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2023-06-25 来源:步旅网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南漳县花庄中学 胡晓兰

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圆柱的认识》,它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教科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7页到第19页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圆柱的名称、圆柱各部分的特征以及圆柱侧面展开图。在学习本课内容以前,学生已经系统地学习了正方体和长方体,已经有了学习图形与几何的经验。然而,圆柱是比较常见的立体图形,通过教材中出示生活中的圆柱实物图,学生能够联系已在生活中的感性经验。同时,学生还能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教学这部分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圆柱的体积以及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基本理念,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情境,认识圆柱,知道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测量、感知、体验和比较等活动,认识圆柱的特征。同时,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培养观察、概括和抽象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与态度:通过运用生活中的圆柱,学生能够体会所学知识的生活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将空间图形的运用到实际中来,体会数学的魅力,增加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熟知圆柱的各部分的名称和掌握圆柱各部分的特征。

教学难点是:认识圆柱的展开图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接触过圆柱,但对圆柱的具体分析不是特别明了。上学期对于圆的认识对于本节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助力。再者本节课考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学生比较感兴趣,参与度较高。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与学法:

其实,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让学生能轻松愉快的学,积极主动地探索,根据学生实情,我将采取以下教法:

1.用观察法,从直观实物入手,学生认识圆柱的形状;

2.用演示介绍法,学生掌握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3.用实践操作法,学生能够了解圆柱各部分的特征。例如,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以及长方形的长与宽跟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的关系。

四、教育媒体与资源的选择与应用

1、多媒体的运用,电脑的运用能让本节课更加直观、易懂。

2、生活中圆柱形物体的选用(奶粉罐、茶叶、杯子)。

3、课前学生自己制作的圆柱。

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实施,学生在学习中将会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去真正认识圆柱与圆锥。同时,在本节课的学习中,通过对操作演示的观察、分析,自己总结归纳出圆柱的特征,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五、教学实施过程

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与学法的基础上,我预设的教学程序分三大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

这一环节我通过让学生回忆直尺如何转动的,转动后的到的立体图形,并通过课件演示,知道这个立体图形就是圆柱,接着让学生说说生活中你见过的圆柱,并展示生活中的圆柱形物体的图片师揭示并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1.认识圆柱的组成、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分发圆柱模型,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说说圆柱由那几个面组成,认识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我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通过独立思考,初步了解圆柱的各部分名称,建立底面、高及侧面的概念。通过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交流,进一步加深对圆柱的认识

抛出两个问题: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有什么特征,量一量圆柱的高,你发现什么?这是内容的进一步深化。

2.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①猜想:如果把圆柱的侧面展开,会得到什么形状的图形 ?

②动手操作:让学生动手剪一剪,把侧面展开,然后观察、思考展开后得到图形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③引导小结: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与圆柱的底面周长相等,宽与圆柱的高相等。如果侧面展开后得到的是正方形,那么圆柱的高与底面周长是相等的。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学生在先猜想圆柱的侧面展开式什么形状时,培养了学生的合理猜想的能力和空间想象的能力。在学生动手操作时,放手让学生自主去猜想、验证,通过放手让学生操作,同时把学生的操作与语言、思维联系起来,可凸现学生真实的个性,他们在操作中求新、求异,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赞可夫有句名言: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

第三环节:实践应用,巩固深化 结合书中练习,分四层次进行巩固

1. 指出下列图形哪些是圆柱体?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指名口答,并说说理由。

2. 判断

主要是考察学生对于本节课基础知识的掌握。

3. 应用

检测学生对展开图是否掌握清晰。

我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多层次的练习,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他们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既是对知识的巩固,又是对思维的又一次拓展,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第四环节:总结提炼,课外延伸

这节课上你收获得了哪些新知识呢?你还想知道那些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促进学生对一堂课的教学进行梳理,并把学习的

触角向外拓展延伸,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及反思

生活中的圆柱体很多,学生看到的也很多,但是这些都是感性的认识。圆柱是学生在学习了长方体和立方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立体图形。本课的重点是认识圆柱的特征,所以在教学时,我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和探索研究、自我发现来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的。

我让学生动手去摸一摸自己带来的圆柱、比一比同学带来的圆柱,再和同学交流一下,你发现了什么?我认为我在这节课教学中最突出的地方就是能始终围绕学生的思维和操作探索研究在转,而不是学生围绕教师在转,因为在备课时就想到学生发现的问题与预案中的教学顺序未必

相同,所以当学生说发现了上下两个圆面是“相等”时,我们就先研究两个底面,在研究前我首先让学生讨论一下用“相等”这个词来表叙是否准确?立刻就有学生说应用“完全相同”来表叙,因为完全相同与相等在概念上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这时我反问一句“你怎样证明这上下两个圆就是”完全相同“的吗?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带进探索的境界中,学生在课堂中能不能进行探究,关键还是要教师的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方法证明了上下两个圆是”完全相同'后。有的学生就提出了还有个曲面,“这个曲面到底是个什么样?你想知道吗?怎样才能知道?”这一问又把学生带入对圆柱侧面的探究中去了。这时有学生说将圆柱上的包装纸剪开就知道了,这时课上出现了一个问题,学生带来的圆柱体大多没有包装纸,怎么办?这也是教学预设中我没有想到的,因为我头天特意布置让学生找带有包装纸的圆柱体。这时,我临时将动手操作分为两种,一是将包装纸剪开看一看侧面是个什么样,另一个是给自己带的圆柱体做个包装纸。通过一段时间的操作,在我和学生的交流时,我有了很惊喜的发现,做包装纸的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比、量,发现了知道了圆柱的侧面的底面周长相当于长方形的长,高相当于长方形的宽。而直接剪开包装纸的学生却没有这样的发现,这就说明了动手做的过程就是动脑的过程,会带给学生更接近于本质的东西。通过动手做,本课的难点就迎刃而解,真是实践是检验“知识”的唯一标准啊!这样就将教学重点、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并把“观察、操作、发现”的方法贯穿课的始终,既加深了学生对圆柱各部分名称和特征的认识,又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本节课,以触摸——合作——交流——讨论——形成认知为线索,设计了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做一个圆柱这一活动。最初的设计意图是想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一方面培养合作的意识和合作能力,另一方面对圆柱的底、侧面的特征和相互关系有初步的认识。活动结束后,再让学生互相交流,得出结论。对于圆柱侧面展开这一重点,在学生试做的过程中得出,有效地突破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但事与愿违,几乎每组学生在做圆柱时,都是将纸在圆柱模型上围一圈得到侧面,再用模型的底画两个一样的圆作为圆柱的底,然后组合成圆柱。在做的过程中很少有学生发现长方形纸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纵观整节课,以活动为中心,不光是为了有效地组织学习,更重要的是想通过这一形式还

原数学的本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带给他们的乐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在做数学中体验到成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