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康复患者诊断、评定、治疗

2023-04-04 来源:步旅网


病人入院后首先由康复医师接诊,然后进行全面细致的临床以及康复专科检查,初次评定,对病人身体状态进行专业的功能评定,以了解病人肢体功能障碍的性质、严重程度,为下一步制定康复措施提供依据。中期评定,病人治疗一段时间后,治疗师需对病人的治疗情况进行总结,判断治疗效果以及病人仍然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的调整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末期评定,病人出院前结束治疗时进行,目的是判定治疗效果,对仍然遗留的问题提出进一步解决或改善的方法和建议。

针对不同疾病和病人得病时间的长短,应该采取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一、脑血管病人: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中风包括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和血管性痴呆四大类。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三大检查常规,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凝血四项、心功能,心电图检查、心脏彩超、颈部彩超检查。头颅CT和MRI检查

【诊断】

符合上述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者

【治疗】

一、临床治疗规范

(一)临床常规治疗

1、基础病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治疗;

2、延续性临床治疗:调节血压、颅压,改善脑供血、脑神经营养、对症支持治疗等;

3、改善语言、认知、精神、吞咽、运动、肠道功能障碍的药物治疗和临床技术选用。

4、中医中药治疗。

(二)常见并发症处理

1、感染:包括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感染的治疗;

2、压疮:体位处理、换药或手术治疗等;深静脉血栓:溶栓、抗凝药物应用等。

二、医疗康复规范

(一)功能评价

入院后5天内进行初期评价,住院期间根据功能变化情况可进行一次或多次中期评价,出院前进行末期评价。评价项目如下:

躯体功能评价

肌力评价、关节活动度评价、感觉评价、肢体形态评价、协调评价、日常生活活动(ADL)评价、疼痛评价,上肢神经损伤者需进行上肢功能评价、手功能评价,下肢神经损伤者需进行平衡功能评价、行步态分析等。

(二)康复治疗规范

1.物理治疗

(1)运动治疗:早期主要进行床上良肢位的摆放、翻身训练、呼吸训练、坐位平衡训练、转移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血管舒缩性训练等。

恢复期继续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牵伸训练、呼吸训练等,并进行患侧肢体的运动控制训练,以及各种体位的变换及转移训练,同时进行站立床治疗及坐、跪、站立位的平衡训练和步行训练等。

后期在继续加强前期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运动控制能功、肌力、平衡功能等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减重步行、辅助步行、独立步行等。

(2)物理因子治疗:

选用超短波疗法、电磁波疗法、中频、功能性电刺激疗法、隔物灸、电针等。

(3)上肢功能训练:通过有选择的作业活动来提高运动控制能功,维持和改善上肢关节活动降低肌张力、减轻疼痛,提高手的灵活性和实用功能。

(4)功能训练指导:包括日常生活活动指导,辅助器具使用训练和指导,并对有需要的患者进行环境改造指导和环境适应训练。

2、中医康治疗

(1)针刺治疗:采取分期治疗和辨证治疗相结合,取穴以阳经为主、阴经为辅。

(2)推拿治疗:一般在中风后二周开始推拿治疗,以益气血、通经络、调补肝肾为原则,选穴参照针刺穴位,手法以滚、按、揉、搓、擦等为主。

(3)其它治疗:电针、艾灸、穴位注射、火罐、中药治疗等。

二、颅脑损伤

颅脑损伤多见于交通事故、厂矿事故;自然灾害,坠落、跌倒、爆炸、火器伤以及各种钝利器对头部的伤害。常与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合并存在。首先是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功能评定主要内容包括:⑴脑外伤严重程度的评定 ⑵认知功能障碍的评定 ⑶感知功能障碍的评定 ⑷行为障碍的评定 ⑸言语障碍的评定⑹运动障碍的评定。预防和对症治疗各种外伤后并发症,高压氧,功能锻炼,神经功能和认知能力的恢复。⑴床上良肢位摆放;⑵定时翻身与拍背;⑶指导体位排痰引流;⑷各关节被动活动;⑸牵拉易于缩短的肌群与软组织,必要时应用矫形器固定关节于功能位;⑹尽早开始床上活动和坐位、站位的练习;⑺理疗、按摩、针灸、高压氧等。

