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2020届高三第二次素质测试语文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1-09-28 来源:步旅网
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2020届高三第二次素质测试

语注意事项:文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近年来,艺术考古成了一种时尚,作为一个可以辐射到多个文化领域的学术话题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艺术考古可以说是一门为适应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研究而诞生的新兴学科,与之相关的学科理论与方法也在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逐渐丰富起来,尽管学界对它的学科属性、研究方法仍不断地提出疑议,但是它的迅速发展也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这股热潮其实包含了三个层面的重要意义。其一,艺术考古与过去紧密相连。对艺术考古的追捧无疑与非遗保护有密切关系,为什么非遗保护会让艺术考古“发烧”并持续升温呢?实际上这涉及一个我们怎么去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问题。从概念上讲,无论它是“非物质”文化,还是非“物质文化”,这个术语的重心始终落在“文化”上,值得注意的是,“物质”与“文化”这两个概念虽互为表里,通常我们探讨事物物质层面的时候,就不会去探讨它的文化层面,因为此时后者相当于“精神性”。我们在讨论“非物质文化”的时候,实际上常常把落脚点放在物质上,此时的“物质”便是文化的“载体”。这种情况越往历史的早期追溯便越是如此,所以要做好“非遗保护”,首要任务就是要做好“遗产保护”,研究有形的遗产,因此出现“遗产热”,加上此前就存在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与机制,二者的合流必然会给艺术考古热添薪加火。其二,艺术考古可以为当下提供资源。艺术考古与考古不一样,考古重在解决出土文物的定性问题,通过研究确定它在历史时空中的位置,而艺术考古则更强调发掘隐藏在文物遗存背后的历史与文化讯息,后者可以为当下提供很多文化资源,也可以直接转化为可利用的学术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弥补传统艺术史研究的不足。所谓的文化传承,就是要把“文化传统”之火炬传递下去,为此要做的一项基本工作就是把我们这个文明中被证实为成功的经验提取出来,并将其发扬光大。连续剧《芈月传》的剧组为了还原历史,服装造型设计师还特意考证了秦代的染色水平,证明当时的染色水平已经很高,并不像观众所传言的那样,“服装色彩过于艳丽”,当时的染色水平已经能够染出各种鲜艳的颜色,只是要将颜色固定比较困难而已。艺术考古的当下价值不仅体现在娱乐业,在其他产业(如文创产业)上也同样可以做出重要的贡献。其三,艺术考古为未来提供鉴照。艺术考古的努力可以为人们判断未来世界的发展、演变趋势提供有价值的历史参照。在大多数情况下,中国古代典籍中都挟带着“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著述传统,以及出于各种目的而进行的任意篡改和删削的习性,何况还有层累的误差。而艺术考古则具有对历史叙事进行纠偏的功能,甚至补充史实和填补空白的功能,通过对地下出土文物的考察、研判,重新评估传世史料的价值,在双重证据或多重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证据的基础上,从史料中剥离出更加接近事实的精髓。艺术考古研究,以古物为原料,以当下为契机,以未来为导向,把中国文化发展洪流中的点(遗址、文物等)、线(文化发展规律)、面(文化带、文化走廊等)全面激活,由它所带来的古物新知正通过“一带一路”战略和孔子学院等,把亚欧和非洲这些古代世界文化长廊串联起来,为将来更加全面、立体地诠释世界文化生态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摘编自练春海《艺术考古研究热冷之思》)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艺术考古作为新兴学科,近一个世纪与它相关的学科理论与方法得到了发展。