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叶》教学实录与评析
作者:蔡敏胜
来源:《湖北教育·科学课》2017年第01期
一、对话交流,引入问题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件“礼物”,这个“礼物”有点奇怪,我拿在手里了,大家看一看是什么?
生:树叶。 生:叶子。 生:荷花。 师:荷花,同意吗? 生:不同意。
师:你见过这样的荷花吗? 生:没有。
师:谁能更清楚地把这个“礼物”给描述出来? 生:这种叶子非常像伞。
师:像伞。同学们,她描述这种植物叶子的时候,说出了这种叶子哪一方面的特征? 生:描述了它有点圆的特征。
师:有点圆,像伞,这是叶子的形状。描述一种叶子的时候,我们可以对它的形状进行描述。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植物的叶子吗? 生:番茄的叶子。 生:不同意。
师:大家上一节课就学了番茄的叶子,这是番茄的叶吗?你们看这片叶子的形状像什么啊?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生:这片叶子好像芭蕉叶。
师:大家仔细看一看这个叶子的形状,有点像乌龟的壳,这种植物叫龟背竹,这片叶子叫龟背竹叶。同学们,刚才我们是从叶子的形状来对植物的叶子进行描述,你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对它的特征进行描述?
生:还可以从它的颜色进行描述。 师:怎么描述?
生:它的颜色是碧绿色的。 师:还有吗?
生:还可以看它整个叶子。 师:整个叶子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看它整个叶子比较像那个尾巴。
师:那就是整个叶子的形状,对不对?可以描述它的形状,还可以描述它的颜色。还可以从哪个方面进行描述?
生:还可以从它的大小来描述。 师:那你来说一说,它的大小怎么样? 生:很大。
生:还可以从它的花纹来描述。 师:花纹是什么意思?
生:龟背竹叶上面一条一条的那个。
师:上科学课,老师经常要求大家学会观察,大家在观察的时候要紧紧地抓住物体的一些特征,这样描述才会更清楚一点。我们今天带来的是龟背竹的叶子,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非常熟悉的植物,你能不能描述一下它们叶子的特点?
生:我还见过爬山虎,它的另外一个名字叫爬墙虎。它的叶子是一串,长条的,颜色是碧绿色的,它的大小偏中等一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师:刚才这位同学描述爬山虎叶子的时候,抓住了它哪些方面的特征? 生:抓住了它的颜色,还有形状和大小。
师:这位同学描述得比较完整。谁还认识哪些植物的叶子?
生:我家门口就有一些桂花树,它叶子的形状是比较椭圆形的,有点硬,颜色是深绿色,上面的花纹一条一条靠得很紧,比较小。
师:在我们的校园里面,同学们有没有见过桂花树叶子? 生:见过。 生:没有见过。
师:有的同学留意了,有的说没有,那么下课之后大家可以根据她所描述的特征,在我们的校园里面找一找桂花树。看来,在生活中大家见过比较多的植物的叶子,今天,我们再来对植物的叶子进行研究。
评析:很轻松地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出示一种南方比较特别的龟背竹叶,与学生一起展开对话交流。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如何从不同的方面来认识植物的叶子,教给学生基本的观察方法,同时让学生汇报自己认识的植物的叶子。从对话交流中,教师了解了学生已有的科学前概念,为后续活动的深入开展做好了铺垫和指引,例如,学生把“叶脉”描述成“花纹”,对叶子中的叶柄这一部分基本没有提起,他们可能认为不是叶子的一部分。 二、观察记录,丰富感知
师:在上课前,老师在校园里收集了三种植物的叶子,你们来看一看(出示三种树叶),谁能告诉老师它们分别是什么植物的叶子? 生:第二片是鸡蛋花的叶子。 师:还有呢?
生:我认识第三片叶子,小的那个,是龙树叶。
师:同学们,这三种叶子大家在校园里都见过,这是我们经常吃的荔枝树的叶子,这种是在饭堂两旁的大叶伞的叶子,最后这片是玉兰叶。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先来观察这几种植物的叶子,看看它们有哪些特征是相同的,哪些特征是不同的?老师为各小组提供了一个记录单,请大家同步完成。谁能把记录单中的具体要求讲一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生:观察校园中常见的叶,比较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师:观察的同时,大家要仔细比较,看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把发现记录下来。现在请每个小组的组长从抽屉里拿出材料,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观察。 (学生进行观察活动,教师巡视。)
评析:三年级学生比较小,接触科学课的时间不长,一些学习习惯和能力还不具备,教师在此提供记录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做到“半扶半放”。请学生讲实验记录单中的内容要求,其实就是让他们一起思考如何用记录单来开展好观察活动,并学习如何做记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记录,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记录的结果也会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三、交流汇报,重建概念
师:现在请各小组停下来。有的小组发现了很多,但记录的比较少,有的小组则记录得很全。哪个小组把自己的发现拿上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如果他说得不对或不完整,等会其他小组汇报的时候可以补充。
生:我们第八小组的发现是,荔枝叶的颜色和大叶伞叶的颜色很相近,玉兰叶的花纹很有规律。
师:你所说的这个花纹是指什么东西? 生:就是叶子背上的那个一根一根的。
师:就是摸的时候突出来的像花纹的那部分,科学上我们把这一部分叫叶脉。
第八小组发现这些植物的形状有点不一样,但是在它们上面都发现了这种花纹,如果以后人家再问你的时候,该怎样科学表达? 生:叫叶脉。
师:还有哪个小组把你们的发现说一说?