三、周围神经损伤

【临床表现】

1、伤部检查 检查有无伤口,如有伤口,应检查其范围和深度、软组织损伤情况以及有无感染 。2、肢体姿势 观察肢体有无畸形。桡神经伤有 腕下垂 ;尺神经伤有爪状 手 ,即第4、5指的掌指关节过伸,指间关节屈曲;正中神经伤有猿 手 ;腓总神经伤有 足下垂 等。如时间过久,因对抗肌肉失去平衡,可发生 关节挛缩 等改变。

3、运动功能的检查 根据肌肉 瘫痪 情况判断神经损伤及其程度,用六级法区分肌力。0级——无肌肉收缩;1级——肌肉稍有收缩;2级——不对抗地心引力方向,能达到关节完全动度;3级——对抗地心引力方向,能达到关节完全动度,但不能加任何阻力;4级——对抗地心引力方向并加一定阻力,能达到关节完全动度;5级——正常。周围神经损伤 引起肌肉软瘫,失去张力,有进行性 肌肉萎缩 。依神经损伤程度不同,肌力有上述区别,在神经恢复过程中,肌萎缩逐渐消失,如坚持锻炼可有不断进步。

4、感觉功能的检查 检查痛觉、触觉、温觉、两点区别觉及其改变范围,判断神经损伤程度。一般检查痛觉及触觉即可。注意感觉供给区为单一神经或其它神经供给重叠,可与健侧皮肤比较。实物感与浅触觉为精细感觉,痛觉与深触觉为粗感觉。神经修复后,粗感觉恢复较早较好。感觉功能障碍亦可用六级法区别其程度:0级——完全无感觉;1级——深痛觉存在;2级——有痛觉及部分触觉;3级——痛觉和触觉完全;4级——痛、触觉完全,且有两点区别觉,惟距离较大;5级——感觉完全正常。

5、营养改变 神经损伤后,支配区的皮肤 发冷 、无汗、光滑、萎缩。坐骨神经伤常发生足底压 疮 ,足部冻伤。无汗或少汗区一般符合感觉消失范围。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一般检查

三大检查常规。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心电图检查、腹部B超检查、相关部位X线检查及神经电生理检查检查: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等(需进一步了解神经损伤的部位、程度、性质等)。

【诊断】

符合上述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者

【治疗】

一、临床治疗规范

(一)临床常规治疗

1、药物治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药物治疗、药物对症治疗等。

2、中医中药治疗。

3、经康复治疗后需手术探查或神经移植等。

(二)常见并发症处理

1、水肿:药物及理 疗,并预以抬高患者肢、弹力绷带及向心性按摩等治疗。

2、挛缩:患者肢主动及被动活动,必要时配带矫形器等。

3、继发性损伤(感觉丧失部位的烫伤、肌无力导导致的意外损伤):抗感染药物、理疗(超短波、紫外线、激光等)。

4、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可采取药物和神经阻滞术等。

5、晚期畸形后的矫形手术或功能重建手术。

二、医疗康复规范

(一)功能评价

入院后5天内进行初期评价,住院期间根据功能变化情况可进行一次或多次中期评价,出院前进行末期评价。评价项目如下:

躯体功能评价

肌力评价、关节活动度评价、协调评价、平衡功能评价、感觉评价、肢体形态评价、日常生活活动(ADL)评价、疼痛评价、、辅助器具使用评价;上肢功能损伤者需进行上肢功能评价、手功能评价,下肢功能损伤者需进行平衡功能评价、行步态分析等。

(二)康复治疗规范

1、物理治疗

(1)运动治疗:主要进行主被动运动、牵伸、肌力及耐力训练、感觉功能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

(2)物理因子治疗:

消炎消肿:选用热敷、红外线、超短波、电磁波等。

促进组织再生:选用超短波、中频治疗等,

3、中医康复治疗

(1)针刺治疗:以选取损伤经络穴为主,循经取穴,配合止痛活血、通经活络等作用的穴位。

(2)推拿治疗:以祛瘀消肿、通经活络为原则,选穴参照针刺穴位,手法施以滚法、按法、揉法、搓法、擦法等。

(3)其它治疗:电针、艾灸、火罐、中药治疗等。

4、辅助技术

(1)矫形器:根据损伤情况,主要运用功能位矫形器、固定用静态矫形器、功能训练用动态矫形器等。

(2)其它辅助器具:下肢神经损伤者常用腋杖、肘杖、手杖等,部份患者需使用轮椅、座便器、洗澡椅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