B.确保“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与机制的完善,有利于艺术考古的持续升温。C.艺术考古主要解决出土文物的定性问题,通过研究明确其历史上的时空定位。D.做好文化传承的工作只需要我们提取文明中成功的经验,同时将其发扬光大。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从人们关注的现象引出论述的话题,再从三个并列的角度展开具体论述。B.文章以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按照时间顺序,从不同的角度来阐释艺术考古的影响。C.文章以《芈月传》为例,意在阐释艺术考古对当下娱乐产业所起到的积极的作用。D.文章末尾收束全文,高度评价了艺术考古为诠释世界文化生态所做的有益的铺垫。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虽然艺术考古在学术上受到学者们不断地质疑,但它的快速发展也是众所周知的。B.艺术考古可以对历史材料进行纠正和填充,这说明它比古代文献更加具有真实性。C.传统艺术史研究的不足可以由艺术考古提供的文化资源和转化来的学术资源弥补。D.纵观全文,艺术考古作为能辐射到多个文化领域的学术话题愈发受到人们的关注。(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创业创新型人才是特色文化小镇的灵魂,能够带动企业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等。一是引进领军人才。对于特色文化小镇而言,要积极加强与艺术家、国家级的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文化艺术领军人才的沟通和合作,依托国际国内知名的艺术家及科研和工作团队,进行特色文化小镇的主题定位,内涵挖掘以及特色塑造。将艺术家的创作与小镇整体风格设计,产业业态设计相融合。领军人才对于特色文化小镇的培育和建设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二是支持和培育创业者。特色文化小镇承载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使命和任务。要加强小镇的宣传营销,主动与高等院校相联系,向在校大学生和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主动推销小镇,让他们认识小镇,了解小镇,增加对小镇的认同感,鼓励他们在小镇进行专职和兼职的创业。三是鼓励和培养农村创业创新人才。当地居民有着和特色文化小镇的深深融入感,具有一定的资源和人脉关系,更有利于破除与特色文化小镇相关主体之间的社会隔阂。要对当地手工技艺人士和德高望重人士以及当地居民积极鼓励和培养。出台小镇津贴等一些鼓励政策,争取培养更多的农村创新者为特色文化小镇培育和建设做贡献。(摘编自纪芬叶《关于特色文化小镇创新生态系统的思考》)材料二: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土地、人才、金融、财政、环境等公共政策引导社会公众进行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准备,进而实现特色小镇的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如图所示:语文试题第2页(共8页)公共政策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作用机制(摘编自丁雨洁等《特色小镇建设的公共政策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材料三:故事是当前文创体验的重要入口和关键内容,而且非遗本身包含着无尽的故事内容。非遗小镇的文化资源创意转化离不开故事力的打造,挖掘、创作和分享故事有助于实现大众记忆、传播、理解、娱乐、想象、创造等文化功能。