寒早熟的纯合亲本杂交,若要得到抗寒早熟个体,需用表现型为________的个体作母本,纯合的抗寒早熟的个体最早出现在________代。
【答案】(1)早熟∶晚熟=3∶1 4/15 AAbb或aaBB 5∶1 (2)抗寒晚熟 F2
【解析】早熟×晚熟,F1表现为早熟,F2表现为15早熟∶1晚熟。说明F1的基因型为AaBb,且亲本中早熟的基因型为AABB,晚熟基因型为aabb。实验2中早熟×晚熟,F1表现为早熟,F2表现为3早熟∶1晚熟。F1为Aabb或aaBb,所以亲本中早熟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晚熟基因型为aabb。
(1)①实验1中F1的基因型为AaBb,测交是与隐性个体进行杂交,即AaBb×aabb,后代的基因型为1AaBb、1aaBb、1Aabb、1aabb,表现型及比例为早熟(1AaBb、1aaBb、1Aabb)∶晚熟(1aabb)=3∶1;如果对F2中的早熟品种(15份)测交,则其后代表现型为1∶1的个体为2Aabb或2aaBb,比例为4/15。
②实验2的亲本中,早熟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F2中的早熟品种(1/3AAbb、2/3Aabb或1/3aaBB、2/3aaBb)自交,即1/3AAbb→1/3AAbb、2/3Aabb→2/3(1/4AAbb、2/4Aabb、1/4aabb),后代晚熟的比例为2/3×1/4=1/6,后代中早熟与晚熟的比例为5∶1。 (2)雌配子和雄配子结合(卵细胞和精子结合),下一代的遗传物质来自雌配子的细胞核DNA和细胞质中叶绿体、线粒体的DNA以及雄配子的细胞核DNA,雄配子叶绿体的DNA不会进入受精卵中,因此若要得到抗寒早熟个体,需用表现型为抗寒晚熟的个体作母本,后代才一定为抗寒早熟个体;又知该抗寒早熟个体的F1中,早熟个体为杂合子,抗寒基因型为纯合子,因此F1再自交一代,得到的F2中才会出现纯合的抗寒早熟个体。
19.眼压升高会通过机械压迫和引起视神经缺血两种机制导致视神经损害,进而使人患青光眼。临床上多采用降低眼压的手段治疗青光眼,但眼压恢复正常时,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受损数目多,细胞损伤加剧,最终会导致视力锐减。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神经节细胞与其他神经细胞的关系如图所示。当感光细胞受到刺激时,其膜外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同时会释放___________到达双极细胞,引起双极细胞产生兴奋,进而在大脑皮层形成视觉。
(2)视觉的形成过程中含有的反射弧组成是______________,该过程_____(填“是”或“不是”)条件反射。
(3)T细胞通常被血视网膜屏障阻止进入视网膜,防止引起炎症。研究人员发现,眼压升高时,T细胞能够通过屏障进入视网膜。高眼压下,神经节细胞会产生具有保护作用的热休克蛋白,通常T细胞_________(填“会”或“不会”)靶向人体自身细胞产生的蛋白。青光眼患者体内往往共生着能产生热休克蛋白的菌群,而科学研究表明,小鼠在没有共生菌群的情况下,不会产生导致青光眼的T细胞反应或相关的神经变性。从免疫学的角度看,推测青光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受损的最可能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青光眼实际上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疾病。 【答案】(1)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神经递质 (2)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视觉中枢(神经中枢) 不是
(3)不会 T细胞在进入视网膜前接触过体内共生菌产生的热休克蛋白,眼压升高时,T细胞通过血视网膜屏障进入视网膜,特异性地与神经节细胞上的热休克蛋白结合,导致神经节细胞损伤 自身免疫病
【解析】(1)静息时,K+外流,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因此当感光细胞受到刺激时,会产生动作电位,膜内电位变化为由负变为正;同时感光细胞还会在突触结构中释放神经递质到下一个神经元(双极细胞),引起双极细胞产生兴奋,进而在大脑皮层形成视觉。
(2)视觉是一种感觉,在大脑皮层产生,因此所经过的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视觉中枢;由于该过程并没有经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所以不属于条件反射。 (3)免疫系统在正常情况下具有识别“自己”,排除“非己”的能力,因此T细胞不会靶向人体自身细胞产生的蛋白;但青光眼患者体内往往共生着能产生热休克蛋白的菌群,同时神经节细胞上也可以表达出热休克蛋白,因此青光眼很有可能是由于T细胞在进入视网膜前接触过体内共生菌产生的热休克蛋白,所以将其识别为抗原;故眼压升高时,T细胞通过血视网膜屏障进入视网膜后,会特异性地与神经节细胞上的热休克蛋白
结合,导致神经节细胞损伤;由于该过程中自身的T细胞攻击了自身的细胞,所以在免
疫学上属于自身免疫病。
20.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可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某山区建立的生态农业模式是在稻田中养鸭,
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肥田。
(1)稻田养鸭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始的。 (2)该生态农业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传统农业高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系统实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稻田因生活污水等被轻微污染,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这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其基础是________调节。 (4)蝗灾对粮食和农业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目前,灭杀蝗虫最有效的办法是喷洒农药,这种方法不但成本高,还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请你结合所学生物知识,提出两条生物防治蝗虫的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水稻、鸭、害虫、杂草和微生物 水稻和杂草等固定太阳能
(2)生态农业系统的生物种类比传统农业的多 生态系统的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等 (3)自我调节能力 负反馈
(4)改造生态环境,减少蝗虫的食物来源;利用无害药物干扰蝗虫之间的信息交流;在蝗虫栖息地大量饲养鸡、鸭等蝗虫天敌;引入寄生在蝗虫体内的寄生虫或寄生菌;适当间种毒蛋白(能杀蝗虫但对人体无害的毒蛋白)转基因植物;用音响设备发出吸引蝗虫的声音信号诱捕或驱赶蝗虫,使其集群或远离农田
