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T梁常见病害

2022-08-05 来源:步旅网


1 预应力T梁施工常见质量问题

1 ) T梁腹侧表面 、端头封锚面有蜂窝 、麻面现象,马蹄上口斜面气泡较多;

2 ) 梁端头第二道横隔板下耳板附近、腹板变厚处、马蹄上口斜面易存在孔洞 ;

3 ) 马蹄根部、侧模拼缝、堵头模板两侧处易跑浆,产生“烂边”、“烂根”现象;

4 ) 梁腹表面有明显层印 ;

5 ) 梁腹板表面有水纹 ;

6 )板表面、翼板下表面有“白斑”和“黑斑”,砼表面“花脸”,颜色不一;

7) 模板拼缝处有“错台”,严重时有“跑模”现象;

8) T梁张拉起拱后,两头马蹄底部缺棱掉角;

9 ) 桥面连续预埋钢板下的砼不密实;

10 ) T梁翼板顶面收缩 裂缝较多 。

2 T梁常见施工问题原因分析

2.1麻 面

麻面是指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露筋现象,其直径通常在5mm以下

原因分析

产生麻面的原因主要有:

a ) 砼入模后振捣质量差、次振或漏振,轻为麻面。重为蜂窝:

b) 马蹄上口斜面排气困难,锚固截面锚下钢筋密集,受抽拔管位限制振捣困难,混凝土振捣不足,气泡未完全排出,部分气泡残留在混凝土与模板之间;

c ) 新拌混凝土浇筑入模后,停留时间过长,振捣时已有部分凝固:

d ) 浇筑前没有在模板上洒水湿润或湿润不足,砼的水分被模板吸去或模板拼缝漏浆 ,靠近拼缝的构件表面浆少 ;

e ) 模板表面未清理干净,附有水泥浆渣等杂物。

f ) 用小料水平分层浇注完马蹄后,浇注腹板时误开平板振捣器上部灰浆顺模板表面流到下层塌落度损失比较大混凝土表面,拆模后出现若断若续的“眼泪”。

2.2蜂窝

蜂窝是指混凝土局部疏松,砂浆少 、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 ,形成的蜂窝状孔洞 。

原因分析

产生蜂窝的原因有 :

a ) 模板漏浆,加上振捣过度,跑浆严重 ;

b ) 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砼坍落度过小 ;

c ) 混凝土未分层下料 ,振捣不实或漏振 ;

d ) 砼搅拌与振捣不足 ,使砼不均匀 ,和易性差 ,造成局部砂浆过少,混凝土离析。

2.3孔洞

孔洞是指砼表面超过保护层厚度 ,混凝土结构 内部存在着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原因分析

产生孔洞的原因有:

a ) 内外模板距离狭窄,振捣困难 ,骨料粒径过大 ,腹板钢筋过密 ,造成砼下料时被钢筋和波纹管卡住 ,下部形成孔洞;

b ) 砼流动性差或砼出现离析,粗骨料同时集中到一起造成砼浇筑不畅;

c ) 未按浇筑顺序振捣,造成漏振点,没有分层浇筑或分层过厚,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

2.4 “ 烂边 ” 和“ 烂根 ”

原因分析

“ 烂边 ” 和“ 烂根 ” 主要是由于模饭拼缝不严密 、接缝处止浆不好,模板下底边与台座包边角钢或橡胶带结合不紧密 ,振捣时砼表面失浆造成的。漏浆较少时边角出现“毛边”,漏浆严重时出现砼蜂窝、麻面。另外,附着式振捣器布置过密、过低 、太靠近拼缝 .也是造成T梁“ 烂边” 和“ 烂根” 的一个原因。

2.5层印

原因分析

产生层印的原因有:

a ) 砼浇筑顺序控制得不好,浇筑下层砼时 ,上层砼等待时间过长,砼出现明显的接茬痕迹 ;

b ) 在砼拌制 、运输 、浇筑三个环节中机械出现故障,停歇后继续浇筑 ,而未按照施工缝的要求进行检查处理 ;

C ) 分层浇筑时砼振捣过度,造成石子下沉 、水泥砂浆上浮 ,浆多的地方颜色发青 ,石子多的地方颜色发自,形成对比;

d ) 模板上脱模剂涂刷过多往下流,拆模后在构件表面呈现若断若续的假“ 分层” 。

2.6水纹

原因分析

产生水纹的原因有 :

a ) 砼浇筑时出现泌水现象 ,在砼振捣后 ,贴壁现水纹;

b) 浇筑完马蹄后,浇筑腹板时误开附着式振捣器,上部浆体顺模板表面流到下层 ,拆模后出现若断若续的“ 眼泪” ;

c ) 附 着 式 振 捣 器 振 动 力 太大 ,模板轻微松动.模板与砼表面因吸附力形成水纹。

2.7 错台、跑模

原因分析

产生错台 、跑模的原因有 :

a) 模板拼缝经反复拆装企口变形或严重垂直度控制不好 。相邻两块模板本身嵌缝 :

b) 相邻两块模板对拉螺杆松紧程度不一.模板受振后胀开程度不一 ;