以特色非遗资源为基础,通过专业团队、个人或众创等方式挖掘或创意出具有非遗属性的好故事,包括有人格、有情节、有情怀的系列内容,既可是老故事、旧作品、传说的新玩法,也可是根据小镇非遗内容衍生出的新事件,以此提升非遗小镇文化资源的创意转化效力。当然这种故事转化与创意应以遵循传统文化发展规律和现代文艺创作要求为前提,避免对小镇非遗的过度演绎和消费。(摘编自张立波等《“文创兴镇”视野下非遗小镇发展路径探究》)材料四:创造和引导新的经济增长极是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特征。它的着眼点在于产业,需要通过精准的定位,在全产业链的集聚上做足文章。建设全产业链是一种最为切近的方式。它以支撑特色产业的发展为基础,将全生产要素按价值链的关系聚集到特定区域内,并以功能链的结构进行连接,其实质是要在可控的城市增长边界内,用优势产业的集聚来保持内聚的城市生长力。以上是各特色小镇得以相互区别的关键,同时也是维系其竞争力的根本所在。惟有在产业上先“立得住”,特色小镇才可能创造出新的城市增长极,进而避免衰败。以产业进行驱动、在“特色”上下足功夫、对接优质市场,这是创造和引导新的城市增长极的关键,同时也是支撑特色小镇使命的关键。(摘编自杨振之《特色小镇:思想流变及本质特征》)4.下列对加大创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特色文化小镇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加强和文化艺术等方面领军人才的协作。B.只有依托世界知名的艺术家及其团队才能够对特色文化小镇的主题定位。C.通过宣传特色文化小镇,增加认同感,为大学生们在小镇创业提供支持。D.为了大力培养更多的农村创新者国家需要出台小镇津贴等一些鼓励政策。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乡村居民能消除与特色文化小镇相关主体间的社会隔阂,就是因为他们能够依靠融入感借助到一定的资源和人脉关系。B.在特色小镇建设的过程中,公共政策通过引导公众进行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准备,语文试题第3页(共8页)实现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C.在特色非遗资源的基础上从多途径挖掘或创意出具有非遗属性的好故事,从而提升非遗小镇的文化资源创意转化效力。D.作为一种最为切近的方式,全产业链建设的核心就是借助优势产业的集聚来保持内聚的城市生长力。6.请结合以上材料,概括建设特色小镇具体的方法和措施。(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骑桶者①

卡夫卡煤全部烧光了,煤桶空了,铲子没有用了,火炉里透出寒气,灌得满屋冰凉。窗外的树呆立在严霜中,天空成了一块银灰色的盾牌,挡住向苍天求助的人。我得弄些煤来烧,我可不能活活冻死,我的背后是冷酷的火炉,我的面前是同样冷酷的天空,因此我必须快马加鞭,在它们之间奔驰,在它们之间向煤店老板要求帮助。可是煤店老板对于我的通常的请求已经麻木不仁,我必须向他清楚地证明,我连一星半点煤屑都没有了,而煤店老板对我来说不啻是天空中的太阳。我这回前去,必须像一个乞丐,由于饥饿难当,奄奄一息,快要倒毙在门槛上,女主人因此赶忙决定,把最后残剩的咖啡倒给我,同样,煤店老板虽说非常生气,但在十诫之一“不可杀人”的光辉照耀下,也将不得不把一铲煤投进我的煤桶。我怎么去法,必将决定此行的结果,因此我骑着煤桶前去。骑桶者的我,两手握着桶把——最简单的挽具,费劲地从楼梯上滚下去,但是到了楼下,我的煤桶就向上升起来,妙哉,妙哉,那些平趴在地下的骆驼,在赶骆驼的人的棍下摇晃着身体站立起来时,也不过尔尔。它以均匀的速度穿过冰凉的街道,我时常被升到二楼那么高,但是我从未下降到齐房屋大门那么低。我极不寻常地高高飘浮在煤店老板的地窖穹顶前,而煤店老板正在这地窖里伏在小桌上写字,为了把多余的热气排出去,地窖的门是开着的。“煤店老板!”我喊道,那急切的声音裹在呼出的热气里,在严寒中显得格外沉浊。“煤店老板,求你给我一点煤吧,我的煤桶已经空了,因此我可以骑着它来到这里。行行好吧,我有了钱,就会给你的。”煤店老板把一只手放在耳朵边上。“我没有听错吧?”他转过头去问他坐在火炉旁边的长凳上织毛衣的妻子,“我没有听错吧?是一个顾客。”“我什么也没有听见,”妻子说,她平静地呼吸着,一面织毛衣,一面舒服地背靠着火炉取暖。