生:我们小组的发现是,玉兰叶的叶子很大,是绿色的,摸上去有粉。荔枝叶的花纹像蜘蛛网,一面是深绿色,一面是浅绿色。大叶伞叶上有一对尖尖的边,一面是深绿色,一面是绿色。
师:你写了这么多的发现,能不能总结一下,这几种植物的叶子有哪些特征是相同的,有哪些特征不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生:荔枝叶和大叶伞叶,它们的反面都是深绿色,正面都是浅绿色。 师:颜色有点类似。还有呢? 生:玉兰叶的表面摸上去有一点点粉。
师:你除了用眼睛观察之外,还用到了手,很不错。他们发现这些植物叶子形状不一样,颜色不一样,摸这个叶子的表面,感觉也不一样,这些都是一些不同的地方。其他小组还有什么发现?
生:我们组的发现是,荔枝叶子的气味非常像荔枝果实,大叶伞叶子的气味非常难闻,玉兰叶子的气味和香凉茶一样。
师:大家发现没有,大多数同学用眼睛看植物叶子的颜色和形状,他却用了一种什么方法? 生:闻。
师:用鼻子去闻叶子的气味,结果他发现和果实的气味有点类似,这也是一种方法。用闻的方法发现,几种叶子的气味有点不一样。还有其他发现吗?
生:玉兰叶的颜色很鲜艳,很大,花纹非常美。荔枝叶有荔枝的气味,叶子条纹很乱。大叶伞叶子很大,它正面是绿色的,反面是深绿的,头尖尖的,跟荷叶的颜色不同。 生:叶子的后面都连着长一点的“根”。
师:我发现有点问题,刚才有的同学说到花纹、条纹,你觉得这些话可以换一种什么说法?
生:应该把花纹说成叶脉。
师:另外还说到了一个东西——“根”,把叶子举起来给大家看一下,哪个是它的“根”? (学生指着叶柄。)
师:这个地方是叶子的“根”,同学们同意吗? 生:不同意。
师:那你觉得这个部分是叶子的什么部分呢? 生: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师:大家认为树木有茎,叶子也有茎。同学们,科学上我们把叶子上这样的一个部分,像“把手”一样的,叫做叶柄,就像我们用扇子扇风的时候,扇子也有一个柄。大家重复一下,叶子的这个部分我们把它叫什么? 生:叶柄。
师:刚才上课的时候,我是拿这么大的一片叶子(龟背竹叶),你们说一说它的叶柄在什么地方?
(学生指着叶柄回答。)
师:这就是它的叶柄,看来植物的叶柄长短也不一样,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有这么多的发现,真了不起。刚才这三种植物的叶子大家说它的形状、颜色、大小等可能有些一样,也可能有些不一样。但你发现没有,这些植物的叶子都由哪些部分组成呢? 生:都有叶脉,有茎。
师:你所说的这个茎应该叫什么? 生:叶柄。 师:有没有补充的?
生:我认为它是由叶柄、叶脉和叶片组成。 师:叶片是怎样的?
生:(指着树叶叶脉间隙部分)这里。
师:你说叶脉之间连接起来的部分叫做叶片,所以说树叶是一片一片的,同不同意? 生:同意。
师:这个形状连接起来的整体部分叫叶片。大家找出了植物叶子的那么多相同和不同,发现这些叶子都有最基本的几个部分,谁能完整地说一说? 生:有叶脉,还有叶柄,叶片。
师:(举起大叶伞叶)我拿着的这个叶子叫大叶伞叶,谁能把它的三个部分指出来? (学生指着叶子各个部分回答。)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评析: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信息,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总结,寻找叶子的相同和不同。从学生对叶子基本结构的认识看,他们还停留在生活经验上,表述也不规范,比如“花纹、茎、根”等不科学的说法,这展示了学生科学前概念的不正确性和顽固性。在这一环节,教师利用交流机会,多次纠正,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来描述,重建科学概念。 四、拓展应用,深化概念
师:看来大家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这些植物叶子有一些共同的结构:叶脉、叶柄、叶片。这里老师带来了一组非常漂亮的植物的叶子图片(出示课件),我们来看一看,看你能不能把这些部分找出来。谁先来说一说是什么植物的叶子? 生:第一个是银杏的叶子。 师:你能描述一下它的特征吗? 生:它的特征是很像扇子。
师:形状像扇子,大家说是银杏叶,我们来看是不是(点击图片,出示答案是银杏叶)。同学们说对了,大家还认识哪一种? 生:第二种是荷叶。 师:你还想说什么?