C ) 砼侧压力比较大 ,拉杆滑丝 、螺母丝扣有损伤 ,振捣过程中出现螺母脱丝 。

2.8切角

切 角指T 梁 张拉起拱后 ,梁端头马蹄底边砼发生斜截面破坏后 掉 角

原因分析

T 粱 张拉起拱后 ,支撑方式发生变化 ,由张托前的面支撑改为线支撑,, 加之梁端有5 C M素砼,易发生斜截面剪切破坏 。

2.9收缩裂纹

T梁裂缝主要由变形引起,称为非结构裂缝 ,指变形得不到满足,在构件内部产生自应力, 当该A应力超过混凝土允许应力时 ,引起混凝土开裂 ,多出现在 T 梁顶面和翼板底面。

原因分析

产生收缩裂纹的原因有 :

a ) 混凝土浇筑后处于塑性阶段 ,砼早期养护不到位,表面水分损失过快 ,造成内外收缩不均匀而引起表面砼开裂 :

b ) 由于温度变化产生的裂缝 ,结构随着温度变化受到约束时,在混凝土内部产牛应力,当此应力超过混凝土抗裂强度时混凝土便开裂 ,即会产牛温度裂缝 :

C ) 过度振捣造成混合料离析 ,表面水泥含量大 ,收缩量也增大:

d) 拆模过早或养护期内受扰动等因素有可能引起砼裂纹的产生 。

2.10花 面

原因分析

产生花面的原因有 :

a ) 砼浇筑时模板会因投料和振捣器激振,溅上许多水泥浆或在翼板模板上残留有未清理干净的水泥浆 ,拆模后在砼表面留下白斑点 ;

b ) 脱模剂涂抹不匀或模板未清理干净 ,局部油脂集中,拆模后形成黑斑 :

c ) 腹板表面有石子的地方水分少 、蒸发快 、颜色浅 。无石子的地方水泥浆较多 、混凝土颜色较深 ,造成砼表面颜色不一致 。

d)鱼鳞纹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坍落度较大的混凝土振捣没有能够振捣充分, 在实施上层混凝土的浇筑作业时, 由于其自重影响, 导致下层混凝土受力再次下沉所形成的。

2.11空鼓

凿开 T梁顶面砼 , 露出桥面连续预埋钢板及焊接钢筋, 清理周边软弱砼时发现预埋钢板底下砼有空隙。

原因分析

浇注预埋钢板砼时, 钢板底部砼不饱满, 形成空鼓。

2.12 施工缝夹层

施工缝处砼结合不好 , 有缝隙或夹有杂物 , 造成结构整体性不良。

原因分析

a) 在灌注砼前没有认真处理施工缝表面 ; 灌注前, 捣实不够。

b) 灌注大体积砼结构时, 往往分层分段施工。

2.13 产生砂线

砼表面产生砂线 、气泡的原因很复杂。主要影响因素为砼配合比、砼的保水性、搅拌时间、砼的浇筑工艺 、下料高度 、分层厚度、振捣方法和时间、模板工艺等等。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我们作如下分析。

产生砂线的原因

a)过振将增大砼的泌水 ,特别是附着式振捣器过振 ,使砼与模板交界面和砼面 层混合材料含水量增大 ,部分水泥颗粒随水上升。在砼与模板交界面上上升的水把水泥浆带走 ,形成通道 ,仅留下砂子 ,出现砂线 。

b)未按配合比施工 ,砼用水量过大 ,导致水泥浆和砂分离。

2.14产生气泡

砼拌合物中存在的气泡有两种 : 一种是化学引气 ,化学引气是掺用有引气功能的外加剂所引起的;另一种是物理引气 ,它主要是砼在搅拌过程中引入的空气。

a)砼在密实硬化后产生气泡有两种原因,一种是砼用水量过多, 水囊内的水蒸发后形成;另一种是振捣不够,砼内的气泡未在振捣中排除。

2简支 T梁使用过程中主要病害

我国已经修建大量简支T梁桥,普遍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及结构病害,主要表现为

1 ) 混凝土表面剥落、渗水,钢筋锈蚀、局部破损露筋等。

2 )桥面铺装出现破损、沉陷;翼缘板出现顺桥向被剪断严重病害。

3 )跨中挠度过大, 超过规范允许值。

4 ) 梁底出现横向裂缝,多发生在跨中,自下缘向上发展,一般在中性轴以下。腹板出现斜裂缝,往往发生在支座附近,由下部开始沿着与轴线成 2 5~5 0 的角度开裂。

5 ) 横隔板以及梁与横隔板连接处出现裂缝,裂缝由下向上,而且不规则。

6 ) 梁端头出现破损、开裂、钢筋外露的现象。

病害产生原因分析

经过分析研究和总结其病害产生原因有

1 ) 公路交通量不断增加,特别是超重车的增多,使桥梁承载能力不能满足要求, 不可避免在跨中及附近产生横向裂缝。桥头跳车产生汽车冲击力使梁端附近产生竖向或斜向裂缝,并造成梁端的破坏。

2 ) 由于是桥面铺装厚度较薄,且钢筋网布置不足,桥面铺装混凝土强度偏低, 造成桥面铺装的破损和沉陷。

3 ) 翼缘板之间的联结薄弱,仅在板缝部位布置少量的钢筋;再加上横向联系差和翼缘板厚度不足,易造成翼缘板被剪断现象。

4 ) 设计方面的不足也是引起其病害产生原因之一。 如:反拱度设置偏低、结构布置不合理、 断面形 状设计不科学、设计施工图不完善、 计算方面存在错 误等。

5 ) 施工质量缺陷、材料质量不好、自然灾害影响以及养护不力也会造成 T梁桥病害产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