“噢,是的,”我喊道,“是我啊,一个老主顾,向来守信用,只是眼下没钱了。”“我的老伴,”煤店老板说,“是的,是有一个人,我不会弄错的,一定是一个老主顾,一个有年头的老主顾,他知道怎么来打动我的心。”“你怎么了,当家的?”妻子说,她把毛衣搁在胸前,暂歇片刻,“没有人,街上空空的,我们已经给所有的顾客供应了煤,我们可以歇业几天,休息一下。”“可是我正坐在这儿的煤桶上,”我喊道,寒冷所引起的没有感情的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请你们抬头看看,你们就会发现我的,我请求你们给我一铲子煤,如果你们能给我两铲,那我就喜出望外了。所有别的顾客你们确实都已供应过了。啊,但愿我能听到煤块在这桶里滚动的响声。”“我来了。”煤店老板说,他正要迈动短腿走上地窖的台阶,他的妻子却已经走到他的身边,拉住他的手臂说:“你待在这儿。如果你还固执己见的话,那就让我上去。想想你昨天夜里咳嗽咳得多么厉害。只为一件买卖,而且只是一件凭空想象出来的买卖,你就忘了你的妻语文试题第4页(共8页)儿,要让你的肺遭殃。还是我去。”“那么你就告诉他我们库房里所有煤的品种,我来给你报价格。”“好。”他的妻子说,她走上了台阶,来到街上。她当然马上看到了我。“老板娘,”我喊道,“衷心地向你问好,我只要一铲子煤,放进这儿的桶里就行了,我自己把它运回家去,一铲最次的煤也行。钱我当然是要全数照付的,不过我不能马上付,不能马上。”“不能马上”这两个词多么像钟声啊!它们和刚才听到的附近教堂尖塔上晚钟的声响混合在一起,又是怎样地使人产生了错觉啊。“他要买什么?”煤店老板喊道。“什么也不买,”他的妻子大声应着,“外面什么都没有,我什么都没有看到,什么都没有听到,只是听到钟敲六点,我们关门吧。真是冷得要命,看来明天我们又该忙了。”她什么也没有听见,什么也没有看见,但她把围裙解了下来,并用围裙把我扇走。遗憾的是,她真的把我扇走了。我的煤桶虽然有着一匹良种坐骑的一切优点,但它没有抵抗力,它太轻了,一条妇女的围裙就能把它从地上驱赶起来。“你这个坏女人,”当她半是蔑视半是满足地在空中挥动着手转身向店铺走去时,我还回头喊着,“你这个坏女人!我求你给一铲最次的煤你都不肯。”就这样,我浮升到冰山区域,永远消失,不复再见。注①:本篇小说作于1917年冬,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对“我”居住环境的描绘,交代了人物出场的背景,折射出人物内心的悲凉,奠定了文章沉重的基调。B.“‘不能马上’这两个词多么像钟声啊!”这种错觉强化了“我”赊煤时的迫切愿望以及不能付钱的窘迫心境。C.对于我的多次哀求,煤店老板装作没有听见,并且没有付诸行动的打算,始终无动于衷,说明老板缺乏同情心。D.小说以第一人称来叙述事件,展现了主人公“我”在借煤时的复杂心理,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和读者的代入感。8.煤店老板娘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作品做简要分析。(6分)9.“荒诞”是卡夫卡小说的重要特征,请结合小说的内容简要赏析荒诞手法的运用及效果。(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少孤,鞠于仲父宗元,从学于里人张震,善为文辞。咸平中,由乡贡试礼部、廷对皆第一。杨亿见其赋,叹曰:“王佐器也。”时瑞应沓至,曾尝入对,..帝语及之。曾奏曰:“此诚国家承平所致,然愿推而弗居,异日或有灾沴,则免舆议。”及帝既受符命,大建玉清昭应宫,下莫敢言者,曾陈五害以谏。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真宗不豫,皇后居中预政,太子虽听事资善堂,然事皆决于后,中外以为忧。真宗崩,内外汹汹,曾正色独立,朝廷倚以为重。仁.宗立,迁礼部尚书。群臣议太后临朝仪,曾请如东汉故事,太后坐帝右,垂帘奏事,丁谓独欲帝朔望见群臣,大事则太后召对辅臣决之,非大事令入内押班雷允恭传奏禁中,画可以下。..曾曰:“两宫异处,而柄归宦官,祸端兆矣。”谓不听。既而允恭坐诛,谓亦得罪。自是两宫垂帘,辅臣奏事如曾议。曾方严持重,每进见,言利害事,审而中理,多所荐拔,尤恶侥幸。语文试题第5页(共8页)曹利用恶曾班己上,尝怏怏不悦。及利用坐事,太后大怒,曾为之解。太后曰:“卿尝言利用强横,今何解也?”曾曰:“利用素恃恩,臣故尝以理折之。