【解析】(1)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所以该稻田养鸭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包括水稻、杂草、鸭子、有害昆虫和分解者;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从水稻和杂草等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2)生态农业系统的生物种类比传统农业的多,其抵抗力稳定性比现代农业的高;建立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生态系统的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等。
(3)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所以该生态系统能在一段时间内维持相对稳定;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4)利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进行害虫防治的方法就是生物防治。蝗虫生物防治的方法很多,比如改造生态环境,减少蝗虫的食物来源;利用无害药物干扰蝗虫之间的信息交流;在蝗虫栖息地大量饲养鸡,鸭等蝗虫天敌;引入寄生在蝗虫体内的寄生虫或寄生菌;适当间种毒蛋白(能杀蝗虫但对人体无害的毒蛋白转基因植物;用音响设备发出吸引蝗虫的声音信号诱捕或驱赶蝗虫,使其集群或远离粮食和农田。 (二)选考题(任选一题作答,多做按第一题给分,共12分) 21.【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专题】(12分)
含油废水可用产脂肪酶的细菌处理。研究人员按照下图所示流程从淤泥中分离得到产酶能力较高的菌株。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将淤泥样品稀释液接种至以脂肪为唯一________(填“氮源”或“碳源”)的甲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培养一段时间后,稀释涂布于乙培养基上。甲、乙培养基从功能上分类属于___________培养基。
(2)配制的培养基必须进行灭菌处理,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灭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检测固体培养基灭菌效果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步骤⑤的筛选过程中,如果要测定产脂肪酶细菌的活菌数,通常可以每隔24小时统计一次菌落数目,选取________________时的记录作为结果。
(4)对筛选出的目的菌株可用射线照射处理以提高其产酶能力,该过程的原理是射线照射可引起细菌__________________。
(5)用筛选出的目的菌株处理含油废水时,可采用_____________技术,使菌株被反复利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答案】(1)碳源 选择
(2)高压蒸汽灭菌 为了杀死培养基中的所有微生物 不接种培养(或空白培养) (3)菌落数目稳定 (4)基因突变 (5)固定化细胞
【解析】(1)脂肪含有C、H、O,可为产脂肪酶的细菌提供碳源;甲和乙培养基都是为了筛选产脂肪酶细菌,所以都应以脂肪作为唯一碳源,在此培养基上,其他不能以脂肪为碳源的微生物不能生存,因此它们都属于选择培养基。
(2)配制的培养基一般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灭菌是为了杀死培养基中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保证培养基没有杂菌污染;将灭过菌的培养基不接种微生物,放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以检测灭菌是否彻底。
(3)每隔24小时统计一次菌落数目,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这样可以防止因培养时间不足而导致遗漏菌落的数目。
(4)射线处理可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因此对筛选出的目的菌株可用射线照射处理以提高其产酶能力,该过程的原理是射线照射可引起细菌发生基因突变。
(5)细菌个体较大,不易吸附,因此可采用固定化细胞技术,使菌株被反复利用,以降低生产成本。
22.【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2分)
自2019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对抗新冠病毒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某科研团队以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基因为目的基因,pCMV质粒为载体研制新冠疫苗。目的基因及质
粒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酶切位点如图所示。
(1)为了获得重组DNA分子,应当挑选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_____________,此外还需_____________酶。
(2)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大肠杆菌时,需先用_____________处理使大肠杆菌处于感受态,待转化完成后再加入_____________(a.仅含青霉素,b.仅含一种其余抗生素,c.不含抗生素,d.含多种抗生素)的LB液体培养基,置于摇床中慢速培养一段时间以恢复正常状态。
(3)为更好地研究新冠患者的病症及治疗办法,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发了新冠病毒小鼠模型。已知新冠病毒通过识别人肺部细胞表面的受体(ACE2蛋白)进入人体细胞,但小鼠却并不含人的ACE2基因。因此,科学家可将__________________
___导入鼠的受精卵,经_____________________后得到转基因鼠。接下来,可对转基因鼠进行_____________处理,以观察其呈现的病症并测试药物的活性。 【答案】(1)Sall和KpnⅠ DNA连接 (2)CaCl2或Ca2+ a
(3)含人ACE2基因的重组DNA分子 胚胎体外培养、胚胎移植 感染新冠病毒 【解析】(1)由图可知,不能用Scal酶进行切割,以避免青霉素抗性基因被破坏;根据转录方向和基因的表达方向,可排除EcoR Ⅰ;又为了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同时避免切开的质粒环化,所以应挑选Sall和KpnⅠ进行切割,同时需要用DNA连接酶将切开的DNA片段进行连接。
(2)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时,应用氯化钙处理受体细胞,使之成为感受态细胞。该质粒上含有青霉素抗性基因,能产生抵抗青霉素的物质,故转化完成后,将其置于含青霉素的培养基进行筛选,能在该培养基上正常生长并产生刺突蛋白的细胞为目的细胞。
(3)由于小鼠不含人的ACE2基因,所以需向小鼠受精卵中导入含人ACE2基因的重组DNA分子,经胚胎体外培养、胚胎移植后获得含人的ACE2基因的小鼠作为实验小鼠。用新冠病毒感染转基因小鼠,以观察其呈现的病症并测试药物的活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