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三种诗词形式略谈
作者:胡艺潇
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8年第19期
摘 要:《红楼梦》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大观园中诗情画意的生活为背景,谱写了封建大家庭从繁荣到衰亡的历史。在笔者看来,要公正的评判《红楼梦》中诗作的价值,有诗歌乐曲,书中的人物角色才仿佛活了过来;有故事情节,诗歌的表现力才大大彰显。本文在三类诗歌中各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加以评述。 关键词:《红楼梦》 判词 诗歌
有人说《红楼梦》中的诗词格调不高、气象狭窄,与大家之作相比不值一提,也有人充分肯定《红楼梦》中诗词的文学价值,认为其是整部著作的画龙点睛之处。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诗歌与《红楼梦》仿佛是不可分割的,你不能想象没有诗词歌赋的大观园小姐少爷的生活,也不能想象不作诗的林妹妹宝姐姐是怎样的。要想读懂《红楼梦》,其中的诗词歌赋是必不可少的,它们有的暗示了人物结局,有的丰满了人物特征,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还有的是作者情感的体现,富含人生哲理,细细品读《红楼梦》中的诗歌,才仿佛真正读懂了这部大观园众生相。
一、明喻暗示结合——判词与《红楼梦》曲
草木蛇灰,伏线千里是《红楼梦》的最鲜明特征,判词出现在《红楼梦》第五回,借贾宝玉的眼暗指书中人物的命运。在判词中,作者巧妙的使用了拆字、谐音等文字游戏,当真是构思巧妙、精彩绝伦。“雪埋金簪”暗示了宝钗在贾宝玉出家之后凄惨孤寂的晚年生活,而“玉带林中挂”的‘挂’字又可理解为‘挂念’之意,预示着黛玉终会香消玉殒,只成为宝玉心中的‘牵挂’。可见曹公用词之巧妙,意味之深远。再看王熙凤的判词中“凡鸟偏从末世来”、“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两句,‘凡鸟’二字合起来正是繁体的“凤”字,“末世”暗示了贾府大厦将倾的命运。“一从二令三人木”更是揭示了王熙凤由嫁入贾府时对贾琏的顺从,到执掌财政大权后的巧言令色,再到贾府没落、事情败露后被休妻的过程;“哭向金陵”暗指其在贾府获得的最终结局,一个“哀”字正是对其一生最恰当的总结。
除判词外,《红楼梦》曲中引子、正曲、尾声等交相辉映,如《终身误》一曲中,有黛玉的哀婉、有宝钗的惆怅、也有宝玉的衷肠:“终不忘”暗示了黛玉最终的香消玉殒,也暗示了她始终是宝玉魂牵梦系之人。《红楼梦》曲就像判词一样,借着婉转的曲子揭示了故事情节的走向,也暗示了书中人物的结局,是全书的主旨所在。判词和《红楼梦》曲,就像是冥冥之中已经拟定的“天数”,大观园里生动美好的女子,最终结局都悲凉孤独,有的早赴黄泉,有的青灯古佛,有的陷落泥沼.....这可能正是《红楼梦》悲情的基调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书中角色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葬花吟》与《芙蓉诔》
《葬花吟》和《芙蓉诔》可以说是第二类诗歌中的翘楚之作,对黛玉和晴雯这两个人物的刻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全书故事情节的走向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葬花吟》是曹公借黛玉之口,在芒种节葬花时所作。由于前一天晚上黛玉去怡红院寻宝玉,晴雯心情不好没有给黛玉开门,黛玉怀疑是宝玉的意思,因此在花间独立垂泪,于第二日就做了这首《葬花吟》,但在黛玉眼里,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飞花满天是对红颜不再的挽歌,是无限哀伤的场景。她仿佛在百花凋零的春末看到了自己“香消玉殒”的结局,借“怜”花来“怜”以后的自己。黛玉是大观园中最有才华的女子,因此黛玉的诗词也是最多的。《葬花吟》、《秋窗风雨夕》、《菊花诗》等是《红楼梦》中不得多的的佳作,然而,书中情感也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当年结社坐实时,诗中多反映自身风骨,清奇巧妙。到了后来,随着贾府衰败,黛玉病体沉重,金玉良缘的呼声渐高,黛玉的诗逐渐转向哀伤悲凉的氛围,如《秋窗风雨夕》等。
《芙蓉诔》是宝玉在晴雯死后所写的诔文,字里行间较为清晰的表现了宝玉的政治态度,将宝玉叛逆精神刻画的入木三分。红学研究普遍认为“袭为钗副,晴为黛影”。晴雯是宝玉的大丫鬟之一,是一个难得敢于追求平等自由的丫鬟,很受宝玉的喜欢,也是大观园中一个敢爱敢恨的女子。晴雯排在金陵十二钗副册的首位,足以见得曹公对晴雯的偏爱。然而由于晴雯出众的相貌,受恶奴诬告,在病中被王夫人赶出大观园,最终香消玉殒。“岂道茜纱窗下,公子情深;始信黄土陇中,女儿命薄”这句话既是对晴雯和宝玉的写照,也是对黛玉和宝玉的写照。自古情深缘浅的不知凡几,一朝红颜枯骨,往昔那些一起描眉篦头,行酒令猜灯谜的日子都成了回忆。“毁诐奴之口,讨岂从宽?剖悍妇之心,忿犹未释!”这句话颇有怒发冲冠之意,晴雯的死与刁奴诽谤不无关系,而这‘诐奴’又有着劝说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的袭人的影子,宝玉在此时仿佛已经从袭人与不拘礼法的晴雯之间做出了选择。整篇诔文气势磅礴,大有《诗经》、《离骚》以及《逍遥游》的风骨,笔者认为,这是全书诗歌中最具有文学价值的一首。 三、借事寓意抒情——作者的《石头记》和《好了歌》
《红楼梦》中的第三类诗歌是指作者借书中的故事情节抒发自己人生感悟的诗作,笔者认为这是最具有研究意义的诗作部分,也是最集中体现作者感情色彩和写作动机的诗歌。《红楼梦》是‘荒唐言’吗?并不是,《红楼梦》是曹公根据自己的生活而完成的作品,但他却借助了很多“和尚道士”“绛珠仙草”“警幻仙境”等具有神话色彩的元素来推进故事发展,来讲这本书伪装成“荒唐言”。《好了歌》更是作者对“世事皆空”的真实感悟:“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 荒冢一堆草没了。”人生匆匆几十年,追求功名利禄,却发现官场上诸多黑暗腐败;追求美好爱情,却发现爱情如镜中花,水中月,万事皆空。以此可见,第三类诗歌多为作者对人生的真实感悟,或讽或喻,皆是人生哲理。 结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读《红楼梦》,你或许惊叹于曹公大可以一家之兴衰映射整个封建王朝,小可以一人之生死谱写众生百态的格局;或许为黛玉的香消玉殒悲伤,为王熙凤的生不逢时扼腕,为妙玉的沦落泥沼叹息;或许你透过大观园的生活瞥见了封建家庭繁华下的腐朽,烈火烹油后的倾颓。但是,请不要忘记细细品读《红楼梦》中一首首诗词歌赋,它们会带你看清人物的内心,理解曹公的情感。 参考文献
[1]王世超.红楼梦诗词鉴赏[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2]王蒙.王蒙话说红楼梦[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5.
[3]刘心武.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第三部[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