今加以大恶,则非臣所知也。”太后意少释,卒从轻议。始,太后受册,将御大安殿,曾执以为不可,及长宁节上寿,止共张便殿。太后左右姻家稍通请谒,曾多所裁抑,太后滋不悦。会玉清昭应宫灾,乃出知青州,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曾进退士人,莫有知者。范仲淹尝问曾曰:“明扬士类,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独少此耳。”曾曰:“夫执政者,恩欲归己,怨使谁归?”仲淹服其言。宝元元年冬,大星晨坠其寝,左右惊告。曾曰:“后一月当知之。”如期而薨,年六十一。赠侍.中,谥文正。(节选自《宋史•王曾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B.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C.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D.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廷对,科举时代皇帝举行殿试。后也称皇帝在朝廷上召问臣下,使奏对政事。B.符命,帝王受天命的象征。古人认为天降祥瑞于国君,使其有凭证治理国家。C.朔望,农历每月初一日叫“朔”,十五日叫“望”,而以“晦”表示每月三十。D.薨,古代称诸侯或大官死叫“薨”,此外,“崩”在古代专指帝王或王后的死。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曾精于学问,得到诸人夸赞。王曾虽然少年失亲,但在叔父和乡人的培育下,在文辞方面钻研较深,在后来的乡贡试中都名列第一。B.王曾关心国事,敢于直谏陈事。皇帝在真定接受符命,大兴土木以建宫室,其他臣子都不敢劝谏,只有王曾陈述了五大危害用以劝谏。C.王曾严肃庄重,处事遵照法度。真宗因身体不适让太子听事,但政事上都由皇后决定,王曾上奏请求遵循东汉的礼仪,太后垂帘奏事。D.王曾端厚持重,且勇于担当。王曾身居相位时举荐贤能而不声张,范仲淹对他不计较个人得失十分钦佩,但也委婉地提出批评。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曹利用恶曾班己上,尝怏怏不悦。及利用坐事,太后大怒,曾为之解。(2)会玉清昭应宫灾,乃出知青州,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竹李贺①

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喜。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语文试题第6页(共8页)②

【注】①李贺是唐代诗人,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属“王孙”,但系远支,与皇族关系已很疏远,而且一生郁郁不得志,英年早逝。②三梁:古人帽中横的硬村,用竹制成。汉唐冠帽有五梁、三梁、两梁的制度。天子戴五梁进贤冠,太子诸王戴三梁进贤冠。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第一、二句,俯看竹子倒映水中、水波荡漾,仰观竹影凌空而上,一片生机。B.三、四句写竹林小径所见,笋尖上挂着露珠,竹根快被青苔遮住,环境十分幽雅。C.诗的前四句写竹子潇洒的风度、劲直的气节,为后面诗人直抒其志作了充分铺垫。D.后四句转换笔法,描写竹子的功用,寄寓作者的感慨,抒发了作者的怀抱与希望。15.有人评价这首诗以一“喜”字贯穿全诗,你同意吗?请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离骚》中“使自己光明纯洁的品质更加显著。(2)李煜在《虞美人》中以对比手法反衬人生无常的句子:(3)杜甫《登高》“,显,色彩鲜明,描绘了一幅声色俱佳的秋江图。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一联中连用六个意象,动静对比明,”两句表明自己佩带芳草和玉佩,博物馆需要一定的建筑空间而存在,但博物馆的服务却可以不受建筑空间的。同时,博物馆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还需要博物馆从业者具有较为开放包容的心态。