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第11课《蔬果变变变》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人:_ _ ______ 学校: 教学 蔬果变变变 课时: 1 内容 知识 观察、了解各种蔬果变化多样的形态、丰富多彩的颜色,感受新鲜蔬果独特目标 自然美感。 教能力充分展开想象,将各型各色的蔬果切片拼摆出情趣盎然的蔬果画。 学目目标 标情感体验创作乐趣,发展学生的造型能力及想象力。激发学生善于发现美、并在目标 生活中创造美的能力和激情。 教学重点 体会蔬果画的美感和质感。学习用切割、拼拜等方法创作出蔬果画。 教学难点 用蔬果创作出富有创意的蔬果画。了解什么是浮雕。 教学媒体 幻灯片,多媒体教学系统,示范工具。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图片导入,出示卡尔·华纳的食物拼摆作品,引起学生兴趣。 师:认真观察图片中有哪些蔬果?作者巧妙地将他们变成了什么? 学生回答:西兰花变成树木,草莓变成热气球…… 师:只要我们开动脑筋,蔬果就会变得不一样。 出示题目:蔬果变变变 (用水果作为题目的笔画,背景用一个盘子的形状的纸。漂亮的题目,醒目的颜色带学生进入蔬果的世界。) 二、引导探究: (一)观察探究:出示蔬果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师:你喜欢哪种蔬果?它们是什么颜色?形状有什么特点?
( 颜色不同 ) ( 形状不同 ) 学生回答 得出结论:不同蔬果形态各异,色彩缤纷。 (二)教师播放幻灯片:展示蔬果画作品。
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这件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形象?是以什么蔬果为主体制作的?这些蔬果与这个形象有什么相似之处?作者又利用了哪些蔬果做的装饰使作品更接近原型? 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评价与指导。 三、精讲示范:教师一边示范蔬果作画一边强调制作步骤。 (示范:在盘中用油菜叶摆成荷叶,切好的紫洋葱摆成荷花,完成一幅荷塘作品) (一)联想:变换不同角度,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力,可以利用蔬果的形状,也可以利用它的颜色。 (二)切割:使用塑料刀等安全的工具将蔬果切割成你想要的形状。 (为保证安全,课上不让学生用刀,可以课下家长或老师将蔬果切割好带来。学生准备塑料刀具或钢尺,在需要时修改形状。) (三)摆拼:在盘子中摆拼出主题造型,再请一名学生帮忙添加装饰,完成一幅生动的蔬果画。 (师生合作完成,充费调动学生积极性。) 四、观察欣赏:(一 )出示浮雕作品并简单介绍。
浮雕 纸浮雕 (二)播放蔬果画图片,学生欣赏。 (三)学生评论,你最喜欢哪张蔬果画作品?他使用哪种蔬果制作的?你还可以用这些蔬果作品作出哪些画? (四)小组讨论:你手中的材料可以制作出什么立体形象或画卷。 五、优化练习 六、展示评价:老师将本课优秀作品拍照,电脑播放展示,并且将优秀作品上传至微博“南仓小学艺术 天地”。
(学生作品)
学生自评(介绍自己的作品,包括作品名字 、材料、方法等)、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给 出建议。 七、拓展升华:利用生活中常见的蔬果材料设计出更加有意思的圆雕作品。 (为学生们简单介绍什么是“圆雕”,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激励学生课下主动探索学习。) 八、同学们一同体验蔬果的味觉感受。 板书设计: 蔬果变变变 蔬果:形态各异,色彩缤纷 课件展示 步骤: 联想、切割、摆拼 教学反思: 我讲的这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美术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十一课《蔬果变变变》一课。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2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我比较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本节课我以观赏范例为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紧紧围绕自主学习、与人合作、共同探究的教学线索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进程中体验愉跃感和成就感。 参考文献 [1] 专家.美术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1-2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