生:荷叶像一把雨伞,我还认识下面那一种是枫叶,它是红色的,秋天的时候很常见。 生:我认识最后一种是玉米叶。 师:还有哪一种大家没说? 生:是爬山虎。
师:对,刚才上课时有位同学介绍的就是这种。大家再来比较一下这六种植物的叶子,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它们的形状不同。 师:还有吗?
生:我发现这六种叶子颜色不同,叶脉的顺序也不同。 生:我发现它们的大小不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生:我还发现它们的边缘不同。 师: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一说? 生:第三种叶子的边上有齿。
师:这种树叶边上有齿,是不是?有的叶子像荷叶的边缘比较光滑。这六种植物的叶子有这些不同的特征,如形状、颜色、大小不同,但我们都把它们叫做植物的叶子,那它们有没有共同的结构啊?
生:它们都有叶柄,还有叶脉,叶片。
师:如果让同学们到自然界中找一找植物的叶子,你能把植物的叶子各个部分找出来吗?我说这是植物的叶子(举起一本书),你赞成吗? 生:不赞成。
师:那让你去找的话,你的根据是什么?
生:要是让我去找的话,先要看它的叶柄、叶脉还有叶片,才能确定它是一片树叶。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观察一种植物叶子的时候,我们要紧紧抓住它的特征,还有它的一些基本的结构,这样才能知道它是什么东西。下面请大家把书翻到第16页(几种植物的叶子),请同学们选择其中一种,把它画在“我的发现”框框里,并且标出基本的结构。 (学生活动。)
师:谁愿意把你画好的树叶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生:我画的是桑叶,(投影展示,指着叶子各个部分)这个是叶片,这个是叶脉,这个是叶柄。
师:除了写出来的这三个部分,还有其他的吗? 生:我们发现它的边有一些齿。 师:还有谁画完了,愿意来讲一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生:我画的是枫叶,这个是枫叶的叶脉,这个是枫叶的叶片,这个是枫叶的叶柄,我还知道枫叶到了秋天会变换颜色。
师:其实那个枫叶的颜色有可能不是像她说的那样啊,它有不一样的。你还想说是吗? 生:我画的是桑叶,它的叶子尖尖的,叶脉是很有规律的,它的叶柄短短的,不像其他叶子很长。
师:大家发现没有?在标注的时候,他出现了一点小小的失误,把叶片写成了叶子,请改过来。
同学们,在我们的自然界里,小小的植物叶奇形怪状,颜色绚丽多彩,非常的神奇。希望大家利用课后的时间,在周围寻找一下植物的叶子,把找到的植物叶子带回来,下节课我们举行一个叶子的图片展。看谁收集的叶子漂亮,更有特点。让我们一起期待更多的精彩。 评析:拓展应用的环节在很多时候容易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草草收场,一带而过,成为教学中的“走过场”。学生真正掌握没有?评价难以体现。这个环节通过认识几种植物的叶子特征,凸显结构上的特性,并通过选择画一种叶子的结构来强化、巩固概念,从学生前后表达中语言上的转变上可知,教学达到很好的效果。 总评
本内容来源于粤教科技版原教材中的《红番茄》一课,本课是将原来活动2和活动3中观察番茄的叶和各种各样的叶子的内容进行整合处理而形成的一课。由于当时难以找到番茄的叶,教学时用到校园和生活中大家能找到的叶子作为资源。本课教学分引入问题、丰富感知、重建概念、深化概念四个环节,围绕核心概念的建构来组织、设计活动。本课教学体现了如下特点:
1.基于儿童经验
学生对植物叶子并不陌生,但认识主要停留在表象,没有专门和系统的观察。教师从南方一种特殊的植物龟背竹入手,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从不同外形特征进行描述,并以此了解学生对植物叶子的认识情况。之后,又从学生熟悉的植物叶子入手,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暴露学生已有认识上的一些错误,对症下药,并基于学生已有经验开展教学,为后续概念重建做好铺垫,体现了教学应当基于儿童经验的理念。 2.合理搭建“支架”
当学生已有前概念与科学概念之间有“出入”的时候,概念的转变难度增大,正如教学中学生对叶脉、叶柄等的认识,多次纠正后还有学生停留在原来的“花纹、茎、根”这些说法上。教师关注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用“有结构的材料、记录单、画树叶的结构特征”等搭建若干“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架”,逐步引导他们开展活动,从而不断“纠正”他们的错误认识,直至接近科学概念,再通过不断强化、运用,最终达到建构完整科学概念的目的。
另外,本课教学中师生交流对话较多,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对科学概念进行完整而科学的表述。当学生习惯用生活化的语言表达时,老师不急于求成,而是在活动中循序渐进地引导,使他们在一次次交流对话中建构科学概念。
(整理:陈晓敏,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小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