对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创新中带来的负面影响,业界需要有“容错机制”,只要不断改进不足,不违背博物馆伦理,并且出发点正确,应该多给予一些耐心和宽容。博物馆的发展不可避免地要与现代生活和社会进步相适应、相融合,新技术、新生活和新休闲娱乐方式如何服务于博物馆事业的不断进步和职能的有效发挥,是博物馆管理者和从业者需要思考的新课题。博物馆界应该思考:博物馆需要提供怎样的“文化供给”?让文物“活起来”可以有多少种模式?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是否只能是“阳春白雪”?这些问题并非,其答案不仅关系到博物馆的具体运营策略,甚至可能影响博物馆的未来发展方向。将文物和艺术相互融合,让古典和时尚。博物馆开展的形式多样的跨界文化活动可以更有趣,也可以更时尚。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依托B.依照C.依托D.依照制约限制限制制约可有可无无足轻重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相得益彰交相辉映交相辉映相得益彰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博物馆与社会的其他行业,也要与时俱进而不是固步自封。B.社会的其他行业与博物馆一样,也要与时俱进而不是固步自封。C.与社会的其他行业一样,博物馆也要与时俱进而不是固步自封。D.社会的其他行业和博物馆也要与时俱进,而不是固步自封。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对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创新中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要有“容错机制”,只要不断改进不足,不违背博物馆伦理,并且出发点正确,业界应该多给予一些耐心和宽容。语文试题第7页(共8页)B.对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创新中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要有“容错机制”,只要不违背博物馆伦理,出发点正确并不断改进不足,业界应该多给予一些耐心和宽容。C.业界对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创新中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要有“容错机制”,只要不断改进不足,不违背博物馆伦理,并且出发点正确,应该多给予一些耐心和宽容。D.业界对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创新中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要有“容错机制”,只要不断改进不足,不违背博物馆伦理,并且出发点正确,应该多给予一些耐心和宽容。20.在下面一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可乐等碳酸型饮料深受大家尤其是年轻人的喜爱。但健康专家提醒,大大增加。不仅如此,如果碳酸饮料喝得太多,起腹胀,影响食欲。不过,③②①。研究表明,过量地喝碳酸饮料,其中的高磷可能会改变人体的钙、磷比例,导致骨折风险的几率会。因为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很容易引。碳酸饮料中二氧化碳在能起到杀菌、抑菌的作用,还能通过蒸发带走体内热量,起到降温作用。格拉斯哥苏格兰大学神经学专家的研究发现,每天喝2罐碳酸饮料能将人的记忆力提高20%,有效预防老年痴呆。21.根据下面心理健康及服务调查表的内容,完成后面(1)(2)两道题。(5分)图1寻求心理健康服务的阻碍问题不了解心理问题症状表现不了解怎样求助不知道求助后会发生什么图2是49.8%54.0%63.3%否50.2%46.0%36.7%对心理健康服务便利性的看法问题是32.8%31.0%否67.2%69.0%。(2分)。