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春亚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本科》 2017年第9期
[摘
要]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作为高职机电类专业重要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学生职业技能发展的一块基石,但在课堂实践中发现了诸多影响授课质量的问题。从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现状出发,明确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改进措施,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显著。
[关
键 词] 液压与气压传动;高职;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5-0183-01
随着科技的发展,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在机械制造大型养路机械、工程建筑、石油化工等方面的应用日趋广泛。液压与气压传动是高职机电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以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但现阶段高职液压与气压传动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针对本门课程教学现状,探讨如何培养出专业知识与操作能力兼备的高端技术型人才成为当前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材内容陈旧
目前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相关教材很多,但大部分教材内容类似,课本中的实例很多都已经被淘汰,没有根据行业的发展更新,与实际应用脱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不到与自己所学专业的紧密切合点。另外,教材理论内容较多,涉及面广,实用的知识却很少,这不仅增加了课程的学习难度,也对课堂教学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理论与实践脱节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很多内容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且机电行业中液气压设备随处可见,液气压设备的日常维护与基本故障诊断技能成为机电相关专业学生的必备能力之一。但从实际教学过程来看,很多教师注重的是理论知识讲授,实践过程被分割开来,没有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实践操作能力未得到提高。
(三)教材插图晦涩难懂
根据实际授课经验,液压元器件的结构比较难理解。液压泵和液压控制阀作为本门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但高职类学生机械设计等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单单从课本上液压元件的结构中很难理解其工作原理,加上学生自控能力差,抱着“六十分万岁”的思想,遇到不会的问题也无心去学,自暴自弃,最后只会机械地应付考试。
二、对策分析
(一)选择合适的教材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探寻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生活中常用的浇水的喷壶、液压减震的鞋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还要主动了解机电行业的最新发展动向,并据此增加与本专业紧密相关的教学题材。以铁路维修相关专业为例,笔者将与课程专业相关的捣固车及钢轨打磨车融入课堂中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课程与专业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再次,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加强企业技术人员与任课教师的交流,让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材的编订,争取做到书本知识与企业实际的无缝对接。
(二)教学做一体化
单纯的理论讲授枯燥无味,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笔者可以将课堂搬进实训室,充分利用相关的教学设备、基本的液压与气压传动实训室、专业相关捣固车模拟驾驶实训室等,学习过程不仅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讲授大型养路机械捣固车液压系统时,可以让学生模拟驾驶捣固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对本节内容印象深刻,授课效果很好。
(三)项目化教学
项目化教学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为目标,将传统教学重心由“教法”转移到“学法”。笔者让学生拿到项目后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完成项目任务的学习。如在学生掌握了常见液压元件工作原理及典型的控制回路工作过程后,由于液气压传动原理的相似性,可设计项目气动切割机回路,根据项目要求选择气动元件,并设计相关的气动回路进行调试运行。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给出相应的评价。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获得技能的提升。
(四)巧妙利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呆板教学过程。笔者针对液气压传动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的讲解,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溢流阀结构的讲解,通过简化溢流阀的结构,以动图的形式演示溢流阀的工作过程,播放相关的视频,让不易理解的难点变得形象易懂,提高了课堂效率,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本文针对液压与气压传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分析,在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专业与课程有效衔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授课过程中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巧妙借用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均达到了较好的授课效果。除此之外,还应适当地减少理论教学的内容,接受企业技术人员的实时反馈,结合实际工作需求,对授课内容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郭联金,王国胜.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实施[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4(31):131-133.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