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网友吐槽“年味变淡”引热议

2020-01-05 来源:步旅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网友吐槽“年味变淡”引热议

作者:

来源:《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2019年第04期

2019年春节期间,有关过年的话题再度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春节,标志着阖家团圆,人们对这个传统佳节充满期待。但也有不少人认为,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年味正在变淡。

例如有网友就吐槽,如今,给压岁钱的越来越少了,抢红包的越来越多了;年终守岁不再是不可或缺的仪式,全家聚集在电视机前品鉴春晚的场面也不多见了;就连那顿曾让长辈花尽心思的年夜饭,如今也能在明亮、整洁的餐厅里解决。这是否意味着,传统文化正在从我们的生活中悄悄退场?

此外,有媒体调查“80后”“90后”对中国年的感情,结果显示不少人都觉得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过年的热情也在逐渐退减,昔日那个欢天喜地的中国年,已成为一种耐人寻味的怀旧。 不过对于“年味变淡”这种说法,也有人表示,年味可以有形式上的创新。比如,和家人一同出游、度假,或是一起看电影追网剧,只要是温情的团聚,就是有年味。

传统文化需要新的表达方式

以前,年味是母亲亲手包的饺子,是一家人一起大扫除,是备好红纸请村里的老先生写春联,也是拜年串门讨红包,一声恭喜,几句调侃。而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多人选择提前到酒店预订年夜饭,辞旧迎新大扫除可以请家政公司,春联能直接到年货市场上挑,压岁钱更是变为手机上的发红包、抢红包。

这是年味与时代结合催生出的新面貌,是传统年味的新表达。传统节日的形式不會永远停留在昨日,而会与时间一起奔涌前行,它的文化内涵会借助崭新的表现形式,演变成新的节庆习俗。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厚重的文化内涵是节日的精髓,鲜活的时代表达让节日充满生命力。

以前,我们都盼望能早点过年,因为过年能吃上丰盛的佳肴,穿上漂亮的新衣,收到长辈们的压岁钱。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在成长,社会角色也在改变,可能由过去收红包变为现在发红包,从以前回老家过年到现在带着父母旅游过节。过去的年味其实没有变,节日传统依然在,仍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个人,变化在于代与代之间的文化传承。反之,我们又能以时代为擎,为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一张张回家的车票,一声声年货的叫卖,一条条微信的祝福,都蕴含着浓浓的年味,不仅承载着人们对乡土的眷恋,更寄托着情感的团圆。 以过去为标准感慨年味变淡是“参照错误”

年味,是一个很难界定的概念。抽象地说,是每个人过年的感觉以及对过年的重视与倚重程度。在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年代,过年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让人在填饱了肚子后,实现精神的满足,那么过年的重要性就不言自明。不过,当人的精神需求从最初的浅层次上升到更高的追求,以吃喝为载体的过节方式,必然会发生变化。

这是一个充满个性而多元的社会,每个人对物质和精神的追求呈现出极大的差异性。有人推崇传统,有人讲究新潮,有人喜欢热闹,有人偏好安静,有人热衷群居,有人垂青独行。随着手段的日益丰富,表达的渠道不断畅通,过节的方式不再单一化和模式化。以拜年为例,传统模式下,要么亲自上门,要么书信往来;而现在可以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既快捷又高效。

自有过春节的习俗以来,其形式一直在不断地演变,唯一不变并不断丰富的只是团圆、喜庆、祝福的主题。年味是一种感觉,是基于自我的幸福获得感和认知感。以前过年的方式简单,然而大家却有极强的满足感和释放感,“浓浓的年味”则是一种低层次的追求。当人的幸福阈值变高,幸福感不再容易满足之时,再用过去的标准来衡量,显然是一种“参照错误”。不断进步的社会,必然要做到对个性的充分尊重和满足。过节方式发生转变,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也是社会变迁的标志。某种意义上讲,参照过去的标准来谈年味的淡与浓,其实是漠视现状的矫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