(3分)心理健康服务是否便利是否能找到心理咨询资源(1)图表1所反映的问题是:(2)针对图表1、2所反映的问题,应该采取合理的措施是:四、作文(60分)22.根据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①天安门广场每天清晨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看升旗仪式已经成为许多国人去北京的一项重要活动。②长白山的“挖参人”在进山挖参前,一定要做这样的仪式:摆好供果、贡酒,叩拜,以祈求平安,寻参成功,表达对自然的感恩和敬畏。③张爱玲说:仪式感能唤起我们对内心自我的尊重,也让我们更认真地去过属于我们生命里的每一天。的确,这样有仪式感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很多……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生活中的仪式感现象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语文试题第8页(共8页)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2020届高三第二次素质测试

语文解析及评分标准

;C张冠李戴,选项说的应指“考古”D表述过于绝对)1.(3分)A(B以偏概全,原文是“二者的合流”,这是把未然表述成已然。)2.(3分)D(原文表说的是“为将来……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推断不合理)3.(3分)B(原文中并不能得出“说明它比古代文献更加具有真实性”“只有……才”逻辑关系不当,表述过于绝对。)4.(3分)B(5.(3分)A(因果关系不当)6.(6分)①加大创业创新型人才的发展和培育,从而带动特色小镇的多方面发展;②充分发挥公共政策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作用机制;③是借助非遗资源的故事转化来加快提升特色小镇的发展速度;④是创造和引导新的经济增长极,建设特色小镇全产业链。(意思相近即可给分,答对三点给满分))7.(3分)C(煤店老板听见了我的祈求声,并且也打算有所行动。8.(6分)①为人虚伪。对于“我”苦苦哀求,老板娘总是以没有听见为借口而加以推辞和拒绝。②自私冷漠。对于“我”寒冬缺煤,难以生存的困境,煤店老板娘不但视而不见,而且也阻挠煤店老板帮助我。③为富不仁。煤店老板娘生活条件优越,是那个时代相对富裕的有产者,但对“我”这个生活艰难的无产者却毫无同情心。(意思正确即可)9.(6分)①人物形象的荒诞。卡夫卡虚构了一个“骑着木桶飞翔”的人物形象,但“我”是那个时代众多底层小人物中的一员,而“我”借煤事件本身更是来源于作者所处的现实生活——在那个特定时代,底层百姓迫于生存,抛弃尊严,这些都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人物的荒诞与事件的真实相融合,便于读者更好理解主旨;②动作细节的荒诞。文中例如“我”骑桶的动作,滚落的姿态,被老板娘用围裙扇走等内容,这些细腻而超现实的刻画,既使作品具有了讽刺的意味,同时也能更好地让读者体会到“我”作为现实世界中处于底层的小人物卑怯而复杂的心理;③结局的荒诞。最后“我”的结局是浮升到“冰山”,结局的设计令人匪夷所思,但却表意隐晦,使得作品主旨表现为多重性。通过结局我们不但感受到作品展现的黑色幽默,更是深深体悟到主人公自嘲式的无奈和深沉的悲哀。(意思对即可,答对两点给满分)“召对久之”是说召见王曾并应对很长时间,应该单独成句;“甚”表示“思卿”的程度;“故10.(3分)C(不及朝服见卿”说明对王曾的信任和重视。)11.(3分)C(农历每月的末一天,朔日的前一天)“举荐贤能而不声张”表述不完整,“委婉地提出批评”与原文不符。)12.(3分)D(13.(10分)(1)曹利用嫉妒王曾官级比他高,曾因不服气而不高兴。到曹利用因事受到牵连而被判罪时,太后大怒,王曾反而替曹利用辩解。(“恶”“班”“坐事”各1分,句子通顺2分)(2)正好玉清昭应宫发生火灾,王曾于是被逐出京任青州知州。当地百姓对其治理措施十分高兴,替王曾画一幅像并为他建祠庙进行祭祀。(“会”“知”“祠”各1分,句子通顺2分)“直抒其志”错,这首诗是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14.(3分)C(15.(6分)(1)同意。首先,在诗人的眼中,无论是竹子水中倒影的姿态,还是挺拔向上的状态,都充满了生机,可爱的翠竹,幽雅的环境,给诗人情不自禁的喜悦之感。其次,诗人写竹,意在寄兴。诗人怀不世之才,自信中充满期许,渴望能像竹子一样被重用,济世报国,其情其志,于诗中时时可见,所以“喜”溢于诗中。(2)不同意。竹子那潇洒的风度、劲直的气节,竹子的被重用,虽然令诗人歆羡和感慨,但终其一生,始终是郁郁不得施展,于吟物之中寄托自己的失意,所以是明“喜”实“愁”,以乐见衬悲情。(可以任选观点作答,意思相近即可酌情给分)16.(6分)(1)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17.(3分)C(依托:依靠、凭借。依照:对着实际存在的参照物来做。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交相辉映:互相映照。)18.(3分)C(根据前后语境推断而出)19.(3分)B(A“语序不当C“业界对于”表述错误D“业界对于”表述错误,语序不当)20.(6分)①喝碳酸饮料要讲究个“度”(或“要适度饮用碳酸饮料”);②会造成肠胃(消化)功能紊乱(或“会影响消化功能”);③适量饮用碳酸饮料也有益处(或“碳酸饮料也有益处”)。(意思对即可)21.(5分)(1)心理健康服务的阻碍是由于人们对心理健康及服务缺乏了解。(2分)(2)①加大心理健康及服务的宣传②增加心理咨询资源,提供更为便利的心理咨询服务。(3分)(评分要求:第一问只写到“人们对心理健康及服务缺乏了解”,给1分;第二问答对一条给1分,答出两条给3分)22.(60分)写作(参照2019年全国卷评分标准)参考译文: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年少丧父,由其叔父王宗元抚养成人,向里人张震学习学问,善于写作文辞。咸平年间,由乡贡试礼部、廷对都是第一名。杨亿见到了王曾所作之赋,赞叹说:“这是辅佐帝王的人才。”这时各种吉祥的现象纷纷出现,王曾曾入朝进对,真宗向他说及了此事。王曾上奏说:“这确实是国家太平的结果,但希望陛下进一步推广而不要居功自骄,如果有一天发生灾荒,则可以免除世人的议论。”到真定接受符命,大建玉清昭应宫,臣下都不敢劝谏,王曾陈述了五大危害用以劝谏。真宗曾经晚上坐在承明殿,召见王曾并应对很长时间,退朝后,真宗派内侍告诉王曾说:“我十分想见你,因此来不及穿着官服见你,请你不要以为我慢待你。”真宗身体不适,皇后执掌朝政,太子虽然在资善堂听事,但一切都由皇后决定,朝廷内外都为此而担忧。真宗刚驾崩,朝廷内外一片争辩喧闹,纷乱不已,王曾面容严肃,神态庄重,朝廷将王曾作为重要大臣加以依靠。仁宗即位,升任礼部尚书。大臣们议论太后上朝的仪式,王曾请求像东汉过去的礼仪一样,太后坐在皇帝的右边,垂帘奏事。丁谓却想皇帝只在每月初一日和十五日接见大臣,大事则由太后召见辅臣断定,不是大事就让入内,押班雷允恭传奏禁中,决定可由雷允恭下达。王曾说:“两宫不在一处,但大权归宦官执掌,这是祸害的一种征兆。”丁谓不听。不久雷允恭犯罪被杀,丁谓也由此而获罪。从此以后两宫垂帘,辅臣上奏议事都依照王曾的建议。王曾方正严整稳重,每次进朝觐见皇帝,陈述事情的利害得失,都详细切中事理,许多人受他推荐而被朝廷提拔,他特别厌恶侥幸受宠之人。曹利用嫉妒王曾官级比他高,曾经因不服气而不高兴,其言语记载在《曹利用传》中。到曹利用因事而犯罪时,太后大怒,王曾反而替曹利用辩解。太后说:“爱卿曾经说曹利用强行蛮横,如今又为什么要替他辩解呢?”王曾说:“曹利用一直依仗皇恩,臣下因此曾经以理驳斥他,现在曹利用被加以大恶之名,臣下并不知道。”太后稍稍息怒,最后对曹利用从轻发落。开始,太后受册封,将御驾大安殿,王曾坚持认为不可以,到长宁节给太后祝寿,只在便殿恭敬地进行庆典。太后的左右姻亲之家请求王曾通报求见太后,王曾往往加以制裁和压制,太后更加不高兴。正好玉清昭应宫发生火灾,王曾于是被逐出京任青州知州。当地百姓对其治理措施十分高兴,替王曾画一幅像并为他建祠庙进行祭祀。王曾推荐和贬斥士人,没有人知道。范仲淹曾问王曾说:“公开选拔士人,是宰相的职责。您的大德,唯独缺少这一点。”王曾说:“执政的人,如果将恩德归于自己,那怨恨又归于谁呢?”范仲淹深深佩服他所说的话。宝元元年(1038)冬天,大星坠落在王曾的寝处,左右惊恐地告诉他。王曾说“:一个月后就可以知道后果了。”一月后王曾死,终年六十一岁,被追赠侍中,谥号“文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